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 知识梳理

的
,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是
和
,
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
电泳速率完全取决于
。
二实 验 操 作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
:
↓
:
↓
:
↓
:
一基 础 知 识
(一)样品处理
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
,采集的血样要及时
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
离心(500r/min、离心2min),然
除去
;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
等一同沉淀,
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2. 色谱柱填料的处理 商品凝胶使干燥的颗粒,使用前需直接放在洗脱液中膨胀。
为了加速膨胀,可以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
加热,逐渐升温至接近
沸腾,通常只需1—2h。这种方法不但
,而且可以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
的
,排除胶粒内的
。
3. 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在色谱柱中装填凝胶的时候要尽量
【旁栏思考题】
【P70】你能从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分析为什么凝胶的装填要紧密、均匀吗? 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较 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只能分布在颗粒之间,通过的路程较短,移 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比较容易进入凝胶内的通道,通过的路 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因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先流出,相对分子 质量中等的分子后流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最后流出,从而使各种相对分子质 量不同的分子得以分离。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 ,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 ,影响分离的效果。
[推荐学习]高中生物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优化练习
![[推荐学习]高中生物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优化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9988dff90f76c661371a7d.png)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选择题1.凝胶色谱法是分离蛋白质分子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可用此方法进行分离。
能分离的蛋白质分子之间必须(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B.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在一定范围之内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分在通过凝胶时,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排队”,从而将各种成分分开。
在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
答案:D2.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A.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B.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最先流出;小分子因进入凝胶内部而流速缓慢,后流出C.凝胶内部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无相应关系D.一般情况下,凝胶对要分离的物质没有吸附作用,因此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该被洗脱出来解析:选用不同种凝胶,其立体网状结构不同,孔隙大小不同,因此可分离出的分子大小也不同。
凝胶一般对分离的物质无吸附作用,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该被洗脱出来,这是凝胶色谱法与一般层析法的不同。
答案:C3.下列关于凝胶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B.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C.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解析: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加入磷酸缓冲液到适当高度,再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
答案:C4.凝胶色谱柱制作的程序一般是( )①橡皮塞打孔②挖凹穴③装玻璃管④盖尼龙网⑤盖尼龙纱⑥将橡皮塞插入玻璃管⑦接尼龙管、装螺旋夹⑧柱顶插入安装了玻璃管的橡皮塞A.①→③→④→⑤→⑥→⑧→⑦→②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⑥→⑤→⑧→⑦D.①→②→③→⑦→⑥→⑤→⑧→④解析:凝胶柱制作的一般流程是:选择玻璃管→选择合适的橡皮塞→打孔→挖凹穴→装玻璃管→盖尼龙网→盖尼龙纱→将橡皮塞插入玻璃管→接尼龙管→装螺旋夹→柱顶插入安装了玻璃管的橡皮塞。
高中生物 专题五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一、选择题1.分离血红蛋白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B.第2层为红色透明层,含血红蛋白C.第4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沉淀物D.第3层为暗红色沉淀物,含未破裂的细胞[解析]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2.关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除哪项外均为正确解释( D )A.交联葡聚糖凝胶(G-75)“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X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B.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C.用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 hD.凝胶用自来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解析]本实验中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凝胶(G-75),其中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X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 g,A正确;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因此,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B正确;在凝胶色谱柱装填完之后,应在约50 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小时,以使凝胶装填紧密,C正确;凝胶溶胀时,应使用蒸馏水将其充分溶胀,制成凝胶悬浮液,D错误。
3.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C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解析]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2、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二)过程与方法体验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严格要求,注意按照操作提示进行相关步骤(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通过当今生物科学在蛋白质研究领域的进展,说明提取、分离高纯度的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明确地提出课题目的:以血红蛋白为实验材料,学习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一些基本技术。
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介绍当前有关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出本课题的学习意义,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过程和方法。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二)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内含量最高的有机化和物。
对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生命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所以需要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进行研究。
怎样提取蛋白质呢?1、进行新课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1.1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学习内容:1.凝胶色谱法的用途;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凝胶色谱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凝胶: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这些小球体大多数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
教学:在介绍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时,可以结合教科书提供的插图,让学生对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可以通过发动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凝胶色谱法的知识,如凝胶的种类、理化性质及凝胶的选择和保存,并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020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 )①0.9%的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⑤柠檬酸钠A.②④B.①④C.④⑤D.①③解析:0.9%的生理盐水是洗涤红细胞是应用的试剂,不能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甲苯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的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磷酸缓冲液用于粗分离蛋白质,不能用于释放血红蛋白;蒸馏水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柠檬酸钠的作用是采血时,防止血液凝固,不能用于血红蛋白的释放。
答案:A2.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 )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B.色谱柱的装填C.洗脱过程D.样品的处理解析: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说明色谱柱制作不成功,可能是凝胶装填不紧密、不均匀,或者存在气泡,打乱了洗脱次序所致。
答案:B3.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叙述是( )A.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的杂蛋白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解析:对红细胞洗涤时应该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A错误;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B错误;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C错误;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pH相对稳定,防止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D4.凝胶色谱柱取长为40 cm,内径为1.6 cm,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会影响分离的效果B.凝胶色谱柱过高,超过1 m,不影响分离的效果C.凝胶色谱柱过矮,则影响混合物的分离度D.凝胶色谱柱直径过大会耗用过多洗脱液,样品的稀释度过大解析:一般凝胶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不影响分离的效果,但是直径过大会造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的稀释度过大,因此应选择直径不超过2 cm的色谱柱。
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览众山小
三维目标
1.尝试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简述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通过查资料或实际操作,理解这些方法的运用过程。
提高搜集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本节从课题背景着手引出本节重点是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理解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可以结合教科书上的插图,对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具体实验中要注意凝胶拄充填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电泳的原理以及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
诱学导入
材料:天然琼脂(agar)是一种多聚糖,主要由琼脂糖(约占80%)及琼脂胶组成。
琼脂糖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不带电荷,而琼脂胶是一种含硫酸根和羧基的强酸性多糖,由于这些基团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能产生较强的电渗现象,加之硫酸根可与某些蛋白质作用而影响电泳速度及分离效果。
目前多用琼脂糖为电泳支持物进行平板电泳。
问题:为什么运用电泳法能达到分离生物大分子的目的?
导入:电泳利用了各种生物大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了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分离各种分子的目的。
1。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第2课时)血红蛋白的

实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2.血红蛋白由条肽链组成()A.2 B.4 C.3 D.53.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可采集猪血作为实验材料B.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C.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D.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4.细胞破碎后,各种蛋白质就会被释放出来,再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特性进行提取。
下列关于蛋白质提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酸性蛋白质可用稀碱性溶液提取B.水溶性蛋白质可用透析液(中性缓冲液)提取C.脂溶性蛋白质可用有机溶剂提取D.碱性蛋白质可用强酸性溶液提取5.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2)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
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在PCR扩增实验中,加入一种模板DNA片断,但实验却得到了2种产物DNA,其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B.Taq DNA聚合酶发生变异C.基因污染D.温度过高7.在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操作中正确的叙述是()A.先加入氢氧化铝,再加入氢氧化钠,然后过滤B.先加入氢氧化钠,再加入氢氧化铝,然后过滤C.先加入氢氧化钠,过滤后再加入氢氧化铝,然后过滤D.先加入氢氧化铝,过滤后再加入氢氧化钠,然后过滤9.下列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材料必须选用鸡血B.通过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D.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10.下列是在洗涤红细胞所采用的方法是( )A.低速长时间离心 B.低速短时间离心C.高速长时间离心 D.高速短时间离心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 A选项中胆固醇属于脂质,主要含C、H、O三种元素,而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至少C、H、O、N四种元素;B选项中三种物质均为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选项中氨基酸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核苷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D选项中性激素属于脂质,主要含C、H、O三种元素,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
高中生物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凝胶柱制作的顺序一般是( )①橡皮塞打孔②挖凹穴③装玻璃管④盖尼龙网⑤盖尼龙纱⑥将橡皮塞插入玻璃管⑦接尼龙管、装螺旋夹⑧柱顶插入安装玻璃管的橡皮塞A.①③④⑤⑥⑧⑦②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⑥⑤⑧⑦D.①②③⑦⑥⑤⑧④:选择合适的橡皮塞→打孔→挖凹穴→装玻璃管→盖尼龙网→盖尼龙纱→将橡皮塞插到玻璃管→接尼龙管→装螺旋夹→柱顶插入安装玻璃管的橡皮管。
2.下面关于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凝胶是一些具有多孔的微小球体,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A项正确;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
故最后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蛋白质,B项正确;红细胞的洗涤效果与洗涤次数、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有关,C项错误;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
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以采用电泳法,D项正确。
3.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应加入生理盐水,防止细胞破裂;将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时,需要加入蒸馏水,以便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透析时,应将透析袋置于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
4.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鼠、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有关凝胶色谱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B.目前经常使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等C.大分子物质后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D.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不同大小的分子所经的路径不同而得以分离【解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使其所经过的路程较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
因此,大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后被洗脱出来。
【答案】 C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与凝胶的亲和力的大小B.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C.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多少D.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大小【解析】凝胶色谱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多孔的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从而使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
故选B。
【答案】 B3.洗涤红细胞时,离心所采用的方法是( )A.低速长时间离心B.低速短时间离心C.高速长时间离心D.高速短时间离心【解析】高速或长时间离心,会导致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而影响后面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
【答案】 B4.对在凝胶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B.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C.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解析】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再用同样的方法小心加入适量的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到适当高度,然后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开始洗脱。
【答案】 C5.取1 mL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进行透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析液为300 mL 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B.透析时间至少为1~2 h,时间过长血红蛋白也会渗漏出去C.缓冲液量远多于血红蛋白溶液量有利于杂质分子充分地向外扩散D.透析时也可更换样品的缓冲液【解析】透析过程除去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实现了粗分离,更换样品的缓冲液可加强透析的结果;透析时烧杯中加入300 mL 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时间为12 h,这样可使小分子杂质与血红蛋白充分分离。
【答案】 B6.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05520043】A.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血红蛋白释放时要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解析】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血浆蛋白等杂质,有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血红蛋白释放时要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
【答案】 D7.凝胶色谱法是分离蛋白质分子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分离,能分离的蛋白质分子之间必须(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B.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都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D.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若在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
对于分子大小不同,但同属于凝胶分离范围内的各种分子,在凝胶床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分子较大的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那一部分凝胶。
【答案】 C8.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改变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路径B.吸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C.将酶或细胞固定在凝胶中D.与蛋白质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移动速度【解析】凝胶的种类较多,但每种凝胶内部都有孔隙。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通过的路程较长,洗脱时从凝胶柱中出来的较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则可以较早地洗脱出来,从而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答案】 A9.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可选用一组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同时进行电泳,根据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的电泳区带位置,用电泳迁移率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作标准曲线,可以测出未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DS能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而掩盖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B.与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的电泳带相比,只能大概估计出待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SDS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参与构成聚丙烯酰胺凝胶D.如果只是分离混合物而不需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就无需加入SDS,此时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取决于所带电荷和分子的大小【解析】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
【答案】 C10.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装置或操作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首先对红细胞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蛋白,洗涤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示________过程,该操作目的是去除样品中________________的杂质。
现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上述操作时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一段时间后,若向烧杯中加入双缩脲试剂,透析袋内溶液是否出现紫色,并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乙,往色谱柱中加样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
在进行④操作前,应该等样品________________,且要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端出口。
(4)图丙表示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结果,不同蛋白质得以分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理盐水与红细胞内液为等渗溶液,故用其洗涤红细胞主要是防止红细胞吸水胀裂。
(2)图甲表示血红蛋白粗提取过程,也为透析过程。
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实验效果,则可采用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等方法。
透析袋是一种半透膜,双缩脲试剂可以透过这种半透膜,进入袋内与血清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3)根据教材中往色谱柱中加样的顺序可知,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④①;图中进行④操作是在样品上部添加缓冲液,在添加缓冲液之前,应该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之后,并要关闭下端出口。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答案】(1)防止红细胞吸水破裂(2)透析(粗分离)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出现紫色;双缩脲试剂可以透过半透膜,与袋内血清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物质(3)②③④①完全进入凝胶层关闭(4)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导致电泳时迁移速度不同[能力提升]11.将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质物质层、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层B.甲苯层、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层、血红蛋白、脂质物质层C.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层D.甲苯层、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层【解析】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3层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暗红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答案】 D12.如图是用除去DNA的滤液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B.图乙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C.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连续收集D.图丙装置中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极移动【解析】图乙装置表示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被排阻在凝胶颗粒的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
【答案】 B13.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甲也保留在袋内B.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则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甲的移动速度最快C.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若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丙也存在于沉淀中D.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近【解析】透析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能透过半透膜,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不能透过,乙保留在袋内,甲则不一定保留在袋内;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路程长、移动慢;离心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先沉淀,戊沉淀,则乙、丁、丙均已沉淀;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时,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
【答案】 C14.对蛋白质进行研究和应用,首先需要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纯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