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击抢分高效模拟卷1
2011年福建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1年福建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一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雁过也,,。
(李清照《声声慢》)(3)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大龙湫记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
余以岁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
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
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
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
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
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
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
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
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
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
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
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
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
盖其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
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
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
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
水自石城诸溪涧来,会于霞障之右],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
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共4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煎.熬翩跹.信笺.草菅.人命B.渎.职赎.罪案牍.穷兵黩.武C.狙.击诅.咒趔趄.人为刀俎.D.遏.制揭.发歇.息竭.尽全力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播出,它采用现代科技并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姚明因为左脚压迫性骨裂,被迫退出本届奥运会比赛。
这个消息对热爱姚明的球迷来说无异于平地一声雷.....。
C.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设计、建造上融入了科技、人文、绿色奥运理念,比起以往奥运场馆的确卓尔不群....,更加璀璨夺目。
D.晚会上,演员们个个粉墨登场....,把自己的绝活都展现了出来,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实施素质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C.文学事业是一种精神劳动,对于从事这种精神劳动并卓有成效者,政府应给予奖励。
D.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4、下列各段括号内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简朴者最富有,无色却如图画一般灿烂,无声却如交响乐一般和谐。
我们的周总理是(①芳泽满人间的伟大公民,又是最简朴无华的普通公民②最简朴无华的普通公民,又是芳泽满人间的伟大公民)。
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历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帜;憧憬未来,老年人是一道风景。
201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1)-中大网校

201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1)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p><center>第Ⅰ卷<br>注意事项</center><p>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br>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br>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p>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_________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2)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著一念的人,他们感情往往特别_________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3)《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_________,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_________教科书。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5)下列各句中,无语病的一句是()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TSE}题。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山东省兖州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纸规定的位置上,按要求作答。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àn)丽剽(piāo)掠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 B.游说(shuì)愤懑(mèn)逶迤(yí)不见经传(chuán) C.行(háng)伍名宿(sù)充溢(yì)厉兵秣(mò)马 D.泅(qiú)渡坍圮(pǐ)恐吓(xià)否(pǐ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袒露金榜提名轻歌曼舞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B.低俗拈轻怕重坐收鱼利不见棺材,不落泪 C.震撼洗耳恭听断线风筝多行不义,必自毖 D.讥诮诲人不倦泾渭分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海事局3000吨级巡视船海巡11从山东青岛启航,远赴俄罗斯参加北太平洋海上警备执法机构多边演练活动。
B.“舟曲是个小地方,我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帮助我们。
”这是一位世代生活在舟曲的六旬老人的感慨。
C.我省将强化对土地综合整治的全程监管,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审计制,验收制和绩效考核问责制等制度。
D.记者在山东省气象局了解到:鲁西北、鲁中西部将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天气,我们在此提醒市民出行要注意安全。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感动的是,党中央为舟曲的救灾举行专门会议,胡总书记亲自下指示,温总理亲临舟曲在泥水中指挥,解放军官兵设身处地在泥里水里救人。
B.学术应该处于功利之外,保持特立独行的状态,否则学术思想很难自由,学术成果也难以创新,只能是不断地复制既有知识的“学术成果”。
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B(原文说“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前提错误。
)2.【答案】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家都不可或缺”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3.【答案】D(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之说;B. 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中国固有的学问”比“儒道两家”大得多,另外“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说“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C. 概括失当,并非“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一张一弛”。
)4.【答案】B(形容词意动,以之为善,“认为……好”的意思。
)5.【答案】C(②句是世祖的行为,④句是说黑子被世祖疏远了)6.【答案】C(“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与原文不符,原文说“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看来黑子这次只是被皇上疏远了,被杀是后来“因别的事”造成的。
属于移花接木。
)7.【答案】(1)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
夙、奇、异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其、隙、兴各1分,语句通顺2分。
【译文】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
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
”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
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2011年浙江省高考终极压轴卷(语文)

2011年浙江省高考终极压轴卷(语文)一、语文文字运用(共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ìnɡ)挫折(cuò) 游目骋怀(chěnɡ)掎角之势(jǐ)B.针灸(jiù) 崔嵬(wéi)流水淙淙(cónɡ)诲人不倦(huì)C.昵称(nì) 日晷(ɡuǐ)不容置喙(huì)循规蹈矩(jǔ)D.媲美(pì)轮廓(ɡuō)酩酊大醉(dǐng)囿于成见(yòu)2.下列句子中没. 有. 错别字的一句是( )A.就东莞东站原站长因乘务员协助乘客爬窗被免职一事,广州铁路集团客运处处长黄欣作出了回应,称“爬窗”只是表面原因,最主要原因是站长管理不利。
B.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各场馆的展示设计方案都是从多套设计方案中挑选、修改、打磨出来的,可谓是经历了“千锤百练”。
C.家庭装修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殊不知,在美好的事物背后,却隐藏着让人难以捉摸的健康陷阱。
D.新闻结尾可如豹尾,虬劲有力,给人强烈印象;或似撞钟,余音绕梁,使人掩卷长思,但对初学者来说,这样的要求未免苛刻了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江三角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 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 个月新高。
C.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D.佛山某陶瓷公司总经理潘某到银行准备提现存款时,竟发现有一百万元不翼而飞,原来是银行职员暗中移花接木,把他的存款转移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里。
高考语文最后冲击抢分高效模拟卷

2011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击抢分高效模拟卷2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咆哮苞米水疱刨根问底B. 犄角畸形绮丽风光旖旎C. 凋敝麻痹裨益刚愎自用D.放肆嗜好伺候恃才傲物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室内装修设计师多利用装饰材料来—建筑空间的不足,比如客厅过大或过窄,就装上屏风、隔扇或镜子来改善其空间效果。
②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上海文庙每年都以庙会的形式举行许愿活动,让莘莘学子在孔子像前表达志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③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弥补熏染径自B •弥补熏陶径自C.填补熏染径直 D .填补熏陶径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广州话剧团演员的表演多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和表演功力与北京人艺”的演员相比毫不逊色。
B.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在生活中,当困难与挫折袭来的时候,有的人心如止水,颓废沮丧,放弃追求;有的人则勇敢面对,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D.对广州房价走势的预测,某些专家和权威部门的说法模棱两可,让不少持有观望心态的购房者一头雾水,无法作出抉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装扮一新的南海神号”仿古船引领着四十五艘彩船,从白鹅潭出发,驶向亚运开幕式主会场,沿途吸引了众多市民停下来驻足观赏。
B•数据显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但比不上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且比不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
C•虽然接连受到南方雨雪、北方干旱及农资价格上涨等自然灾害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出口却能延续去年底以来的的增长态势,保持较大增幅。
D•在首届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中,数百名巡游队员同场献艺,醒狮、腰鼓、扇舞等七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方阵格外引人注目。
201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2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
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表示画家“心灵艺术的探险史”的光荣与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关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
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然而北齐时曹国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此为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
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
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
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
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击抢分高效模拟卷1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羁.绊/稽.查戏谑./虐.待缝.纫/缝.隙B.联袂./妩媚.沼.泽/迢.远慰藉./狼藉.C.干涸./隔阂.耸.立/怂.恿笼.屉/笼.罩D.濒.危/摒.弃垂涎./诞.生殷.红/殷.切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现在,佛山的旧城改造,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情,又注入了现代的时尚元素,两者不可思议地融合在一起。
东华里一带耸立起一片“岭南天地”:仿古建筑鳞次栉比,栩栩如生。
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
晚上灯火辉煌,流金溢彩。
这里将同东方广场连为一体,成为公众游览、购物、休闲的中心区域。
A. 不可思议B. 鳞次栉比C. 栩栩如生D. 流金溢彩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3月11日,在多震之国日本,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及海啸,瞬间扑向日本东北沿海地区,致使11938人死亡、15478人失踪。
B.今年八月迎接检查时,佛山市能否拿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取决于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态度、行动和民众的素质。
C.从各地省市两会到时下的全国两会,“幸福”成为频率出现最高的词语,各级政府决心要让群众享受到手里有钱,看病不难和住得上房等诸多幸福。
D.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 ②③①⑤④B.③④②①⑤C. ③④①②⑤D. ③①②⑤④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③在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⑤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一类人B.比.往而酒以酣焉等到C.螳螂为之前却.不止但是D.邕陈辞谢.谢罪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称疾而.归邕莞然而.笑曰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以.乐召我而有杀心C.因请而裁为.琴螳螂为.之前却不止D.王公其.不长世乎其.能久乎7.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含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B. 伯喈旷世逸才C. 邕素为邦乡所宗D. 邕具以告8.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B. 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成就一段“焦尾琴”的佳话。
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马上同意。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
(3分)②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3分)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风中琴琴诗唐·卢仝①宋·苏轼五音六律十三徽②,若言琴上有琴声,龙吟鹤响思庖羲③。
放在匣中何不鸣?一弹流水一弹月,若言声在指头上,水月风生松树枝。
何不于君指上听?注释:①卢仝,中唐诗人。
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不满,不愿仕进。
诗作风格奇特,诗风浪漫。
②五音六律,泛指音乐。
十三徽,琴徽以多以贝壳为之,共有十三个。
③庖羲,即伏羲。
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对华夏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神话人物,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1)两首诗的内容都围绕琴声展开,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试简要分析。
(3分)(2)两首诗各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它们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论语>十则》)(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3),。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闲的视镜汪涌豪①“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臵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
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指谓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
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
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②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
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
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
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
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
③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
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④道家于此,贡献尤巨。
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
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他们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字。
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问至道”,《天地》篇之“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寓言》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⑤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
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
⑥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
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己有耻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而“见独”。
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神。
⑦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