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部分
内蒙古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学》考试试题

内蒙古2024年下半年老师资格证认定《教化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已有探讨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一A.2岁B.4岁C.6岁D.8岁2、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一A.常规管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3、德育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即—A.知、情、意、行B.教化者、受教化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C.世界观、人生观、志向观和道德观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4、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哪一个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化的重要依据?—A.依次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5、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一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详细运算D.形式运算6、就老师的工作目的而言,老师的使命是一A.教书育人B.科学探讨C.社会服务D.管理学生7、通过肯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一A.期盼强化B.自我强化C.干脆强化D.替代强化8、擅长察言观色,留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深思型D.冲动型9、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化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一A.汉武帝B.董仲舒C.郑玄D.朱熹10、制度化教化的标记是一A.教化实体B.学校C.学校教化系统D.终身教化11、学校产生于一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老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一A.相互促进关系B.同等关系C.授受关系D.教学关系13、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一A.人的潜能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C.人的心理素养改善的程度D.有无心理疾病14、依据道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一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信念15、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第一个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头起先进行系统探讨的是A.学生心理B.老师心理C.教学风格D.教学目标16、创建性思维的核心是一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直觉思维D.理性思维1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须要归为缺失须要与成长须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须要的是—A.平安须要B.归属须要C.敬重须要D.审美须要18、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实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实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须要在下一发展阶段驾驭的实力1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老师节的时间是一A.每年的10月1日B.每年的9月1日C.每年的9月10日D.每年的10月10H20、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安排(安排策略)、监视安排执行(监视策略)和—A.调整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21、“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A.初期B.中期C.后期D.各个阶段22、心理学探讨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改变程度是一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23、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一A.培育自主性B.培育勤奋感C.培育主动性D.培育自我同一性24、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化特征的是一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25、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依据肯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一A.无结构问题B.有结构问题C.界定模糊问题D,情景不清问题26、现代教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一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须要D.产业革命27、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一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2023上半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精品)

2023上半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1.入职培训时,汪校长要求每位新教师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学”。
这体现的教师职业特点是()。
A.多样性B.主体性C.价值性D.生成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承担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示范者的角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等角色。
B项,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
再者,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主体性的表现。
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
C项,教师职业的价值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教师职业的价值体现在这一职业可以满足作为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其二,教师职业的价值体现在这一职业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和人类的作用与意义上,体现在教师职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
D项,仅为迷惑选项。
2.陈老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迷你”师生共读书吧“。
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有时自己也阅读一些专业书籍。
关于陈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陈老师注重提升自身素质B.陈老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C.陈老师充分发扬教学民主D.陈老师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陈老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体现了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B选项正确;陈老师有时自己也阅读一些书籍,这体现了陈老师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具有专业发展意识,故A、D选项正确;C选项中的教学民主没有在题中体现,故选C。
3.朱老师非常自信,她始终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表明朱老师()。
内蒙古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 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真题冲刺卷下半年A卷

内蒙古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真题冲刺卷下半年A卷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这属于()。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正确答案: B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应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
A、“做中学”“思中学“创中学”B、“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C、“做中学”练中学”“创中学”D、“做中学”“用中学”“读中学”正确答案: B3. 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且还提出“性善论”思想的是我国古代教育家()。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 C4. 以下行为属于侵犯教师权利的是( )。
A、学校不容许未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参与进修B、某教师的奖金因教学事故而遭扣减C、教师因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侮辱学生人格,遭到学校行政处罚D、校长不容许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老师参与决策会议正确答案: D5. 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这符合()学习理论的观点。
A、信息加工B、人本主义C、建构主义D、联结主义正确答案: B6. ( )对于表达相当于信件对于( )。
A、比喻沟通B、文字载体C、感情抒情D、交流包裹正确答案: A7. 孟老师说:“不能用同样的水准要求学生,也不能揠苗助长,我一直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学困生是‘迟开的花朵',早晚都会开放。
”下列选项中与孟老师的说法不一致的是( )A、注重学生发展的整体性B、关注到学生具有差异性C、注重学生发展的顺序性D、关注到学生具有发展性正确答案: A8. 常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看科普书籍,并把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还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同事。
这说明常老师具有( )A、课程研发的意识B、校本教研的意识C、课程评价的意识D、校本培训的意识正确答案: A9. 下列关于PowerPoin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编辑修改内容的视图有幻灯片浏览视图B、幻灯片播放时可以显示占位符C、幻灯片中一个对象可以设置多种动画效果D、每张幻灯片不可以使用不同的版式正确答案: C10. 某小学一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矛盾。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2.“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神学本位论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化B、多样化C、简单化D、复杂化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5.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A校长B书记C班主任D任课教师6.”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B、斯宾塞C、杜威D、赫尔巴特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是()A平行管理B目标管理C民主管理D常规管理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原则的要求A巩固性B直观性C启发性D因材施教9.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华生10.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A正面教育B导向性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11.()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A.杜威B.泰勒C.桑代克D.赖斯12.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就是教材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13.下列选项中,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是()。
2024年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2)

2024年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2)本卷共分为2 大题50 小题,作答时间为180 分钟,总分100分, 6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2.3,4,x,5 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则x=A.4B.5C.6D.7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学说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料B.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
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C.道家经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称《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为道家创始人D.道家学派的另一著作《庄子》,是庄周所著,其文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4.A、B、C、D 是a、b、c、d 的原因, A 是a 的原因, B 是b 的原因, C 是 c 的原因,所以, D 与 d 之间有因果联系。
这是A.剩余法B.共变法C.求异法D.求同法5.某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分为0.5,则这名小学生的成绩____A.高于平均分B.低于平均分C.等于平均分D.没法确定6.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A.解元、会元、状元B.会元、解元、状元C.状元、会元、解元D.解元、状元、会元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A.辛亥革命B.维新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有-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名画的作者是A.顾恺之B.展子虔C.阎立本D.张择端9.人们常说的“豆蔻女子”的年龄是指A.10 岁B.11 岁C.12 岁D.13 岁10.小说的三要素是A.人物、叙事、环境B.抒情、情节、环境C.人物、环境、题材D.人物、情节、环境11.“三曹”中不包括A.曹操B.曹丕C.曹植D.曹仁12.我国种子植物有24500 余种,居世界第位A.四B.五C.三D.二13.蛋白质是-类极为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它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材料,-般占生物体干物质重的A.0,5%B.9%C.50%D.95%14.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时间本质上是物质客体的广延性和持续性,它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小学生综合素质》考试题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小学生综合素质》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A、理想性B、科学性C、理论性D、实践性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4.”数学家希尔伯特、华罗庚都是教育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数学家都是教育家B.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C.教育家都是数学家D.教育家都不是数学家5.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A基础B出发点C途径D重要环节6.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7.”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导向性B正面教育C知行统一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9.以下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10.”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11.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2.德育的关键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教务处B教育处C班级D共青团组织1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社会活动D、环境1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考试试卷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____A.认知特征B.能力特征C.人格特征D.意志特征2、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的具体实践。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我国对学生的义务明确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是____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宪法》4、”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科夫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____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6、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C.贾德D.桑代克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____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8、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____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9、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____ A.教育的形成B.教育的类别C.教育的层次D.教育的历史10、掌握学习是由____等人提出的。
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____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12、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____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13、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____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15、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____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16、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容易遗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倒摄与前摄抑制17、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18、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____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埃拉斯莫斯19、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____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2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即____A.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劳动教育C.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21、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迁移可以分为____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22、”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____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2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____ A.一B.二C.三D.四24、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____A.提高学生素质B.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C.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D.学生的个性发展2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____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考试试卷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考试试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____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____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____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4、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____A.培养自主性B.培养勤奋感C.培养主动性D.培养自我同一性5、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____A.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6、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__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
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____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9、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____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罗杰斯D.科尔伯格10、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____A.1岁B.3岁C.5岁D.7岁1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____A.期待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1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____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14、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____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报考即将启动,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资料,帮助广大考生备考。
希望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第二章小学教育
评价目标
1.识记小学教育、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理解义务教育的意义、法律保证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3.运用素质教育的理论分析当前学校教育的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l2岁的儿童。
夏代称地方学校为“校”,殷商称地方学校为“序”,周代称地方学校为“庠”。
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种小学设在官府。
此外,王城还设有初级学校,称为“下庠”、“西序”、“乡校”等,统称为“小学”。
1、清朝的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入学对象为7岁儿童,修业年限为5年,课程分必修科和随意科),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二、义务教育的概念、意义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1)义务教育的目标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培养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受社会需要的制约。
(2)义务教育的内容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3)义务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影响经济的发展。
②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三、我国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四、实施对象及年限: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普及性。
(2)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3)强制性。
六、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及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第一,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第一,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第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三,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