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特点2: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 个字意思相近; 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 个字意思相近。
有的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有的描写人的外貌、披头散发 面红耳赤
状态:
口干舌燥
有的描写人的心理: 提心吊胆
选词填空
提心吊胆 手忙脚乱 面红耳赤 口干舌燥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1.读到兴奋处,他开始一边__摇_头__晃__脑___,一边大声 地朗诵起来。 2.听说他搬走了,但我还是成天__提__心__吊_胆___,生怕 碰上他。 3.在沙漠行走,人人感到__口__干_舌__燥___。 4.小李的个性内向,上台说没几句话就__面__红__耳_赤___, 只好草草结束。
②“鲲鹏”是传说中的神兽,能展翅高飞, 这个名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 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墨芳苑
百踢百中足球队
小百灵合唱团
日积月累
中国诗词大会
请接出诗句的后两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请根据画作猜出一联诗。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
第一句把树枝、鸟儿、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 读课文,这样的写法很新鲜。
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 去追逐影子。
新鲜感的句子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 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 扬的国旗敬礼。
新鲜感的句子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 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 的墙上摇晃……
方法一:边读边想象画面。
方法二: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 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好词语的 重音。
根据标注的重音,读下面的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所见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清)袁枚
振:振荡。说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牧童的歌声嘹亮。 欲:想要。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捕:捉。 鸣:叫。
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 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日积月累
创作背景: 《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日积月累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zhèn yuè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 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 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 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更好的表达句子的意思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2)表达的是孙中山背书时的感受,所以“一点儿也不懂” 这个部分要重读。
更好的表达句子的意思
孙中山笑 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 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表现了孙中山不怕挨打、敢于提问的精神,要用坚定 的语气来读,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等词句。
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 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 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 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 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清代诗论
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 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 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 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语文要素】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2.掌握含近义词且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并举一反三。

3.通过朗读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初步了解“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结构特点。

(重点)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重点)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呢?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教师指名说阅读体会。

4.师小结:阅读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

巧妙的用词、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字词句运用1.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1)学生自由读成语。

(指名读成语,教师相机正音)(2)学生开火车读成语。

2.观察画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画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近义词)师小结:这八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每个词语中画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第一排的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近义词,第二排的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练习题,进行词语巩固练习。

三、朗读有方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语文园地一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语文园地一含答案

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理解并运用(1) 阅读课文选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A. 第一句写同学们读书,第二句写窗外的树枝、鸟儿、蝴蝶等,两句话在意思上没有关联。

( )B. 第一句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第二句是为第一句话服务的。

( )C. 这里把树枝、鸟儿、蝴蝶等当人写,通过它们烘托第一句,说明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

( )D. 选段中的“好像”一词,用与不用都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2) 参考上个选段,根据“响遏行云”的故事补充句子。

席间,秦青按着节拍,慷慨悲歌。

2.语句欣赏(1) 补充句子:我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2) 联系全文,想想句意。

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

[xxk] 从开着的窗口,我看见更夫走走去。

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他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

指是更夫”》中的《职业。

“月选①这段话自《新集》_____ 的人。

_________ 是提着灯更角自从己的视,觉得夫者②作。

(3)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愿意成为一个更夫?[xxk] 二、词句段运用1.补充词语。

1( ) 头( ) 脑( ) 牙( ) 爪面( ) 耳( ) 眼( ) 手( )2.判断:下面各组词语结构方式相同的打“"”,不同的打“X(1) 披头散发提心吊胆( )(2) 披头散发手忙脚乱( )(3) 手忙脚乱口干舌燥( ) 3.补充并写一个与例词结构方式相同的词语。

(1) 例:披头散发( ) 肩( ) 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例:眉飞色舞耳( ) 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语句中,如果加点的字词表示读重音,想一想不同的重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 同步练习(附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 同步练习(附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交流平台:1、交流指导:(1)体会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想一想在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表达形式?(2)分享在本单元及平时阅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是自己不熟悉的词句或比较特别的句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读书时,遇到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

2、交流范例:a. “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侧面突出了校园环境的安静和同学们学习的认真。

这样的写法很新鲜。

《花的学校》中,“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大自然风雨交加的画面。

这样有新鲜感的句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理解它们的妙处,并善于摘抄和积累,做到学以致用。

b.“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更夫的羡慕,“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更是让人感到新颖而有深意。

词句段运用:1、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读一读,你会发现,这些词语都含有两个表示人的身体部字,如:头、脑、发、牙……而且每一个成语中都含有一组近义词,第一组成语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中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成语。

【理解】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千舌燥:口舌干渴。

多形容说话太多。

【拓展】含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肝胆相照口是心非左膀右臂交头接耳花拳绣腿油嘴滑舌2、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课件(共27张PPT)

换词法 有些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找与这个词意思相近的 词语来理解,如懦弱一胆小,也以找与这个词意思相反 的词语来理解,如懦弱—勇敢。
拆拼法 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拆 开,再把每个字的意思合走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如“宽阔”的意思是宽阔广阔,“幽香”的意思是清幽的香味。
结合交流平台学过的知识。第一回顾一下理解词 语的方法,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理解加点的词 语。如,"向往”一词,我们可以用查字典法来 理解,也可以联系下文中的“期待”一词来理解 它的意思,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它 的意思。
①向往: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 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所见
mù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zhèn yuè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mù 【清】袁枚 牧童( )黄牛,
yuè
歌声( )林樾。
意欲( )鸣蝉,
忽然(
)。
同学们,下节课见!Fra bibliotek形容夏天的词语。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浓阴蔽日
形容秋天的词语。 天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 香 春华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 雨绵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月下花前 秋雨绵绵 天高云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形容冬天的词语。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 啸 滴水成冰 寒冬尾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 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粉妆玉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

【点拨】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例句把东风当作人来写,
仿写时要注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完成练习。
摇_____头_晃_____脑_
披____头__散____发__
提_____心_吊_____胆_
张____牙__舞____爪__
口_____干_舌_____燥_
提示标记边疆小学的特点,第(3)句提示标记背诵的方式。
3. 你知道下面这些响亮的名字是什么兴趣小组吗?连一连。
黑白棋社
航模小组
鲲鹏航模队
篮球小组
探索者小队
手工小组
篮球侠
围棋小组
巧手剪纸组
科普小组
【点拨】围棋分黑白二子,故连“黑白棋社”;“鲲 鹏”指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和大鸟,也指鲲化成的鹏鸟, 结合关键词“航模队”,可知连“航模小组”;“探 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故连“科普小组”; “篮球侠”与篮球有关,故连“篮球小组”;“剪纸” 是一种手工艺术,故连“手工小组”。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联系上句“意欲捕 鸣蝉”可知,牧童想要捕蝉。本题选B。
4. 照样子,将下列词语填在诗句后面的括号里。 神情专注 无忧无虑 天真活泼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悠然自得 ) 歌声振林樾。( 无忧无虑 ) 意欲捕鸣蝉,( 天真活泼 ) 忽然闭口立。( 神情专注 )
【点拨】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和书写的能力。注意不要写
错别字。
2. 课文中的句子真有趣!我会背,还会填。 (1)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__跑__出__来___, 在绿草上____跳__舞__,___狂__欢___。 (2)窗外十分安静,树枝____不__摇__了_,鸟儿____不__叫__了_, 蝴蝶___停__在_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___读__课__文_。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配套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配套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配套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的辅助练习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该练习册的配套练习题及其答案,以供参考。

一、课文篇本部分是《语文园地一》重点课文的练习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每篇课文的内容。

1. 朱自清《春》题目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春天是什么时候?(2)春天是如何到来的?(3)春天有哪些变化?答案:(1)春天是指每年的3月、4月和5月。

(2)春天是由冬天慢慢变暖,雪消水涨,百花争艳的景象所标志的。

(3)春天的变化有温暖起来、雨水增多、百花盛开等。

题目2: 写出课文中描述春天的词句。

答案:春天是指每年的3月、4月和5月。

春天是由冬天慢慢变暖,雪消水涨,百花争艳的景象所标志的。

春天的变化有温暖起来、雨水增多、百花盛开等。

2. 张文倩《种花》题目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阿奶种花的顺序是什么?(2)为什么种花要按照这个顺序?答案:(1)阿奶种花的顺序是先按花瓣颜色再按照花型。

(2)按照这个顺序是为了让花坛里的花看起来更美丽、更有秩序。

题目2: 选择恰当的词汇来完成句子。

(1)花坛里的花都__________。

(2)黑色的花朵有__________。

答案:(1)花坛里的花都开得很美。

(2)黑色的花朵有新奇。

二、古诗篇本部分是《语文园地一》中的古诗练习题,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1. 孟浩然《春晓》题目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2)诗中的“处处闻啼鸟”是怎样的情景?答案:(1)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指的是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2)诗中的“处处闻啼鸟”表达了春天早晨处处都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题目2: 课文中的描写都是哪些事物?答案:课文中的描写主要涉及天亮、鸟儿叫声、柳树、人们起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

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

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11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

体会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

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

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然后竞赛背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

在调研课中,我选择了上语文园地一,这是一个挑战。

上完课下来,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如何把“设疑、探究、生成、评价、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需要继续探讨。

从园地内容看,有“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等这几个内容。

我把“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放在一节课上一起讲。

对于这两个内容,如何连接、如何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

但是对于
一节完整的课,这是不行的。

从这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掌握。

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三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

在“读读背背”内容上,把重点放在了认字上,应该是把重点放在区别形近字上,可通过组词形式区别。

备课,还是备课,钻研,继续钻研,学习,永无止境,才能实现活力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