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移动运输平台的结构设计
油罐清洗机器人全方位移动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na a l y s s i t o g e t t h e k i n e m a t i c l a c h a r ct a e r .A t l st a ,a v i r t u l a p r o t o t y p e W s a b u i l t f o r m o t i o n s i m u l ti a o n i n se a o f A D A M S
第 1 1 期
2 0 1 3年 1 1月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 c h i ne r y De s i g n & Ma n u f a c t ur e 7 3
油罐 清洗机 器人全 方位移动机构 的设计 与分析
李 悦, 周利坤
7 1 0 0 8 6 ) ( 武警工程大学 军交运输系 , 陕西 西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油罐 清洗机器人是一种可代替人 工进行清洗油罐作业 , 从 而减小作业危险系数和劳动强度的特殊服务智能机器人 。
为适应油罐狭小的工作空间, 提高作业机动性和安全稳定性 , 设计 了一种三轮全方位移动机构, 硬件上 由三个全向单元对称
布局 , 结构简单且灵活, 并通过远程主控制计算机 实现精确控制; 建立 了其运动数 学模型 , 并进行 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得 到了机构的运动特性; 最后 , 利用 A D A MS 仿真软件 建立虚拟样机进行运动仿真。结果表明: 忽略硬件 固有的缺陷, 该机构具 有全向移动的高机动性 , 可以很好实现预期 目的。提 出了今后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A b s t r a c t : O i l t a n k c l e a n i n g r o b o t s c a n t a k e t h e p l a c e o fh u m a n t o c l e n a t h e o i l t a n k s t o d e c r e a s e t h e d a n g e r c o e f i f c i e n t a n d w o r k i n g i n t e n s i t y . T h e y b e l o n g t o s p e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t s e re r o b o t s . I n o r d e r t o a d a p t t h e n a r r o w a n d s m a l l w o r k i n g s p ce a o f t h e o i l t a n k nd a i m p r o v e t h e w o r k i n g l f e x i b i l i t y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 a t h r e e - w h e e l o mn i - d i r e c t i o n l a m i g r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W s a d e s i g n e d h e r e . I t s l a y o u t i n c l u d e s t h r e e s y m me t r i c l a o mn i - d i r e c t i o n l a u n i t s w h w h s i s i m p l e a n d le f x i b l e nd a p r e c s i e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a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摘要: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
本课题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本文介绍了已有的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操作手臂常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选定的方案对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进行本体设计,包括全方位车轮旋转机构的设计、车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和机器人操作臂的设计。
要求全方位移动机构转向、移动灵活,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地点;机械臂操作范围广、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且尺寸小,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指定工作。
设计完成后要分析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性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字:机器人移动平台操作臂简单快速准确Structure design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Abstract:with the robot technology in an alien exploration, field survey, military and security new areas to be increasingly widely adopted, robot technology by indoor, outdoor by fixed, to move towards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is topic is the basic link, robot design for the follow-up about robots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useful ideas platform.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obot mobile platform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operat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scheme of mechanical arm with ontology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s designed,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all-round wheel rotating mechanism,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of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robot manipulator. Request to change direction, move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flexible the reaches the specified location; Mechanical arm operation scope, sports flexible,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size is small,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leted tasks. The design is complet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and basis.Keywords: Robot mobile platform manipulator simple accurate and quick目录1.绪论1.1引言(1)1.2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1)1.3主要研究内容(5)2.全向移动机器人移动结构设计2.1引言(5)2.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6)2.3全方位轮式移动机构的设计(6)2.3.1移动机器人车轮旋转机构设计(7)2.3.2移动机器人转向机构设计(10)2.3.3电机的选型与计算(12)2.4移动机器人车体机构设计(15)2.5本章小结(16)3.机械手臂的设计3.1末端执行器的设计(16)3.1.1末端执行器的设计要求(17)3.1.2末端执行器的设计(17)3.1.3电机的选型与计算(20)3.2机械手臂杆件的设计(21)3.2.1腕部结构设计(21)3.2.2臂部结构设计(21)3.2.3机械臂电机的选型与计算(23)3.3本章小结(23)4.机械材料的选择和零件的校核4.1机械材料的选用原则(24)4.2零件材料选择和强度校核(25)4.3本章小结(29)参考文献(30)致谢(31)附录1 绪论1.1 引言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麦克纳姆轮的运动学原理

05
结论
总结麦克纳姆轮的运动学原理和应用
总结
麦克纳姆轮是一种具有全方位移动能力的轮子,其运动学原理基于全方位移动机构的设计。通过合理 配置和驱动麦克纳姆轮,可以实现任意方向上的平移和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在狭小空间内的灵活移动 。
02
麦克纳姆轮的运动学特性是指其 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和特 征,包括旋转速度、旋转方向、 运动轨迹等。
麦克纳姆轮的运动学特性分析
旋转速度
运动轨迹
麦克纳姆轮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需要 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不同的运动速度。
麦克纳姆轮的运动轨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设计,可以实现直线、曲线、圆周等运动 轨迹,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
探测与救援
麦克纳姆轮机器人在灾难 现场、地下管道等狭窄空 间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进行探测和救援工作。
麦克纳姆轮在运输领域的应用
无人驾驶车辆
麦克纳姆轮可以使无人驾驶车辆实现全方位移动,提高道路运输 的效率和安全性。
特种运输
在无法使用传统轮胎的特种运输领域,如重型货物、大型设备的搬 运,麦克纳姆轮具有显著优势。
军事应用
在军事领域,麦克纳姆轮的全方位移动能力使得车辆能够在复杂地 形中快速部署和移动。
麦克纳姆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农业机械
在农业领域,麦克纳姆轮可以使 农业机械实现全方位移动,提高
作业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医疗设备
在医疗领域,麦克纳姆轮可以应用 于医疗设备的移动和定位,如移动 式诊断设备和手术台。
娱乐设备
麦克纳姆轮是一种全 方位移动轮,由中心 轮和周边轮组成。
周边轮的旋转方向和 速度可以独立控制, 从而实现全方位移动。
agv系统介绍-讲解学习

2 AGV新技术讨论
无接触能量传输? 多AGV协同工作? 墙壁导引?
多驱动轮? 新能源? 动态路径?
3
AGV系统
构成
3
构成
• AGV调度计算机 • AGV监控计算机 • AGV车辆
3
构成
3 AGV控制系统结构
3
AGV系统
平台结构
3
平台结构
• 平台本身和具体的应用项目相互独立。
– 平台包括构成平台的各种软件, – 应用项目则是使用平台提供的软件根据具体应用项目的需求
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2000年6月,分别由国防科工委、云南省科技厅、昆 船集团公司正式立项,于2004年10月分别完成了国防 科工委及云南省的AGV系统科技攻关项目。
从2004年5月开始,昆船公司利用自主AGV技术先后成 功实施了多个不同导引形式的AGV工程项目,均受到用 户的好评。
2
昆船自主AGV技术达到的目标
• 系统诊断 – 事件信息显示、存盘 – 状态信息显示、存盘 – 底层通信数据存盘
≥10 辆
系统通讯:
无线以太网
系统可靠性:
≥97%
ATIS的系统设计
设计思想
AGV应用项目
AGV资源模型
2
用户对导引形式,驱动形式的偏好源自用户不同执行机构的需求 运行路径的复杂多变和持续完善
用开发平台描述和构建AGV项目
运行流程的复杂多变和持续完善 外围协作设备的多样性
用运行平台执行和实现AGV项目
2
特点
• 4.安全可靠:AGV系统有专门的软件模块控制整个系 统的交通,再加上各台AGV车辆上安装的防碰撞机构, 能够保证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环境物体之间的安全。 由于物料是放置于专门的托盘上由AGV进行运送的, 所以能够保证物料在运送期间的安全,避免因为运输 时的碰撞而造成的损失。由于AGV系统的运行过程不 需要人工干预,因此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还能够避 免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全方位移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开题报告

全方位移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开题报告近年来,随着移动机器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机构在很多行业的应用逐渐深入和拓宽。
如具有全方位移动机构的火星探路者机器人、金字塔探秘移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吸尘器、踢足球的移动机器人等。
移动机构是移动机器人运动的基础。
根据移动特性,可以分为非全方位和全方位移动机构两种。
在平面上移动的物体可以实现前后、左右和自转3个自由度的运动;若所具有的自由度少于3个,则为非全方位移动机构。
典型产品如汽车等,可以前进、拐弯而不能横向移动。
若具有完全的3个自由度,则为全方位移动机构。
全方位机构非常适合工作在空间狭窄有限、对机构的机动性要求高的场合中。
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开展了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工作。
在车轮设计制造、机器人上轮子的配置方案、以及全方位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全方位移动机构产品。
国内虽然在移动机器人上的研究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全方位的移动机器人还仅局限于几种固有的形式。
第一部分通过对全方位移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为今后全方位移动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介绍移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以自由轮系构成的移动机构,第四部分介绍以偏心转向轮构成的系。
全方位移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介绍假设移动机构具有刚性外壳,不变形的轮子,运动局限在平面上,则机构在平面上的位置可以由图1 表示。
平面世界坐标系定义为xOy ,点P为在机构本体上的参考点,车体坐标系为XPY ,则机构的位置和姿态可以由ξ= (x,y,θ)t表示,其中(x,y)为点P在平面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 θ为世界坐标系下x轴到机构坐标系X轴的角度,逆时针为正。
用点P来代表移动机构,若能在平面世界坐标系下实现( x,y,θ)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则称其为全方位移动机构。
自由方向轮系1.Swedish轮Swedish轮也称Mecanum轮,由轮辐和固定在外周的许多小滚子构成,轮子和滚子之间的夹角为γ,通常夹角γ为45°,如图2所示。
AGV驱动类型综合比较

总所周知,AGV 的一款完全非标型的设备;像汽车一样,根据所携带的货物,AGV 的样式可以各式各样,其可以是一款携带20吨货物在尘土飞扬的工厂间作业;也可以是一款携带微型商品在洁净室环境下作业。
在实际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物品的类型、空间环境、承载重量、对接方式已经成本等因素;AGV 的结构功能图(以单舵轮驱动AGV 为例):① 舵轮(驱动转向一体) ② 固定支撑轮 ③AGV 整车参考点 ④ AGV 车载坐标系X 轴 ⑤ AGV 车载坐标系Y 轴随着AGV 的广泛应用,其运行环境多种多样,尤其在通道狭窄,空间有限的环境下作业,就要求机构具有全方位的移动能力,车体可以以任意姿态沿着任意方向行驶,在这种需求下产生了许多全方位转向结构。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移动机构:1) 双舵轮型这种结构中AGV 的两个车轮都既装有驱动电机又装有转向电机及其动力传动装置,它兼有方位驱动和回旋驱动,两轮与车架通过承重回转支撑活连接,其他车轮为随动轮,起承重作用。
该车型AGV 为万向型AGV 类型。
AGV 车体前后 各一个舵轮(每个舵轮均配有一个驱动编码器和转向编码器),左右两侧各一个万向支撑轮(主要起支撑作用);该AGV 的速度可以达到最大120m/min 。
但该类型AGV 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比较高。
除了常规的前后驱动和分叉,其主要优势功能如下:a) 具有差速驱动模式。
AGV 在狭小空间不允许回转时,可以保证AGV 正常进出站点并保持连续向前运行。
b) 具有原地360°回转功能。
通过对两个舵轮转向角度的控制,实现AGV 的360°回转。
减少了AGV 在转弯时转弯半径,节省现场空间。
万向支撑轮舵轮c) 万向横移功能。
由于双舵轮的独立驱动控制,可以实现AGV 任意角度的横移功能。
d) 精准的运行精度(最高达到±5mm 停位精度)。
由于在每个舵轮上均配有驱动、转向编码器,随时能够反馈速度以及角度等参数值,并通过伺服PID 控制,不断调节补偿偏差,保证AGV 在任意时刻位置精准度。
结构设计报告

2.13
·直接支撑或与起吊点相连的构件 1.15*1.25*1.10*1.15= 1.82
·不支撑或不与起吊点相连的构件 1.15*1.25*1.10*1.00= 1.58
在混合荷载中,需为甲板固定荷载考虑 1.15 的偶然性因素,需为次级钢重,设备干重 和散装重量考虑 1.2 的偶然性因素。
总起吊重量为 677 t 以及偶然性因素。
图
3.4.3 建筑荷载 载荷情况 A01:建筑荷载的定义是隔热或隔音等的材料、墙板、假平顶和活动地板等 的自重。重量为 250kN,需为此类载荷考虑 20%的特殊情况因素。
第8页
图
3.4.4 活荷载
载荷情况 L01:在使用分析中有以下开阔场地的活荷载起作用。
肋板
9020 N/m2 (920 Kg/m2)
0.131g 升沉
纵摇情况和横摇情况是同时发生的,因此需在相同的荷载组合情况下考虑以上两种情
况。
ii)极端操作情况
100 年暴风与分别的一分钟持续风速产生的 FPSO 运动力如下:
移动加速度
0.053g 纵摇
0.232g 横摇
0.131g 升沉
第 11 页
纵摇情况和横摇情况是同时发生的,因此需在相同的荷载组合情况下考虑以上两种情 况。允许应力值可以允许增加三分之一。
下表给出了起吊分析中需包括的各种因素。
载荷因素
Noble Denton 准则
冲击负载因素:
· DAF
1.15
· 偏心荷载因素
1.25
· 重心转移因素
1.10
· 后果因素
· 起吊点,包括吊运架
1.35
· 直接支撑或与起吊点相连的构件
1.15
· 不支撑或不与起吊点相连的构件
移动式龙门架

龙门架(移动起吊小龙门架)是根据中、小工厂(公司)日常生产需要搬运设备、仓库进出货,起吊维修重型设备及材料运输的需要,开发出来的新型小型起重龙门架。
适用于制造模具、汽修工厂、矿山、土建施工工地及需要起重场合。
常见的在建筑施工中兼作材料运输和施工人员的上下使用,实现起重机械化。
可减少人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该移动龙门架最大的优点是可全方位移动性,可快速拆卸安装,占地面积小,用微型汽车就可转移到另一个场地安装使用。
宽度、高度可分级调节,钢架构设计合理,能承受从100~5000KG 重量。
尤其适用于车间设备的安装、搬运、调试。
汽车上货物的装卸,汽修车间吊装发动机大件等。
起重小龙门架主要有二种规格:一是在地面上全方位移动的龙门架,带刹车承重轮可在地面上移动,适合在地面上起吊物品;二是用钢轨固定安装在楼板面或梁上,通过电动或人力葫芦,实现起重机械化。
可减少人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龙门架操作(拼装)完成后,应进行负荷试吊;试吊分静载和动载,检查各个系统运行能力、承载能力、稳定可靠程度等。
2、龙门架运行时,要做到平行稳定,不使其产生扭曲。
3、严禁超负荷使用。
4、作业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其他人员要有明确分工;确定好统一的联络信号。
5、作业中遇有停电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将重物落至地面,不得悬在空中。
6、龙门架及吊起的重物下严禁站人。
7、龙门架上运行时禁止站人。
8、龙门架及井架的搭设和使用必须符合行业标准《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G88-2010)规定要求。
8.1 立杆和纵向水平杆的间距均不得大于1m,立杆底端应安放铁板墩,夯实后垫板。
8.2井架四周外侧均应搭设剪刀撑一直到顶,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60°。
8.3 平台的横向水平杆的间距不得大于1m脚手板必须铺平铺严,对头搭接时应用双横向水平杆,搭接时板端应超过横向水平杆1 5cm,每层平台均应设护身栏和挡脚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ecanum 轮式机器人通常由 3 个或 4 个 Mecanum 轮构成, 没有复杂的换向机构,通过车轮间转速与旋向的配合实现 全方位运动 [3]。Mecanum 轮由轮毂和安装在轮毂外缘上的 一组鼓形辊子组成。辊子绕车轮轴线旋转的同时,也能绕 自身轴线转动 [4]。为了保证运动的平滑性,辊子的形状要 保证车轮的侧视图为圆形。本课题所开发的全方位移动运 输平台采用的是 Mecanum 轮式移动机构,具有机械结构简 洁、运动控制灵活、通过性好等特点。 2 运动学分析 运输平台的移动机构由 4 个 Mecanum 轮组成,每个车 轮由 1 个直流电机独立驱动。利用速度合成与分解原理, 可 以 推 导 出 如 式(1) 所 示 的 逆 运 动 学 方 程。 其 中,
设 计 与 研 究
39
管道外壁行走机器人研究
胡 艳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淮南 232001)
摘 要:管道外壁行走机器人作为新兴的工业生产及设施维护装备,因其自动化程度高而被广泛应用。本文 主要介绍管道外壁行走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道外壁 机器人 自动化
引言 管道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的范畴。随着现代经济科 技的迅速发展,它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 部分。根据管道机器人的使用位置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管 内机器人和管外机器人两种。人们对管内机器人已有较为 成熟的研究 [1],而对管道外壁行走机器人的研究尚处于起 步阶段。 管道外壁机器人工作位置有管道、 电线杆、 缆索等, 在工业作业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故其研究受到了人们的 高度重视。 大多数工业管道中含有高温高压、有毒有辐射等流体 介质,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容易发生腐蚀、疲劳破坏或使 管道内部的潜在缺陷发展成破损而引起泄漏事故 [2]。 因此, 管道的定期保养和针对裂纹或断裂的检测必不可少。作为 管道在线检测技术,漏磁检测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传输管 道检测中,如用于在线检测判断腐蚀缺陷、机械损伤和裂 缝等。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漏磁检测技术多应用于冶 金、石油、化工以及城市供应等部门的大管径管道系统中。 这些应用场合多是采用将检测装置布置于管道内部,但是 对于那些管径较小的管道,在内部布置检测装置很不方便, 此时管外机器人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能和实用价值。 以斜拉桥缆索为例,斜拉桥作为现代桥梁广泛采用的 新型式, 如何对其主要受力部件——缆索进行定期在线检测、 清洗和涂装等维护工作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3]。缆索维护方 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液压升降平台对小型斜拉桥缆索进 行维护;二是利用预先装在塔顶的吊点,用钢丝绳拖动吊篮 搭载工作人员沿缆索进行维护 [4]。但是,第一种方法工作范 围有限,第二种人工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较差。 综上可知,随着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多功能管道外壁 行走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管道的保养、除锈、检测和 喷漆等工作。 1 管道外壁行走机器人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根据现有管外机器人的研究过程与成果,管道外壁行 走机器人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 (1)调心机构的设计。运动过程中,调心机构可以调 节装置与管道保持一定的同轴度,来保证装置的平稳运动 和工作机工作可靠性。同时,调心机构还可以实现装置对 不同直径管道的适应性。 (2)工作目标的识别与定位。利用机器搭载的传感器 等装置,将信号传递给 PLC,找到作业位置并准确定位,启 动搭载的功能装置完成工作。 (3)PLC 人机交互界面。将传感器的检测信息传递给 PLC,利用 PLC 来控制执行装置进行修补与喷涂。因此, PLC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构建在实现管道外壁机器人的自 动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4)故障自诊断与处理。当工业机器人出现运行故障 时,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故障发现、故障原因诊断, 并发出报警,从而使机器人安全可靠地工作,降低损失, 便于发现和排除故障。 2 国内外管道外壁行走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近年来,管道外壁行走机器人的研究得到了长足进步, 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中, 典型装置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气动蠕动式 [5] 此类装置运动采用蠕动方式。通过气缸与夹紧机构动作 配合及先后顺序,可实现机构的往复运动,且过程中保证至 少有一对手爪夹紧管道。此种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但 爬升高度受供气源管道的限制, 且运动速度受夹紧时间限制。 部分简易爬管本体部分采用自锁原理,利用弹簧、橡胶球、 斜面等基本特性使机构保持静止。 此类装置只适合直管爬行。 2.2 内框螺旋式 [6] 此类装置由圆柱框架和三台均布的相同小车组成。车 轮抱紧管壁后,通过驱动车轮实现装置螺旋上升或下降。 通过调节螺母,调整装置初始抱紧力,装置随着管道外径 的改变可自动调整。此装置负荷量大,运行平稳,适合不 同直径管件,但只能应用于连续型管件。 �
38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7 第 6 期 总第 247 期
全方位移动运输平台的结构设计
胡 聪 贾 茜 许海生 顾 城 景炜婷
(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南京 211167)
摘 要:本文分析了 Mecanum 轮式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原理,设计了包含全方位移动机构和剪式举升 机构的运输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遥控方式下的前后、左右、原地旋转等运动以及升降运动,对于狭小空间和拥 挤环境中的作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Mecanum 轮 全方位移动平台 剪式举升机构 结构设计
图 1 全方位移动运输平台实物图 图 2 移动机构三维模型
3.2 剪式举升机构 剪式举升机构是一种升降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的举 升机构。它主要用于具有高度差的生产流水线货物的运送、 物料上线和下线、工件装配时调节工件高度、给机械手送 料等。 本课题设计的举升机构主要由丝杠滑台、 (下转第40页)
[2]
−1 vx R v = y 4 1 ω 1 z L+l
1 1 1 − L+l
−1 1 1 − L+l
ϕ 1 1 ϕ 1 2 ϕ 1 3 ϕ4 L+l
(1)
3 机械结构设计 在分析运动原理的基础上,对全方位移动运输平台进 行机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移动机构、剪式升降平台和连 接部件 3 个部分。其中,移动机构可以实现运输平台的全 方位移动,剪式升降平台负责平台的举升和降落,连接部 件用于连接移动机构与升降平台。运输平台长 400mm、宽 380mm,平均速度 0.8m/s,如图 1 所示。 3.1 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由 Mecanum 轮、车轮电机、联轴器及支架、 减 震 弹 簧、 车 体 框 架 5 部 分 构 成, 如 图 2 所 示。Mecanum 轮直径 100mm,由 9 个辊子构成。辊子轮廓包络线为等速 螺线。电机采用 12V 直流电机,额定转速 8000r/m,配减速 比 51,额定转矩 1N·m。车轮与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配合 Mecanum 轮上的定位孔进行安装固定,这种设计使车体结构 更加紧凑。前后支架分别将 2 个前轮和 2 个后轮连接在一起, 配合减震弹簧,使 4 个车轮即使在微有不平的地面上也能与 地面保持接触,从而保证运动的准确性。此外,减震弹簧能 有效缓解冲击和振动,大大提高了运输平台运动的平稳性。
引言 近年来,随着仓储物流、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行 业中日益迫切的“机器换人”需求,具备移动搬运功能的 运输机器人不断出现,以满足上述行业中的灵活作业、柔 性调度的需求。为了解决空间狭窄有限机动性要求高场合 的物料运输问题,设计和开发了 Mecanum 轮式全方位移动 运输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平面内三自由度的运动,并具 有举升功能, 适用于仓库、 车间、 办公室、 医院等场所的物料、 工具、文件、药品等的运输和分发。 1 Mecanum 轮式全方位移动机器人 全方位移动机器人是指满足完整约束条件,具有平面 内三个自由度的移动机器人。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可以实现 前行、后退、横移、绕任一点的旋转等运动,可以在机器 人所处平面上以任意角度和速度运动 [1]。与普通轮式机器 人相比,这类机器人运动更加灵活,环境适应能力更强。 常见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包括球轮驱动式、全轮转向式、 正交轮式、Mecanum 轮式等,其中 Mecanum 轮式机器人是 研 究 较 早、 技 术 较 成 熟、 应 用 较 广 泛 的 一 种 全 方 位 移 动 机器人
(ϕ1 , ϕ2 , ϕ3 , ϕ4 ) 为 4 个 Mecanum 轮的转速,(v x,v y, ωz) 为运输 平台的速度,辊子与车轮轴线的夹角为 α =45 °,车轮半
T
T
径为 R,车轮中心到车体中心沿 X 轴和 Y 轴方向的距离分 别为 l 和 L。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4KJD460002);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11276078H);江苏省先进数控技术重点实验 室开放基金项目(SYKJ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