第1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电工电子学》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课时).总结

1 1 1 1 R R1 R2 Rn
分流公式
+
i i1
R1
i2
R2
R2 i1 i R1 R2
R1 i2 i R1 R2
理想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
IS1 IS2 IS3 IS
并联
IS= ISk
注意参考方向
IS= IS1+ IS2 - IS3
串联
电流相同的理想电流源才能串联,且每个恒流 源的端电压均由它本身及外电路共同决定。
想想
US
练练
在电路等效 的过程中,与理 想电流源相串联 的电压源不起作 用;与理想电压 源并联的电流源 不起作用。 is=is2-is1
KVL通常用于闭合回路,但也可推 广应用到任一不闭合的电路上。 例:列出下图的KVL方程
a + uab b - + us3 -
i1
+ us1 -
R1
i4
+ us2 -
i2
R2
uab us3 i3 R3 i2 R2 us 2 i1R1 us1
uab us3 i3 R3 i2 R2 us 2 i1R1 us1 0
导线 理想化 电源
I
电 池
灯 泡
+
_ 电源 E
R
U
理想化 元件
负载
今后我们分析的都是 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1-1电路中的物理量及其正方向
电路分析的主要任务在于分析求解电路物理 量,其中最基本的电路物理量就是电流、电 压和功率。
一、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简称电流。
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4. 链杆约束
约束类型与实例
C A
B B
FB
FA A
二力杆约束
C
FA
A A
B
FB
B
? 受力图正确吗
双铰链刚杆约束
C
D
A
B
三、支座及支座反力 工程中将结构或构件支承在基础或另一静
止构件上的装置称为支座。支座也是约束。支 座对它所支承的构件的约束反力也称支座反力 。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三种支座:固定铰支座 (铰链支座)、可动铰支座和固定端支座。
例1-1 重量为FW的圆球,用绳索挂于光滑墙上, 如图所示。试画出圆球的受力图。
FTA
O
O
FNB
W
W
切记:约束反力一定要与约束的类型相对应
例1-2 梁AB上作用有已知力F,梁的自重不计, A端为固定铰支座,B端为可动铰支座,如图所示 。试画出梁AB的受力图。
F
F
FAx
A
B
FAy
O
FB
F
FA
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状态的变 形体,可用刚体静力学的平衡理论。
反之不一定成立,因对刚体平衡的充分必 要条件,对变形体是必要的但非充分的。
刚体(受压平衡) )
柔性体(受压不能平衡
课后作业 :
1-1 平衡的概念是什么?试举出一、两个物体 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1-2 力的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改变力的三要 素中任一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3 二力平衡公理和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区别 是什么?
2、动荷载 是指荷载的大小、位置、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而迅速变化 ,称为动荷载。如动力机械产生的荷载、地震力等
三、力系的分类
电路的基本原理(第一章)

参考方向 实际方向
若 P = UI 0
a +
b U_ R
“吸收功率” I (负载)
若 P = UIa 0
I
+ + “发出功率”
-
U_ b
(电源)
(2)当U和I参考方向选择不一致的前提下
若 P = UI 0
a +
b U_ R
“吸收功率” I (负载)
若 P = UI 0
I
+
-
+
U_
“发出功率” (电源)
中间环节: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其传输和分 配电能的作用。例如:输电线路
举例:(电子电路,即信号电路)
放 大 器
电源 (信号源) 中间环节
负载
电路的作用之二:传递和处理信号。
1.2 电路模型
I
电 池
灯 泡
+ E
_
+
RU
_
电源
负载
理想电路元件: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能, 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电路元件理想化
对任何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 由节点流出的电流。或者说,在任一瞬间,一个节
点上电流的代数和为 0。 即: I =0
例
I2
I1 I3 I2 I4
I1
I3
或:
I4
I I I I 0
1
3
2
4
克氏电流定律的依据:电流的连续性
克氏电流定律的扩展
电流定律还可以扩展到电路的任意封闭面。
例 I1 A
I
a
+
RO
+
U
E_
-
b
I=0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定义1。
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
对不对,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
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地交换就是绝热系。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
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b e p p p =+()e p p >,b e p p p =-()e p p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答: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当地大气压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环境大气压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选作温度计的感应元件的物体应具备某种物理性质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有两个系统分别和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于热平衡。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
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
电路原理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2.3 电功率
1. 电功率的定义 电功率的定义 图1.11(a)所示方框为电路中的一部分a、b段,图中采用了关 联参考方向,设在dt时间内,由a点转移到b点的正电荷量为dq, ab间的电压为u,根据对式(13)的讨论可知,在转移过程中dq失去 的能量为
dω (t ) = u (t )dq (t )
I1 a b I3 I2 c
d
图1.4例1.1图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 电压的定义及单位
u=
dω dq
(1—3)
在电路中,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V),实用中还有千 伏(kV),毫伏(mV)和微伏(µV)等。 2. 用电位表示电压及正负电压的讨论 (1—4) (1)如果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获得能量,由a点到b点为电 位升(电压升),即 u ab = u a − ub < 0 (2)如果电荷由a点移到b点, 失去能量, 则a点为高电位端 (正极), b点为低电位端(负极)由a点到点b为电位降(电压降), 即 u ab = u a − ub > 0 3.直流电压的测量 直流电压的测量 在直流电路中, 测量电压时, 应根据电压的实际极性将直流 电压表跨接在待测支路两端 。
电路模型与电路图 所谓电路模型,就是把实际电路的本质抽象出来所 构成的理想化了的电路。将电路模型用规定的理想元件 符号画在平面上形成的图形称作电路图。 图1.1就是一个 最简单的电路图。
+ US - RS RL
图1.1电路模型图
1.2 电路变量
电学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如:电流 电压 电功率 电流、电压 电功率和 电流 电压、电功率 电能量等是研究电路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的电路变量。 电能量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 电流的表达式及单位 dq i= (1—1) dt q (1—2) I= t 国际单位制(SI)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时间的单 位是秒(s),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简称安(A), 实用中还有 毫安(mA)和微安(µA)等。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主要公式

第四章
基本概念:
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 形状系数 分布函数 频率函数 颗粒群平均直径的基准
床层比表面 床层空隙率 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 架桥现象 过滤速率基本方程 过滤常数及影响因素 洗涤速率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τopt
叶滤机 板框压滤机 回转真空过滤机 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
重要公式:
物料衡算: 三个去向: 滤液V ,滤饼中固体V饼(1 − ε),滤饼中液体V饼ε
mx 2 )
y2 − mx 2
吸收因数法
N OG
=
1 1 − mG
ln[(1 −
mG )
L
y1 y2
− mx 2 − mx 2
+
mG ]
L
L
最小液气比
L (G )min
=
y1 − y2 x1e − x2
物料衡算式 G( y1 − y2 ) = L( x1 − x2 )
第九章
基本概念:
蒸馏的目的及基本依据 主要操作费用 双组份汽液平衡自由度 泡点 露点 非理想物系
多组分精馏流程方案选择 关键组分 清晰分割法 全回流近似法 捷算法步骤 重要公式:
相平衡常数 相平衡方程
KA
=
yA xA
y = αx 1 + (α − 1)x
物料衡算
F = D+W
Fx f = DxD + WxW
4
轻组分回收率 默弗里板效率
q 线方程
ηA
=
Dx D Fx f
E mV
=
yn − yn+1 y *n − yn+1
重要公式: 斯托克斯沉降公式
ut
=
d
2 p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2020/3/16
否认矛盾的观点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三条基本规律 对 立 统
五对基本范畴 一
2020/3/16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2、对立统一是事物
方
界
法
观
论
2020/3/16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系统、理论、自觉 一般世界观 零散、经验、自发
2020/3/1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怎样被明确的
③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一,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
盾 的 普
从空间上看 无处不在 从时间上看 无时不有
事物的共性 绝对
遍
性
2020/3/16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矛
事物
盾 从空间上看 矛盾
的
方面 事物的个性 相对
特
事物
殊 从时间上看 过程
性
阶段
2020/3/16
2020/3/16
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思维——文化
人
社会——政治
自然——经济
2020/3/16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次课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无温差-热的平衡 热力平衡状态 无压差-力的平衡 化学平衡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差 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概念?? 如果系统平衡,可用一组确切的参数(压力 p,温度T)来描述
Ï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之间的关系?
平衡状态是相对时间而言的 均匀状态是相对空间而言的
— 平衡可不均匀 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必须条件
吸气 工作物质: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高温燃气 能量转换: 燃料化学能 燃气热能 排入大气 机械能
2)涡扇发动机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工作物质: 高温燃气
3)蒸汽轮机
锅炉:燃烧,形成过热蒸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汽轮机:膨胀,对外做功,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冷凝器:乏汽对环境放热,冷凝为水 水泵:对水进行加压,送入锅炉
mc BT 2
2
3 B k 2
k 为波尔兹曼常数 c 为分子移动的均方根速度
c) 温标: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建立温标的三个要素: ① 选择温度的固定点,规定其数值; ② 确定温度标尺的分度方法和单位; ③ 选择某随温度变化的物性作为温度测量的 依据。
摄氏温标: 瑞典天文 学 家 摄尔 修斯 ( Celsius ) 于 1742 年 建 立 。用 摄 氏 温 标 确 定的 温度 称 为 摄 氏 温度 ,用 符号t 表示,单位为℃ 。 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温度为0 ℃ ,纯 水的沸点温度为100 ℃,纯水的三相点(固、液、 汽三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点)温度为0.01℃ 。 选 择 水 银 的 体 积 作 为 温度 测 量的 物性 , 认 为 其 随温度线性变化,并将0 ℃ 和100 ℃温度下的体积 差均分100份,每份对应1 ℃。
对工质的要求: 1)膨胀性 2)流动性 3)热容量 4)稳定性,安全性 5)对环境友善 6)价廉,易大量获取 例如:空气、燃气、水蒸气、氨蒸气等。 物质三态中 气态最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力偶的性质 性质1.力偶没有合力。 性质2.力偶对空间任意点之矩 都等于其本身的力偶矩矢。 推论1. 只有力偶矩矢保持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及彼 此平行的平面内任意搬移而不改变其对物体的效应。
推论2. 只有力偶矩矢保持不变,可同时改变力偶力的大小 进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致改变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空间力偶画出垂直作用面的 M 矢量,附加一旋转箭头。 平面力偶在平面内画
M或
M 来表示即可。
S D
1.7 约束与约束力 1.自由体和非自由体
凡能在空间自由运动的物体,即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称为
自由体。位移受到限制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 2.约束、约束反力、主动力 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约束施加被约束物体的作用就是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总 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凡能主动引起物体运动或使物体有运动趋势的力,称为 主动力,或载荷,如重力,水压力,雪载荷等。 S D
在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所得新力系与原 力系对刚体的运动效应相同。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运动 效应。(力的作用线)
S D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 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即:FR F1 F2
S D
1.4 力的分解与力的投影
1.直接投影法
Fx F cos α Fy F cos β F F cos γ Z
2.间接投影法(二次投影法)
Fx Fxy cos F cos θ cos Fy Fxy sin F cos θ sin F F sin θ Z
1.受力图
分离体:去除所有约束力的物体。 2.画受力图的基本步骤 (1)确定分离体(研究对象) 要求与原图大小,位置一致。
(2)在分离体画出全部的主动力 如重力,已知力,已知力偶。 (3)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力 ①二力平衡——二力构件 ②三力平衡——三力汇交 ③三力以上——约束类型分析 3.物体系的受力图 注意区分外力和内力 S D
S D
约束 类型
约束力的分析
应用
力的 表达
5.1固定铰 支座约束
F 桥梁、 指向 屋架 假定 分力
F
5.2铰链连 接约束
限制 运动
指向 假定 分力 S D
固定铰支座约束
S D
约束 类型
约束力的分析
应用
力的 表达
6.球铰支 座约束
汽车、 机床 分力
F
7.1径向 轴承约束
轴的 支撑
F
分力
S D
约束 类型
S D
3.空间力的解析式
F Fx Fy Fz Fx i Fy j FZ k
i
j k
笛卡儿坐标轴正向的单位矢量
如果已知 F 在坐标轴的投影,则力的大小和方向:
F= Fx2+Fy2+Fz2
Fx cos = F
cos =
Fy F
cos =
Fz F
S D
1.5 力矩的概念 一 力对点之矩 1.空间力对某点的矩是矢量,表示为:M o ( F ) r F
r=xi+yj+zk F Fx i Fy j FZ k
i M o (F ) = r F = x Fx j y Fy k z Fz
= (yFz zFy )i + (zF x xFz ) j + (xFy yFx )k
矢量表达式含义: 1)
Mo (F ) Fd 2 AOAB
质点系
1.2力的概念 1.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移动效应 运动效应(外效应):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效应 变形效应(内效应):形状发生变化。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单位:N或KN。 4.力的表示法 S D 转动效应
1.3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四个或五个公理两个推论)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刚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 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 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杆(二力构件)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Fx F cos cos 17.7 N Fy F cos sin 17.7 N
Fz F sin 43.3N
i M o (F ) = r F = x Fx j y Fy k z 4.254i 3.54 j 3.18k Fz
M x ( F ) Fy OA Fz AB 4.254 N m M y ( F ) Fx OA 3.54 N m
F
FC
C
C
整体:
B
FB
F
C
杆AB:
F'C
C
D A
FAx
A
FAy
FAx
FD
FAy
S D
习题2 连杆滑块机构如图,受力偶 M和力F作用, 试画出其各构件和整体的受力图。
S D
习题3 试画出图示梁AB及BC的受力图。
S D
习题4 图示各构件(不计自重)间均为光滑接触,请分 别画出各构件的受力图及整体受力图。
A
F
A
F
C
E
D
C
FO y
E
D FBy B
FBx
O
B
O
FOx
S D
杆ACO受力分析: 整体受力分析:
A
F
杆CED受力分析:
FE
F'Cy
F
FAy
A
C
FO y
FAx
F'Ay
C
F'Cx
E
D
E
D FBy B
FBx
FCy
FCx
杆AEB受力分析:
F'Ax
O
FOx
A
C
F'E
FO y
O
FOx
E
FBy
B
FBx
S D
S D
S D
运动学
动力学
从几何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如轨迹,速度, 加速度等)。 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S D
二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计算 2.实验分析——数据
3.计算机分析——软件(CAE)
S D
第1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1.1 力学模型 质点 刚体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P36
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两个力 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且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S D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 线,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公理5 (刚化公理)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若将此变形体刚 化为刚体,则其平衡状态不变。
例题 试画出球C的受力图
S D
例题1.2 试画出AB曲杆的受力图
S D
例题 试画出构件AB,BC的受力图
S D
例题 画出各构件及整体的受力图。
C
C
FAy FAx
A H E D I K B
A H
FT
I
K
FK
B
E
D
W
W
S D
整体受力分析:
C
FAy FAx
杆CID受力分析:
C
FIy
FCB
F'CB
杆CB受力分析:
C
A H
FT
I
K
FK
B
FIx
I
FDy
E
D
B
轮D与重物受力分析:
FT
F'BC
FDx
W
F'Dy
D
D
杆AIB受力分析:
FAy
F'Dx
F'Iy
FBC
K B
W
FAx
A
F'Ix
I
FK
S D
习题1 图示各构件(不计自重)间均为光滑接触,请分别 画出各构件的受力图及整体受力图。
B
杆CD: 二力构件 假设为拉力
2)方向按右手法则确定。 3)作用在点O。 S D
2.平面力的力矩
M o ( F ) Fd d 力臂
+
讨论
-
什么情况 下为零?
二 力对轴之矩
(1)力与轴平行 (2)力与轴相交
M z ( F ) M z ( Fxy ) Fxy d 2 AΔ OAB
S D
三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关系
绪论
一 工程力学的知识结构
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的学科。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一类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运动之间的关 系。 一类是研究物体的变形,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变形之间的 关系。 工程力学主要包括理论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材料力学。 S D
M ox ( F )i M x ( F ) M oy ( F ) j M y ( F ) M ( F ) k M ( F ) z oz
i M o (F ) = r F = x Fx
j y Fy
k z Fz
= ( yFz zFy )i + ( zFx xFz ) j + ( xFy yFx )k = M x ( F )i + M y ( F ) j + M z ( 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