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经济政策-江西财经大学

合集下载

财务管理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财务管理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使用储蓄函数分析收入决定:I+G=S+T
S/I/G O
S+T S
I+G
I0
Y
Y0
Y1
3.4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展
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进口函数与边际进口倾向
★进口函数 M M 0 mY
★边际进口倾向
∗ 每增加一单位本国国民收入所引发的进口增量。
3.4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展
★ 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 APC+APS=1,MPC+MPS=1
3.2 消费、储蓄与收入
⊙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国民收入分配
∗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政府税收政策
∗ 实行累进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投资增量 (△I)
AD 增量 (△AD)
第一轮
100
100
第二轮
80
第三轮
64

总计
500
假设: b=0.8=MPC
NI 增量(△Y)
消费增量 (△C)
100 △I
80
80 △I*b
64
64
△I*b2
51



500 △Y
400
△Y=△I+△Ib+△Ib2+△Ib3+△Ib4+…...
3.5 乘数效应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Y=C+I+G C=a+b(Y-T) T=T0 +tY I=I0,G=G0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00
B
AE
IU<0
若 IU < 0,即意味着 生产 < 需求,企业正 常库存量减少, 需增 产以恢复均衡。
16
45º O
100
Y
支出决定收入
若以 IU 表示非意愿存货投资, 则 IU = 实际产出− 均衡产出
例:某企业产出1200亿元产品,但市场
实际需要,即市场均衡产出为1000亿元
产品, 余下200亿元产品即为非意愿存货
1.2.4. 从45º 线模型看总支出 决定总产出
7
1.2.1. 总供给与总产出

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 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 供 给 ) 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若将总产出定义为Y,则 Y ≡ Yd 其中:Yd为可支配收入
收入被用于消费或储蓄, 即 Yd = C + S
39
MPC 和 APC 的比较举例: 假定消费函数为:c = 200 + 0.8 Y 单位:元
y c △y △c MPC APC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840 1000 1160
1320 1480 1640
1.05 0.8 0.8
0.8 0.8 0.8
200 200
200 200 200
例:某企业产出1200亿元产品,但市场
实际需要,即市场均衡产出为1000亿元
产品, 余下200亿元产品即为非意愿存货
投资。 在均衡产出水平,非意愿存货投资 = 0。
12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一宏观经济 均衡条件,可归结为 “总产出等于 总支出”,即:
Y = AE C+S=C+I I=S

010西方经济学_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010西方经济学_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假设: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0 IS曲线
Y
二、LM曲线
表示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 的关系 i
0 LM曲线
Y
假设: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是常数 货币需求(L)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L1,交易需 求)是收入的增函数,一部分(L2,预防需求)是利率 的减函数
三、利率可变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S = f ( Y ), dS / dY > 0
平均储蓄倾向:
APS
边际消费倾向:
= S /Y
MPS = ∆ S / ∆ Y
几个关系式: (1) C + S = Y ⇒ ∆ C + ∆ S = ∆ Y (2) C / Y + S / Y = 1 ⇒ APC + APS = 1 (3) ∆ C / ∆ Y + ∆ S / ∆ Y = 1 ⇒ MPC + MPS = 1 (4) S = − C a + MPS ⋅ Y 例子:当收入由160增至200式,储蓄由10增至20, 求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160)
四、投资函数
说明意愿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对应的关系,可表示:
I
p
= f ( i ), dI
P
/ di < 0
五、两部门和三部门收入决定 1、两部门收入决定--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法 总需求=消费需求+意愿投资需求,即 AD = C + I p 由需求约束型经济可知:Y = AD = C + I p 2、三部门收入决定 总需求=消费+意愿投资+政府支出,即
K
T
=
∆ Y
/ ∆ T
3、平衡预算指数 4、比例所得税下的乘数 八、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而总供给取决与总需求,于是有: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WL)——储蓄
0~t1——幼年期,c<y, s<0, 负父母的债
t2—青壮年期,c<y, s<0, 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 储蓄,放债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 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
• (1)y=yp+yt, c=cp+ct • (2)cp=βyp, β为消费倾向 •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
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 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 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临时性的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APC=c / y=(α+βy ) / y=α/ y+β=α/ y + MPC (1)APC<MPC (2) α/y→0, APC→MPC
c APC= α /y + β MPC= β在图中表现为斜c= α率+ β y
α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α )<0。
450
o
y
3.3.2 线性消费函数(3)
MPC和APC的比较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 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
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3.2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国民收入决定ISLMBP模型52页PPT

国民收入决定ISLMBP模型52页PPT
410.1 18.1 489.3
借方 2187.7 1585.1 312.9 285.4 4.2 841.1 0.3 840.9
40.4 130.4 670.1
-85.1 148.0
差额 156.7 362.1 -75.1 -179.7 49.4 76.4 -0.3 76.7
369.8 -112.3 -180.8
二、汇率
1、汇率的含义 汇率(Exchange rate):又称汇价,是指一国货币折算为
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 币的价格。
2、汇率的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是用一定单位(1,
100,10000或100000)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 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P
其 中 : q 为 自 发 性 净 出 口 ; γ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进口变动对 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y为国民收入;n为实际汇率的净出口系数, 即净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q、n、γ—大于0的常数。
六、净出口函数
净出口函数可以用图形表示 出来。如图:
净出口和国民收入成反方 向变动关系。随着收入增 加,净出口会减少。 净出口和实际汇率成同方 向变动关系。(表现为净出 口曲线的移动)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BP曲线
3、BP曲线的斜率
r
BP
r
r
BP
BP
0
y0
y0
y
资本完全不流动
资本完全流动
资本不完全流动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BP曲线
4、BP曲线的移动
根据BP曲线的公式
r
y
(rw
n
EPf P
q)
可以看出,导致BP曲线移动的因素有:rw、n、E、Pf、P、和q。 结论如下:

第12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12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Y CS
S Y C Y (a bY ) a (1 b)Y
S a (1 b)Y
2013-7-31 8 西方经济学(袁志刚)
12.1.2 储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S MPS Y
S dS MPS 1 b Y dY
平均消费倾向:
S APS Y
政府购买支出 KG 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
2013-7-31
Y 1 G 1 b m Y 1 KX X 1 b m
30 西方经济学(袁志刚)
作业题




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C=100+ 0.75Y,投资为I=50。 (1)求均衡收入;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 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2.假设社会消费函数C=100+0.8YD(YD为可支配 收入),投资I=200,政府购买支出G=100,政府 转移支付TR=62.5,税收T=0.25Y。 (1)求均衡收入; (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 移支付乘数。
31 西方经济学(袁志刚)
2013-7-31
S a (1 b)Y a APS (1 b) Y Y Y
2013-7-31 9 西方经济学(袁志刚)
12.1.2 储蓄函数
S
S a (1 b)Y
E O Y Y0
-a
2013-7-31
10
西方经济学(袁志刚)
12.1.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
C C
紧缩性缺口
2013-7-31 17
膨胀性缺口
西方经济学(袁志刚)
12.2.1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经济政策-江西财经大学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经济政策-江西财经大学

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 入总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 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 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 0.8 APC:1
450图和消费曲线
C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两部门经济模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简单的国民收入 决定模型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模型
一、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理论
影响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几种理论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 收入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
投资曲线
I
I0
I=I0
O
Y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
利用消费函数,即(C+I)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即I=S分析法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 利用储蓄函数得:I=S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消费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解方程组得: Ye=(a+I0)/(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储蓄函数)
S/I
S=-a+(1-b)Y
I=I0
O
YE
Y
-a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比较)
AE AE
C
O S/I
YYESI来自OYEY
五、乘数模型(Multiplier model)

经济学(本)第八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笔记)

经济学(本)第八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笔记)

经济学(本)笔记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国民收入分析的思路均衡国民收入的分析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和前提假定是:由于私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出现不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是经济的常态,经济生活不能自动实现均衡,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因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主要看总需求,即从总需求的角度来考察国民收入:Y=C+I+G+X。

另外一个是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的是短期分析,即假定价格水平不变。

这两点我们在学习整个宏观经济学时必须注意。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f(Y)也可写成C=bY。

从长期看,应该如此,但从短期看,没有收入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费。

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公式C=C0+bY 式中,C0称为初始消费,亦称为自发性消费,bY为引致性消费,即受Y制约的消费。

表明,从短期看,如果Y=0,则C=C0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C0,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与长期消费函数相同,即如果Y从Y1增加到Y2,则C从C1增加到C2。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公式S=f(Y)也可写成S=sY和消费函数一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

短期储蓄函数式为:公式S=S0+sY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 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

(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2)不考虑税收时,消费函数:C= C0+bY,储蓄函数:S= S0+sY,Y=C+S;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消费函数:C= C0+b(1-t)Y,储蓄函数:S= S0+s(1-t)Y,(1-t)Y=C+S。

(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量的比值。 ?APS = S/Y=(Y—C)/ Y=1—APC
储蓄曲线的推导
C A
a
450 O S
O
B
-a
C=a+bY
Y S= -a +(1-b)Y
Y
储蓄曲线的推导
C A
a
450 O S
O
B
-a
C=a+bY
Y S= -a +(1-b)Y
Y
三、投资支出
?投资(investment):在一定时期内新增 加的资本存量。
?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 I0增加到(I0+? I),那么国 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
?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 dY/dI= 1 / 1-b 即: ? Y =(1 / 1-b)? ? I
?投资乘数: ? I= ? Y / ? I= 1 / 1-b
图解中的投资乘数
AE
?I a+I0
a 450
O
B AE2
?答:
? 自发性消费量: 200 ? MPC: 0.8 ? APC:1
450图和消费曲线
C
C3
A
C1 C2
C0
450
O
Y2
Y1
Y3
Y
消费曲线的平移
?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 化”和“消费的变化”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 平移”的区别:
?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 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 之间的关系;
AE
AE= (a+I0)+bY
a+I0 a
C=a+bY
450 O
YE
Y
(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储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I=S ? S=-a+(1-b)Y ? I=I0
?解方程组得: ?Ye=(a+I0)/(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储蓄函数)
S/I
S=-a+(1-b)Y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 ?利用储蓄函数得:I=S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消费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Y=C+I ? C=a+bY ? I=I0
?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a+I0)/(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消费函数)
A
AE1
C
?Y
Y1 Y2
Y
注:增加自发投资
量会使消费曲线上
移至AE1,此时均 衡国民收入为Y1。 如果在原有的投资
I0的基础上增加投 资? I, AE1曲线就 会上移到AE2的位 置,这时均衡国民
收入就增加到Y2。
(二)自发消费支出乘数
AE
?a a+I0
a 450
O
B AE2
A
AE1
C
?Y
Y1 Y2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 投资被视为给定的(自发变量) ,即认为 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I=I0 。
?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 和存货投资。
投资曲线
I
I0
I=I0
O
Y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
?利用消费函数,即(C+I)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即I=S分析法
? 设消费函数 C=a+bY ? 因为 S=Y—C ? 所以 S=-a+(1—b)Y
? 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 增量的比值。
?MPS= ?S/ ?Y ? = ?(Y—C)/ ?Y ? =1—?C/ ?Y ? =1—MPC=1—b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
? 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 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 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
? 本节仅介绍投资乘数和消费乘数。
(一)投资乘数
? 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 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 Ye=(a+I0)/ 1-b
Y
注:1、增加自发 消费量会使AE1曲 线就会上移到AE2 的位置,这时均衡 国民收入就增加到 Y2。
2、自发消费支出
乘数 :? a=1/1-b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两部门经济模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简单的国民收入 决定模型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 ?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乘数模型
一、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理论
影响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几种理论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 收入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
?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两部门模型的基本假设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
收入; ?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
I=I0
O
YE
Y
-a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来自较)AE AEC
O
Y
S/I
YE
S
I
O
YE
Y
五、乘数模型 (Multiplier model)
?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 Hahn) 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 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 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C = a + bYd ?或: C = a + bY ?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性消费
(a>0);Yd(或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0<b<1)。
边际消费倾向( MPC)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 收入增量( ?Y)的比值。(0<b<1)
? 消费曲线的平移 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 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
?财富(wealth); ?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 ?价格水平; ?收入分配; ?税收; ?利率。
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
C
a2 a1 a3
450 O
C2 C1 C3
Y
二、储蓄函数
?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的推导;
?MPC= ?C / ?Y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
曲线的斜率值。
平均消费倾向( 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 入总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 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 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