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人民版政治史期中考试试卷2

2007--200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人民版·必修Ⅰ)注意:本试卷共两卷(8页),满分150分。
请把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第Ⅱ卷的答题卡上,考完试后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最初的“王”字是斧钺的象形,这表明A.汉字属象形文字B.最早的权力就是以强权形式出现的C.金属工具在我国出现很早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2.“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先代贵族B.开国功臣C.王室成员D.少数民族首领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4.为了安定北部边境,维护统一,秦朝中央政府采取的军事行动是A.修筑长城 B.修筑“直道” C.北击匈奴 D.颁布秦律5.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主要是A.掌管财政 B.管理军事 C.裁决政事 D.监察百官6.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形成②东汉设尚书台③隋唐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7.中国官制史上的最重大变革是A.形成和完善科举制 B.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C.实行九品中正制 D.废丞相,实行三司制8.丞相制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哪两位皇帝?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雍正帝C.汉武帝、雍正帝D.唐太宗、明成祖9.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A.发生在康熙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10.1912年清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皇帝制在中国结束了。
皇帝制在中国存在了多少年?A.1912年B.2100多年C.近4000年D.长达5000年1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12.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哪位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答案:A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周朝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哪位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答案:B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分裂的朝代?A. 魏晋南北朝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6. 哪位人物发明了指南针?A. 墨子B. 张衡C. 沈括D. 毕昇答案:C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8. 哪位人物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A. 洪秀全B. 孙中山C. 康有为D. 严复答案:A9.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答案:C10. 哪位人物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A. 孙中山B. 康有为C. 严复D. 陈独秀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都______。
答案:咸阳3.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______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答案:三次4. 隋朝时期,______成为了中国的国际大都市。
答案:长安5. 唐朝时期,______成为了新的都城。
答案:洛阳6. 宋朝时期,______成为了最大的商业城市。
答案:杭州7. 明朝时期,______成为了中国的首都。
答案:北京8.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______条约。
答案:《南京条约》9. 甲午战争后,中国签订了______条约。
陕西高中新课程试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适用人民版教材)(ks5u高考资源网)

陕西高中新课程试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适用人民版教材)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是()A.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B.实行分封制C.强化王位世袭D.压迫奴隶制2.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森严的等级制度C.贵族垄断政治D.排斥异性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4.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扩大了疆域B.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6.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当时刺史的职能是()A.掌管地方行政B.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C.负责地方财政D.监察中央官吏7.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权重难治C.扩大民主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9.下列关于罗马法表述,不正确...的是()A.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性,没有成文法B.《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C.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D.罗马法未给罗马平民带来任何利益10.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历史事件是()A.八旗制度的建立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C.军机处的设置D.文字狱的兴起11.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相权威胁皇权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环12.罗马法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A .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B .为皇帝提供法律依据C .维护奴隶主统治D .笼络上层人士13.以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A .割占香港岛B .攫取赔款2100万银元C .攫取协定关税权D .攫取领事裁判权14.《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 .割占领土多B .开辟口岸多C .赔款数额大D .允许外国投资设厂15.《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七年级历史伴你学答案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七年级历史伴你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8ea12801f69e31433294e7.png)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七年级历史伴你学答案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祝: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时能超水平发挥。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云南元谋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湖南道县2、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
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4、水稻是泰州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下列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5、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A、大禹陵B、黄帝陵C、秦始皇D、孙中山陵6、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B、尧C、舜D、禹7、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
他是A、炎帝B、黄帝C 、蚩尤D、大禹8、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来源:学|科|网]A、秦始皇B、齐桓公C、启D、禹9、“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10、“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11、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A、争霸战争频繁B、铁器、牛耕使用C、封建制度确立D、诸子百家争鸣1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古代文明中,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是() A. 爱琴文明 B. 比较文明 C. 埃及文明 D. 印度河文明2.编写契约、制订法律、组织军队是城市国家中()的职能。
A. 商人B. 贵族C. 奴隶D. 农民3.以下不属于古代中国社会基本制度的是() A. 宗法制度 B. 儒家制度C. 农业生产制度D. 封建制度4.阳王颜氏家族起义的结果是() A. 扫除了秦朝统治者 B. 全国千家万户共同反秦 C. 在南方建立了秦末政权 D. 义军二十万,声势浩大5.秦始皇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正确的有()– A. 统一文字、度量衡– B. 禁止私人养马– C. 解除游击战争中的军戍制度– D. 建造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二、填空题1.秦朝实行的统一货币是_______。
2.秦汉时期兵器制造业分别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
3.汉武帝曾经亲自领导对匈奴作战,结果一次败给了其统治者_______。
4.晋朝名将祖逖曾经在_____战役中大败后,写下“兵法有三奇”之笔。
5.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是_______。
三、问答题1.“天子”的作用是什么?答:在中国古代,天子是最高的国家领导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一切大事。
他还具有祭祀、提升、授予爵位、颁布诏令等权利,并负责普及无官制。
2.王莽的新政有哪些说法?答:王莽的新政是即位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主要包括征收地租、规定富人资产上限、废除商人贩卖官爵等许多举措。
王莽还试图恢复故宫中的规则。
3.外族政权的建立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答:外族政权的建立,尤其是疆域扩张和全国统一的汉族政权之前,推动了各民族社会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外族王朝在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也在逐渐削弱。
澄海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级历史科试题

澄海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级历史科试题第Ⅰ卷(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3. 阻碍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因素有①小农经济②闭关政策③重农抑商政策④官营手工业⑤家庭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5.《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礼乐制6.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决策中枢的转移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C.地方势力的削弱D.刺史制度的形成7.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受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8. 王维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书画家。
2007—2008学年概率论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及参考答案

¯ ∼ N (0, 1), X ¯ − 1 ∼ N (−1, 1). (2) X 7. (1) E (X ) =
θ , θ +1
ˆ MM = θ
¯ X ¯; 1−X n i =1
(2) ln L(θ) = n ln θ + (θ − 1)
ln Xi , θ MLE = −
n i=1
n . ln Xi
1
上
专业
海
班级
海
事
姓名
大
学
学号
试
卷
得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卷A): 20080114
本试卷共8大题(第1, 2, 5, 6题每题10分, 第3, 4, 7, 8题每题15分) 可能用到的分位点表如下: z0.05 = 1.645 z0.0025 = 1.960 t0.025 (27) = 2.0518 t0.05 (27) = 1.7033 t0.025 (28) = 2.0484 t0.025 (29) = 2.0452 t0.05 (29) = 1.6991 t0.05 (13) = 1.7709 F0.025 (11, 16) = 211) = 3.28 F0.025 (7, 6) = 5.70 F0.025 (6, 7) = 5.12 1. 设A, B为两事件, 已知P(A) = 0.3, P( B) = 0.5, 计算: (1) 若A, B相互独立, 求P(A ∪ B); ¯ ). (2) 若P(A| B) = 0.4, 求P(A| B
3 8. 某厂利用两条自动化流水线灌装番茄酱, 从两条自动化流水线上分别抽取样 本(X1 , · · · , X12 )与(Y1 , · · · , Y17 ), 观测后算得 x ¯ = 10.6(g), y ¯ = 9.5(g), s2 1 = 2.4, 2 s2 = 4.7, 假 设 这 两 条 流 水 线 上 灌 装 的 番 茄 酱 的 重 量 分 别 服 从 正 态 分 2 2 2 布N (µ1 , σ2 1 )与 N (µ2 , σ2 ), 且相互独立. µ1 , σ1 , µ2 , σ2 均未知. 求: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战国时期 D. 唐朝2.下列哪个国家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A. 英国 B. 中国 C. 日本D. 俄罗斯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什么? A. 《孙子兵法》 B. 《辞海》 C. 《史记》 D. 《资治通鉴》4.以下哪个朝代实行科举制度?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 C. 唐朝 D. 宋朝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醒梦? A. 北京奥运会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甲午战争 D. 南京大屠杀6.下列哪个事件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支援朝鲜战争 D. 文化大革命7.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A. 孔子 B. 韩信 C. 李世民 D. 朱元璋8.下列哪个城市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A. 广州 B. 长沙 C. 西安 D. 成都9.以下哪位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政治家? A. 李白 B. 孙中山 C. 杜甫 D. 白居易10.以下哪个国家在19世纪末入侵了中国? A. 英国 B. 韩国 C. 法国 D. 德国…第二部分:简答题(共20分)1.简述夏朝的特点和贡献。
2.请对比商朝和周朝的政治制度,并指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3.解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5.解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九品官人”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答案1. A2. B3. C4. D5. C6. A7. A8. C9. B10. A…第二部分:简答题答案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以夏禹为首的夏氏部落在黄河流域创建的。
夏朝的特点是建立了封建制度,实行世袭制,有明确的君主和臣民的身份区分。
夏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如表格内。
1.下列我国的远古居民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半坡原始居民⑤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③⑤④B.⑤④②①③C.②①③⑤④D.②①③④⑤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B.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C.山顶洞人已经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仓颉
4.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5.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
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西周的建立D.春秋的建立6.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经济B.巩固统治C.抵御外来侵略D.吸取商亡的教训7.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在哪里发现的
A.黄河流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长江流域8.下列成语出自城濮之战的是
A.卧薪尝胆B.退避三舍C.围魏救赵D.纸上谈兵
9.战国初期,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10.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摇役和赋税,最好的办法是A.多生产粮食布帛B.经商发财获得奖赏
C.当兵打仗建立军功D.开垦荒地获得奖赏
11.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曾在长江支流的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概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白渠D.灵渠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炎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13、对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14、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A.孔子B.孟子C.屈原D.韩非
15、战国时期庄子的主张是
A.“仁”B.“法治”C.“兼爱”D.“无为而治”16、秦朝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是
A.行书B.小篆C.隶书D.楷书17、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1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A.公元前841年B.公元前210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07年19、秦末农民战争中打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楚汉之争20、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大一统的局面,出现在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
二、列举题。
21题3分,22题6分,23题6分,共15分。
21.列举采用禅让制当选的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
(3分)
22.列举夏、商、西周的建立时间与暴君。
(6分)
23.列举战国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
(6分)
三、材料问答题:24题20分,25题25分,共45分。
24.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他主张“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材料三:他出身微贱,做过工匠,主张“兼爱”,“非攻”。
今天我们称他为“科圣”。
(1).材料一、二、三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6分)
(2).写出材料一“他”的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写出三条)。
(6分)
(3).材料一“他”的学说在什么时期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2分)(4).材料二的“他”与材料三的“他”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4分)
(5).材料三的“他”的故里在今天的什么地方?(2分)
2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2分)
(2).秦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4分)
(3).秦皇首创了什么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分)
(4).秦皇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4分)
(5).完成表格(8分)
去学习?主要学习什么内容?(3分)
滕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如表格内。
二、列举题。
21题3分,22题6分,23题6分,共15分。
21、尧舜禹(3分)
22、夏——约公元前2070年桀
商——约公元前1600年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厉王(6分)
23、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6分)
三、材料问答题:24题20分,25题25分,共45分。
24.(1).(6分)
(2).“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
(6分)
(3).西汉时期(2分)
(4).墨子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而孟子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4分)
(5).山东滕州(2分)
25.(1).秦始皇汉武帝(2分)
(2).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4分)(3).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4分)
(4).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4分)
(5).(8分)
(6).去长安的太学学习,学习儒家的五经。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