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

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求D点的夜长。因D点所 在的夜弧(即CD弧线) 跨经度120°,故D点夜 长为8小时。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 所示):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 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 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 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 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越大。如下图所示:
专题一:地球的运动(二轮专题复习)

4.视频峰会召开时( ) A.全球同一天 C.全球新的一天大于一半
B.全球新的一天少于一半 D.都不对
微专题1:时间的计算(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15·16)
(2022济宁一模)利用太阳定方位较精确的方法是日影 杆法。先在地面上竖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以杆基 为圆心,适当距离为半径,在杆影的一侧画一个半圆, 记下杆影顶端恰好落在半圆上的两点,将这两点与圆 心连接,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此三角形顶角的角 平分线来确定方位。家住海南(20°N,110°E)的小明在 夏至日运用该原理进行观测,在北京时间9时测得杆影 顶端落在半圆上的M点,当天某时刻测得杆影顶端落在 半圆上的N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OM的指向为( )
14.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 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
微专题3: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应用(二轮资料:P22)
视角1:以某种活动中太阳高度的测量为命题情境,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 算 (2021·天津等级考)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 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的纬度为( )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A.① B.② C.③ D.④
微专题3: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应用(名题汇:高考真题衍生卷P4)
(2022广东,8→补偿题)某开发商分别在天津(约39°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 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甲图所示。读图,完成22~23题。 22.若福州楼盘每层2.8m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m。 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 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7个月
中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南极之恋
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也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如图显示的是春分日的日照情况。
我们能看到,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光线与赤道平行,晨昏线与赤道垂直,与经线圈重合。
它切割全球的纬线圈,把它们分为完全相等的两半。
“
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晨昏圈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摆动。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地理知识点:昼夜⻓短的变化
今天⼩编为⼤家提供⾼考地理知识点:昼夜⻓短的变化,⼤家可以尝试⾃⼰画画图,记忆⼀下知识点!
⾼考地理知识点:昼夜⻓短的变化
全球昼夜⻓短以及正午太阳⾼度⾓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昼夜⻓短的变化
昼夜⻓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活中的感觉得出,⽽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短产⽣变化。
⾃⼰画⼆分⼆⾄⽇图(三线图)梳理。
⼆分⽇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夜最短,且纬度越⾼,⽩昼越⻓。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且纬度越⾼,⽩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①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 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就越大。 ②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③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夜长达一年中最短;南半球相反。 ④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短,夜长达一年中最长;南半球相反。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4) 根据分布特点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夜长=24 小时。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命题预测 (2019·湖北安陆一模)下表为我国两城市 2019 年 1 月 7 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 间)表。据此回答 1~2 题。
解析:从重庆到遵义大致是向南行驶,由遵义到毕节大致是向西偏南行驶;由图中 各路段的里程和限速可以推知,这一行程的总时间约为 5 小时,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 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应坐在背光一侧靠窗座位。上午 8:00 出发,在到遵义之前太阳位 于偏东方向,背光一侧应是右侧座位,到遵义后太阳位于偏南方向,右侧座位同样背光, B 正确;上午左侧靠窗是迎光一侧,A、C 错误;12:00 以后,太阳位于偏西敦 煌 (39°40′N ~ 41°40′N,92°13′E ~ 95°30′E)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 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 一昼夜的时刻。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 以指示时间的流逝。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 称为“漏刻改箭”。右图为漏刻示意图。据此回答 3~5 题。
1-3-2地球的运动2要点

课堂互动与探究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运动1.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
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
但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从地球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如下图所示:4.公转速度随着距离太阳远近而变化。
距离太阳近,公转速度快;反之,距离太阳远,则公转速度慢。
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快,在远日点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慢。
6月22日至12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12月22 日至6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5.公转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它是以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测定的,是地球公转360°所需的时间。
【例11 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B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C .北半球的夏半年比冬半年的时间短,而这则与公转速度的变化有关系D .地球离太阳最远时为7月初[解析]地球公转轨道为一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在公转轨道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
北半球夏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慢,而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应比冬半年的时间长一些。
因此正确答案是D[答案]D知识点二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示意图黄赤交角是指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为23.5 °正是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才会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也可以这样说,没有黄赤交角也就没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夏至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3°26'S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栏目索引
1 核心知识 2 命题探究 3 对点练习
核心知识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问题思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C点(甲)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 球的_冬__至__日___(节气),此时全球的昼夜 长短状况是:北半球各纬度_昼__短__夜__长__;纬度越高,_昼__越__短__,__夜__越__长___;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2)当太阳直射点处于①点(乙)时,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是: 北半球_昼__长__夜__短___;纬度越高,_昼__长__越__长___;_北__极__圈__部__分__地__区___出现了 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不断__变__长___。
12345
(1)地球处于A点的日期是3___月2_1__日前后,此时是北半球春的分_____(节气)。 解析 地球在A点时为春分日,在B点时为夏至日,在C点时为秋分日, 在D点时为冬至日。
解析答案
12345
(2)当地球处于C点时,赤道上的昼长为__1_2__小时。 解析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3)在A、B、C、D四点中最有利于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时期是地球位于 __D___点时。 解析 冬至日,南极为夏季,有利于科学考察。 (4)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解析 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图中表现为逆时针方向。 答案 画图略(逆时针方向)。
返回
命题探究
考向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典例剖析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a早于b)太阳直射点 位于_南___半球,正在向_北___移动。
专题一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① ② ③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C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3.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的概念
(1)地方时:根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时间。同一经线的 地方时相同,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早于西边经线的地方时。 (2)区时:国际上统一划分24个时间区域,每个区域统一使用 的时间即为区时,区时统一使用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相邻 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①算经差(时区差) ②算时差
(3)日界线:地球上日期的界线有“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 线”两条。“自然日界线”是指半夜(0时)所在的经线,这条线是 移动的。“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和180°经 线重合 规律技巧总结: (1)判断两条日期分界线的方法(如下 图):在日期较早的那段弧中(6月22日) 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因是北半球,所 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箭头指向的那 条经线为180°(如NA),另一条经线就 是时间为0点的那条经线(如NB)。 (2)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若全球日期相同,则180°经线 与0时或24时经线重合,此时太阳直射在0°经线上。除此以外的 每一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两个不同日期的判定方法 是: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0时所在经线至180°经线的范围为 早一天的区域,其余为晚一天的范围。
2.有关昼与夜的问题
(1)晨昏线的判断:无论在什么图上,都要将地球自转方 向与昼夜更替顺序作为判断晨线或昏线的依据。即判断顺地球 自转方向是进入白天还是进入黑夜。 (2)日出、日落与昼夜的长度:昼长=24-夜长,昼长 =(12-日出) ×2,昼长=(日落-12) ×2。要特别注意:白昼的 中间是12时,12时是白昼的平分点。日出的时间一定早于12 时,日落的时间一定晚于12时。 (3)晨昏线上的时间判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 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平分晨半球和夜半球的 经线的地方时分别是12时和0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问题思考] 读上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C点(甲)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相反。
(2)当太阳直射点处于①点(乙)时,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是:北半球__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不断________。
答案(1)冬至日昼短夜长昼越短,夜越长(2)昼长夜短昼长越长北极圈部分地区变长[知识归纳] 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四周出现极昼(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四周出现极昼(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2)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问题思考] 如图所示,判定C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F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昼长与________点夜长相等。
此时,A、B、C、D、E、F六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C点的日落时刻是________时。
答案12 16 10 F A>E>D>C>F>B 18解析根据昼长的长短,依据昼半球的弧长来进行计算,可以判定C点昼长为12小时,E点昼长为16小时,F点昼长为10小时,D点的昼长与关于赤道对称的纬线的夜长相等,因此,夜长与D点昼长相等的点是F。
根据图中晨昏线的位置可以判定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A>E>D>C>F>B。
C点位于赤道,C 点日落时刻为18时。
[知识归纳] 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昼长=,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3)昼夜长短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真题回顾考向预测2015.10 28题(3) 2016.4 28题(3) 1.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变化2.日出日落的计算3.以综合问答或者填空形式考查考向一典例剖析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a早于b)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正在向________移动。
(2)在图示a月份中,三地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变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纬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
答案(1)南北(2)③③①解析第(1)题,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均昼长夜短,并且a、b两月份白昼在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向北移动。
第(2)题,在a月份中,根据图形可以看到,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③,如果三地昼长的变化率在a月份相等,则三条曲线应当平行。
从图中看,③地昼长变化最大,①地昼长变化最小,因此①地纬度最低。
跟踪训练(2012·山东文综改编)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 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________小时。
答案13解析由题干可知,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出发时昼长为11小时,时间是2月21日,到3月21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长是12小时,即一个月昼长增加了一个小时,由此推断,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符合北半球昼长于夜的特点)。
考向二昼长的分布与计算典例剖析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________。
答案1/9解析首先计算该日该时白昼的经度范围:地方时6:00所在经线向东到地方时18:00所在经线,即120°E向东到60°W,其中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60°E,跨经度40°,占全球的比例:40°/360°=1/9。
跟踪训练(2016·浙江宁波模拟)下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P、Q为某日晨昏线n与纬线m(80°N)的交点,且两点间经度差为120°,已知此时W地(位于PWQ的中点)的地方时为12时。
该日,P地的昼长是______小时。
答案8解析由W地的地方时为12时可知,PW段为晨线,PQ的经度差为120°,可推出P 地的地方时为8时,则P地的昼长为8小时。
1.观察经纬网局部图,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
此时甲地昼长________小时。
答案6解析因甲、乙两地位于同纬度,所以昼长相等;因此时甲地日出,乙地日落,甲、乙两地经度相差90°,所以此纬度的昼长是6小时。
2.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地,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____。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长5小时30分9小时10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答案丁解析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丁地位于南半球。
甲、乙、丙位于北半球,纬度越高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昼长越短,因此四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甲、乙、丁、丙。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处于A点的日期是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节气)。
(2)当地球处于C点时,赤道上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3)在A、B、C、D四点中最有利于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时期是地球位于______点时。
(4)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5)地球公转到________点附近时速度较快,地球公转到________点附近时速度较慢。
(6)当地球经过D点以后,浙江的白昼将变__________(填长或短)。
答案(1)3 21 春分(2)12 (3)D (4)画图略(逆时针方向)。
(5)D B(6)长解析第(1)题,地球在A点时为春分日,在B点时为夏至日,在C点时为秋分日,在D点时为冬至日。
第(2)题,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第(3)题,冬至日,南极为夏季,有利于科学考察。
第(4)题,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图中表现为逆时针方向。
第(6)题,冬至日至夏至日,北半球地区的白昼逐渐变长。
4.(2013·上海地理改编)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______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_______月7日。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_。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________。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________。
答案(1)3 5 (2)135°W11°43′N(3)16°34′S(4)延长减慢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度值的变化,可知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再根据题干的提示“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说明晨昏线通过极点A(北极点)之后,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3月22日,通过C点之日时,北极圈上出现极昼,为6月22日,B点位于AC 的中点位置,所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5月7日。
第(2)题,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45°W平分白昼,则其地方时为12时,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则该邮轮所处的地方时为6时,比45°W晚6小时,通过计算可得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为135°W。
由于B点位于AC的中点位置,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赤道到北回归线的中间纬度,约为11°43′N。
第(3)题,结合上题可知,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11°43′N,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16°34′S。
第(4)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在晨昏线经B 点至C点期间,为5月7日到6月22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延长,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5.(2016·10月浙江温州中学月考)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 地(40°N,85°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
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________。
(2)照片拍摄日期最接近下列日期的哪一天________。
(元旦、劳动节、党的生日、国庆节)答案(1)13小时(2)劳动节解析第(1)题,P地与北京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昼长相同,即计算出P地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