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对高中化学新课改的认识

对高中化学新课改的认识摘要:新课改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在实施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师生角色转变的同时,移皿胆地让学生参加到对新教材的评价中来,参加到对老师教法、改革的评价中来,明显的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审美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改革探索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就练什么。
老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
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
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的目标打折扣甚至夭折。
而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改革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实施起来必然是复杂的、难度很大的。
笔者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详细进行研究和对比,就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高中新课程标准2008年已经实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与原课程标准有哪些不同或者说有哪些变化呢?1、从课程理念上看,新课标更加注重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从课程结构上看,新课标由若干个课程模块组成,分必修和选修两类。
3、从课程内容上看,新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加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内容。
4、从实验教学要求上看,新课程更加注重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3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3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篇一:1、做好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演示化学实验是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动脑、动手,才能学好化学,而实验本身也具有生动、形象、真实的特点。
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谓实验演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现物质的性质,并要求同学们认真的观察[2]。
做好实验演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一下几点:1.1注重演示方法一个成功的实验演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的实验时,要注重演示的方法,满足突出重点,符合直观、安全、可靠、简单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首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方法、过程、结果等;其次要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演示过程,并对于突发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1.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实验的步骤、方法、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课堂实验的研究对象上。
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思路进行思考,从中找到启迪。
例如:进行“氨的性质”的实验演示时,首先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即氨的喷泉实验和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之间的反应。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有什么性质?CO2等也能形成喷泉吗?二是氨溶解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为什么喷泉呈现出红色?那么CO2是否能喷出白色的喷泉?三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为什么会发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浓氨水和浓硫酸之间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提出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教材积极地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堂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
设计 知 识层 次 , 教 材 注 重 学 生 的认 知规 律 , 理构 建知 新 合 识 体 系 , : 一 将 碱 金 属 与 “ 素 ” 置 调 整 , 低 了高 中化 如 高 卤 位 降 学 的起 始难 度 , 同时 与 初 中化 学 的 衔 接更 为 自然 。 种设 计 使 这 重点突出, 难点 分 散 , 序 渐 进 , 旋 上 升 。 循 螺
■一
封 平
( 苏 省 江都 中学 化 学 组 , 苏 江 都 江 江 250 ) 22 0
:
. Βιβλιοθήκη 对 高 中 化 学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认 识 与 体 会
几 年 来 的 课 改 实 践 ,我 最 深 的 感 触 是 新 教 材 对 不 同 层 次 的 教 师 都 提 出 了 一 个 新 挑 战 ,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以 一 个 全 新 的 观 念 去 审 视 新 教 材 。在 新 教 材 的使 用 过 程 中 , 过 学 习 、 通 实 践 和 研 究 , 加 深 了 对 新 教 材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 谈 几 点 认 我 现 识 和体会 。 对 新 教 材 的认 识 1“ ” 新教 材 有 一 种 全新 的感 觉 .新 : 从 形 式 上 看 : 设 了 许 多 插 图 , 入 了趣 味性 小 故 事 . 增 编 图 文 并 茂 、 彩 鲜艳 、 动 活泼 。 色 生 从 内容 上 讲 : 教 材 注 重 联 系 实 际 , 强 了学科 教 学 与 日 新 加 常 生 活 、 代科 技 和 生 产 劳 动 等 方 面 的联 系 , 重 反 映学 科 发 现 注 展 与新 的科 技 成果 , 以适 应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材 中安 排 了大 教 量 的 阅读 内容 和 选 学 资料 。 “ 家庭 小实 验 ” 使 学 生感 受 到化 更 学 知识 在 日常 生 活 中无 处 不 在 从 观 念 上 说 : 教 材 融 进 了 大量 的新 知 识 。 至有 些 知 识 新 甚 对 教 师 和学 生 来讲 是站 在 同一 起 跑 线 上 的 。 : 型无 机 非 金 如 新 属 材料 , 合成 氨 前 景 展 望 , 等 。 等
对高中化学课改教材及教法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化学课改教材及教法的几点看法关健词:课改、创新教法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被提出来后,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不断认同,可以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而课程改革则是推进素质教育时历史性的必然选择,化学的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但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诸多矛盾问题。
一、课改教材与学校硬件设施之间的矛盾及解决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到位,比如说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然而相应的化学实验开不全,不是缺少药品就是缺少仪器,学生根本没法获得足够的感性知识,又比如国家给了每个内容一定的课时,但这个课时是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以完善,然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它要建一个多功能教室都很难,不要说每一个教室都有,PPT教学怎么完成,这些矛盾怎么解决,课改又不能不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现实状况努力在教学中探索教法,用拟物或画画的形式让学生表演不能做的实验,这样至少在他的脑海里会形成一个流程,至于PPT教学没法实现那就充分利用书本上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做课前预习小卡片,老师在学生的小卡片上填空,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好像他在出题给老师做,就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资料查询叫有条件的同学查出来再告诉没条件的同学,先“富”带后“富”,可增强学生的互助精神。
二、新课改教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矛盾及解决绝大部份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见识少,后天“性格”都比较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而课改教材教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提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解答,变“老师”教“学生学”为“学生学”、“老师教”,这种变“教”而“学”成为“学”而“教”的转变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模式来改变,由于这些学生除了生活中获取的生活经验外在学习上没有老师的循循引导是很难发生改变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艺术以我(老师为标本)激利学生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克服自己的习惯性“内向”,敢于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比如我以我出外培训的心理变化,“当某老师在上某课时提问,下面没一个人回答,因为在听课的全都是基层教师,也不好意思,后来我就想如果我在上课时没有学生回答,心理会怎么想?于是我就鼓起勇气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来就有很多老师回答以后老师的提问。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习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二、教师方面: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习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
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加重。
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1. 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包括教材课后练习),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习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四、教学建议(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1]
![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1]](https://img.taocdn.com/s3/m/9520363c67ec102de2bd8980.png)
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郓城一中王建国从2004年秋季山东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到2010年高考结束,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完成了二轮实验,并实现了新旧高考方案的顺利对接和平稳过渡。
回顾六年来的课改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较大转变,实施新课程的条件和措施不断得到完善。
六年来,在省、市教研室的关心支持下,在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成绩也较显著。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走进新课程,认识新课程2004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山东省开展,我们一起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大潮之中,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可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为此我们参加了一系列省市以及学校统一组织的培训,进行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教学评价、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及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
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本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初步具备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
认识到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过程 , 学 生 在 探 究 实 践 中获 得 知 识 和 技 能 , 验 学 习化 学 的 乐 使 体
趣。
应 能 力 , 有着 十分 重 要 的作 用 。正 因为 如 此 , 育 领 域 在 当 前 都 教 比 以往 任 何 时 候 都 重 视 基 础 知 识 的 学 习 。 “ 视 基 础 知 识 的学 重 习 , 高学 生 的基 本 素 质 ” 当成 为 普 通 高 中新 课 程 改 革 的一 个 提 应 重 要 理 念 。 再 将 普 通 高 中教 育 作 为基 础 教 育 的终 结 , 不 而是 将 其
娌翻翻 考
Vo1 . N_2 0.
S ENCE CI
F ANS
教 育教 学 2
高 中化 学新课程 的几点 认识和 体 会
吕高 观
( 东 省 费 县第 一 中 学 山 东 山 摘 费县 230 ) 7 40 要 : 一 轮课 改 对 化 学教 材 大 幅 改编 , 对 教 师提 出 了一 个 新 的挑 战 , 求 教 师 必须 以一 个全 新 的 观 念 去 审 视 新 教 材 , 深 对 新 新 这 要 加
这 一 方 面谈 了 几 点体 会 。 笔
关键词: 程 课
【 中图分类号 】G 3 . 6 37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6 1 8 3 (0 00 — 0 9 0 17 — 4 72 1 ) 0 8 — 1 2
④ 探 索 模 块 主 题 的呈 现 方 式 与 呈 现 时 机 ,力 求 以新 颖 的 方
式 , 恰 当 的 时 机 向 学 生 呈 现 每 个模 块 的 主 题 , 进 学 生 对 主题 在 促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点感想

绍 古 代 数 学 家祖 冲之 ,了 解 我 国古 今 数学 辉煌 发 展 .渗 透
遇 到烦恼之事 。若 带着烦恼 情绪 走进 课堂 ,课 堂气 氛就会忧 虑不
振 、无 精 打 彩 ,教 学效 果 必 将 很 差 ;相 反 ,若 教 师 抛 弃 个 人 所 有 的不 快 心 境 ,面 对 学 生 的各 种 违
首先 ,新教 材的理念很 新 。初 次接触新 教材 ,笔者感 到新教材 的知识 内容太 少 ,知
的 兴 趣 ,在 积 极 愉 悦 的 情 绪 、 情 感 支 配 下 ,减 少 学 习 疲 劳 , 提 高学习效率 。 例 学 习 轴 对 称 图 形 和 中
理解 ,感 受 到 “ 辉 三 角 ” 之 杨
美 , 而 且 能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或 者 一 个 恰 当的 幽 默 都 可 使 学
生 回 味 无 穷 ,从 而 增 强 数 学 教 学 艺 术 的 感 染 力 。知 识 只 有 染 上 了 情 感 的 色 彩 ,才 会 富 有 趣 味 性 和
识点过 于凌乱 ,系统性不强 。但是一年 的教 学实践 工作结束 后 。慢慢体会 ,才真 的感受
到 新 教 材 的 这 样 一 种 编 排 思 路 正 是 在 课 改 思
历 体 验 后 学 生会 对 负数 更 好 的
理解 。 例 2学 习 “ 股 定 理 ” 介 . 勾 ,
想引导 下所体现 出来的新理 念 。课程 改革迫
樨张 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 中语 文教 学 中的 写作指导
胡 向 阳
( 河 南省 西华 县 第二初 级 中学 河 南 西 华 4 6 6 6 0 0 ) 初 中语 文 能 力 的培 养 , 重在听 、 说、 读、 写等能力的训练 , 这 文 章有关 的材料 。 其次 , 要选 取典 型材 料 , 即能反 映事 物本 质 、 有代 些 能 力 的综 合 反 映 ,在 初 中语 文 教学 中即是 学 生 的写 作 能力 培 表性 、 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 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养 。那 么 , 如 何 在初 中语 文 教学 中对学 生进 行 写作 指 导 呢? 2 .立意 要深 刻 , 创 意要 新 颖。 无论 何 种体 裁 的文 章 , 都需 要 积 累素材 通 过 材料 烘 托 主题 。因此 , 看一 篇 文 章是 否成 功 , 首 先 就要 看 作 1 .注意 积 累 。 做 生活 的 有心 人 。 积 累是 写 作 的源 泉 , 因此 , 我 者 是 否是 透 过 现象 , 抓住本质 , 对 生 活是 否 有 深刻 的认 识 和独 到 们 要 培 养学 生 , 善 于 留心 观 察身 边 的 事物 , 到大 自然 中 去 陶冶 美 的见 地 , 即立 意要 深 刻 。其 次 , 还要 看作 者 的创 意 是 否新颖 。 的性 情 , 到 社会 生 活 中去 发 现美 的事 物 。只 有 生 活丰 富多 彩 , 热 三、 注重 表达 能 力 的培 养
际 的 内容 范 围和 难度 要 求 。 ( 2 )为学 生 创 设 宽 松 和谐 的学 习环 境 。( 3 ) 关 注 学生 的 学 习过 程 , 让 学 生体 会 化 学 学 习 与获 得 成 功 的机 会 。( 4 ) 尊重 学生 的需要 , 保 护 学生 的 自尊 心 和 自信心 。( 5 ) 运 用 灵 活 的方法 , 适 应学 生 的实 际 和 内容 的要 求 。 节 好 课 能让 学 生受 益 一 生 , 课 堂教 学 需 要 的 不仅 仅 是 让学 生 获 得 一 些知 识 和技 能 ,还 需 要 让学 生 拥 有 一 种精 神 ,一 种立 一种态度 , 一种不懈的追求 , 好 课 留给 学 生 的 指 导 精 神是 永 要性 , 重 视 培 养学 生 应用 化 学 的 意识 和 能力 , 重视 培 养 学 生 的探 场 , 究 意 识和 创新 能力 , 努力 实 现教 学 高质 量 , 课 堂高 效率 。 恒 的。 三、 新课 改 使教 师面 临 挑 战 份耕 耘 , 一 份 收 获 。教 学 工作 苦 乐 相伴 。我 们将 本 着 “ 勤 教 师 面临 许 多挑 战 : 由于学 生 学 习方 式 的 转 变 , 在 课 堂 教学 学 、 善思 、 实干” 的准 则 , 一 如既 往 , 再接 再 厉 , 把教 学搞 得 更好 。
四、 一 堂好 的化 学 课应 具备 哪 些 特征
式, 令 人 匪夷 所 思 。 二、 课堂 教学 。 师 生 之 间、 学 生 之间 交往 互 动 。 共 课 应 具 备 以下 特 征 : ( 1 ) 确 定 符 合实
每位 化学 教师 都 是课 堂教 学 的实 践者 , 为 保证 新 课程 标 准 的 落 实 ,我们 把 课 堂教 学 作 为有 利 于 学生 主 动探 索 的化 学 学 习环 境, 让 学生 在 获得 知识 和技 能 的 同时 , 在情 感 、 态 度价 值 观等 方 面 都 能 够充 分发 展作 为教 学 改革 的基 本 指导 思想 , 把 化 学教 学 看成 是 师 生之 间 、 学生 之间交 往互 动 , 共 同发 展 的过 程 。 努力 处理 好化 学 教 学与 现实 生活 的联 系 , 努力 处 理好 应用 意 识 与解 决 问题 的重
一
> > 教 改前 沿
、
活 动 中有 许 多 问题 确实 值 得我 们 深思 : ( 1 ) 教 师 唱 主角 的现 象 依 然存在 , 学 生 的学 是 为 了配 合 教 师 的教 , 教 师 期 望 学生 按 教 案设 计 做 出 回答 , 并 努 力诱 导 学 生 、 得 出预定答案 , 学 生 学 会 如何 揣 摩 老 师 的心 理 。( 2 ) 教 学要 有 程序 , 但 不 能程 序 化 , 仍有 一些 教 师 过 分依 赖 教 案 ,出 现 硬 拽 学 生 进人 教 师预 定 的轨 迹 中的 现 象 。 ( 3 ) 如何 更好 体 现小 组 合作 学 习 的价值 ?小组 合 作 学习 表 面上形 式热热闹闹, 但 小 组 讨 论 的有 效性 没 有 很 好体 现 , 有些 问题 的抛 出, 学 生 没 有 经 过 独立 思 考 就 进 行 交 流 , 这 是没 有 意 义 的 、 无效 的学 习 。 ( 4 ) 教 师 如何 把思 考 还 给学 生 ?
哼 熊 学 ’ 者2 0 1 3 .
对 高 中化 学新课 改的几点 体会
潘耀房
( 河 南省 濮 阳市 清丰 县 第一 高 级 中学 河 南 清 丰 4 5 7 0 0 0 ) 经 过几 年高 中化学 课 改 的实践 ,我 感 觉高 中化学 教 师 的角 色 和 教学 策 略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具 体表 现 为 : 课程 标 准走 进教 师 的心 , 进 入 课堂 高 中化 学 课程 标 准 倡导 鲜 明 的 理念 , 全新的框架, 明晰的 目 标, 有 效 的学 习 。 它 在无 数 双期 待 的 目光 中呼 之而 出 , 其“ 倡导 自 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 习” , 这一 重 要 理 念深 入人 心 。课 堂 上 大 家都 在 尝 试 或 积 极 准 备 尝 试 转 变 传统 的教 学 方 式 , 构建 “ 小组合作” 的学 习 方式 ,其 中 不乏 许 多成 功 的 经验 与 案 例 。但 许 多课 堂 中 “ 小 组合 作 ” 搞 得 轰轰 烈 烈 、 五 彩斑 斓 , 但 美 丽 的外 表 只 是 一 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