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垂髫.(tiáo)阡.陌(qiān)叹惋.(wǎn)悄.怆(qiāo)B.篁.竹(huáng)怡.然(yǐ)翕.忽(xī)俶.尔(shū)C.幽邃.(suì)糁.之(cǎn)箬.篷(ruò)俨.然(yǎn)D.多髯.(rán)篆.章(zhuàn)窈窕.(tiǎo)寤寐.(mè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分)()A.落英.缤纷(花)便扶向.路(先前的)B.如鸣佩环,心乐.之(高兴)矫.首昂视(举)C.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以其境过清.(清澈)D.绝类.弥勒(像)寤寐思服.(服装)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兼葭采采,白露未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蒙络摇缀.. D.青树翠蔓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2分)()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参差荇菜,左右流.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技亦灵怪矣哉!(译:技艺也真是灵活奇怪啊!)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7.默写。
(4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
(3)窈窕淑女,________。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标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项解释错误,“志”应为“做标记”。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假字的理解能力。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A项“要”通“邀”;B项“诎”通“屈”;C项没有通假字;D项“衡”通“横”。
故选C。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大约的数)B.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C.斗折蛇行..(蛇在爬行)D.俶尔..远逝(忽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解释有误,“蛇”在句中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晋的情况呢?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晋朝呢?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晋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成绩:一、积累·运用(共计17分)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的。
②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hún然一体。
2、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拥有欧洲大陆最的铁路系统。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所,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的文字之一。
A.完善折服悠久B.完整佩服悠长C.完善佩服悠长D.完整折服悠久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①近日我国西南大旱,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
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这天学校举办“读书会”,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0字以内)(2分)5、综合性学习。
(4分)材料一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认为,这次云南等地干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而造成的。
材料二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州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
受气温升高影响,像近年在中国西藏、印度等地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材料三科学预测,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加快,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淹没侵袭的威胁。
①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第三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苍苍,①②,在水一方”的美好意境中;徘徊城头,默品穿越两干多年的“一日不见,③”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式微式微,④?⑤,胡为乎泥中”的愤懑;静坐小石潭边,感受“四面竹树环合,⑥,⑦,悄怆幽邃”的清幽环境;遥望洞庭,欣赏“气蒸云梦泽,⑧的恢宏气势;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⑨⑩”的真挚友情。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甲】川戏中的《秋江》,shāo公是做得好,可惜戏本身没有把陈妙常急于追赶的心理同时并重。
其余则以《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为最妙,____,有感情,唱做俱好。
因为川戏中的“生”这次角色都差,唱正派的尤其不行,既无嗓子,又乏训练;倒是反派角.色的“生”好些。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九日【乙】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
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____不去,像è梦一般。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shāo( )公角.色( ) 挫.折( ) è( )梦(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模有样回旋觉醒B.有声有色回旋唤醒C.有声有色盘旋觉醒D.有模有样盘旋唤醒(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乙段中的“你”指的是____(人名)。
(2分)(4)乙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犯了重大错误?(4分)3.光明中学开展“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2分)(1)八(1)班小丽同学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下面是她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她修改、补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豁然开朗(huò)。
B.XXX(shū)。
C.卷端(juàn)。
D.寤寐(wù)。
XXX(yí)。
翕忽(xī)。
壬戌(rén)。
溯洄(sù)。
邑人(yì)。
参差(cī)。
缤纷(bīn)。
佁然(yí)。
XXX(xiào)糁之(sǎn)。
为坻(chí)。
荇菜(xì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为救国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令人钦佩!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B.XXX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仍然是感情的主调。
C.《核舟记》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局部。
D.《关雎》是《诗经》的第二首,选自《诗经·周南》。
5.古诗文默写。
(8分)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民人足食”、“物无妨者”。
2)《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溪涧纡曲,XXX相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3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6分)阴晦.()鄙.夷()撩.逗()戳.破()拮.据()栈.桥()发窘.()葳蕤.()滑稽.()肇.事()绰.号()匆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恣睢:(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
(3)贾里是个爱才的人,因此并不在意被人奚落了一通,相反,很想写一篇这幅漫画的欣赏指南。
奚落:。
(4)我们是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呵……真是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3、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2分)莫明其妙狼狈不堪见义思迁沤心沥血十拿九稳再接再厉4、文学常识填空。
(5分)(1)《故乡》选自。
(2)《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的短篇小说家(3)《孤独之旅》的作者是。
(4)《心声》的作者是,主人公是。
(5)《同桌阿伦》的作者是当代家,本文选自。
(6)小说的三要素是、、。
5、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手法及所塑造的是哪个人物形象。
(4分)(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2)“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的大轿,还说不阔?”()(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液根寻常不一样。
()6、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2分)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暗淡的,;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7、请写出两句有关“青春”的格言。
(2分)(1)(2)8、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5分)(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3)我多么爱你的回音,爱你悠远无尽的音响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4)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公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及运用(38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咫尺(zhǐ) 逢蒿(hāo ) 鲲鹏(kūn ) 狼藉 (jí )B.深邃(suì) 混淆(xiáo) 硕大(shuò ) 相形见绌(chù )C.牟取(móu) 哂笑(shěn) 裸露(luǒ ) 颤颤巍巍(chàn)D.干涸(hé ) 庇护(pì ) 吞噬(shì ) 众目睽睽(kuí )2.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小心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无言以对(来)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广阔无垠(边际)C.为人所知(被) 精巧绝伦(同类)D.不自量力(测量) 相形见绌(笨拙)3.选择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敬畏自然》——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B.《旅鼠之谜》——位梦华——《善待家园》C.《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沙乡年鉴》D.《喂——出来》——星新一—《不速之客》4.与“皎洁的月亮从云缝后面向下窥探着”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朵朵浪花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B.休闲是人生一枚甘甜的果实。
C.他委屈的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哗流了出来。
D.在这时代的主旋律中,也偶尔有几声不和谐的音符。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3分)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6.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3分)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7.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
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三单元_(滚动)卷(解析版)_

第三单元(人教版)滚动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及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忌惮.(dàn)晦.暗(huì)恬.静(tián)戛.然而止(jiá)B.归省.(xǐnɡ)糜.子(méi)怠.慢(dài)恣.意妄为(zì)C.撺.掇(cuān)蓦.然(mò)羁.绊(jī)纨.绔子弟(wán)D.凫.水(fú)亢.奋(kànɡ)枸杞.(jǐ)如法炮.制(páo)【答案】D【解析】D.枸杞.(jǐ)——qǐ。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絮说顽皮烦琐念念不忘B.镶嵌包裹皇恐风吹雨淋C.宽敞耀眼尴尬微不足道D.胸脯哀悼烦躁大庭广众【答案】B【解析】B词语中字形有误。
“皇恐”应为“惶恐”。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气势恢宏的诗句形象地概括出了桥的功能与作用。
B.在几千里之外,我已经听到乡亲们正唱着秦腔,那高亢、粗犷、清丽、煽情的旋律在眼前经久地回响。
C.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10日上午经过2小时23分钟、1300千米左右的飞行,到达西安阎良试飞基地。
D.《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答案】B【解析】B“那高亢、粗犷、清丽、煽情的旋律在眼前经久地回响”搭配不当。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达标考试题第三单元B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钟)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6分)一、(26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A. 弧.形(fú)和谐.(xíe)桥墩. (dūn) 匀称.(chènɡ)B. 点缀.(zhuì)驻.足(zhù)石砌. (qì) 歼.灭(jiān)C.雕镂.(lǘ)池沼.(zhǎo)嶙.峋(líng)斟酌.(zhuó)D.鳌.头(áo)藻.井(zháo)休憩.(qì) 伧.俗(chāng)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轩榭蔷薇湛蓝龙凤成祥 B.蟠龙帷幕书斋惟妙惟肖C.孕育绝伦雕刻迥然不同 D.掩映玲珑轮廓眼花缭乱3、结合语意,下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园林设计的欠缺。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参考价值的样板。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驻足:停止脚步。
D.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化时不同的多种花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孤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5.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4分)(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4)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 )7.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6分)①刘禹锡《秋词》中描写秋高气爽,鹤冲云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崔颢《黄鹤楼》中与“夕阳西下,断肠入在天涯”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8.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
(3分) .①“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_“….;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②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③《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
9.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
请你仿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黑板”、“家”(任选一题)。
(3分)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第二部分阅读(44分)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0-15题。
(17分)(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0、(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
(2分)11、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分)12、(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
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___________ 。
(3分)13、(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5、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6、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
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
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0分)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
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
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
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
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
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
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
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
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
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
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
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
”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中国国家地理》17.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2分)(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 ) (2)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18.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
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19.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2分)(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
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20.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
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21.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
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
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7分)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