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悟族介绍汇总

合集下载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简介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

后普遍使用汉文,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

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历史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

我国历史文献中有称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达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

清代,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并不断被征调镇守边关,甚至被远戍新疆,因而除东北外在新疆塔城还有数千名斡尔族人。

在新疆的达斡尔族是17世纪80年代末,在清政府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时,随西征大军从连云港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的,当时他们被编入"索伦营"参加了平叛的历次战役立过不朽的功勋。

达斡尔族人喜爱并擅长打曲棍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礼仪敬老、互助和好客。

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份。

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待,若是贵客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无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节庆主要节日是春节。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

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有的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

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Chapter
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缺乏系统性的保护
目前,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主要 依赖于当地的民间自发保护,缺乏政 府层面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保护措施。
传承人断层
现代化冲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达斡尔族的 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逐渐被现代 文化所取代,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空 间受到挤压。
由于社会变迁和年轻人之处。
源于女真
另一种观点认为达斡尔族起源于 女真族,因为在历史上达斡尔族与 女真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源于蒙古
还有观点认为达斡尔族起源于蒙古 族,因为达斡尔族在历史上曾受到 蒙古文化的影响。
达斡尔族的历史发展
古代时期
达斡尔族起源于古代的契丹和女 真族,后来在蒙古时期受到文化 影响。随着历史的演进,达斡尔 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
达斡尔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 开发可以促进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人了解 和认识这个独特的民族。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旅游开发可以吸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前来参 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旅游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旅游开发前,应对当地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规划 ,明确旅游资源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制定科学 合理的开发方案。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鼓励家庭成员间的文化传承,让年轻一代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 学习和传承达斡尔族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05
达斡尔族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
Chapter
旅游开发的意义和价值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 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地方经济水平。
弘扬民族文化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 达斡尔族“千灯”节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 达斡尔族“千灯”节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达斡尔族“千灯”节
>简介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

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

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由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因此信仰黄教的达斡尔族在这一天纷纷制做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喇嘛寺庙去点燃,达斡尔族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

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呼伦贝尔、爱辉及新疆等地。

17世纪前,达斡尔族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

渔猎业是传统的生产活动。

南迁后农业迅速发展。

1947年达斡尔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

1952年开始建7个达斡尔民族乡,1958年8月在内蒙建自治旗。

兰屿达悟族的文物汇总

兰屿达悟族的文物汇总

編器
• 雅美族編器主要材料為野生的水藤(varit)、 山林投(kasokaso)及蘭嶼竹芋(nini )。
心得
• 我做完這份報告,學到很多東西,在簡報裡 有許多的文物,利如金銀製品等許多樣裝 飾品,希望我有一天能到蘭嶼達悟族的島 上能體驗他們的生活方式。
心得
• 希望以後能再有這個機會,參予類是的活 動,我也很感謝蔡秉恆老師,能讓我作這 份報告,希望下學期能在遇到老師,以後 再寫這份報告。
金、銀製品
• 雅美族對金銀的使用,皆以裝飾品為最主要。除少數用 以貼飾在婦女的木兜ragat上以外,都是做成附屬體飾的 東西,如銀盔、銀兜、耳飾、臂飾、胸飾等。其中銀盔 vuragat是最主要的銀金屬工藝。 黃金之輸入除來自 Batan以外,蘭嶼亦曾發現有沙金礦,但成份並不高, 是否能夠提鍊不甚清楚。在和輸入黃金的同一時期內, 大約在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之間,白銀也傳入了,銀的 來源依De Beauclair的說法是:一、在墨西哥鑄造的西 班牙銀元,由商船從馬尼拉載往中國沿岸,這些船隻常 由於颱風或其他原因而觸礁沈沒於蘭嶼及其附近,這是 他們早期獲取銀子來源之一。二、中國商人使用銀元向 雅美人購買豬隻。三、到了日據時代,流入了較多的日 本銀元。
陶偶
• 製作煮壺及湯碗之外,雅美人也充分利用剩餘的 陶土,來製造熔解金銀的熔鍋、紡輪等小型器皿, 以及純供玩賞的各式陶偶。 他們以手指精巧地捏 造土偶,題材多以生活形態為主:如大人懷抱小 孩,武裝的威武男子;船下水儀式及舞蹈、摔跤; 樁小米或捉豬等。將生動的諸般形態,扼要地取 其特徵,並透過自己觀察所得的印象,予以線條 化,強調出清晰的輪廓,捏造出質樸而富拙趣的 立體塑像,這是原始藝術的特色,表現出雅美族 純樸生活中的平和、寧靜和快樂。

台湾民族

台湾民族

共九个族,分别是:达悟族,旧称雅美族,是台湾岛内惟一原来居住在兰屿岛上的少数民族。

他们可以用整块原木雕刻成小木舟,结网捕鱼更是他们的拿手活儿。

阿美族,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雾溪以南的花莲、台东地区。

泰雅族,集中居住在埔里以北的山区,人口还不到一万人,却是台湾第二大少数民族。

尚武好战,黥面是泰雅人很特殊的风俗。

女性都擅长织布,织布的技艺是各民族中最精湛的一族。

排湾族,是台湾第三大少数民族,石雕、木雕是他们民族的传统工艺。

赛夏族,分布在新竹、苗栗山区。

该族至今保留着自己最神秘的特殊的祭典“矮灵祭”,每两年举行一次。

邹族,原称曹族,大多数居住在玉山的西南以及阿里山一带。

他们集会的处所中都有部落象征的敌首笼和火具箱,均与战争有关。

用藤竹编篮,制陶及纺织均为女性的工作。

布农族,是台湾各民族居住海拔最高的一族。

布农族祈祷小米丰收时的歌唱,即是享誉世界的“八部合音”,也叫着布农合音。

卑南族,该族分布于台东平原,接受汉化及农耕技术的年代很早。

在社会组织上,会所是他们的政经中心。

鲁凯族,分布在中央山脉的南段。

在原始艺术的表现上,非常优秀和细腻,尤其是女人的织布和男人的木雕。

除了以上九个少数民族部落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知道的邵族,在九族文化村里也有邵族的一席之地。

他的人口极度稀少,是一个仅剩下几百户的民族,但是汉化程度很深。

据说,他们的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后裔。

看来古代越国之都绍兴府与邵族有着什么我们至今尚未知晓的关联。

台湾当局正在考虑把他列为第10个少数民族,予以正式承认。

在祖国大陆的许多教科书中,都说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都把台湾的九个少数民族部落统称为“高山族”。

台湾的学者则认为,所谓的“高山族”的称谓,是在“马关条约”后,由侵占台湾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强加给台湾少数民族的。

台湾存在着少数民族的族群,这是不争的事实。

依照祖国大陆话语,特别是依照祖国大陆对民族的政治定义严格地来说,台湾的九族,应当称之为九个“部落”,或可称之为九个“族群”。

我国台湾地区达悟族渔业习俗及拼板舟制作技艺

我国台湾地区达悟族渔业习俗及拼板舟制作技艺
年, 也 是 被 允 许 结 婚 生 子 的 一 个 重 要标 志 。 船 在 达 悟 族 人 的 心 中
m a g a m a o g ” 为表现对象 的人形雕纹以及连绵不尽的三角纹为主
ma g a ma o g”
体 ,这 些 图腾纹 饰都 有 着独 特 的意义 。在 达悟 神话 传说 中 ,
达悟族人的生活与行走不可或缺 的_ Y - 具, 达悟族 的舟船独居特 色, 其制作过程繁琐复杂 , 族人称之为拼板舟拼板 舟代 表 了达悟族人从 事木作 的工艺水平 , 是 达悟族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更是达悟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达悟族的新船落水礼
也是本 民族文化的一大特 色, 岛屿独特的生态环境 , 蕴育 出了达悟族 别样 的文化风貌 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
关键 词 : 台 湾达 悟 族 ; 飞鱼 ; 拼板舟 ; 新 船 落水 礼 中图分 类号 : G1 2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2 4 — 0 1 3 7 — 0 1
达悟族 , 亦或称雅美族 , 是 台湾原住 民中人 口最少的一个族 群 ,也是 台湾原住 民中唯一独居于台湾本岛之外的一支海洋 民 族。 达悟人居住的兰屿岛座落在 台湾省 台东县东南外海 4 9海里
舟。 拼板舟是达悟族人 的生 活与行走不可或缺的工具。 拼板舟的 瀚 的大海 和丰饶 的渔产 。 船身 与船首尖端两处皆雕有人像纹 , 其人像脚 向外分跪像 ,
四肢呈盘 曲状 ;船身两端的左右两侧都刻绘有齿轮状的 “ 船眼
达悟族的拼板舟可分 为大小两种 ,造船 的木材均 由造 船的
伙伴选定黄道吉 日后深入 森林 内寻找 ,达悟人 寻找木 材颇 为讲 究, 即找到合适 的木材后便取两根树枝 放在树下 , 再用小 刀在树 上刻下 氏族组织的标记 , 别人便不会再选用 。 最后要找有经验的 老人来评鉴此树木是否可用 ,确定此树 可用 之后 还得请 老人家

主题认识达悟族汇总

主题认识达悟族汇总

主屋是屋主夫婦與未成年子女的住處。工 作房則是屋主成年未婚兒子或新婚夫妻 (屋主新婚兒媳)或寡婦(屋主寡母)的 住處。主屋是雅美社會文化空間象徵意義 最具體的展現與代表。工作房與涼台則缺 少如主屋一般蘊含豐富的空間象徵意義。 主屋內保藏金片、銀帽、珠子(玻璃、瑪 瑙)、羊角...等傳家寶;工作房則否。
達悟族如何補飛魚
達悟人捕捉飛魚,有一套古老而獨特的 法。 他們在夜裡點上火把,吸引飛魚朝船上飛來; 讓牠們撲向船上的燈火而捕之。 後來引進追逐網漁法,使用兩艘式機動船佈網, 再配合水中人群的追趕,使飛魚紛紛進入網內
引進追逐網漁法,使用兩艘式機動船佈網, 再配合水中人群的追趕,使飛魚紛紛進入網內。
丁字褲:是達悟男人的傳統衣飾,也是達 悟族最獨特的文化之一。 丁字褲是達悟男人傳統的穿著, 昔日穿丁字褲是為了工作方便, 漸漸地才成為習慣, 尤其在夏季炎熱的天氣裏。
研究發現
我們覺得這次的報告讓我們學到許多達悟族的文 化和習俗,也了解了他們的祭典儀式與捕飛魚的 方法,還有知道他們住的地方,也知道他們房子 是如何蓋的,讓大家滿載而歸。
主題:認識達悟族
第二組:組員:林沂璟、曾華偉、 邱奕懷、郭芷芸、何家儀
主題:認識達悟族
壹、研究動機
– 因為它是唯一在外島的原住民
– 研究目的: 因為想要了解達悟族的生活方式
研究方法: 上網查詢 閱讀書籍
達悟族 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上 達悟族居住的蘭嶼島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 為山地,大半為熱帶雨林覆蓋,達悟族在山海 交接處建立村落,為了對抗炎熱氣候, 住屋形式極為特殊。更由於四周環海,以捕魚 為生而居,儘管 如此,家的範圍仍然相當清楚,這在飛魚季與喪 葬時表現得最清楚。飛魚季個人漁儀式開始時, 各家就以竹竿將家的周圍圍起。喪葬時若有人強 行前來送葬,必需阻擋對方不能讓其踏上上前庭 的石階-也就是家的範圍,否則就必需接受其參 加送葬。死人的屍體在運送的路程中不能經過人 家的家的範圍,必需走死人的路。 者之間。這種私與公的對照在落成禮亦展現出來。 落成禮當日清晨主人在本村的親戚(近親)到主 屋前廊聚集為主人慶賀祝福,吟唱禮歌。下午外 村親友與本村的親友(遠親與近親)在前庭與主 人進行歌會,入夜則移至工作房中。

阿美族和达悟族的简介汇总

阿美族和达悟族的简介汇总


過了一段日子後,她就和那位青年結婚生兒育 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女的向他們的族人 學習各種服飾的編織、歌唱跳舞、種植芋頭, 以及參加他們各種慶典的儀禮;男的跟長輩們 學習建造獨木舟、地下屋、打魚等生活習俗。 經過了一段時間,女的很想地面上的家人,他 們全家人回到了上面的世界,將他們的生活經 過,告訴了她的父母親。於是,這一對從地底 下上來的夫妻,將他們所學的傳授給他們的親 人,這就是現在達悟族人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 的來源。

於是在姊姊打發妹妹回家後,想起了父母親的偏 愛、冷落、無情的苦待時,就從那個地口跳了下 去,到地底下另一個世界。在那裡有一位男青年 看到她的衣著裝扮與他們不一樣,就問她說﹕ 「妳從那裡來?」她回答說﹕「我從你們上面另 一個世界來的。」那位男子帶她到部落裡,並讓 她穿上了他們的衣服,部落裡的人都接納她,並 為她的美麗唱起歌、跳起舞,歡迎她到這個不同 的世界來。
1.原住民簡介 原住民是最早住在這塊土地上墾殖的族群。 住在偏遠的山區和人煙罕至的角落 。 目前台灣有十二族。 2.阿美族簡介 大約12萬人,是原住民中最多人。 依語言、習俗和地域 ,北、中、南部阿美和 海岸阿美四部分。
阿美族簡介 阿美族的豐年是爲了祭祈求風調雨順慶豐 收。 族人們進行著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活動。

3.達悟族(雅美族) 居住在6個村落。 分佈在蘭嶼島。 語言和菲律賓巴丹居民一樣。 工藝以制陶、造船、制銀較為著名。 是父系世系群 。 他們也運用雙系血親法則。
பைடு நூலகம்
達悟族

很久很久以前,朗島部落裡有一對夫妻育 有兩個姊妹,他們經常苦待姊姊,而特別 愛妹妹。有一天姊妹倆上山採野菜,在路 途中看到了一隻山老鼠鑽進了野菜的根部, 當她們合力連根拔起那棵野菜之際,她們 赫然發現在根部下方的地口中,地底下還 有另一個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蘭嶼的鄉公所在哪裡?
2.達悟族是用什麼方式來調節經濟?
A:餽贈、分配 A:椰油
3.他們在什麼時候要攜帶刀子?為什麼?
A:出殯、夜間捕魚或拜訪別村的時候 驅逐抵禦惡靈。
4.他們船身上的顏料是採用哪三種天然材料? 5.達悟族的主食是?
A:水芋和飛魚
A:白色是海邊貝類的粉末,紅色是紅土,黑色是炭灰
~資料來源~
達悟族的家族,以婦從夫,子女從父居的父系家族為 主幹。他們的房屋通常只使用一代,父親死了就要毀棄房 舍。 比如飛魚季,是於每年3-7月間所舉辦的活動,分為 個人與集體兩種,魚夫集體進行漁撈,使用的船具是十人 大舟,用魚網將飛魚撈起;個人則採用單人或二人小舟, 利用掛鉤釣餌的魚繩拋釣,不需要魚竿,這種只限於日間 進行。
社會組織
服飾、手工藝、文物
男生以無袖、無領、短背心,配上丁字褲。女 生方面以斜繫手織方巾配上短裙,所有手織衣 物都是以白色為底,黑,藍相間的色彩。 達悟族的製陶粗獷、樸實、木雕規則而細 膩﹝由其是大船的雕刻﹞男生以銀盔或黃金飾 物最為特色,是在原住民當中唯一有冶金工藝 的民族。 達悟族的刀分成兩種,一種為大刀並沒有 刀鞘,一般刃身長約40公分以上;另一種則是 短刀。刀身長33公分,族人把它掛在肩上。 刀鞘的構造一面是密封,另一面則是半截 木板,將刀刃外露,當遇到出殯、夜間捕魚或 拜訪別村的時候,擔心途中遭受惡靈的侵犯, 於是攜帶長矛、大刀或小刀,作為驅逐抵禦惡 靈。
族群分布 達悟族(或稱為稱雅美族)住在台灣東南海面
椰油 紅頭 東清
朗島 漁人 野銀
其中椰油為行政中心鄉公所所在地。
在親族結構的基本觀念是父系社會;但在 婚姻禁忌,工作互助,饋贈分配,血仇責任 等參與關係時,他們也運用雙系血親法則. 他們有村社單位 ,沒有統一權威的頭目.但 是他們有許多自然社會調節和社會控制制度, 像是對老人的敬重,財富競賽,集體責任及 禁忌等等. 在財產經濟觀也很發達,一方面用饋贈, 分配等方式來調節經濟;另一方面用禁忌, 標記,和集體享用,分配等方式保證公私所 有的關係. 達悟族是很愛好和平的民族;老年人的 經驗與智慧備受肯定,年輕人則是在旁邊受 教、學習。
• .tw/taiwan/
雅美族的漁舟分為平面船和雕飾 船兩種。一艘有紋飾的船,完成需要三 年以上的時間。達悟族人利用大自然的 產物將船身上色,船身上的白色,是來 自於海邊貝類磨成的粉可以塗在 船上了。
風俗習慣
飲食文化
魚和芋是達悟族的主食。達悟族人吃魚很講究, 尤其是他們視為聖魚的飛魚,必須在特別指定的爐 灶烹煮,盛用的器具也有一定的規矩,譬如和芋頭 合煮的飛魚要放在特定的容器裡,和肉合煮的飛魚 也有也有一定的盛放容器,絕對不能混淆。
原住民 達悟族介紹
製作者 60122黃怡禎
目錄
1.族群分布 2.社會組織 3.服飾、手工藝、文物 4.風俗習慣 5.飲食文化
的蘭嶼,距離台東只有49海浬,與北方綠島相差不遠。 蘭嶼島面積約45平方公里,在島上族人以「人之 島」自稱,也曾經叫紅頭嶼,不過因為島上盛產蘭花, 所以被稱為蘭嶼。達悟族(雅美族)因為孤立在海中, 很少與其他族互相往來,所以比較能維持固定的生活 方式與文化傳統。 目前蘭嶼隸屬台東縣蘭嶼鄉,有六個部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