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3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探测射线的方法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一)引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1)构造是什么?(2)基本原理是什么?(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
人教版选修3《探测射线的方法》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探测射线的方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物理教材的第一单元,共包括三个知识点:α射线的性质和探测方法、β射线的性质和探测方法、γ射线的性质和探测方法。
1.2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初中阶段还未接触过相关知识,需要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此外,本节课的实验环节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射线的特性和探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基本性质;2.理解并能够描述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能量、通量和穿透能力;3.掌握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方法。
2.2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并解决与射线相关的问题;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乐趣;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及其区别;2.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方法及原理;3.通过实验观察射线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3.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射线的抽象概念的理解;2.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我打算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射线的概念。
学生们将被分成若干组,每组给出一个有关射线的描述,其他组要根据描述作出猜测,回答射线是α射线、β射线还是γ射线。
通过这个小游戏,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射线的不同特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2 知识呈现在呈现知识时,我会通过PPT展示射线的基本性质、能量、通量和穿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我还会结合实例说明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射线的应用领域。
4.3 重点讲解在重点讲解环节中,我将一一介绍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方法。
以α射线为例,我将详细讲解电离室的原理和结构,并结合实验演示电离室的工作过程。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 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题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 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预习评价课堂学习流程设计【课程导学】(一) 放射线的粒子探测方法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二) 核反应1. 什么是核反应?2.核反应的特点?(核反应过程中那些物理量是守恒的)H O He N 1117842147+→+nC He Be 101264294+→+(三)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两种,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Al He P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4.凡是用到射线时,都用人造放射性同位素(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五)辐射与安全【范例精析】例题:(1)1123Na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质子(2)1327Al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中子(3)816O俘获1个中子后放出1个质子(4)1430Si俘获1个质子后放出1个中子达标检测A类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检测的特点B.做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C.γ射线探伤是利用了γ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D.γ射线探伤是利用了γ射线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2下列应用中,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是()A.γ射线探伤仪B.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油管的漏油情况C.利用钴60治疗肿瘤等疾病D.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检测放射性元素在农作物内转移和分布的情况,找出合理施肥的规律3原子核物理的知识可以应用到下列几项工作中,其中不是放射现象应用的是( )A.检查金属板内部的砂眼B.处理种子,使农作物增产C.核能发电D.检查和治疗恶性肿瘤4在医疗上,用放射性钴60放出的γ射线治疗肿瘤,其原理是利用了γ射线的( )A.电离作用,使肿瘤细胞转化B.穿透本领,导致基因突变C.高能量,杀死肿瘤细胞D.热作用,减轻病人痛苦B类5贫铀炸弹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贫铀是提炼铀235 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不仅有很强的穿甲能力,而且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破坏作用,这种破坏作用的原因是()A.爆炸的弹片存在放射性B.未爆炸的部分存在放射性C.铀的衰变速率很快D.铀的半衰期很长6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元素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半衰期,衰变规律一样B.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可以生成另一种新元素C.放射性同位素只能是天然衰变时产生的,不能用人工方法测得D.以上说法都不对7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生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A.质子,α衰变B.电子,α衰变C.α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8下列原子核反应式中,x代表α粒子的反应式是()。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19.3-19.4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目标定位] 1.了解探测射线的几种方法,熟悉探测射线的几种仪器.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3.知道核反应及其遵从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4.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一、探测射线的方法1.探测射线的理论依据(1)放射线中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________,过热液体会产生________.(2)放射线中的粒子会使照相乳胶________.(3)放射线中的粒子会使荧光物质产生________.2.探测射线的仪器(1)威耳逊云室:①原理:当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________________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②(2)气泡室: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粒子的径迹.(3)盖革-米勒计数器:①优点:G-M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②缺点:只能用来________,不能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度思考三种射线肉眼都看不见,结合上述三种仪器,说说探测射线的原理是什么?例1在威耳逊云室中,关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γ射线的能量大,容易显示其径迹B.由于β粒子的速度大,其径迹粗而且长C.由于α粒子的速度小,不易显示其径迹D.由于α粒子的电离作用强,其径迹直而粗二、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______________的轰击下产生______________的过程.2.遵循规律________________守恒,________________守恒.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氧17)和一个质子,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深度思考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例2写出下列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方程.(1)2311Na(钠核)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质子;(2)2713Al(铝核)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中子;(3)168O(氧核)俘获1个中子后放出1个质子;(4)3014Si(硅核)俘获1个质子后放出1个中子.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四条重要原则(1)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2)中间用箭头,不能写成等号;(3)能量守恒(中学阶段不作要求);(4)核反应必须是实验中能够发生的.三、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有些同位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叫放射性同位素.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在工业上可以用________射线来探测工件内部裂痕,称为________探伤,也可以用________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2.农业上利用3015P作为________________来研究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情况.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________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要防止______________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深度思考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有何区别?例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消除静电B.利用α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C.利用β射线来治肺癌、食道癌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1.(探测射线的方法)(多选)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粗而短且直的是α射线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长的是γ射线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的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径迹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2.(核反应方程)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94Be+42He→126C+X,199F+Y→168O+42He,其中()A.X是正电子,Y是质子B.X是中子,Y是正电子C.X是中子,Y是质子D.X是质子,Y是中子3.(核反应方程)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3015P→3014Si+X,94Be+21H→105B+Y,42He+42He→73 Li+Z,其中()A.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B.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C.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D.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A.射线的贯穿作用B.射线的电离作用C.射线的物理、化学作用D.以上三个选项都不是(2)图1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射线.图1(3)在我国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时,需要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跟天然牛胰岛素的结晶是同一种物质,为此曾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完成作业第十九章3、4[答案]精析一、知识梳理1.(1)雾滴气泡(2)感光(3)荧光2.(1)①气体分子凝结成雾滴②直而清晰弯曲(2)产生气泡(3)①非常灵敏②计数射线的种类深度思考探测射线的原理都是利用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现象,来显示射线的存在.如威尔逊云室利用射线的电离性质使过饱和酒精蒸气凝结成雾滴来显示射线的径迹;气泡室是让射线粒子周围形成气泡来显示径迹;盖革-米勒计数器产生脉冲放电显示径迹.典例精析例1D[在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是由于引起气体电离,电离作用强的α粒子容易显示其径迹,因质量较大,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所以径迹直而粗,故只有D正确.]二、知识梳理1.其他粒子新原子核2.质量数电荷数3.卢瑟福42He+147N―→178O+11H深度思考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典例精析例2(1)2311Na+42He→2612Mg+11H;(2)2713Al+42He→3015P+10n;(3)168O+10n→167N+11H;(4)3014Si+11H→3015P+10n.三、知识梳理1.放射性2.42He+2713Al―→3015P+10n四、知识梳理1.γγγ遗传基因2.示踪原子3.过量放射性物质深度思考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在其他粒子轰击下变成新核的过程,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指核自动转化为新核的过程.典例精析例3D[β或α射线的电离本领较大,可以消除工业上有害的静电积累,选项A错误;β射线或γ射线的穿透性强,可以用来辐射育种、辐射保鲜、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等,选项B、C错误;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选项D 正确.]对点检测自查自纠1.AB[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把气体电离,过饱和蒸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雾滴沿射线的路线排列,显示出射线的径迹,故A正确;由于α粒子的电离本领大,贯穿本领小,所以α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粗而短且直,即B选项正确;由于γ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弱,所以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所以C选项错误;把云室放在磁场中,由射线径迹的弯曲方向就可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D错.]2.C[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9Be+42He→126C+X,X是中子10n,419F+Y→168O+42He,Y是质子11H,故A、B、D错误,C正确.]93.D[依据核反应方程的两个基本规律: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即可得出选项D正确.]4.(1)B(2)β(3)示踪原子[解析](1)因放射线的电离作用,空气中的与验电器所带电性相反的离子与之中和,从而使验电器所带电荷消失.(2)α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弱,不能穿透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因而探测器不能探测,γ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极强,穿透1毫米厚的铝板和几毫米厚的铝板打在探测器上很难分辨.β射线也能够穿透1毫米甚至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厚度不同,穿透后β射线中的电子运动状态不同,探测器容易分辨.(3)把掺入14C的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在一起,经过多次重新结晶后,得到了放射性14C分布均匀的牛胰岛素结晶,这就证明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完全融为一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这种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掺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以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从而可以了解某些不容易查明的情况或规律.人们把这种用途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示踪原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探测射线的方法

19.3 探測射線的方法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放射線的粒子與其他物質作用時產生的一些現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線可以用適當的儀器探測到;(3)瞭解雲室、氣泡室和計數器的簡單構造和基本原理。
2、過程與方法(1)能分析探測射線過程中的現象;(2)培養學生運用已知結論正確類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分析問題的品質;(2)從知識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學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唯物主義觀點;(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探測器探測到的現象分析、探知各種運動粒子。
教學難點(1)探測器的結構與基本原理。
(2)如何觀察實驗現象,並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粒子的帶電、動量、能量等特性,從而判斷是何種射線,區分射線的本質是何種粒子。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1)掛圖,實驗器材模型,課件等;(2)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可供實物投影、放像、課件播放等。
教學過程:第三節探測射線的方法(一)引入新課提問:前面我們學習了天然放射現象,知道了三種射線的本質。
α、β、γ射線的本質是什麼?各有那些特徵?通過學生回憶三種放射線的本質以及三種粒子的基本特徵,既用引導新課,也為後分析探測器探測到的現象提供理論依據。
放射線是看不見的,我們是如何探知放射線的存在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幾種常用的探測射線的方法。
(二)進行新課閱讀教材83頁的第一部分,思考並討論:放射線雖然看不見,但我們根據什麼來探知放射線的存在呢?(根據放射線的粒子與其他物質作用時產生的一些現象來探知放射線的存在)這些現象主要有哪些呢?(使氣體電離,這些離子可使過飽和汽產生雲霧或使過熱液體產生氣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螢光物質產生螢光)學習三種核子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測射線的方法。
1、威耳遜雲室閱讀教材“威耳遜雲室”部分的內容,並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
教法分析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3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整节都是一般性了解的要求
P85做一做:用传感器测量放射性
G-M 管可以把射入的粒子的数目转换为电脉冲的数目,所以它是一种辐射传感器……可对不同辐射源的强度进行对比。
……传感器盒子里面装着G-M 管。
开始计数后,计算机荧光屏上每隔1 min 跳出一个竖直放置的狭长矩形,表示G-M 管在这1 min 内接收粒子的数目。
放射源可用学校实验室与威尔孙云室配套的弱放射源。
此外,目前有些地区还可以买到气灯罩,它含有硝酸钍Th(NO 3)4,具有微弱的放射性。
图19.3-6就是对气灯罩的射线计数得到的直方图。
图19.3-6的下部用绿色标出,即使没有放射源,G-M 管也会记录微弱的辐射,但不会高于这个区域。
这些辐射称为本底辐射,来自宇宙射线或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
用传感器还可以研究射线强度与距离的关系、不同物质对射线的吸收能力等许多课题。
最新人教版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doc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教学目标(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一、威耳逊云室1、构造:一个圆筒状容器,低部可以上下移动,上盖是透明的,内有干净空气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
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
2、基本原理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a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原因:a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大,沿涂产生的粒子多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常弯曲原因: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高中物理选修3-5精品学案:19.3-19.4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3 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2.知道核反应及其遵循的规律.科学思维:会书写核反应方程.科学探究:1.了解探测射线的几种方法,熟悉探测射线的几种仪器.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在科学与生产领域的应用.一、探测射线的方法1.探测射线的理论依据(1)射线中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2)射线中的粒子会使照相乳胶感光.(3)射线中的粒子会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2.探测射线的仪器(1)威耳逊云室:①原理:当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②(2)气泡室: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3)盖革-米勒计数器:①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②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二、核反应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核反应方程147N+42He→17 8O+11H.(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①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②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42He+2713Al→3015P+10n.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1)资源丰富,应用广泛.(2)放射强度容易控制,可以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废料容易处理.(3)现在凡是用到射线时,用的都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而不用天然放射性物质.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在工业上可以用γ射线来探测工件内部裂痕,称为γ射线探伤.(2)农业上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利用3015P 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情况.5.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云室和气泡室都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研究射线的轨迹.(×)(2)盖革—米勒计数器既可以统计粒子的数量,也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3)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均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4)医学上利用射线进行放射治疗时,要控制好照射的剂量.(√)(5)发现质子、发现中子和发现放射性同位素3015P的核反应均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2.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6027Co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两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6027Co的衰变方程是6027Co→A Z Ni+0-1e+νe.其中ν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6027Co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A Z Ni的质量数是________,核电荷数是________.[答案]276028[解析]6027Co的核外电子数为27.由质量数守恒,知A Z Ni的质量数为A=60.由电荷数守恒,知ANi的核电荷数为Z=27+1=28.Z一、射线的探测由于α粒子和电子都很小,我们仅凭肉眼看不见,但是在威耳逊云室中,我们却能看到如图所示的α粒子和电子的运动轨迹.(1)说出威耳逊云室显示α粒子和电子的运行轨迹的原理.(2)在威耳逊云室中如何判断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答案](1)①α粒子的径迹:由于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并且它的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②β粒子的径迹: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高速β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β粒子的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弯曲的.(2)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判断出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1.三种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1)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由于它的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2)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高速β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β粒子的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弯曲的.(3)γ粒子的电离本领很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2.不同探测方法的依据威耳逊云室和气泡室都是依据径迹探测射线的性质和种类的.3.盖革—米勒计数器(1)优点: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十分方便.(2)缺点①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种类.②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小于200μs,则计数器不能区分它们.例1(多选)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直而粗的是α粒子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弯曲的是γ粒子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的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威耳逊云室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答案]AB[解析]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把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蒸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雾滴沿射线的路径排列,可以显示出射线的径迹,故A正确;由于α粒子的质量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大,贯穿本领小,故α粒子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故B正确;γ粒子的电离本领很弱,所以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而细而弯曲的是β粒子,所以C错误;把云室放到磁场中,由射线径迹的弯曲方向就可以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故D错误.针对训练1(多选)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4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B.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C.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D.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答案]AC[解析]由厚纸板能挡住这种射线,可知这种射线是穿透能力最差的α射线,选项A正确,B错误;因放射性元素原子核个数与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成正比,10天后测出放射强度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说明10天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个数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由半衰期公式知已经过了两个半衰期,故半衰期是5天,C正确,D错误.二、核反应及核反应方程1.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它符合哪些规律?[答案]核反应的实质就是将一种原子核在粒子的轰击之下转变成一种新的原子核,并产生新的粒子.符合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规律.2.如何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常见的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有哪些?[答案]人为地用α粒子、质子、中子或光子去轰击一些原子核,可以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常见的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有:①卢瑟福发现质子:14 7N+42He→17 8O+11H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 6C+10n③约里奥—居里夫妇人工制造同位素:42He+2713Al→10n+3015P30P具有放射性:3015P→3014Si+0+1e.153.医学上做射线治疗用的放射性元素,应用半衰期长的还是短的?为什么?[答案]半衰期短的.因为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1.核反应的条件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2.核反应的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14N+42He→17 8O+11H7(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9Be+42He→126C+10n4(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27Al+42He→3015P+10n;3015P→3014Si+0+1e.134.人工转变与衰变的比较(1)不同点:人工转变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例2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20278Pt.制取过程如下:(1)用质子轰击铍钯94Be产生快中子;(2)用快中子轰击汞20480Hg,反应过程可能有两种:①生成20278Pt,放出氦原子核;②生成20278Pt,同时放出质子、中子(3)生成的20278Pt发生两次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汞20280Hg.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确定新生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然后写出核反应方程:(1)94Be+11H→95B+10n(2)①20480Hg+10n→20278Pt+32He.②20480Hg+10n→20278Pt+211H+10n.(3)20278Pt→20279Au+0-1e,20279Au→20280Hg+0-1e.书写核反应方程时要注意:(1)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2)中间用箭头,不能写成等号;(3)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一般会发生质量的变化.针对训练2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其中________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1)147N+10n→146C+________(2)147N+42He→178O+________(3)105B+10n→________+42He(4)94Be+42He→________+10n(5)5626Fe+21H→5727Co+___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1)147N+10n→146C+11H(2)147N+42He→178O+11H(3)105B+10n→73Li+42He(4)94Be+42He→126C+10n(5)5626Fe+21H→5727Co+10n其中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2),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4).三、放射性同位素及应用1.放射性同位素的分类(1)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2.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作用(1)工业部门使用射线测厚度——利用γ射线的穿透特性.(2)农业应用——γ射线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抑制蔬菜发芽、延长保存期等.(3)做示踪原子——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非放射性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4)医学上——利用γ射线的高能量治疗癌症.例3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15O的衰变和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是()A.利用它的射线B.作为示踪原子C.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D.有氧呼吸(3)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__________.(填“长”“短”或“长短均可”) [答案](1)①15 8O→15 7N+0+1e②0+1e+0-1e→2γ(2)B(3)短[解析](1)由题意得15 8O→15 7N+0+1e,0+1e+0-1e→2γ.(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后,由于它能放出正电子,并能与人体内的负电子产生一对光子,从而被探测器探测到,所以它的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B正确.(3)根据同位素的用途,为了减小对人体的伤害,半衰期应该短些.1.(探测射线的方法)(多选)关于放射线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的原理类似B.由气泡室内射线的径迹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C.盖革-米勒计数器探测射线的原理也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D.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计数,还能用来分析射线的性质[答案]ABC[解析]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的原理类似,故A选项正确;由气泡室内射线的径迹中气泡的多少及径迹在磁场中的弯曲方向等,可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故B选项正确;盖革-米勒计数器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产生电脉冲进而计数,所以C 选项正确;盖革-米勒计数器对于不同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盖革-米勒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分析射线的性质,所以D选项错误.2.(核反应方程的书写)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式为168O+10n→a7N+0b X,对式中X、a、b的判断正确的是()A.X代表中子,a=17,b=1B.X代表电子,a=17,b=-1C.X代表正电子,a=17,b=1D.X代表质子,a=17,b=1[答案] C[解析]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a=17,b=1,因此X表示0+1e,为正电子,故C正确,A、B、D错误.3.(放射性同位素)(多选)有关放射性同位素3015P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15P与4014X互为同位素B.3015P与其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用3015P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长D.3015P能释放正电子,可用作示踪原子,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答案]BD[解析]同位素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质量数,故A错;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B 对;半衰期与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故C错;3015P为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作示踪原子,故D 对.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B.应该用γ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D.放射育种中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使其遗传基因发生变异[答案]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问: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1、威耳逊云室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难点: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二、进行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出示挂图:教材中图19.3-3为粒子经过气泡室时的径迹照片,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简单说明,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3、盖革—米勒计数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盖革—米勒计数器”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1)盖革—米勒计数管的构造如何?
(2)盖革—米勒计数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提问:(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1)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3)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老师补充:
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粒子的动量的大小。
2、气泡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气泡室的基本原理。
提问:比较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
2
学生讨论并回答:
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我们将有比用云室好得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
(2)盖革管的原理是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强调: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课件演示: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要求学生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活动: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3)①G-M计数器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②G-M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③G-M计数器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④G-M计数器较适合于对β、γ粒子进行计数。
教师补充:还有如闪烁计数器、乳胶照相、火花室和半导体探测器等探测器装置,利用这些装置能更精确地测定粒子的各种性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这方面的资料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射线的手段不断改进,近年来,由于探测仪器大都和电子计算机直接连接,实现了对实验全过程电子计算机控制、计算、数据处理,已经使实验方法高度自动化。
3
三、课堂小结:
4、作业: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3)G—M计数器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1)管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压强约为10kPa~20kPa)和少量的酒精蒸气或溴蒸气。在金属丝和圆筒两极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约1000V),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
(2)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可能回答不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讲清云室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形成很小的雾珠,这时它需要有凝结的核心。云和雾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或离子,水蒸气就是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能马上凝结。但是如果这时由于某种原因在空气中产生了离子,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立即凝结成雾珠。离子是看不见的,可是雾珠是看得见的,因此可以根据出现的雾珠来推测产生离子的情形。云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总课时第24课时2018年3月16日
个人观点
备课人:王战省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