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古代诗词三首》课件(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语文课件:24古代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下)

语文课件:24古代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下)

重点词语
①天子:可汗
②明堂:古代帝王举行 大典的朝堂 ③策: 记 形容数量多 ④百千: ⑤强: 有余 不愿做 ⑥不用: ⑦驰: 使劲赶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
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 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对镜帖花黄。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相互搀 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 着门梳妆打扮;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 对着猪和羊把刀磨得霍霍作响。推开我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 重点词语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 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①军帖: 军中的文告 从此替爷征。 ②大点兵: 大规模地征兵 [译文]昨天夜晚看见军中的 表示多数,非确指 文告,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征兵 ③十二: 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 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已经成年的 ④爷:父亲 大儿子,木兰没有年长的哥哥, ⑤市: 买 我愿意为了这次征兵去买马和鞍, 从此代替年老的父亲从军去打仗。
重点词语
外城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①郭:
②扶将: 搀扶 ③理红妆: 打扮 ④霍霍: 磨刀声
东边卧室的门,坐在我西边卧室的床上, ⑤阁:指木兰的卧房
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先前在
家时穿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我像云一 样好看的鬓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上美
⑥著:穿 ⑦帖:同“贴”
丽的花黄装饰。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
重点词语
①火:同“伙” ②皆:都 ③扑朔: 爬搔 ④迷离: 眯着眼 ⑤傍:紧挨着,贴着 ⑥走:跑
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木兰出门看同伍的士兵, 伙伴们都很惊奇:共同生活战斗了很
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位姑娘。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古代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古代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 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 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 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 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 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观刈麦
【唐】白居易
劳作艰苦 生活困苦 命运悲苦

赋税 ——→ 对比

不劳而获 舒适富足 同情关心
1.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 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2.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3.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 苦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 4.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
古代诗词三首
导入: 什么叫“巾帼英雄”?
——女性中的英雄人物。“巾” 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 发饰,“巾帼”借指妇女。

听课文,完成注音——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jiān yān jiū róng
鞍鞯
辔头
shuò tuò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扶将
jiāng zhuāng zhuó bàng tiē
红妆

帖花黄 傍
学生齐读,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愿为市鞍马 2、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木兰不用尚书郎 6、出门看火伴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35张ppt)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35张ppt)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 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自主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 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 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四句写出了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的生活环境,营造一种雪上加霜的
凄苦氛围;同时又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任务探究
3.《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
(1)卖炭翁 外貌:满面尘色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 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 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自主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 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 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 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 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 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自主学习
《卖炭翁》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 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 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任务探究
任务二:理解白居易的思想感情,分析其表达情感态度的方式。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4古代诗词三首观刈麦》PPT课件 (3)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4古代诗词三首观刈麦》PPT课件 (3)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诗人,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和元缜齐 名,并称“元白”,然白实胜于元。晚年与刘禹锡唱 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一、检查预习:
1、注音或写汉字。
dān( )食 xiǎng( )田 灼 ( )热
荷( )担 三百石( )岁晏 ( )
2、解释划线的字或词。
(1)陇黄(
) (2)秉遗穗(

(3)饷田(
) (4)灼(

二、朗读全诗,理解大意:
要求: 1、读准字音;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3、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叙述的?(从题目中找)
“观”
2、作者看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1、对偶,“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 光。”
2、对比:“曾不事农桑”却“岁 晏有余粮”。
3、叙事与心理揭示相结合。
六、当堂训练:
1. 《观刈麦》的作是 白居易 , 字 乐天 ,号 _香_山__居_士___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 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
_蒸__、__灼__
(用原文回答)
观刈麦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 代诗作最多的一个。其中的《长恨歌》《琵琶行》两 首长诗是他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秦中吟》和《新 月府》是他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曾将自己的诗 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讽谕诗最有名, 语言通俗易懂, “老妪能解”。反映了中唐社会生 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 的痛苦。《观刈麦》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谕诗。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悲”从何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课题古代诗词三首文笔精华(一)课型诵读欣赏案序第1、2课时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2、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3.学习片断描写抓住景物特征4.学习细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观察、阅读、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和写景语言的意境和蕴涵,提高文学审美能力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1、熟读全文,做好朗读比赛的准备。

2、准备好幻灯片、投影仪,投影或小黑板。

3、分组找赏析性的资料和有关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分组布置自学任务:1、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四个大组,分别找出对应的诗词、文笔精华的赏析性文章或补充资料。

2、读熟每一首诗和片段,至少写出一句话的赏析性文字。

第一大组:找出写春天的课内诗词和小说片段的补充资料,包括赏析文字和原小说主要内容。

至少写出一句话的赏析文字。

第二大组、第三大组、第四大组分别重点对应夏、秋、冬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钻研精神,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学会深入分析文章。

一教师导入:春夏秋冬,四时风光,美不胜收。

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吟咏四季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三首和四个小说写景片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代诗词三首文笔精华(一)【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三首文笔精华(一)》师:同学们还记得第四单元的引言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的美景真是让人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描写四季景物的课文之后,再来领略一番中国古典诗词和当代文人墨客小说中的四季风情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三首和四个小说写景片段。

我们把全班分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大组,每一组负责朗读文中对应的春夏秋冬的内容,每组抽查2人朗读,注意读通读顺诗文,并读出感情。

生:(感情朗读)师:请同学们把容易写错的或者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提醒大家画出来。

苏教版语文(下)第六单元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教学课件共34张

苏教版语文(下)第六单元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教学课件共34张
——机智谨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比喻赞美赞美
——机智谨慎
人物形象(木兰)
——是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忠孝两全











怀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略写
•表花木兰征战前积极做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表花木兰恢复女装后欢快心情的句子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订,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面对伙伴的惊讶表现出自豪快乐的语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详写 ——详写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 的英雄性情,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修辞手法
排比 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列出了家人的行为,渲染了木兰归家的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战斗之多
——勇敢坚强 的英雄气慨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
——《诗词曲五首》群文阅读
第二课时
目录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第世
四 部

分创


壹 读
诗 词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第六单元导读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古代诗词三首观刈麦》PPT课件 (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4古代诗词三首观刈麦》PPT课件 (1)

字 乐天叙,事号
,香这山是居一士首 诗。
其语言 浅显易懂
风明格白是如话 ,朴素感人
,。
强化训练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五月人倍忙( 2.妇姑荷箪食(
更加 挑着
珍惜
) )
3.但惜夏日长( 破旧 )
4.左臂悬敝筐( 10斗等于1石)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蒸”、灼,哪两 个词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______ 3. “家听田其输相税顾尽言,,拾闻此者充为饥悲肠伤。”“悲”
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尽日不能忘
。 。
拓展运用
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严峻的形势, 又有人提出“高薪养廉”的观点,说 “官儿们”的薪水太低,入不敷出,难 以维持基本的“体面生活” 。北欧的芬 兰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一 个主要原因是实行的高薪制。
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
cēng
今我何功德,竟曾然y不à从n事事,农做 桑。 吏做官禄的三俸禄百石,岁年底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 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
重点词句
刈yì:割 倍:更加。 覆:遮满。
田家:指农民。
荷hè:挑着。
观刈麦 —— 看割麦子
(772-846)字乐天,唐 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子 的老师,做官正直,深受 好评。晚年隐居洛阳香山 寺,因此号香山居士。作 品集有《新乐府》50首和 《秦中吟》10首,都很有 名。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 表现人民的疾苦。生前将
观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小中见大,别出心裁的句子是哪一句?说出你对这 句的理解。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 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二、尝试填空 多指春风,这里可理解 万事俱备只欠( ) 你怎么理解诗中“东风”的意思?
为自然界的向西刮的风; 赤壁之战这件事;机遇, 机会
合作探究
1、《浣溪沙》上阙,描绘了怎样的一幅 画面?
2、你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句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兰芽浸溪 路静无泥
上阕
写景
自然的美 景和生机令 人心旷神怡。
暮雨萧萧
子规轻啼
门前流水尚能西
下阕
抒情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徒发 衰老之叹。
翻译:
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 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 黄澄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暮色 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 厉的哀鸣。 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 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从东向西倒流呢。因 此,根本就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 伤感,说什么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听 黄鸡的叫鸣声就可以了。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 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 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 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 “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 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 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 之意。
翻译: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 小船 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 岸江面无比宽阔, 顺风前进的白帆 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 起, 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 北飞的 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浣溪沙
苏轼(宋)
Hale Waihona Puke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自学指导三: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 唱黄鸡与白日”句, 意思是说,黄鸡催 晓,白日西落,时 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 “休将白发唱黄 鸡”,反用其意, 劝阻人们不要徒发 自伤衰老之叹。
古代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诗词的内容,背诵诗词。
2、品位诗词,领悟诗词表达的思想 感情。

自学指导一: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 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 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 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 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 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 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自学指导二:
【赤壁 】地名,在今湖北省。 【销】锈蚀。 【折戟】指折断的戟。 【将】拿起。 【 前朝】以前的时代。 【 铜雀】即铜雀台。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 周瑜。
翻译:
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 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郎方便, 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