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原理及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3. 学会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1.2 功率、能量的概念及计算2. 电路的基本组成2.1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要素2.2 电路的基本元件2.3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3. 电路定律3.1 欧姆定律3.2 基尔霍夫定律3.3 电路功率计算4. 电路分析方法4.1 串并联电路分析方法4.2 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4.3 频率响应分析方法教学资源:1.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2. 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3. 实验设备及器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演示:2.1 利用课件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动画演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2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2.3 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电路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3. 课堂互动:3.1 提问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3.2 让学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详细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网络节点: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

- 网络拓扑结构:描述计算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如星型、总线型、环形等。

-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传输的规则和约定。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分组交换:数据在网络中以数据包(分组)的形式传输,每个分组独立处理和传输。

- 路由选择:确定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传输路径,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实现。

- 数据传输:数据包在网络中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如电缆、光纤等。

- 媒体访问控制:多个节点共享同一物理介质时,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实现对物理介质的访问和利用。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协议:-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套件,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等。

-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抽象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每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 网络层协议:负责实现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如IP协议。

- 传输层协议:负责实现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如TCP和UDP协议。

- 应用层协议:负责实现特定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如HTTP、FTP、SMTP等协议。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树型等。

- 网络设备配置: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 网络安全:实施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等措施,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

- 网络性能优化:通过调整网络设备和协议参数,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详细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教育研究无处不在,研究方式多种多样。

做课题作为研究方式之一,是最科学的研究方式,是“教育科研”。

因为做课题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就要学会做课题。

一、什么是教育课题(一)教育课题的定义教育课题是用来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

它有两个要素:第一,它是是一个教育问题(事物的矛盾)比如:“某一类数学题有探讨解法”(学术问题)“怎样帮助某某同学提高成绩”(工作问题)“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成绩分化的对策”(教育问题)第一个课题是纯学术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工作问题,只有第三个问题是教育问题,适合作为教育课题来研究。

第二,它是教育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问题不等于课题,只有当某个突出问题被当作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是有计划有目的研究,这个问题就成为课题了。

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育课题类型1.基础性研究课题: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比如:“语文教育功能的分析”2.应用性研究课题:基础理论的应用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比如:“扁平化管理在班干部建设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生成性资源”3.开发性研究课题:开辟新途径、构建新体系、创造新模式等,比如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之类的二、教育课题从哪里来教育课题从教育问题中来,从解决教育问题的需要中来。

有问题,并且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就产生了课题。

(一)发现的策略1.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发现课题。

比如:“管理学生的手机兴利除弊”“降低八年级学生成绩分化程度的研究”2.从教育教学中的疑点中发现课题。

比如:“先写话、后指导、再修改的作文教学法实践研究”3.从成功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经验中提出课题。

比如:“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支架’”4.从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启发中形成课题。

比如:“任务型教学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二)选择课题的策略1.选题必须要有必要性,即普遍存在的、课非常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基础知识导论课程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基础知识导论课程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基础知识导论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基础知识导论课程是IT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们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相关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协议的实现和应用,以及具备进行网络设计、配置和管理的能力。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根据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

1.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的形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

1.3 OSI参考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负责处理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1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2.2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族,由多个协议组成,包括IP、TCP、UDP等。

IP协议负责网络间的数据传输,而TCP协议和UDP协议则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

2.3 HTTP协议和WWW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是万维网的基础。

通过HTTP协议,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请求信息,服务器则将响应发送给客户端。

三、网络安全与管理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中的资源不被非法访问、破坏或篡改的技术和措施。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和黑客攻击等。

3.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遥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遥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遥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一、基本概念遥感一词来源于英语“Remote Sensing”,其直译为“遥远的感知”,时间长了人们将它简译为遥感。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遥感的科学含义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 一切与目标物不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狭义的解释: 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解译揭示出目标物本身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现已成为一个从地面到高空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研究内容大致包括遥感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以及遥感物理的基础研究等方面。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即运载工具。

包括各种飞机、卫星、火箭、气球、高塔、机动高架车等;②遥感仪器系统。

如各种主动式和被动式、成像式和非成像式、机载的和星载的传感器及其技术保障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

如卫星地面接收站、用于数据中继的通讯卫星等;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

用于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转换、记录、校正、数据管理和分发;⑥分析应用系统。

包括对遥感数据按某种应用目的进行处理、分析、判读、制图的一系列设备、技术和方法。

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

对某一特定的遥感目的来说,可选定一种最佳的组合,以发挥各分系统的技术优势和总体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

二、系统的组成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实现既需要一整套的技术装备,又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实施遥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1、信息源信息源是遥感需要对其进行探测的目标物。

LTE基础原理及关键技术

LTE基础原理及关键技术

LTE的网络架构
• LTE的主要网元
– – LTE的接入网E-UTRAN由e-NodeB组成。 LTE的核心网EPC由MME,S-GW和P-GW组成。

LTE的网络接口


e-NodeB间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支持数据和信令的直接传输。
S1接口连接e-NodeB与核心网EPC。其中,S1-MME是e-NodeB连接MME的控制面接口,S1U是e-NodeB连接S-GW 的用户面接口与传统3G网络比较,LTE的网络结更加简单扁平,降低 组网成本,增加组网灵活性,并能大大减少用户数据和控制信令的时延。
载波带宽 [MHz]
RE数目 (每个OFDM符号) RB数目 (每个slot)
1.4
72 6
3
180 15
5
300 25
10
600 50
15
900 75
20
1200 100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
信道质量的信息反馈,即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UE测量信道质量,并报告(每1ms或 者是更长的周期)给eNodeB eNodeB基于CQI来选择调制方式,数 据块的大小和数据速率
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 2)MIMO:不相关的各个天线上分别发送多个数据流,利用多径衰落, 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提高信道及频谱利用率,下 行数据的传输质量。 • 3) 高阶调制:16QAM、64QAM • 4) HARQ:下行:异步自适应HARQ • 5) AMC:TD-LTE支持根据上下行信道互易性进行AMC调整
Subframe #4
Subframe #5
Subframe #7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技术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技术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其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技术体系。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常用的网络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其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资源的技术体系。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包括广域覆盖、高带宽、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

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是服务器、客户端、路由器等各种网络设备。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通信线路(如电缆、光纤等)等。

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等。

1. 硬件组成(1)计算机:计算机是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工作站或服务器等。

(2)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用于连接计算机,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

常见的通信设备有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3)通信线路:通信线路用于传输数据。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通信线路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2. 软件组成(1)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规则和约定,用于控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DNS协议等。

(2)网络服务:网络服务是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功能和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

1.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指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或称为分组),每个数据包带有源和目的的地址信息,通过网络独立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可以经过不同的路径,根据网络拥塞情况和路由算法动态选择。

常见的分组交换协议有I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

2.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指在建立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路径,该路径在通信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球类运动理论中关于篮球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球类运动理论中关于篮球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球类运动理论中关于篮球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篮球作为一项全球广泛普及的运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本文将从篮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技术要素以及战术策略三个方面,对篮球运动的理论进行解析。

篮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是理解篮球运动的第一步。

篮球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同时防止对方得分。

篮球比赛由两支球队进行,每支球队由五名队员组成。

比赛分为四个15分钟的节,每节之间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比赛开始时,双方球队在场上的两个篮筐下各站一名球员,裁判员将球抛起,比赛正式开始。

球队通过传球、运球、投篮和防守等技术手段来争夺球权和得分。

篮球运动的技术要素是篮球运动的基础。

首先是传球技术,传球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

传球的目的是将球传给队友,以便组织进攻。

常见的传球方式有胸传、顶传、颠传等。

其次是运球技术,运球是指球员用手控制球的动作。

运球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球员的进攻和组织能力。

再次是投篮技术,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

投篮技术包括跳投、上篮、三分球等。

最后是防守技术,防守是篮球比赛中保护自己篮筐、阻止对方得分的手段。

防守技术包括盯人防守、区域防守、封盖等。

篮球运动的战术策略是球队取胜的关键。

战术策略包括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个方面。

进攻战术是指球队在进攻时的组织和配合方式。

常见的进攻战术有快攻、串联进攻、挡拆进攻等。

快攻是指球队在对方防守还没有形成时,通过快速传球和快速进攻得分。

串联进攻是指球队通过队员之间的传球和跑位,形成连续的进攻威胁。

挡拆进攻是指球队利用队员的屏障来制造出对方防守的空隙,以便得分。

防守战术是指球队在防守时的组织和策略。

常见的防守战术有紧逼防守、区域防守、盯人防守等。

紧逼防守是指球队在对方进攻时紧密贴身防守,削弱对方的进攻威胁。

区域防守是指球队将球场划分为不同的防守区域,队员根据对方进攻的位置进行相应的防守。

盯人防守是指球队的每个球员都负责盯防对方的特定球员,以阻止其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义:数据的含义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语法:数据的格式
第第 1111页页
2.1 信息的定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信息论的定义
▪ 控制论的定义
▪ 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说,当数据按照一定的方法组织 和重新安排,他们就变成了有一定意义的数据,这 便是信息。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1122页页
第第 1100页页
2.1 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数据(Data)通常指记录下的原始事实,是反映客 观实体的性质、形态、结构和特征的一组物理符号
▪ 两个特征:事实性——可鉴别性
数据
表示
数值数据 数、字母或其它符号 图形数据 图形、图片 声音数据 声音、噪音或音调 视觉数据 动画或图片
▪ 乐毅被燕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 卿。后来乐毅联合赵、楚、韩、魏之兵共同伐齐,大败齐军 ,攻下齐国七十二城,几乎使齐国亡国,为燕昭王报了国仇 家恨,受封为“昌国君”。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55页页
管理小故事(2)——目标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苦行僧的修行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88页页
1.4.2 商用软件开发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二次开发软件包优点
1. 缩短开发时间,尤其是系统设计与测试时间
2. 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护,包括系统维护、定期更新和系 统升级服务
3. 减轻组织内部对系统开发的阻力,成功应用率高
▪ 缺点
1. 功能较为简单
2. 难以满足特殊需求
▪ 分析逻辑:
信息收集--分析异同与原因--得出对应的结论
▪ 友情链接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页页
作业2解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B/S 是Browser/Server指浏览器和服务器端,在 客户机端不用装专门的软件,只要一个浏览器即可 (瘦客户端)
▪ C/S 是Client/Server指客户机和服务器,在客户 机端必须装客户端软件及相应环境后,才能访问服 务器(胖客户端)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00页页
2.2.2 系统的类型
自然系统 人造系统 复合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11页页
2.2.3 其它的系统分类
▪ 按复杂程度 ▪ 按与环境的关系 ▪ 按刻画系统的状态因素 ▪ 按系统的抽象程度 ▪ 按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66页页
1.4.2 商用软件开发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购买现成商业软件优点
1. 因为不需大量编程工作,可以更好的实现新系统
2. 应用软件供应商可以不断投资改进软件
3. 应用软件供应商对重大的系统改进和错误修改负有责 任
4. 减少组织的重复建设和开发
修行者准备离开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隐居修行。
1. 带了一块布,发现需要第二块布来替换。
2. 发现老鼠在咬那块布,为了避免杀生,他讨了一只猫
3. 不能让猫只吃野菜,于是要了一只牛
4. 找了一个流浪汉照顾奶牛
5. 流浪汉提出正常人的生活要求
6. 半年之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了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输入
结构 部件 劳力
处理机制
焊接 涂漆 组装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输出
反馈
自行车
高质量 自行车
医疗机构
医生 病人 护士 设备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测试
健康的病人 为社会提供服务
高质量的 医疗保健
高等院校
学生 教授 管理人员 教科书
教学 研究 服务
受教育的学生 有意义的研究 为社会提供服务
知识的获得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3300页页
2.3.2 管理的控制职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随着组织内各项工作的开展,管理者需要通过参 照计划来建立并使用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估组织 资源的活动,再对照执行情况,纠正已经脱离或 可能会脱离标准的偏差。
1.控制时间:任何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具有时限性,节 省时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44页页
管理小故事(1)——人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管理者与人才——燕昭王黄金台
▪ 郭隗的意见:千里马的故事,“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 把老臣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 燕昭王回去后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居住, 而且每天都前去探望。燕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 ,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 贤士的礼物,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22页页
2.3.1 管理的定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1)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等 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是通过其他人的工作达到组织的目标。
(3)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 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44页页
作业2解析 ▪ B/S优劣势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 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 维护。
B/S 建立在广域网上, 面向不同的用户群, 分散 地域,与操作系统平台关系最小。
B/S架构的软件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88页页
管理小故事(3)——组织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国内最大日化公司引进了一条国外肥皂自动化生产线,但是, 销售部门反映有的肥皂盒是空的。于是,这家公司立刻遏制了 生产线,并与生产线制造商取得接洽。得知这类环境在设计上 是没有办法制止的。经理要求工程师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成 立一个以几名博士为核心、十几名研究生为骨干的团队。知识 类型涉及光学、图象识别、AUTO化控制、机械设计等等门类 。在泯灭数十万后,工程师们在生产线上一套X光机和高分辨率 监督器,当机器对于X光图象进行识别后,一条机械臂会自动将 空盒从生产线上拿走。
第第 2266页页
2.3.2 管理的计划职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职能一词指的是“活动”、“行为”。一种职能就 表示一类活动,而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所 包含的几类基本活动内容。
▪ 1.计划职能:确定组织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
目标:计划的关键,包括战略性目标和战术性目标 进程:计划的准则,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实现目标
第二章 基本概念、原理 及技术基础
( Concepts/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Basis)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作业1解析
▪ 招聘启事基本要素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工商企业:公司概况—岗位职责—资质条件—福利待遇 —联系方式
公务员:招聘总体情况—基本条件—流程—待遇—监督 —职位表附件
第第 1199页页
2.2.1 系统的特征
▪ 整体性——系统最重要的特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内元素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有机结合
▪ 层次性
系统按照一定的原则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复杂程度较小的 子系统,层次的宽度和深度取决于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
▪ 目的性
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引导着系统的行为。
▪ 稳定性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自我调节在保持原有有序状态基础 上对外部关系上的表现。
在运行速度、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B/S远 不如C/S。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55页页
1.4.2 商用软件开发
▪ 购买现成商业软件步骤
1. 技术市场调查 2. 定义业务需求后,供应商提供报价 3. 协商软件安装和维护的服务合同 4. 改变组织业务流程 5. 安装软件,设定参数,完成测试
▪ 另外一家私人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环境,店家对于管理生产线 的壮工说:你必得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这个壮工找来一台电扇 ,摆在生产线旁,另一端放上一个箩筐。装肥皂的盒子逐一在电 扇前通过,只要有空盒子便会被吹离生产线,掉在箩筐里。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99页页
2.3.2 组织结构图
重要性: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也是管理的基 础职能。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77页页
2.3.2 管理的组织职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组织职能是决策目标如何实现的一种技巧,通过 建立最合适的组织机构并落实与配备相关的人力 、物力等资源来体现。
▪ 组织步骤:
工作划分 建立部门 建立管理跨度 确定职权关系 修改与完善组织结构
(4)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
(5)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6)管理就是决策。
(7)管理就是领导。
2021年1月22日12时56分
第第 2233页页
2.3.1 管理的本质与要素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管理的本质是指导工作、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 的过程。
▪ 四要素:
管理主体——管理者 管理客体——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等 管理目标——明确、合适 管理职能和手段——管理过程的具体体现
▪ 传输性 信息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保密程度、使用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