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地球运动专题1---经纬线等基础概念汇总

地球运动专题1---经纬线等基础概念汇总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 经线 组 成经线圈,且每个 经线圈 均可平
分地球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特 点
长度
相互 关系
约 万千4 米,两极分别收缩成一个
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相等
所有纬线都 相互平行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等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 两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 相等
答案:(1)正北 东北 (2)B (3)C (4)B (5)丙>乙>甲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断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轨道为一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速度 的大小可根据近、远日点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具体判断如下: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2.判断四个节气 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判断四节气可从以下 两个角度进行: (1)利用近、远日点判断,如右图:A为近日 点,此时为1月初,最接近的节气为北半球 冬至日,随地球公转方向依次为B接近春分 日,C接近夏至日,D接近秋分日。同理可利用C(远日点)进行判断。 (2)利用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如右图: 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 线,为北半球冬至日,依次可判断B为 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同理 可利用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进行判断。
C.先渐快后渐慢
D.先渐慢后渐快
答案:(1)C (2)A
() ()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所导致的一系列现象的变化,图解如下:
(1)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变化影响如下所示:

化学专题-专题14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二-高考化学母题题源系列 Word版含解析

化学专题-专题14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二-高考化学母题题源系列 Word版含解析

【母题来源】2018年高考新课标2卷【母题题文】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75kJ·mol−1C(s)+O2(g)=CO2(g) ΔH=-394kJ·mol−1C(s)+1/2O2(g)=CO(g) ΔH=-111kJ·mol−1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___ kJ·mol−1。

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号)。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低温低压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CH4、1mol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mol2·L−2。

(2)反应中催化剂话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75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____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B.v积减小,v消增加C.K积减小,K消增加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p(CH4)·[p(CO2)]-0.5(k为速率常数)。

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p a(CO2)、p b(CO2)、p 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Ⅰ、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学习唯物论知识的根本目的。

所以应准确、全面地对这一概念作以下的把握: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4.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观点。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本专题的内容是前一专题的延伸。

总的来说前一专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原理,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是唯心主义。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揭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⑴背景材料材料一:“法轮功”的创立者李洪志散布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神安排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神安排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地球有三次爆炸,第一次是我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爆炸是我来定的,我使用功力也只能让地球爆炸时间推迟30年”。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回目录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复习技巧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关于教材●关于课堂要求除了不可抗力,出勤需满13次;请假须有假条;有纲要式笔记;●关于成绩评定平时60%+ 期末40%;平时成绩= 出勤+发言+作业+笔记+其他;旷课扣3分/次,事假扣2分/次,公假不扣);旷课满3次,取消平时成绩;迟到3次等于1次旷课。

参考文献陈丽华《公共视角下的危机管理》胡税根《公共危机管理通论》江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与启示》马怀德《应急管理法治化研究》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唐钧《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薛澜《危机管理》薛克勋《中国大中城市政府紧急事件响应机制研究》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丁俊杰《网络舆情与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高鹏程《危机学》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1. 近一年来国内外的突发危机事件7.23动车事故,并引发“地震”;黑龙江矿难;飓风艾琳致美国230万人撤离,死亡8人,纽约市首次停运地铁,7000架次航班被取消,抢购应急物资,10万国民警卫队候命,2010年上海静安区民宅大火,死亡50多人;2011年6月11日蓬莱渤海湾海域溢油事件;危机无处不在。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危机管理》: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

※认识危机,治理危机,对于人类安全和幸福,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重要而必须。

2. 报警和求救电话知多少?在异地怎样拨打案发地报警电话?投币和磁卡电话是否需要先投币或插卡?3.因为突发事件而下台的官员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危机”【美国际政治学家】·赫尔曼:危机是某种特定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而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

——决策视角【荷兰危机管理研究专家】罗森塔尔: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基础练习题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基础练习题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A.三XX义B.新XX主义C.思想D.理论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3.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C)A.思想B.理论C.“四个全面”D.科学发展观6.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XX,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8.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是(D )A、李大钊B、周恩来C、刘少奇D、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14.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高中数学基础与解法全集

高中数学基础与解法全集

高中数学基础与解法全集球的定义:第一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球体,简称球。

半圆的圆心叫作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作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作球的直径。

第二定义:球面是空间中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solid sphere),简称球。

专题一:子集考点1:集合的基本运算考点2:子集之间的关系专题二:函数考点3:函数及其则表示考点4:函数的基本性质考点5: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考点6:指数与指数函数考点7:对数与对数函数考点8:幂函数考点9:函数的图像考点10:函数的值域与最值考点11:函数的应用领域专题三:立体几何初步考点1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看著图考点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考点14:点、线、面的边线关系考点15: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与判定考点16:直线、平面横向的认定及其性质考点17:空间中的角考点18:空间向量1. 高中数学新增内容命题走向追加内容: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概率与统计数据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应用领域。

命题走向:试卷尽量覆盖新增内容;难度控制与中学教改的深化同步,逐步提高要求;注意体现新增内容在解题中的独特功能。

(1)导数试题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导数的概念、求导的公式和求导的法则;第二层次:导数的直观应用领域,包含求函数的极值、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多寡性等;第三层次:综合考查,包括解决应用问题,将导数内容和传统内容中有关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等结合在一起。

(2)平面向量的考查建议a.考查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及基本运算技能。

要求考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和内积的运算法则,理解其直观的几何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b.考查向量的座标则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

c.和其他数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如可和函数、曲线、数列等基础知识结合,考查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的知识与基本理论

基础的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至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

2.腹股沟三角:由腹股沟韧带、腹直肌、腹壁下动脉三者围成的三角区。

为腹壁薄弱区域之一,又名“直疝三角”。

3.十二指肠大乳头:为十二指肠降部近中份后内侧壁的圆丘状隆起,是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4.齿状线:是肛柱下端与肛瓣之间连结而成的锯齿状环线。

是肠管黏膜与肛门皮肤的分界线,亦为临床内、外痔的分界。

5.阴道穹:阴道上端环抱子宫颈阴道部而成环形间隙,其后部最深,紧邻直肠子宫凹陷,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诊治腹膜腔内疾患。

6.小网膜:指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皱襞,可分为左侧的肝胃韧带与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两部分。

7.甲状腺峡:为连结于甲状腺左、右叶的中间部,多横架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

行高位气管切开术时谨防误伤。

8.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上处膨隆出的部分。

颅内高压时可致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疝)而危及生命。

9.阈值: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越小,组织兴奋性越高。

10.交叉配血: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主侧),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次侧)别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的试验,为输血提供指导。

两侧都不凝集,方能安全输血。

11.窦性心律:由窦房结起搏而形成的心脏活动节律。

12.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

13.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4.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为9-10mmol/L。

15.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某些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6.侏儒症:幼年缺乏生长激素导致患儿生长停滞,身材矮小。

17.亚基: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18.同工酶: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同一组酶,又称同工异构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