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课件PPT
合集下载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14 7
N
4 2
He
17 8
O
1 1
H
人工转变——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证实了卢瑟福关于原子核内还存在中子的猜想,
被称为“中子之父”
9 4
Be
4 2
He
162
C
1 0
n
意义:
中子不带电,用它去轰击原子核,不受库仑力的影响, 是研究原子核的强有力的“炮弹”。在此以前,可供 研究用的“炮弹”只有天然放射元素发出的α、β、γ 三种射线,中子流则是穿透本领更大,轰击原子核更 有效的“炮弹”,人们用它轰击各种原子核,获得了 许多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用它轰开铀核,实现了原子 能的利用。
一、核反应:
1、定义: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 的过程-----核反应
2、规律: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人工转变——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氮核中打出
一种新粒子。这种新粒子带有一个单位的 正电量,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00多倍。卢 瑟福把它叫做质子(proton)。质子的符号是 p
γ射线探伤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 系,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 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放射线测厚仪
C、放射性治疗:
用钴60发射的射线照射病变部位,可以杀死病变细胞。
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 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食品保鲜
被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 马铃薯8个月后的情况,左 上方的马铃薯没经过γ射线 照射,右下方的被γ射线照 射的剂量最大,左下方保 存最好的马铃薯被γ射线照 射的剂量适中。
消除有害静电 消灭害虫 治疗恶性肿瘤
农作物检测 诊断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研究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234
1.探测射线的方法 (1)探测方法:
①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
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②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 ③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仪器:
①威耳逊云室:a.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
(1)卢瑟福发现质子:174N+24He 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49Be+24He C+10n。
(3)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4 2
He+1237
Al
P+10 n,
30
15 P
具有放射性,1350 P
Si+10 e。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 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 不受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 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1234
2.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①1919 年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
产生一个质子。
②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14 7
N+24He→
17 8
O+11
H。
(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234
探究一
探究二
1234
1.探测射线的方法 (1)探测方法:
①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
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②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 ③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仪器:
①威耳逊云室:a.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
(1)卢瑟福发现质子:174N+24He 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49Be+24He C+10n。
(3)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4 2
He+1237
Al
P+10 n,
30
15 P
具有放射性,1350 P
Si+10 e。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 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 不受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 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1234
2.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①1919 年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
产生一个质子。
②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14 7
N+24He→
17 8
O+11
H。
(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234
探究一
探究二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解题指导】在深刻理解射线特性的基础上分析此题. 【标准解答】选D.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 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导出,A错误;γ 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B错误; 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 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C错误;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 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控制剂量,D正确.
在利用放射性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可持 续发展.
【典例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从而达到 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更优 良的品种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 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
三、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的分类: ①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②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 ①放射强度容易控制.②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③半衰期短, 废料易处理.
2.放射性的应用 (1)放射出的射线的利用 ①利用γ射线的贯穿本领:利用60Co放出的很强的γ射线来检 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纹,这叫γ射线探伤.利用γ射线 可以检查30 cm厚的钢铁部件,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可用 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密封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等,从而自 动控制生产过程. ②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放射线能使空气电离,从而可以消 除静电积累,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二、核反应及核反应方程
1.核反应的条件: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 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2.核反应的实质: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 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42张ppt

C.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到 质子引起的闪烁
D.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 到α粒子引起的闪烁
【答案】D
【解析】实验目的是观察α粒子轰击氮核产 生新核并放出质子,所以实验前应调整铝箔 厚度,恰使α粒子不能透过,但质子仍能透 过,所以D选项正确。
*对应训练* 1.关于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列说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人工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及应用。 3.知道如何防护放射线。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探测射线实验仪器。 2.经历威耳逊云室、盖革计数器观察射线
的过程。 3.调查放射性同位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第一次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方程为 ______________。
4.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 ________的过程称为核反应。与衰变过程 一样,在核反应中,________守恒, ________守恒。
5.有些同位素具有________,叫做放射性 同位素。第一次用人工的方式生成的放射性 同位素是________,其生成方程式为
A.147N+24He―→178O+10n B.2113Na+42He―→2162Mg+11H C.168O+10n―→167F+11H D.105B+42He―→147N+10n
()
【答案】B、C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 恒的规律可知,B、C正确。
放射线的危害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 常人的印象里,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 氢弹的爆炸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世界和平 利用核能呼声的高涨,核武器的禁止使用, 核试验的大大减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 线危害。然而,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同位素 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 域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 大。
D.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 到α粒子引起的闪烁
【答案】D
【解析】实验目的是观察α粒子轰击氮核产 生新核并放出质子,所以实验前应调整铝箔 厚度,恰使α粒子不能透过,但质子仍能透 过,所以D选项正确。
*对应训练* 1.关于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列说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人工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及应用。 3.知道如何防护放射线。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探测射线实验仪器。 2.经历威耳逊云室、盖革计数器观察射线
的过程。 3.调查放射性同位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第一次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方程为 ______________。
4.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 ________的过程称为核反应。与衰变过程 一样,在核反应中,________守恒, ________守恒。
5.有些同位素具有________,叫做放射性 同位素。第一次用人工的方式生成的放射性 同位素是________,其生成方程式为
A.147N+24He―→178O+10n B.2113Na+42He―→2162Mg+11H C.168O+10n―→167F+11H D.105B+42He―→147N+10n
()
【答案】B、C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 恒的规律可知,B、C正确。
放射线的危害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 常人的印象里,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 氢弹的爆炸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世界和平 利用核能呼声的高涨,核武器的禁止使用, 核试验的大大减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 线危害。然而,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同位素 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 域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 大。
探测射线的方法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课件

过程,称为核反应。
2021精选ppt
12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1919 年,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 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是 174N+42He―→___1_87O___+11H。 (2)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核反应方程是 49Be+42He―→___1_62C____+01n。 3.遵循规律:_质__量__数___守恒,__电__荷__数__守恒。
2021精选ppt
15
(2)防护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__时__间__防护、距离、__屏__蔽__防护。 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_水__源__、__空__气___、用具、_工__作__场__所____的污 染,要防止射线__过__多__地__长__时__间____照射人体。
2021精选ppt
16
重点难点突破
2021精选ppt
29
3.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 (1)利用它的射线 ①利用放出的γ射线检查金属部件是否存在砂眼、裂痕 等,即利用γ射线进行探伤。 ②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与物质的厚度和密度的关系, 可用它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的液体的高度 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2021精选ppt
30
③利用放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除 去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2021精选ppt
41
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现
质子、中子和正电子的( )
A.150B+42He―→137N+( )
B.94Be+( )―→162C+01n
C.2173Al+(
)―→2172Mg+11H
2021精选ppt
42
D.174N+24He―→187O+( )
E.23982U―→29304Th+(
2021精选ppt
12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1919 年,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 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是 174N+42He―→___1_87O___+11H。 (2)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核反应方程是 49Be+42He―→___1_62C____+01n。 3.遵循规律:_质__量__数___守恒,__电__荷__数__守恒。
2021精选ppt
15
(2)防护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__时__间__防护、距离、__屏__蔽__防护。 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_水__源__、__空__气___、用具、_工__作__场__所____的污 染,要防止射线__过__多__地__长__时__间____照射人体。
2021精选ppt
16
重点难点突破
2021精选ppt
29
3.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 (1)利用它的射线 ①利用放出的γ射线检查金属部件是否存在砂眼、裂痕 等,即利用γ射线进行探伤。 ②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与物质的厚度和密度的关系, 可用它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的液体的高度 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2021精选ppt
30
③利用放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除 去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2021精选ppt
41
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现
质子、中子和正电子的( )
A.150B+42He―→137N+( )
B.94Be+( )―→162C+01n
C.2173Al+(
)―→2172Mg+11H
2021精选ppt
42
D.174N+24He―→187O+( )
E.23982U―→29304Th+(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②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________.并且 ________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________,所以它在云室中 的径迹比较________,而且常常________.
③γ粒子的电离本领________,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 迹.
答案:(1)电离 饱和 (2)①方向 多 ②方向 电离 少 细 弯曲 ③更小
(3)气泡室:气泡室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 泡室里装的是过热液体,如液态氢.
(4)盖革—米勒计数器:G—M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推测 射线十分方便.但不同的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______,因此只 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________.
2.核反应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生成________的过程,人类第 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卢瑟福用________轰击氮原子 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该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这也 使人们发现了________.
①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 当时炸死了十多万人,另有无数的平民受到辐射后患有各 种疾病,使无辜的平民痛不欲生.
②1987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露造成了大量 人员的伤亡,至今大片领土仍是生物活动的禁区.
③美国在近几年的两次地区冲突(海湾地区、科索沃地 区)中大量使用了含有放射性的贫铀弹,使许多人患有莫名 其妙的疾病.
答案:B
42He+2173Al―→3105P+01n
放射强度 放射性废料 二、1.电离 穿透
2.作示踪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性质,可用放射性同位素 代替非放射性同位素做________原子. 3.放射性防护 放射性对人体组织是有伤害作用的,要防止放射物质 对水源、空气、用具、工作场所的污染.
③γ粒子的电离本领________,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 迹.
答案:(1)电离 饱和 (2)①方向 多 ②方向 电离 少 细 弯曲 ③更小
(3)气泡室:气泡室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 泡室里装的是过热液体,如液态氢.
(4)盖革—米勒计数器:G—M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推测 射线十分方便.但不同的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______,因此只 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________.
2.核反应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生成________的过程,人类第 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卢瑟福用________轰击氮原子 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该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这也 使人们发现了________.
①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 当时炸死了十多万人,另有无数的平民受到辐射后患有各 种疾病,使无辜的平民痛不欲生.
②1987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露造成了大量 人员的伤亡,至今大片领土仍是生物活动的禁区.
③美国在近几年的两次地区冲突(海湾地区、科索沃地 区)中大量使用了含有放射性的贫铀弹,使许多人患有莫名 其妙的疾病.
答案:B
42He+2173Al―→3105P+01n
放射强度 放射性废料 二、1.电离 穿透
2.作示踪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性质,可用放射性同位素 代替非放射性同位素做________原子. 3.放射性防护 放射性对人体组织是有伤害作用的,要防止放射物质 对水源、空气、用具、工作场所的污染.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 放射性 ,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发现: ①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 α 粒子轰击的铝片中 含有放射性磷3105P。 ②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 42He+2173Al―→3105P+10n 。
(3)应用与防护: ①应用:应用它的 射线 和作为示踪原子。 ②防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防止 放射性物质 对水源 、空气、用具等 的污染。 [关键一点] 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应用 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它的危害。
2.气泡室探测射线的特点 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 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 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 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 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我们将有比用云室好得 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 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1.云室对三种射线的探测 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 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 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 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 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射线的电离本领更小,一 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1.人工转变核反应的条件 用 α 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 γ 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 核发生转变。 2.人工转变核反应的实质 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 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个发现 (1)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42He→187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6C+10n (3)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 2173Al+42He→3105P+10n 3105P→3104Si+10e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 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 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解析] (1)因放射性的电离作用,空气中与验电器所带电荷电 性相反的离子与之中和,所以使验电器所带电荷消失. (2)α 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弱,不能穿透厚度 1 mm 的铝板,因 而探测器不能探到,γ 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穿透 1 mm 的铝板和 几毫米厚铝板打在探测器上很难分辨,β 射线也能穿透几毫米厚 的铝板,但厚度不同,穿透后 β 射线中的电子运动状态不同, 探测器容易分辨.
直而粗
②
弯曲
(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 室里装的是__液__体__,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_过__热___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__气__泡__而形成粒子的
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优点:G-M 计数器非常_灵__敏___,使用方便. ②缺点:只能用来_计__数___,不能区分_射__线__的__种__类___.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射线:利用 γ 射线的_穿__透__本__领___可以测厚度等,还可以 用于放射治疗、照射种子培育优良品种等. 2.示踪原子: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_相__同___的化学性质, 用放射性同位素替换非放射性的同位素后可以探测出原子到达 的位置. 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 对人体组织_有__破__坏__作__用___.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 用具等的污染.
原子的人工核反应和人工转变 1.条件:用 α 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 γ 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 子核发生转变. 2.实质: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 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3.规律 (1)质量数、电荷数守恒. (2)动量守恒.
4.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 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147N+42He→178O+11H. (2)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94Be+42He→126C+10n. (3)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应: 2173Al+42He→3105P+10n;1350P→1340Si+01e. 5.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等号连接, 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利用它的射线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金 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线探伤 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 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 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 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 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被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马铃薯8个月后的 情况,左上方的马铃薯没经过γ射线照射,右下 方的被γ射线照射的剂量最大,左下方保存最好的 马铃薯被γ射线照射的剂量适中。
“鲁棉一号”就是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的科技人 员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放出的伽玛射线处 理棉花杂交的后代育成的.
a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 原因:a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 本领大,沿涂产生的粒子多
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 常弯曲 原因: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 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
二、气泡室-----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设备
气泡室是由一密闭容器 组成,容器中盛有工作 液体
照相结束后,在液体沸腾之前,立即压缩工作液 体,气泡随之消失,整个系统就很快回到初始状 态,准备作下一次探测。
气泡室的优点:
气 它的空间和时间分
泡 辨率高;
室
中 工作循环周期短,
带 本底干净、径迹清
电 粒
晰,可反复操作。
子 但也有不足之处: 的
径 那就是扫描和测量
迹 时间还嫌太长;
体积有限,而且甚 为昂贵,
人体甲状腺的工作需要碘.碘被吸收后会聚集在甲状 腺内.给人注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然后定时用 探测器测量甲状腺及邻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 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3)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原子弹爆炸、核电站泄露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给病人做“放疗”时,如 果放射性的剂量过大,皮肤和肉就会溃烂不愈, 导致病人因放射性损害而死去。有些矿石中含 有过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不注意也会对人体 造成巨大的危害。
液体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绝热膨胀,由于在 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例如50ms)处于过热状态,液 体不会马上沸腾,这时如果有高速带电粒子通过液 体,在带电粒子所经轨迹上不断与液体原子发生碰 撞而产生低能电子,因而形成离子对,这些离子在 复合时会引起局部发热,从而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形 成胚胎气泡,经过很短的时间后,胚胎气泡逐渐长 大,就沿粒子所经路径留下痕迹。如果这时对其进 行拍照,就可以把一连串的气泡拍摄下来,从而得 到记录有高能带电粒子轨迹的底片。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一种能自动把放射 微粒计数出来的仪 器,利用了射线的 电离本领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问题情景:
为了使水果、蔬菜或其它的食物能存放的 时间长一些,能在长时间保持新鲜,你有 什么办法?
辐 射 方 法 处 理 粮 食
复习回顾:
1、什么是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a粒子或ß粒子,由于核电荷 数变了,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方程是(BC)
( )A
27 13
Al+
4 2
He3105
P
+
X
( )B
14 7
N+
4 2
He178
O
+
X
(C)21 H + g01n + X
(D)31 H + X24 He+10n
半衰期、它表征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一半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它是从大量 原子核衰变中得出的统计规律,对个别 的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无实际物理意义。 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与外 界条件及与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即使处于物理运动,化学变化中也不会 影响它的半衰期。因此它是反映某种元 素原子核特征的重要物理量。
2、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样的规律
1)、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衰变过程不可逆,所以用箭头,不用等号 3)、由实验决定,不凭空编造
核反应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和一 个质子,即:
174 N +4 2H e187 O +1 1H
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α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也 都产生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 子核里都有的成分,质子是人类继电子、光子后发现 的第三个基本粒子。
P
,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
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不
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
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了自己的放射
性同位素。
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 位素:
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2、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3、半衰期更短 4、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
究等.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 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 吸收率最高、磷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 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如果 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然后 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 应用与防护
例:
天然放射性元素
232 90
Th(钍)经过一系列α
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208 82
(Pb铅).下列论
断中正确的是(BD)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 的过程,------------核反应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发现经过
α粒子轰击的铝箔中含有放射性的
30 15
P,即
2 17 3 A+l4 2H e3 10 5 P+0 1n
自然界射线中的粒子与其它物质作用会产生的现象:
1、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 为核心,过饱和汽会产生云雾,过热液体 会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一、威尔逊云室: 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构造:一个圆筒状容器, 低部可以上下移动,上 盖是透明的,内有干净 空气
实验时,加入少量酒精, 使酒精蒸汽达到过饱和 状态。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金 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线探伤 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 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 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 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 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被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马铃薯8个月后的 情况,左上方的马铃薯没经过γ射线照射,右下 方的被γ射线照射的剂量最大,左下方保存最好的 马铃薯被γ射线照射的剂量适中。
“鲁棉一号”就是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的科技人 员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放出的伽玛射线处 理棉花杂交的后代育成的.
a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 原因:a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 本领大,沿涂产生的粒子多
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 常弯曲 原因: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 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
二、气泡室-----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设备
气泡室是由一密闭容器 组成,容器中盛有工作 液体
照相结束后,在液体沸腾之前,立即压缩工作液 体,气泡随之消失,整个系统就很快回到初始状 态,准备作下一次探测。
气泡室的优点:
气 它的空间和时间分
泡 辨率高;
室
中 工作循环周期短,
带 本底干净、径迹清
电 粒
晰,可反复操作。
子 但也有不足之处: 的
径 那就是扫描和测量
迹 时间还嫌太长;
体积有限,而且甚 为昂贵,
人体甲状腺的工作需要碘.碘被吸收后会聚集在甲状 腺内.给人注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然后定时用 探测器测量甲状腺及邻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 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3)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原子弹爆炸、核电站泄露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给病人做“放疗”时,如 果放射性的剂量过大,皮肤和肉就会溃烂不愈, 导致病人因放射性损害而死去。有些矿石中含 有过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不注意也会对人体 造成巨大的危害。
液体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绝热膨胀,由于在 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例如50ms)处于过热状态,液 体不会马上沸腾,这时如果有高速带电粒子通过液 体,在带电粒子所经轨迹上不断与液体原子发生碰 撞而产生低能电子,因而形成离子对,这些离子在 复合时会引起局部发热,从而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形 成胚胎气泡,经过很短的时间后,胚胎气泡逐渐长 大,就沿粒子所经路径留下痕迹。如果这时对其进 行拍照,就可以把一连串的气泡拍摄下来,从而得 到记录有高能带电粒子轨迹的底片。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一种能自动把放射 微粒计数出来的仪 器,利用了射线的 电离本领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问题情景:
为了使水果、蔬菜或其它的食物能存放的 时间长一些,能在长时间保持新鲜,你有 什么办法?
辐 射 方 法 处 理 粮 食
复习回顾:
1、什么是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a粒子或ß粒子,由于核电荷 数变了,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方程是(BC)
( )A
27 13
Al+
4 2
He3105
P
+
X
( )B
14 7
N+
4 2
He178
O
+
X
(C)21 H + g01n + X
(D)31 H + X24 He+10n
半衰期、它表征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一半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它是从大量 原子核衰变中得出的统计规律,对个别 的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无实际物理意义。 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与外 界条件及与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即使处于物理运动,化学变化中也不会 影响它的半衰期。因此它是反映某种元 素原子核特征的重要物理量。
2、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样的规律
1)、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衰变过程不可逆,所以用箭头,不用等号 3)、由实验决定,不凭空编造
核反应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和一 个质子,即:
174 N +4 2H e187 O +1 1H
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α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也 都产生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 子核里都有的成分,质子是人类继电子、光子后发现 的第三个基本粒子。
P
,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
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不
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
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了自己的放射
性同位素。
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 位素:
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2、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3、半衰期更短 4、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
究等.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 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 吸收率最高、磷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 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如果 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然后 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 应用与防护
例:
天然放射性元素
232 90
Th(钍)经过一系列α
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208 82
(Pb铅).下列论
断中正确的是(BD)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 的过程,------------核反应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发现经过
α粒子轰击的铝箔中含有放射性的
30 15
P,即
2 17 3 A+l4 2H e3 10 5 P+0 1n
自然界射线中的粒子与其它物质作用会产生的现象:
1、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 为核心,过饱和汽会产生云雾,过热液体 会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一、威尔逊云室: 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构造:一个圆筒状容器, 低部可以上下移动,上 盖是透明的,内有干净 空气
实验时,加入少量酒精, 使酒精蒸汽达到过饱和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