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务网络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

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

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一、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运营商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换需求。

数据交换平台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架构设计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交换平台能够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处理和存储,从而提升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1 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分发和存储。

它需要能够处理来自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包括语音、短信、互联网数据等,并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的数据转换和路由。

1.2 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场景数据交换平台在电信运营商中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关系管理、计费系统、网络管理和服务提供等。

它为运营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处理中心,支持各种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

二、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2.1 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设计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交换平台架构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模块化、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模块化设计有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可扩展性确保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用户需求;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保障数据交换平台稳定运行的关键;性能优化则关系到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2.2 架构设计的关键组件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种数据源收集数据,包括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等。

- 数据处理模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分析,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 数据存储模块:提供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湖等。

- 数据分发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发给不同的系统和用户。

- 安全管理模块:确保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跟踪等。

2.3 架构设计的实现技术在实现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包括:- 消息队列技术:如Apache Kafka和RabbitMQ,用于处理高并发的数据流。

中国电信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技术路线

中国电信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技术路线

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思考提纲1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技术路线物联网的标准进展3 4物联网网络发展关键问题发展建议物联网(传感网)典型体系架构物联网典型体系架构分层描述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的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亟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协同感知的网络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开发物联网应用层物联网网络层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扩展系统架构物联网技术路线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分阶段实现3G与传感网的融合,实现物联网的可运营、可管理及产业化主要特征(1)基于多种组网技术融合的无处不在的协同感知能力(2)信息资源使用模式突破以单一应用服务为目标,通过聚合海量信息聚合不断衍生新的应用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主要特征(1)将分散的、利用多种感知技术手段所采集的信息通过网关设备汇聚到3G网络(2)通过3G网络将感知信息汇聚到应用系统(3)由应用系统集中进行信息的处理,并提供信息应用服务。

主要特征(1)具备以事件、任务为驱动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协同工作的更强大的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2)3G网络为物联网业务特性进行优化和定制,满足物联网通信及业务的特性需求(3)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协同感知功能是在物联网的整体管理体系下实现的3G与传感器网络结合3G与传感器网络融合泛在网络、信息聚合物联网市场和网络发展规划物联网信息汇聚阶段关键技术第一阶段3G与传感器网络结合相关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高能效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协同体系架构•传感器网络专用操作系统•传感器网络测试验证平台•传感器网络低功耗技术•传感器网络电磁兼容技术•传感器网络网关设备物联网协同感知阶段--第二阶段3G与传感网络的融合3G与传感器网络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设计及研究物联网的编码体系、码号体系、地址体系研究物联网的安全体系研究物联网QoS体系研究增强无线接口物联网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物联网协同体系架构研究物联网信息库管理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与信息智能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的计费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提纲1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技术路线物联网的标准进展3 4物联网网络发展关键问题发展建议ETSI2008年成立TC M2M 工作组,该工作组由FT -Orange 发起,包括运营商、设备商、集成商等几百个研究单位和组织加入研究目标研究和制定物联网业务需求报告,聚焦传感网和移动网融合、商业模式和最佳业务应用等研究并规范端到端的物联网网络架构与相关接口对其他标准组织中已有物联网相关规范进行修订研究重点模组规范化传感网技术选择和组网物联网网关规范化网络架构和统一协议统一应用平台面向医卫和监控的应用研究3GPP R10-Network Improvement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NIMTC)•3GPP已完成了业务需求的研究,目前就网络结构(SA2)及无线接口(RAN2)开展了技术方案的研究•基于移动终端的WSN网络结构及协议研究•设计更灵活的自适应编码,优化传输方式,支持更灵活的资源粒度分配•增强L2/L3协议,支持大量M2M终端•简化调度、功控、HARQ、链路自适应、同步、接入和切换过程3GPP MTC Service Requirements •MTC业务的公共需要•地址•识别•收费•安全•远程管理•分类别的系统优化:•低移动性•通信时间可控•仅使用PS域•低数据率•用户分群•仅有移动源发•高可用性•盗窃/故意破坏物联网标准研究进展国内标准物联网进展情况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组(WGSN)标准组由信标委支持,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和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主导成立,主要面向ISO/IEC JTC1进行中国的国际标准提案输出该标准组下设立2个研究组和6个标准组,分别为国际标准化项目组、行业应用调研组、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组、通信与信息交互组、协同信息处理组、标识组、接口组、安全组参加单位众多,主要以高校、科研机构和IT企业为主,包括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为、西电捷通、深圳天智、杭州家和、清华、北大、展讯、中兴、大唐、北邮、工信部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上百家单位该标准组提出的物联网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三阶段演进路线,已经被ISO/IEC JTC1传感网总体技术文档采纳。

中国电信网络与业务

中国电信网络与业务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业务拓展
物联网连接管理
提供广泛的物联网连接管理服务,支持各种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 ,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提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音箱、智能 灯泡、智能插座等,提升家居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应用场景拓展
探索和推广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在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 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网络覆盖
03
地市级电信公司的网络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城市和部分农村地
区,提供了高品质的网络服务。
县级电信公司
公司简介
县级电信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各个县级的分支机构,负 责所在县级的电信业务运营。
业务范围
县级电信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移动通信、固定电话、宽带接入 、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国电信网络与业务
2023-10-30
目录
• 中国电信网络架构 • 中国电信业务概述 • 中国电信主要运营企业 • 中国电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国电信未来展望 • 中国电信成功案例分析
01
中国电信网络架构
基础网络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包括各种数据中心、云计算平 台、CDN节点等,构成了中国 电信网络的基础架构。这些基 础设施为各种业务提供了强大
无线传输网络
中国电信的无线传输网络包括2G、3G、4G、5G等,实 现了全国覆盖,为各种移动业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支持。
数据传输网络
中国电信的数据传输网络包括互联网接入、VPN、 MPLS等,具有高速、稳定、安全的特点,为各种数据传 输需求提供了强大支持。
核心网络
01
核心交换网络
中国电信的核心交换网络采用先进的路由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高速、

电信网络方案

电信网络方案

电信网络方案简介电信网络方案是一种基于电信技术的网络解决方案。

电信网络方案主要包括网络架构设计、设备配置、安全策略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信网络方案的设计要点和实施步骤。

设计要点1. 网络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是电信网络方案的核心。

合理的网络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扩展性。

在设计网络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网络拓扑: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型、网状等,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最佳拓扑结构。

•子网划分:根据网络规模和功能需求,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便于管理和控制。

•IP地址规划:合理规划IP地址,确保每个设备有唯一的IP地址,避免冲突和混乱。

2. 设备配置设备配置是电信网络方案的关键步骤之一。

正确配置网络设备可以实现网络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传输。

在设备配置方面,需要注意以下要点:•路由器配置: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接口和静态路由等,确保路由器能够正确转发网络流量。

•交换机配置:配置交换机的VLAN、端口安全和数据包过滤等,确保交换机能够正确划分广播域和隔离网络流量。

•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的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列表和入侵检测系统等,保护网络免受攻击和恶意访问。

3. 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电信网络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安全策略可以有效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在制定安全策略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访问控制:限制网络访问的权限,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防止非法访问。

•数据加密:使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安全审计: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4. 维护管理维护管理是保证电信网络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在维护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网络监控:实时监控网络设备和流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和配置文件,防止数据丢失和设备故障。

•故障排除: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减少网络中断的时间和影响。

如何进行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

如何进行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

如何进行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网络架构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保障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的基本原则、关键技术和实践经验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

一、网络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网络架构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层次和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设计网络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1. 灵活性:网络架构应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升级。

2. 可靠性:网络架构应该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3. 安全性:网络架构应该具备完善的安全机制,能够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的安全,防范各种网络攻击和威胁。

4. 性能:网络架构应该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

5. 可管理性:网络架构应该具备简洁清晰的管理和维护接口,方便管理员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

二、网络架构设计的关键技术网络架构设计需要运用多种关键技术来实现上述基本原则,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技术:1. 分层设计:将网络架构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责任。

常见的网络分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通过分层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管理性。

2.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技术能够将访问请求均匀地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避免某个服务器负载过高而导致性能下降。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有轮询、最少连接等。

3. 冗余设计:通过冗余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常见的冗余设计包括主备份、集群等,其中主备份方式通过备份服务器在主服务器宕机时接管服务,保证系统的连续性。

4. 缓存技术:通过使用缓存技术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常见的缓存技术有CDN、反向代理等。

5. 安全防护:网络架构设计要重视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等,保护用户的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优化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优化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优化方案第一章 5G网络概述 (2)1.1 5G网络基本概念 (2)1.2 5G网络关键技术 (2)第二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3)2.1 5G网络规划原则 (3)2.1.1 遵循国家政策导向 (3)2.1.2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3)2.1.3 优化网络资源配置 (3)2.1.4 保证网络安全与稳定性 (3)2.2 5G网络设计要点 (4)2.2.1 覆盖范围 (4)2.2.2 容量规划 (4)2.2.3 网络架构 (4)2.2.4 频率规划 (4)2.3 5G网络频率规划 (4)第三章 5G基站建设与部署 (5)3.1 5G基站建设流程 (5)3.2 5G基站部署策略 (5)3.3 5G基站配套设施建设 (6)第四章 5G网络覆盖优化 (6)4.1 5G网络覆盖评估 (6)4.1.1 评估指标 (6)4.1.2 评估方法 (6)4.2 5G网络覆盖优化策略 (7)4.2.1 网络规划 (7)4.2.2 网络优化 (7)4.3 5G网络覆盖优化技术 (7)4.3.1 大规模MIMO技术 (7)4.3.2 波束赋形技术 (7)4.3.3 载波聚合技术 (7)4.3.4 高频段应用 (7)4.3.5 网络切片技术 (7)第五章 5G网络容量优化 (8)5.1 5G网络容量评估 (8)5.2 5G网络容量优化策略 (8)5.3 5G网络容量优化技术 (8)第六章 5G网络质量优化 (9)6.1 5G网络质量评估 (9)6.2 5G网络质量优化策略 (9)6.3 5G网络质量优化技术 (10)第七章 5G网络干扰管理 (10)7.1 5G网络干扰分析 (10)7.2 5G网络干扰管理策略 (11)7.3 5G网络干扰管理技术 (11)第八章 5G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11)8.1 5G网络安全需求 (11)8.2 5G网络安全策略 (12)8.3 5G网络隐私保护技术 (12)第九章 5G网络运维与管理 (13)9.1 5G网络运维流程 (13)9.2 5G网络运维管理策略 (13)9.3 5G网络运维技术 (14)第十章 5G网络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5G网络发展现状 (14)10.2 5G网络发展趋势 (14)10.3 5G网络未来展望 (15)第一章 5G网络概述1.1 5G网络基本概念5G网络,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是继2G、3G、4G之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TD-LTE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简介_李青春(市场部培训)

TD-LTE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简介_李青春(市场部培训)

强大。
网络拓扑节点
eNodeB功能:
易讯教育
eNodeB具有现有3GPP R5/R6/R7的Node B功能和大部分的RNC功能,包括物理
层功能(HARQ等),MAC,RRC,调度,无线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等等。承担了
2/3中BTS的基本功能和BSC的部分功能。
具体来讲,包括: •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无线承载控制 无线准入控制 连接移动性控制 UE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 • IP数据包头压缩和用户数据流加密 • UE连接期间选择MME • 寻呼消息的调度和传输 • 广播信息的调度和传输 • 移动和调度的测量,并进行测量量 报告的配置
BSC
网络拓扑节点
易讯教育
MME
• • • • • • 移动性管理 会话管理 用户鉴权和密钥管理 NAS层信令的加密和 完整性保护 TA LIST管理 P-GW/S-GW选择 • • •
Serving GateWay
分组路由和转发功能 IP头压缩 IDLE态终结点,下行数 据缓存 • • • • •
TD-LTE网络采用哪些关键技术?
TD-LTE这些关键技术给网络带来哪些增益? 未来网络还将采用哪些技术? 头脑风暴:“未来网络结构”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目 录
易讯教育
核心网演进背景
TD-LTE网络拓扑
2-3G/LTE接入网对比
OFDM MIMO
HARQ\AMC\高阶调制\快速调度
易讯教育
基本能力要求
支持IP业务 IP会话控制,适应电信业务要求 服务质量,优于现有GSM和UMTS所 提供的QoS,不低于已有的服务质量
多重接入和无缝移动性 能与传统网络、 internet、PSTN、非 3GPP等接入

OTN原理及关键技术

OTN原理及关键技术
带宽管理
OTN支持带宽的动态分配和调整,满足城域网中不同时段、不 同区域的带宽需求。
简化网络结构
通过OTN技术的引入,可以简化城域网的网络结构,降低网络 复杂性和运维成本。
典型案例分析
大容量传输
OTN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中心之间大容量数据的快速传输,满足数 据中心互联的高带宽需求。
低时延保障
OTN提供了低时延的传输保障,确保数据中心之间数据传输的实 时性和高效性。
OTN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线性拓扑
适用于简单的点到点传输场景,具有低成本、易维护的优点,但缺 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环形拓扑
适用于需要较高可靠性和自愈能力的场景,如城域网和骨干网。环 形拓扑具有较快的保护倒换速度和较好的资源利用率。
网状拓扑
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网络场景,如国家级或国际级骨干网。网状拓扑 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OTN网络拓扑
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如线性、环形 、网状等,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 择。
OTN协议栈
OTN协议栈组成
包括光传送网元管理层、光传送网控 制层和光传送网传送层三个层面,以 及各层之间的接口。
OTN协议栈功能
提供对光传送网的配置、故障、性能 和安全等管理功能,支持端到端的连 接建立、维护和拆除等操作。
提供完善的网络管理和保护功能,保障网络的安全稳 定运行。
OTN设备功能
提供灵活的交叉连接功能,实现光通道层(OCh )和光复用段层(OMS)的连接和调度。
OTN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构与配置
01
OTN系统架构
02
采用分层结构,包括光通道层(OCh)、光复用段层( OMS)和光传输段层(OTS)。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信业务网络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班超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18期
摘要电信业务网络是指为了去实现并且保证电信业务顺利开展而组建的网络环境和软硬件的业务,现在这个时期因为产业的环境、人们需求的变化和软硬件技术快速的发展,电信业务网络需要加快升级重新架构的脚步。

关键词电信业务;网络架构设计;关键设计;分析
引言
在电信转型和管理大变革的时代,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蓄妾已经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并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电信网的计费、网络支撑系统都采取数据大集中的方式,在升级电信公司建立了全省的数据储存和应用平台,而像OA、财务等管理系统大多采用的是DAS,并且互相独立。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新业务的涌现,不仅管理系统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各种新的增值业务也会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存储业务和管理数据,而网络架构的扩展性差将成为数据存储的瓶颈。

1 构建基于数据中心数据存储架构[1]
1.1 存储区域网络技术简介
存储区域网络是一个集中式管理的高速存储网络,有多个供应商存储系统、存储管理软件、应用城西服务器和网络硬件组成,它是一种类似于普通局域网的一种告诉存储网络,他通过专用的集线器、交换机和网关建立起与服务器和磁盘阵列之间的直接连接。

数据中心不是一种产品而是配置网络化存储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支持远距离通信,并允许存储设备真正与服务器隔离,使存储成为可由所有服务器共享的资源。

数据中心也允许各个存储子系统,如磁盘阵列和磁带库,无须通过专用的中间服务器即可互相协助。

1.2 电信网信息系统
为满足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对数据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构建电信企业数据仓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处理电信企业预测、决策问题、本文建立如图1数据构架。

(1)第一层为数据存储层
磁带库或是光盘库作为在线书记的备份设备,也是离线极的数据存储,一旦在线数据发生损坏,可用磁带库的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

由于光纤有较长距离的延展性,磁带库的位置可放于机房,考虑到各地容灾当然也可以放到各地机房,以保证有更好的数据安全性。

(2)第二层位数据交换层
数据交换层是用两台光纤交换机把存储设备和主机备连成一个统一规划的数据中心。

光纤技术成本低。

距离长,可靠性高而成为事实上的存储传输标准。

数据中心在光纤通道扩展、第三方拷贝、远程拷贝、存储虚拟化方面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性能和灵活性。

数据交换层核心是交换机。

用于资源网络访问重新定向、实现多种访问协议桥接转换和数据不同格式的转换,并将下层存储方便地按需要分配给异构平台的不同的应用主机使用。

2 电信业务网络关键技术
在基于业务网络需要模型的基础上,还需要立足于业务网络的技术原则,新的架构和技术要对一些关键的技术进行合理并有效的分析。

软件定义层和平台管理相互连接,它们处于业务网络架构的核心部分。

这将是要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及难题,主要包括软件管理技术、软件定义技术、能力聚合和管理技术[2]。

2.1 软件定义技术
能力封装技术、应用功能组件抽象技术和软件评测技术是业务网络的软件定义技术。

目前,能力封装技术相对来说处于成熟期。

而应用功能组件抽象技术和软件评测术的业务网络虽然在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但是在电信业务网络中使用的会少一些。

开源软件技术可以应用到业务网络上,最初要需要解决对已经存在基础软件的评测和适用的应用或管理平台的研究。

在抽象的功能组件方面.则需要对现在拥有的日志、统计或者其他业务有相同性质的功能软件进行测评.选择得当的功能组件组建组件库。

缩短开发业务平台的日期,提升业务的共同开发性。

最关键的是运营商需要能够熟练且顺利的运用开源软件,能够对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2.2 软件管理技术
软件管理技术主要指对软件定义层采用的基础软件和功能组件进行管理,解决业务实现层如何快速开发、部署和弹性调度的问题。

软件管理是一种在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对软件资源的管理手段。

需要基于一种软件部署模型将软件抽象为资源。

结合软件特点对其进行灵活的管理。

在软件部署模型方面TOSCA是由OASIS制定的一套应用部署软件资源模型,2013年11月发布了1.0版本,它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对应用的拓扑架构、管理策略进行描述,通过模板机制实现应用架构的快速构建和复制,同时让应用具备跨云平台迁移的能力。

结合对TOSCA模
型的研究,将有助于在基础资源之上搭建一套平台软件的管理系统。

实现业务网络对软硬件资源的整体管理和调度。

2.3 能力聚合及管理技术
能力聚合及管理需要解决能力的动态接入和管理功能,需要在能力聚合、能力门户、运营管理和交易管理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能力聚合网关提供的能力服务分为代理模式和重定向模式。

面向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的能力服务.包括能力展现、能力搜索、能力试用、能力商品购买、能力应用发布与管理、能力商品绑定等功能。

提供能力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包括能力注册、能力发布、能力暂停、能力升级、能力注销等。

重点实现能力的规范化接入、产品化管理和订购签约管理功能。

对能力商品的销售、使用计费、使用记录进行管理,并根据商务合作模式的不同,提供面向不同用户对象的结算、对账等核心业务支撑服务。

该模块同时也是能力聚合网关的业务支撑,与能力网关一起联动提供各类能力服务的鉴权。

3 结束语
从发展的经历来看,电信业务网络之前在一些特定的历史阶段起到过很大的作用。

运营商围绕电信业务网络构造了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业务生态系统。

从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在商业模式和技术架构上影响着很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

产业变革和技术的发展要求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网络在商业模式上满足多边平台的要求,同时从现有业务网络逐步升级过渡到符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新型平台架构。

目前运营商已经基本完成基于基础资源层面的业务网络迁移改造。

但是软件定义层的架构设计和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将是后期电信业务网络改造的重点。

在下一阶段运营商必须配合转型工作的深化开展,围绕软件定义层在业务网络建设模式、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上采取更多具体举措。

推进业务网络向新型架构的多边平台演进。

参考文献
[1] 陆钢,王哲,区洪辉.电信业务网络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电信科学,2014,30(9):154-158.
[2] 王晶.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