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合集下载

《语文园地(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PPT课件

《语文园地(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PPT课件
入了梦乡。一觉(jià√o jué)醒来,百灵鸟护士进来问:“睡得好吗?”牛伯伯高兴地说:“好
长时间没有美美地睡上一觉了,你们给我施了什么魔(mó)法?” “哪有什么魔法呀,还记得我们给你放音乐听吗?音乐能使你放松神经,促进血管、内
分泌(mì)系统正常工作,对各种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呢! ”
基础巩固
1. 这篇短文共有( 3 )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共有( 3 )句话。
基础巩固
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t zh ēng
ǐ
ào éng ié ēn
基础巩固
二、照样子,写一写。 1.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 开大会。 _平_常__我__在_教__室__里__写_作__业__,在___大__树_下__看__书__,在 _操__场__上__做__运_动___,在__广__场_上__跳__舞__、___唱__歌___、__散__步___。 2.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_放__学__了__,有时候__我__走_路__回__家___,有时候_我__坐__车__回__家____。
2. 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 我会填。
轻柔的( 音乐 ) ( 高兴 )地说
( 美美 )地睡
( 闭上 )眼睛
( 听着 )音乐
( 进入 ) 梦乡
举一反三
六、我会连线。
基础巩固
三、按笔顺规则认真写一写。
基础巩固
四、我会联系课文填空。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 遥 知 不是雪 , 为有 暗香来 。
基础巩固
五、课外拓展阅读。
牛伯伯年纪大了,他的身体不好,经常失眠。他的儿女们把他送进了“音乐(y√uè lè)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PPT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
垂头丧气 指手画脚 牵肠挂肚 手舞足蹈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 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真的”“地下”要读重音。 重音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如“真 的”可以轻读。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一点儿”要读重音。 重音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如 “一点儿”可以重读。
兴趣小组名字示例 天籁合唱团 飞燕舞蹈社 烛光诗社
语文?
日积月累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袁枚(1716-1798年),字子 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 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 评论家和美食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是课文中的话。读到这 句话,我能体会到窗外的安静。
我感到同学们在很认真地 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 追逐影子。
这句话是泰戈尔写的,句 中的“更夫”让我感到很新鲜。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古诗大意: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 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 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 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 立在树下。
积累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部编本语”文语园文地教材解读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交流范例
我发现这个单元的课文大多有中心句,有的在课文的开头, 有的在课文的结尾。《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中心句是“那里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不但课文有中心句,有些段落也有中心句,如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 道也美”都是相应段落的中心句。
我总结: 通过交流,我们认识到关键句可能位 于文章或段落开头、中间或结尾。
不知所措。 ②被惹恼的东东( 怒目圆睁 ),吓得小伙伴们谁也不敢做声。 ③鲁迅先生的作品写的大多是他( 耳闻目睹 )的事。
词句段运用
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读一读这这些 词语,你发现 了什么?
我们知道这些词语是ABB 式的词。这 些词的意思和它们第一个字的意思相似, 但是程度更深。如“慢腾腾”也是“慢” 的意思,但比慢的速度还要再慢些。
识字加油站
练一练,学运用:
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螃蟹 小虾 小鱼 燕子 (2)鲤鱼 鲫鱼 草鱼 蚂蚁
识字加油站
2.照样子,从教材上给定的带有目字旁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使句子意思通顺。
例:听到这个消息,他泪湿(眼眶)。 ①他一把抓起地上的帽子,夺门而出,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本道写话题的
要求是什么?
我们可以运用平时积累的好
我们该怎样写呢?
词好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语句要通顺。
词句段运用
参考答案: 第一句:车站的人可真多!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
头,像是一群倾巢而出的蚂蚁。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 上站满了人,连柱子周围都挤满了人。人们挨挨挤挤的, 连转身的空间也没有了,有人脚丫子被踩了也不晓得是 谁踩的。吵嚷声,尖叫声,抱怨声充满了整个车站。即 便是这样,摩肩接踵的人们还是不断地从入口挤进来。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交流范例
默读时,有的语句让我有了一些想法, 我就用铅笔批注在旁边。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 眼到、心到、手到。
平时阅读中,我也有一些默读的好方法,比如:默 读课文前,我会先看看课后问题,记住一两个,默读时, 我一边读一边想问题,遇到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段落, 我就画上线,反复读几遍。
识字加油站
你认识这些和“目”有关的字吗?
识字加油站
练一练,学运用: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生活,试着给下面的字组词。 睁( 睁开 ) 眨(眨眼睛) 眶( 眼眶 )睹( 目睹 ) 瞪( 瞪视 ) 瞅( 瞅见 ) 瞧( 瞧不起 )
识字加油站
2.照样子,从教材上给定的带有目字旁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使句子意思通顺。
例:听到这个消息,他泪湿(眼眶)。 ①他一把抓起地上的帽子,夺门而出,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词句段运用
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请你帮她整理一份 购物清单。
鲫鱼 速冻饺子 馒头 橙子 毛毯 牙刷 菜板 饼干 充电器 枕头 垃圾桶 棉拖鞋 沐浴液 衣品名称较多,又比 较杂乱,若将它们进行分类,购 物时就既方便又不会遗漏,还能 提高效率。
释义: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 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日积月累
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
释义: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日积月累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释义:仁爱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日积月累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释义:和别人说善意的话,会使他感觉比穿件 衣服还温暖;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还深。
词句段运用 参考答案:
(1)水产:鲫鱼 (2)面点:速冻饺子、馒头、饼干 (3)水果:橙子 (4)洗漱用品:牙刷、沐浴液 (5)床上用品:毛毯、枕头 (6)厨房用品:菜板 (7)居家用品:衣架、垃圾桶 (8)鞋帽:棉拖鞋 (9)日用电器:充电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识字、读写、口语和听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掌握字、词及句子的基本构成要素。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和作用。

2.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教学内容1.学习《语文园地》这篇课文,了解其主题和内容。

2.进行读课文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词的组成和句子的基本要素。

3.学习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的作用和美。

2.教师进行“看图说话”的活动,让学生猜测词语,并根据剪贴图片判断图片描述是否准确。

3.在引入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单词和句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练习课文,让每个学生轮流读一段,并提问每段的重点。

5.通过单词和句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第二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运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朗诵诗歌。

3.进行实际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和表达自己的诗歌作品。

第三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并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通过读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传授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组织小组阅读小说或故事书,讲述学习故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跟读并深入理解。

3.通过写作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活动和方法1.让学生动手、多参与、多交流。

2.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喜欢创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三的日积月累

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三的日积月累

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三的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原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三)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二、字词解释
1.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 “拨”:这里指拨动灯芯。

古代的灯需要拨动灯芯,使火焰更旺,灯光才会更亮。

- “辩”:辩论,争辩。

道理不经过辩论就不会明白。

2.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 “有理”:指有道理。

有道理的人到哪里都行得通。

- “无理”:没有道理。

没有道理的人到处都会碰壁,难以行动。

3.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 “一时”:短时间内。

短时间内的强弱可能取决于力量的大小。

- “万古”:长久的时间,永远。

从长远来看,胜负是由道理决定的。

三、句子理解与启示
1.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 理解:就像灯需要拨弄灯芯才会更亮一样,道理需要通过辩论才能更加清晰。

- 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敢于争辩,通过讨论来明确道理。

2.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 理解:只要有道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行得通;没有道理的话,在哪里都不会顺利。

- 启示: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遵循道理行事。

3.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 理解:短时间内的强弱可能是由力量大小决定的,但从长远来看,胜负是由道理决定的。

- 启示: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或者力量去解决问题,更要注重道理,因为只有符合道理的事情才能长久。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语文要素】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2.掌握含近义词且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并举一反三。

3.通过朗读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初步了解“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结构特点。

(重点)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重点)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呢?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教师指名说阅读体会。

4.师小结:阅读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

巧妙的用词、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字词句运用1.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1)学生自由读成语。

(指名读成语,教师相机正音)(2)学生开火车读成语。

2.观察画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画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近义词)师小结:这八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每个词语中画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第一排的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近义词,第二排的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练习题,进行词语巩固练习。

三、朗读有方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生字词学习1. 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课文朗读1. 熟读课文,能够流利地朗读。

2. 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三、课文讨论1.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句子。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情感。

四、语文游戏1. 设计相关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2.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家庭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语文游戏素材。

教学步骤:一、生字词学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二、课文朗读(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课文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句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语文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语文游戏,学生参与游戏。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五、家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进行书写。

2. 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讨论、语文游戏和家庭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

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1.大屏幕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

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一、自主探究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

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弈秋棋社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第三课时日积月累:古诗《所见》教学目标: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

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

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

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

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3.介绍作者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

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见是什么意思?(看见)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

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

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1.指名读生字。

出示:牧、骑、振、蝉、樾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

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

从虫,单声。

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

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

)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

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

(齐背、个别背、)(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牧童——黄牛林樾——鸣蝉教学反思: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

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