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黄河学案
黄河学案

黄河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并能在图上标注。
3、在地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所在省区。
4、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简单说出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6、简单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导学思考题: (通过学习长江,我们已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请你利用学习长江的方法,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1、阅读课文P49 正文第一自然段,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2、阅读黄河水系图说出:①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区。
②黄河干流流经的4个地形区。
3、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四大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针对性检测题:一、填空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注入____海,全长____米,是我国第__长河。
2、黄河在中游接纳了两条主要支流,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_____,在陕西省注入的支流是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高原、______高原和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
二、选择题: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2、黄河的发源地是()A 、唐古拉山B 、巴颜喀拉山C 、冈底斯山D 、昆仑山3、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注入渤海?( )A 、内蒙古B 、河南C 、山东D 、河北4、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A 、洮河B 、渭河C 、汾河D 、湟水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A 、山东B 、陕西C 、山西D 、河南6、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 )A 、河口B 、湖口C 、旧孟津D 、宜昌7、黄河在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华北平原导学思考题: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2、 小组讨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提示:成因从地形、植被、气候几方面分析)自主检测题:选择题: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A 、水量大B 、含沙量大C 、有凌汛D 、汛期短2、黄河90﹪的泥沙来自( )A 、黄土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华北平原D 、青藏高原自然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上游 峡谷____,落差__水流湍急,___资源丰富(阅读课文P49、P50阅读部分“黄河上游的峡谷”) 问题:________ (阅读课本P51阅读部分“黄河凌汛”)中游 落差____,含沙量____(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问题:_______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 问题 :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P51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黄河断流”)3、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A、上游B、中游C、下游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A、黄河多次改道B、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上升C、黄河下游河床本身很高D、为了制造水的落差5、黄河上的水利枢纽不包括:()A、龙羊峡水电站B、刘家峡水电站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炸冰坝7、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A、防洪减於B、养殖、灌溉C、灌溉、航运D、旅游、养殖能力提高: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山脉:①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注入海洋:③______________地形: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流经的省区:⑦_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_支流: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上、中、下游的分界点:C ___________ D___________水电站:⑨____________水电站⑩ __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对中国人民的作用;2. 通过学习黄河母亲河的相关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感受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爱我国家母亲河,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 黄河母亲河的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的学习;3. 学生对“黄河母亲河”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河及其流域范围,讨论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 探讨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3. 学习并朗读《黄河颂》等诗歌,欣赏《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分享自己对母亲河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黄河的壮丽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概念引入:简要介绍黄河的位置、流域范围以及历史地位;3. 学习诗歌:学生分组互相朗读《黄河颂》,理解其中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4. 听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壮丽;5. 讨论分享:学生自由表达对黄河的感悟和情感,展示自己的作品;6.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再次强调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2. 《黄河颂》等诗歌;3. 《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黄河相关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考察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诵读《黄河颂》的表现;3. 观察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活动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母亲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文明,珍惜黄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课《黄河 母亲河》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黄河母亲河》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保卫黄河保护环境的意识。
2、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收集、整理、筛选、展示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学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时间复备一、老师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巡礼,追述黄河的过去,正视黄河的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领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主持人上场开场白并介绍本次活动流程。
三、全班起立,朗诵《黄河颂》。
四、成果展示(各组按顺序出场,成果展示中每个环节后进行一轮抢答。
)(一)黄河概况1、黄河地理:发源地、流经省份、长度、流入地和沿途主要河段。
(青海组)2、黄河旅游资源:山峡、河湖瀑布、沙漠草原、生物、民族风情、文物古迹景观资源。
(四川组)3、黄河历史:黄河文明的诞生、发展、顶峰。
(甘肃组)*第一轮抢答(幻灯片)(二)黄河文化1、黄河传说:《黄河的由来》(宁夏组)2、黄河古诗词、与黄河有关的谚语、成语。
(内蒙古组)*第二轮抢答(幻灯片)(三)黄河治理1、黄河现状:断流、水污染(陕西组)2、黄河环保:小品《羊城游客黄河源头环保游》(山西组、河南组、山东组)*第三轮抢答(幻灯片)五、全班起立,齐唱《保卫黄河》。
六、评奖1、主持人统计各组抢答竞赛最后得分情况,对前两名进行奖励(最佳抢手,最佳组合奖)。
2、由现场老师点评并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并进行奖励。
七、老师总结1、本堂课前后大家的表现及收获。
黄河学案 优秀公开课教案

“下游”科
诊断:
处方:
注意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
集思广益,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上述问题
课后反思
谈谈你的学习困惑
班级:姓名:
课堂学习与交流纪实
课题名称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小组成员
学习目标
1、掌握黄河的发源地、主要的支流、流经的省区、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和注入的海洋;
2、了解黄河的贡献、忧患及治理措施。
学习流程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提示与帮助
第一关漂流
掌握黄河的流而下经过了()高原、()高原、()高原、()平原四大地形区,途经()、()、()、()、()、()、()、( )、()等九个省区,穿越了()、()、()三个干湿区,()、()()三个气候区,行程约5464千米,最后到达()海之滨,充分体验到漂流所带来的挑战与刺激......
参看地图册p10中国的地形图和p4中国的政区图以及p22黄河水系图
第二关颂黄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给我们炎黄子孙带来了哪些贡献?
你们的观点:
结合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总结黄河的贡献
第三关专家会诊
了解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探究相应的治理措施。
“上游”科
诊断:
处方:
“中游”科
诊断:
【精品】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黄河颂》学案

第6课《黄河颂》(光未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描写的对象,体会作者借助黄河所表达的情感。
二、预习导学:
完成《评价手册》P16之“自主梳理”1、2、3。
三、课堂研讨:
1﹑作者通过反复手法从哪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加,逐步深入来赞颂黄河的?
2、在“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一句中作者把黄河比喻为一个,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作者赞颂黄河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四、当堂反馈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屏障:
2.P1-2《评价手册》之“合作交流”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的关系,领悟文章的主题。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三、课堂研讨
1.品读过渡段,说说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2.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②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④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
3、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当堂反馈
《评价手册》P2之“合作交流”2、3、4题。
第6课黄河颂设计新课标教案

第6课黄河颂设计(新课标)第6课《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五、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第6课黄河颂教案设计(新课标)由教案频道h。
怒吼吧,黄河教学案

课题19、怒吼吧,黄河执笔人集体备课个案补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禹、挚、吕、涛、骇、窑”等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
过程与方法:1 、联系上下文,分析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重、难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准备】1、冼星海的个人资料。
2、《黄河大合唱》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学同学们,你们听,(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
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激情磅礴的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一下那浓浓的爱国情。
二、自学: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在文中勾画一下,积累下来。
(如:“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震天动地、竭尽全力、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低回婉转,抑扬顿挫、斩钉截铁、意气风发”等)这些词语中有哪些不明白,互相交流。
3、品析句子,用红笔画出课文中的反问句,用蓝笔画出课文的排比句,注意句中运用的修辞。
4、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出的地点在哪里?(提示:诗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地点: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5、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意用红笔勾画出的反问句,并把他改为陈述句。
认真体会句子,反复朗读,感悟句子的情感。
提示:A:“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B:“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注释: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的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的精神。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自主探究课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1、有表情朗读诗文,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把握诗文基调,理解诗歌内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找出诗中美妙诗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感悟诗歌的魅力。
【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相关资料】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
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阅读课前导语,理解课题:《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
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二)基本知识的学习:1、阅读直至能有感情地朗诵(注意节奏和重音)。
【提示】(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
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用“··”加重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6课 黄河 第 1 课时 四、知识拓展:1、黄河下游几乎没有支流的原因是: 2、黄河为我国第二长河,其年径流量排在第八位,相当于珠江的1/7, 原因是 五、作业:黄河与长江的概况比较 项目 河流 发源地
上中下游划分 流经省区 流经的地形区 长度 注入的海洋 长江
黄河 【当堂达标】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 B.黄河流经十个省
区,注入黄海 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 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
2.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C.黄河冬季无结冰期D.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A.在上游峡谷建设水电站 B.在中游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C.在下游植树种草 D.培修、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读右图“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4~6题
4.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水能丰富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5.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A .支流较多,含沙量大 B .降水丰富,且多暴雨C .河道宽阔,河水流速大D .多峡谷,地势落差大
6.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错误的是( ) A .太行山 B .阴山 C .华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 1-3-4
授课教师
年级主任签字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及上、中、下游的主要特征
2、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3、说出综合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以及开发利用黄河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黄河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我国的第二长河
1、概况:①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全长 千米,流域面积约 平方千米。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从源头到 为上游, 到 为中游, 到入海口为下游,注入 海。
3、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四个分别是 、 、 、
4、黄河流经的省区主要有九个省区:
5、位于黄河上游的平原有 、 ,下游有
二、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1、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游河段,该河段流经 (地形区) 该河段含沙量大增的原因是:
2、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
三、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治理(1)在上游地区做好生态保护,提倡 ,防止 。
(2)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
(3)下游为“地上河”,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由此可见,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2、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的 至 河段,下游的 至 河段。
(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
3、利用:黄河 、 两河段水能丰富。
在上游主要的水利枢纽工程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中游主要有三门峡、小浪底,其中位于河南省的 水利枢纽工程是建成最晚,也是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首要任务是 ,还有防洪、灌溉、发电。
4、“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宗旨是: 、 、
答案1、C 2、B 3、B 4、B 5、D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