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韩文化学术交流繁荣发展

合集下载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近年来,中韩文化交往越来越紧密,两国得到了更多的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但其实,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

一、交流的历史自汉朝开始,中朝两国的人文交流就已经存在了。

汉武帝时期,中国和朝鲜互通有无,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进入朝鲜半岛,朝鲜文化也开始逐渐影响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向影响不断加深,中韩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古代的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诗歌、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

例如唐朝宫廷音乐中的“不了情”,是从朝鲜引进的一种乐曲;明代文人王守仁的“天人合一”哲学,也在朝鲜半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韩国古代哲学的基础。

二、现状中韩两国现在的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韩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合作已经超出了古代的范畴。

1.文化交流的形式多样现在,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体育等。

除了传统的文化交流形式之外,还有许多网络交流,在微博、朋友圈、贴吧等平台上分享文化、生活和旅游经验等。

这些交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

2.文化产业的繁荣中韩两国的文化产业也在相互学习和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韩国,韩剧、韩流音乐和综艺节目成为“新韩流”,在亚洲和欧美走红;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倡导和传播,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

3.文化节日的促进中韩两国之间还有许多文化节日,如中韩文化交流节、中韩教育文化交流周等大型文化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总的来说,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巩固,这给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随着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将变得越发紧密和有趣。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中韩两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随着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中韩文化交流也日益活跃。

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还可以促进双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对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

一、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1. 交流的频繁性增加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度不断增加。

不论是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每年中韩两国都举办着各种各样的文化节、艺术展览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参与者。

这一方面展示了中韩两国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另一方面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认识对方文化的机会。

2. 文化产品的互相借鉴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文化产品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国的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也在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双方的文化产品在相互借鉴中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这种文化产品的互相借鉴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3. 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也日益频繁。

两国之间不仅在电影、音乐、文学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还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如中国与韩国联合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屡屡取得佳绩;两国之间的文化节、展览等也取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这种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中韩两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1. 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双方可以增加文化交流项目的数量,扩大合作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可以为两国民众提供更多了解对方文化的机会,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 加强人员交流中韩两国可以加强在人员交流方面的合作。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韩文化交流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韩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而文化交流则是促进两国相互理解、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

通过文化交流,中韩两国可以更好地学习彼此的文化特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增进民间感情,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中韩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提高两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认知度,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加强中韩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200字】2. 正文2.1 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分析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逐渐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韩文化交流呈现出多样化、深入化的趋势。

在文化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韩流文化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韩国影视剧、音乐等作品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韩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认可。

在教育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赴韩国留学,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这种人才交流为两国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旅游、体育、文化节庆等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韩间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韩文化交流在不断蓬勃发展,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流的不断深化,中韩文化交流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和美好。

2.2 中韩文化交流的困难与挑战中韩文化交流的困难与挑战主要包括语言障碍、历史文化差异、政治因素以及文化认知偏见等方面。

语言障碍是中韩文化交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中文和韩文在语言结构、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双方在交流中往往会出现沟通困难。

历史文化差异也是中韩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之一。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中韩文化交流近年来持续升温,从旅游、电影、音乐、电视剧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这对于两个近邻国家的友好交往和深入了解对方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韩文化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就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进行浅谈。

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随着近年来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对方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也逐渐增加。

中韩两国之间的旅游交流急剧增长,尤其是中国游客对韩国的访问。

据统计,去年中国游客赴韩旅游人数超过400万人次,成为韩国最重要的旅游市场。

这种旅游交流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契机。

中韩影视剧的互相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韩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尤其是一些古装剧和爱情剧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而韩国的电视剧和音乐也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韩剧中的时尚元素、娱乐综艺节目等也对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影视剧的互相传播也有助于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高等教育和学术交流也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中韩两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许多中国学生选择去韩国留学深造,而一些中国大学也开设了韩语专业。

这种教育交流不仅有助于推动双方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还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韩文化交流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存在着一定的语言障碍。

尽管中韩两国语言的文字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发音和语法差异仍然存在。

这给两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历史和政治问题也会对文化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两国之间存在着历史纠纷和政治分歧,这些问题有时会影响到两国人民对对方文化的接受和理解。

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也是中韩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韩两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会带来一些文化冲突和误解。

展望未来,中韩文化交流有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双方可以加强语言教育和互译研究,提高双方人民的语言交流能力。

两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中韩文化产业,推动优秀的文化产品在双方国家间的传播和推广。

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

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

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中韩两国地理相邻,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自古以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韩文化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和加深,对于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互学互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历史文化交流的深厚基础中韩两国在古代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早在汉代,中韩两国就开始了商贸和文化交流。

随后,隋唐时期更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

如《刘向传》和《公孙大娘传》等作品就是中国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此外,佛教的传播也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中国的佛教文化深深影响了朝鲜半岛。

二、现代中韩文化交流的逐渐加深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韩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影视、音乐、时尚等领域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重点。

韩剧和韩流音乐在中国深受欢迎,激发了广大中国观众对韩国文化的兴趣,也推动了中韩两国之间电视剧和音乐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文化刺绣、京剧、民间艺术等也逐渐在韩国受到关注和喜爱。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原因1.地缘文化接触:中韩两国接壤,地理上的近距离使得两国文化交流更加便利和频繁。

2.经济的发展:中韩两国的经济实力都在不断增强,经济交流带动了文化交流。

3.青年交流:青年人群是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中韩两国青年的相互交往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动力。

4.媒体传播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中韩两国的文化也能更广泛地传播。

四、中韩文化交流的影响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不仅在两国人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交流提供了新的动力。

1.促进友好关系:文化交流使中韩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彼此,有助于增进友谊,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2.互学互鉴:中韩两国文化的交流促使双方在艺术、音乐、电影等领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和借鉴,推动两国文化的较量与融合。

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化交流成为了国家间相互了解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韩国作为亚洲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对韩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在艺术、文学和哲学方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韩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例如,韩国的书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可以看到明显的中国元素。

韩国儒家思想的传承也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近年来,随着韩流文化的兴起,韩国的流行文化开始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韩国流行音乐到韩剧,都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共享。

中国的年轻一代通过韩国的流行文化了解韩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韩国的美食文化也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韩国烤肉到泡菜,许多韩国特色菜肴在中国餐桌上变得常见,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展示了两国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尽管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文化交流往往伴随着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衡的问题。

韩国流行文化的快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引发了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念的争议。

另一方面,商业化对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文化产业仅以商业利益为导向,忽略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原汁原味的呈现,从而导致文化的质量下降。

为了更好地推动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双方应加强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合作,鼓励更多的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的开展。

同时,提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两国学校和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出更多具备双语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此外,增加人民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韩国与中国的人民应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2024年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范文

《2024年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范文

《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篇一一、引言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密切的交流。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韩文化交流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背景、现状和前景展开讨论,分析两国文化交流在相互借鉴和交融中所产生的影响。

二、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背景中韩两国同为亚洲文明的重要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政治上,两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经济上,两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中韩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强,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一)影视作品交流影视作品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中韩合拍电影、电视剧越来越多,让两国人民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此外,韩国电视剧、电影和音乐等文化产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使中韩文化交流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二)教育文化交流教育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两国互派留学生、学者和研究人员等,通过学习和研究彼此的文化,增进了解和友谊。

此外,两国还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和体验对方文化的机会。

(三)旅游文化交流旅游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对方国家旅游观光,体验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四、中韩文化交流的影响(一)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借鉴中韩文化交流的开展,使得两国人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传统。

在相互了解和借鉴的过程中,两国的文化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韩文化交流的开展,为两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影视作品、音乐、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谱写中韩文化交流新篇章——访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院长兼文化领事河贤凤

谱写中韩文化交流新篇章——访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院长兼文化领事河贤凤


传播 文 化 的 使者
河 贤 凤 出 生在 韩 国

纳 电 影 节 又 引起 了 中国 人 民 的 关 注
中 国各 地


在 对
海 韩 国文 化 处 的 设 立

目的 在 于 通 过 向

在 国 内学 的 是
尤其是 国际 大 都市上 海


中国 朋 友 传 播 介 绍 我 们 韩 国 的 文 化
而 提 升 韩 国 的文 化 品 牌 和 价值

他 会讲

口 流 利 的汉 语
2

令记 者十分钦

为两 国文 化 的 交流 和 发 展 尽 心 出力


持续升温
今年5 月初

韩 国 电影新作


文 化 处 成立
年 多来

他做 了 大 量

母 《 蝠 》和 《 亲 》同 时 入 围 第 6 2 届戛 蝙
的 传 播 中韩 文化 的 工 作 他 对 记 者说


批影
事馆 文 化 院长 兼 文化领 事 河 贤风
的文 化 交 流 和 民 间 企 业 文 化 交 流 的 体 制

视 剧 的热 播 地




韩流

席卷 中国大
河 贤凤 是土 生 土 长 的韩国人
但是
来 运 营 上 海 文化 处 努 力工 作 开 拓 创 新
, ,

韩 国 文 化 尤 其 是 韩 国 影 视 热在 中国

丝 不苟 的工 作作 风和彬彬 有礼 的仪表 国驻上 海总领 事馆 文化 处”对 外开 展工 国文 化处 ,其 中韩 国驻 上海 总领 事馆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海相望的近邻 , 但韩国是中国同周边国家中最晚建交的邻邦 , 却又是对华经贸增长最快的国家。
经济和政治领域越来越频繁而密切的交往推动了一直以来滞后于形势发展的两 国学术界的交
流。在此之前 ,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学术领域的交流始终处于停滞状态,不能适应 当时改革开放
形势 发展 的需要 。
2 0 世纪 8 0年代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脱离 中国科学 院,单独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韩建交之前笔者参与过三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有直接关系的活动 ,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地
01 5
当 . 代韩国 一 . _ 2 曼 . 箍. . . 期… .
丽大学校刊)《 文学与批评》《 亚细亚研究》《 中苏研究》等若干种出版物。自此 ,在情报研究所
的内部刊物上,才开始出现对韩国政治、经济、历史 、文学等领域的介绍性资料。

开放春 晓
中国的改革开放春风为中韩学术文化交流开启 了繁荣发展的大门。1 9 9 2年春,邓小平发表视 察南方谈话,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蓝 图的崭新一页 ,中国经济进入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的快车道。 1 9 9 2 年8 月2 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水到渠成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韩两国虽然是
见 证 中韩 文 化 学术 交 流 繁 荣 发 展
沈仪 琳
2 0年之前,我们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 ,那就是和韩 国朋友共同度过创办 《 当代韩 国》季刊 的岁月。3 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给 中国的学术文化发展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韩建交给
中国的韩国学研究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回顾我们那个时期同韩国学术界的交往 ,大致可 以分为
的期刊 。
2 0 世纪 7 0年代之前 ,中国和韩国之间一直处于没有外交关系的隔绝状态 ,情报研究所没有 韩国的出版物 ,当然更谈不上对韩国社会科学情况的介绍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 ,世界两大阵 营之间冷战局面的 日趋缓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格局也 出现 了许多新 的变化。尤其是随着
中国同韩国经贸关系的展开 ,两国的政界、经济界都在探索同对方进行对话的可能性 ,并意识到
存在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甚至严重对立 ,如何做好选书和书介等工作也不是

件轻松的事情 。
O1 6

曼遥壹麓衷缱掌杰熏流整蓑篡晨 .
在中韩双方学者的努力下 ,我们终于如期完成了 1 0 0 0多种 图书的选送 、书介撰写、通关等
繁复的工作。书展的内容涉及哲 、经、文 、史 、宗教 、民族、文化 、法律 、政治、社会等人文社
这种对话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要求 。
利用中国日益宽松的对外政策和外文报刊订 阅制度 的有利条件 ,情报研究所在 1 9 7 6年 以后 开始陆续引进韩国的出版物,包括 《 韩 国日报》《 东亚 日 报》《 经济周刊》 《 高大新 闻》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高
沈 仪琳 ,中国社会 科学 院图书馆研究员 。
推动 了中国社会 科学 院 同韩 国学 术界 的交 流 。 1 .中国社 会科 学院首 次组 团访韩
1 9 8 8 年8 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组团派出8名代表参加韩国退溪学会于汉城奥运会期间举 办的第十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 院这次组团出访韩国参加 国际学术会议 ,可以说 是打破中韩学术界半个世纪没有交流局面的一件大事,同时 , 此举无疑也是向韩国同行发出了中 国学术界对外开放的重要信号。 就是通过这次活动 ,笔者有幸认识了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会长李充阳先生。我们和韩国现代 中国研究会建立了学术交流的通道 ,笔者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与韩国现代 中国研 究会 以及其他学术界同行的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从此开始。 2 .在韩国首都首尔成功地举办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书展” 1 9 8 9年和 1 9 9 0年李充阳会长访华期间曾多次拜访汝信副院长,并与文献信息 中心探讨加深 双方学术界相互了解、开展双边学术交流活动的可能性。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经协商文献信息中 心和韩国现代 中国研究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两国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 系的情况下,文 献信息中心到韩国首都举办一次展示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书展。说它是一个大胆 的设想 ,一是因为 ,在两 国尚未建交 的情况下举办这样一次向韩国公众展示中国社会科学成果的 书展,准备时间十分紧迫 ,在书刊的选送 、运输 以及通关等方面都存在许多 困难 ;二是 中韩两国
以下几 个 阶段 。
走 出封 闭
新 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中外社会科学交流处于相对封 闭的状态 ,2 0 世纪 5 0年代 的 中国科 学 院哲学 社会科 学 部设 有专 门调 研 国外社 会科 学 发展状 况 的研究 机
构——情报研究所 。当时在研究半岛问题的哲学人文科学方面 ,能够订 阅到的国外资料仅有朝 鲜劳动党党报 《 劳动新闻》及党刊 《 勤劳者》 ;学术性刊物仅有一份 《 历史研究》 季刊。6 0年 代初开始才陆续引进朝鲜科学院出版的 《 哲学研究》 《 经济研究》和 《 语 言研究》 等为数不多
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因为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介绍韩国政府首脑的书籍 ,在这之前 中国人 对这个近邻太不了解 ,对于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更是一无所知。而这本书着重叙述了韩国当政总统 的主要经历 、基本主张及内外政策,这些内容引起 了中国读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拉近了两国之
间的距离 ,使中国民众了解到中韩在文化 、历史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割不断的渊源 。
会科学各领域 ,其作者涵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 、高级研究人员及后起之秀 ,也有相当一部分 的论著出自中国各地礼会科学工作者之手。
3 . 推出 《 卢泰愚总统传》 1 9 9 2 年8 月中韩建交 、韩国总统卢泰愚访华之际,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适时推出 《 卢泰愚
总统传》一书。对于 { 版这部总统传记 ,虽然在韩国国内有争议 ,但是对中国民众来说 ,却有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