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合集下载

最新6-1方案选择和平原区、山岭区选线

最新6-1方案选择和平原区、山岭区选线
▪ 2)山岭、重丘地形
▪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 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 分受地形限制。
▪ (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 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 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 (3)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 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以上。
评价路线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路线长度 ▪ (2)线形标准、技术指标 ▪ (3)占地面积 ▪ (4)工程数量:土石方、路面、桥涵、挡土墙、防护工程 ▪ (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 ▪ (6)劳动力:数量、来源 ▪ (7)工程总造价。
第二节 不同地形条件的道路选线
6-1方案选择和平原区、山岭区 选线
1.地形: ▪ 1)平原、微丘地形
▪ (1)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 3°以内。
▪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 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 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 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 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 缺点:由于高线一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曲,
2、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但要尽量做到少占和 不占高产田。
2、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 占高产田。
(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

山岭区和平原区的选线要求

山岭区和平原区的选线要求

5.注意土壤水文条件,确保路基稳定。 注意土壤水文条件,确保路基稳定。
1)在低洼地区布线时,应尽可能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 以使路基具有较好的水文条件; 2)路线通过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带,布线时要注意保证路基最小 填土高度,低填及个别挖方地段要注意排水处理。 3)路线要避免穿过较大湖塘、水库、泥沼地带,不得已时应选 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通过,并采取保证路基稳 定性措施。 4)沿河布线时,应注意洪水泛滥对路线的影响,一般应布线于 洪水泛滥线以外,必须通过泛滥区时,桥梁、路基应有足够的高 度,以免洪水淹没,并应对路基边坡防护加固,避免冲毁。
二、布线要点
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选线时,首先在起、讫点间把经过的城镇、厂矿、农场及 风景文物点作为大的控制点 在控制点间通过实地视察进 一步根据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中间控制点,一般较大的 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洪水泛滥线范围以外以及其 它必须绕过的障碍物均可作为中间控制点。在中间控制点之 间,无充分理由一般不设转角点。 在安排平面线形时,既要使路线短捷顺直、又要注意避 免过长的直线,可能条件下多采用转角小、半径大的长缓平 曲线线形。 纵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等建筑物的要求, 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注意避免纵坡起伏过于频繁,但也 不应过于平缓,而造成排水不良。
3)越岭线是路线走向与山脉方向大致垂直而需在垭 口穿越时,常常采用。这种路线须适当盘绕,提升 高程,所以纵坡较大;有时需要修建隧道。 4)山脊线是路线走向与山顶分水岭线大致平行时采 用,这种路线大多是在山脊一侧布置。所以,平面 线形、纵坡和横断面都较易处理。问题在于如何把 路线由山下提引到山脊上来。如果地形困难无法提 引,则不能采用这种路线形式。
在下图的纵断面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各种路线形式在纵 断面上有各自的特点。首先是沿溪线的纵坡,它是相当平缓 的。自0K至6K一段,因为地形关系,有一些不大的起伏。至 6K以后,即很平缓了。其次再看山脊线,在0K至2K之间有较 大纵坡把路线提升而上,自8K至l8K是相当平缓的,自18K至 21K又将路线向下引至河边。越岭线自6.5K由河边引上山顶, 在l2K处过垭口,然后由垭口又向下引至河边,这一上一下的 两段,都具有较大的纵坡。至于山腰线的情况,是介于沿溪 线和山脊线之间,而呈现较山脊线纵坡小又较沿溪线纵坡稍 大的中间特征。

教学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教学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choosing
路线是道路的骨架,选线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 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在公路网中能否起到应 有的作用。选线要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 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 的手段,对路线的各个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路线方 案。
3、 初步筛选 在室内初步筛选出有限的几个方 案,淘汰一部分较差的方案,参加方案的最终比选。
4 、实地调查与踏勘 针对初步筛选出的方案, 进行现场实地调查与踏勘,连同野外调查过程中发 现的新方案,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 遗漏一个可能的较佳方案。
野外调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初步落实各据点的位置。对于路网规划中 指定的据点,如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应及时 反映,并经过充分分析和论证,提出变动理由,报 有关部门审批;
一条路线的起点、终点和中间必须经过的重要 城镇或地点,统称为“据点”,把据点连接成线, 就是路线的总方向或称大走向。这些据点是由公路 网规划所规定的,或由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而指定的。两个据点之间有许多不同的走法,有的 可能沿某河、越某岭,也可能沿某几条河、越某几 个岭;可能走某河的这一岸,靠近某城镇,也可能 走对岸,避开某城镇等等。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 就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作为选线工作的第一步, 就是要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经过全面分析和比较,找出最佳的路线方案来。
6 、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研究因 修建道路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如:
(1)路线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2)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规划、农业耕作区、 水利排灌系统等的影响;
(4)噪音对城镇居民的影响,以及汽车尾气对大 气、水源、环境等造成的污染等。

等高线选点选线原则

等高线选点选线原则

等高线选点选线原则
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
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应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且更加安全
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抵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电线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中的杆塔型号与尺寸选择

电线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中的杆塔型号与尺寸选择

电线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中的杆塔型号与尺寸选择本文将讨论电线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中的杆塔型号与尺寸选择。

为确保电线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正确选择合适的杆塔型号和尺寸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杆塔型号选择在电线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中,选用合适的杆塔型号是必要的。

不同的电线杆工程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条件,例如输电线路、电话线路、光纤通信等等。

因此,在选择杆塔型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1 载荷要求:根据电线杆所承载的线缆或设备的重量,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如风压、冰厚等)确定所需的载荷能力。

不同杆塔型号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1.2 地形条件:根据电线杆所处地区的地形条件,选择适合的杆塔型号。

例如,在山区或海边地区,需要考虑到地震、风力、海水腐蚀等因素,选择具有较强抗震、防风、耐腐蚀性能的杆塔。

1.3 经济性:在满足承载要求和地形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实用的杆塔型号。

对于较短跨距、较小荷载的电线杆工程,可以选择较为轻型、便宜的杆塔类型,以降低成本。

第二部分:杆塔尺寸选择除了杆塔型号的选择外,正确的杆塔尺寸也是电线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合适的杆塔尺寸可以确保电线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1 跨距:根据电线杆所跨越的距离来确定杆塔的尺寸。

一般来说,跨越较长距离的电线杆需要使用较高、较大型的杆塔,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2 杆高:根据电线杆所要达到的高度确定杆塔的尺寸。

电线杆的高度一般受到城市规划、施工条件、设备要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在选择杆高时需要综合考虑,以满足实际需求。

2.3 杆塔材料:根据电线杆所处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杆塔材料。

常见的杆塔材料有钢材、混凝土、木材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总结:在电线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杆塔型号和尺寸是确保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选择杆塔型号时需要考虑载荷要求、地形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而选择杆塔尺寸则需要考虑跨距、杆高和杆塔材料等因素。

公路选线——沿河(溪)线

公路选线——沿河(溪)线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院
(二)路线布局
主要解决问题
① 河岸选择 ② 高度选择
③ 桥位选择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1.河岸选择:确定路线走河的哪一岸的问题。 (1)地形、地质条件 一般应选择地形平坦,有长段阶地可以利用, 支沟少而小,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布线。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3.陡崖峭壁布线 路线通过峡谷和悬崖峭壁时,一般可采用绕避和直穿两 种方案。 (1)绕避 绕崖顶方案:要求崖顶要有可供布线的合适地形,崖顶过高 时不宜采用;如图所示高线为绕崖顶不合适的情况。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1.开阔河谷布线
沿河布线
直穿布线
山脚布线 ①沿河布线:坡度均匀,线形好,洪水威胁大,防护工程多,可路堤 结合,可采用。 ②直穿布线:标准高,但占田多,一般不采用。 ③山脚布线:平纵线形较差,但不占农田,常用布线形式。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a)
(b)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2)跨支流 跨支流的桥位选择一般属于局部方案问题,不作为控制点。 跨越方式有两种: 一是在沟口直跨; 二是绕进支沟上游的绕跨。 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道路等级、地形、地质等决 定。一般高等级公路宜采用直跨,低等级公路可采用绕跨。

各类地形的的选线要点PPT共30页

各类地形的的选线要点PPT共30页

各类地形的的选Βιβλιοθήκη 要点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公路设计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公路勘测 选线

公路设计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公路勘测 选线

概 述——选线的一般原则
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 注意与农业配合 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 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概 述——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地形因素
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 的技术标准。按道路布线范围内地形形态,相对高差、 倾斜度及平整度。
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
(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资料初 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研究重点应放在地形、地质、 地物复杂、外界干扰多、牵涉面大的段落。比如可能沿哪些 溪沟,越哪些垭口,路线经城镇或工矿区时,是穿过、靠近 、还是避开而以支线连接等,要进行多种方案的比选,提出 哪些方案应进行实地踏勘。
1963 19052
39花159桥
1773 85110
图5-1 路线比选
第三方案 32
1510 187 1323 512 998 3136
第528二方案
82 5440
1057/1宜3 城
980/52
广109阳1
99770 290/1 1341 18226 31288 1750 77835
第四方案 31
m/座
m/座
382
123
5303 金井
1542/16
1084/47
涵洞
挡土墙
隧道
第三方案 钢材
高坪

m3 麻林
m/座 t
97瑶7 岗
30
兴300田/1
1539
材料
木材
m3
182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1 越岭线方案
常见自然展线形式: a、利用山谷展线:在跨越沟溪展线时多用山谷地形展线。一般是 从沟的一岸傍山而上,到接近沟底时跨沟,沿另一岸傍山再上(如 图1-12所示) b、利用山嘴展线:路线顺沟而下转入另一山沟时,经常会因高差 大、距离短而无法直接跨越,需绕山嘴展线(如图1-12所示)
• 如有可能利用分山岭,可采用山脊线作比较方案。 (二)山脊线的选线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 控制垭口的选择 • 侧坡的选择
• 在控制点间布线
1.3.5.4 山坡线的选线 山坡线:沿着山坡布设的路线。
山坡线的特点: • 局部坡度大 • 地质条件好 • 不受洪水威胁 • 桥涵少 • 防护工程大 • 对陡峭山坡布线困难
西安汉中高速
1.3.5.3 山脊线的选线 山脊线:沿着分水岭顶部布设的路线。 山脊线的特点 • 土石方量小 • 视距好 • 水文和地质条件好 • 人工构造物少 • 建筑材料和水源缺乏 • 施工困难 • 线路坡度大 • 高差大
(一) 山脊线布局 • 沿着宽阔平缓的山脊升坡越岭
• 在两垭口间布置
1.3.5.1 沿溪线的选线 (一) 沿溪线的特点 一般溪谷两岸的自然纵坡都较平缓,有利于设计,且标准较高 有利于道路施工、使用和养护 沿溪有丰富的筑路材料 沿溪线不利因素: 受洪水影响大 对无法避让的悬崖陡壁, 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困难 两岸不良地质地段多,防护工程量大 桥涵多 对农田水利有一定影响
图1-12 利用山嘴、山谷展线
② 回头展线 当高差大或受地形限制不能采用自然展线时,则可利用较缓的山 坡或肥厚的山脊布设回头展线。 回头展线的形式取决于回头地点和地形,一般应利用以下几种 地形: • 利用山包设置回头曲线 • 利用山脊平台设置回头曲线
•利用平缓山坡设置回头曲线 •利用山沟溪谷交会处布设回头曲线
展线方式:越岭线的高程主要是通过哑口两侧的山坡展线来克服的。 展线方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① 自然展线 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利用山嘴、侧沟来展 延距离,提高或降低线位,克服高差。 优点:路线短,纵坡均匀,线形简单技术标准高。
缺点:遇到不良地段难以避让
图1-11中Ⅰ、Ⅱ是越岭线中自然展线的两个方案。方案Ⅰ是在山 坡平缓顺直、地质良好时,路线沿山坡及早提高,以均匀缓坡升到 垭口。方案Ⅱ是将路线先沿平缓山坡延伸,然后沿连续的允许纵坡 升至垭口。
微丘地形
河谷地形
1.3.1.2 山岭、重丘地形 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
然坡度一般在20º 以上,在道路设计中,纵坡平缓,平面和横断面应 重点设计。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等,地形变化复杂,地 面自然坡度在20º 以上,在道路设计中,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 限制。 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及有明显分水线的高地,地面坡度大部分在 20º 以上,在道路设计中,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3º 以内。塔里木盆地、准噶 尔盆地、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微丘地形:地形起伏不大,地面自然坡度在20º 以下,相对高差 在100米以内。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º 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º 以下, 沿河设线一般山岭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为宜,必要时才能横越山岭。按
路线通过的部位和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
沿河(溪)线:沿河溪走向布设的路线。 越岭线:从山脊一侧山麓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 下到另一侧山麓的路线。
山脊线:沿着分水岭顶部布设的路线。
山坡(腰)线:沿着山坡(腰)布设的路线。
②高山和积雪地段:尽可能选阳坡和迎风面的一岸;
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应尽可能选居民点多的一岸,但应避免穿
过村庄,不占或少占农田;
(2)路线高度: 线位的高低是根据两岸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结合路 线技术标准、工程经济情况选定的。比较理想的线位是在地质良
好且不受洪水侵害的平整台地上。
低线位是指高出设计水位不多(0.5m以上)的路线,它的特点是: ① 平、纵面线形比较顺直平缓,工程量小,路线选择范围大, 桥涵容易处理 ② 路堤低,跨溪换岸方便 ③ 防护工程小,修建方便 ④ 受洪水威胁大
(3) 桥位选择: ① 应选在河床稳定,河道顺直,流向稳定,河槽狭窄的河道上
② 应选在土质坚实均匀,地质良好,保证桥头、墩、台坚实稳定
③ 桥梁纵向中心尽量与河道主流方向垂直
桥与溪流正交
桥与溪流斜交
④ 有木材流送的河道,桥位应选在顺直河段 ⑤ 路线与河道近于平行时,桥头引道难以平顺,如是中小桥,可 设斜桥。如是大桥,应使桥头的曲线半径尽量大
⑤ 河谷台地多,占农田多
⑥ 废方多,外运量大。
低线位
高线位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的线位。它的特点是:
① 不受洪水威胁,废方易处理
② 平面线形差,纵坡起伏大,工程量大,增加里程。遇不良地质 地段时避让困难,费工费时费料。 所以,对洪水位进行详细调查,保证不受洪水危害的低线位,达到 经济合理。综合上述可见,低线位的优点很多,一般应选低线位。
(4)瀑布和跌水溪段布线:宜采用自上而下沿溪布线的方式。为 尽快降低线位,可利用支谷或平缓山坡展线。如图1-10所示。 (5)跨越支流布线: ①当支流沟窄而浅、地质良好时,可采用直接 跨越;②对于深而宽的支流不宜直跨,应绕过支流上游再跨。
图1-10 利用支谷展线示意图
1.3.5.2 越岭线的选线 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 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一) 越岭线的特点 越岭线的关键问题:克服高差。
1.3.3 微丘区的选线
平面地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 不应迁就微小地形而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取过长直线而造成 纵面线形起伏。 1.3.4 重丘区的选线 重丘区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 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 (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 (3)遇到冲沟比较多的地段时,高速、一级和二级公 路可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 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选线的控制因素:路线纵坡度。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均由纵坡
控制。
L 设两控制点高差为H,则路线长度为: H i平均
(二) 越岭线的布局
垭口: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且平坦处。
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垭 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 标高: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 (1)垭口的选择: 对基面的距离。 ①位置,首先选择低垭口,
图1-20 山坡线的路基
(二) 山谷布线 山坡线遇到宽而深的山谷时,宜随较大的曲折布线,在这种情况 下,如果为了线形而强行拉直,则会大大增加土石方量和涵洞的数 量,同时高填深挖也使路基边坡不稳定,所以直穿是不合适的。 若山谷不深,就不宜迁就小曲折而使路线过于弯曲,路线应采用 顺直越岭的山坡线。
山岭地形
高地
重丘地形
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1.3.2 平原区的选线
平面线形应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但不 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
纵面线形应处理好桥涵、隧道、交叉等构造物布局,合理确定路 基设计高度。 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二) 沿溪线的布局
沿溪线布局应考虑三个问题: (1) 路线应设在溪岸的哪一侧 (2) 路线应放在什么高度 (3) 路线在什么地方跨河。 因此,要合理的利用溪谷的有利条件,按路线的等级标准,因地 制宜地定出合理路线。
(1)溪岸的选择: ① 地形地质条件:路线应选在开阔平坦,有适宜的台地可利用,
没有滑坍、碎落等不良地质,跨溪流支沟较少的一岸;甲方案虽要
图1-6 宽谷布线形式
(2)窄谷布线:这种溪谷常位于中上游地段,溪底比较大,水流 急,平时水位低,雨后易出现山洪。布线方案:①沿河布线(图 1-7中甲线) ②取直布线(图1-7中乙线); 对于特别突出的山嘴,可采用切嘴填弯的方法处理(图1-8所示)
图1-7 窄谷布线示意图
图1-8 切嘴填弯示意图
(3)峡谷布线:
若该路段地质良好、崖头很高且工程量不大,可考虑直穿路线, 否则应考虑翻越陡崖或另找绕避的可行路线。
当溪床较宽、水流不深、压缩后洪水位抬高不多时,路基可紧靠 崖壁底的滩地侵占部分溪床;若溪床窄,压缩后洪水位抬高较大, 应采用开、砌结合的方式,用开挖的面积补偿砌占的过水面积。如 图1-9所示:
图1-9 开、切结合补偿过水面积
(一) 山坡线布局 一般山坡的下部比上部平缓开阔,路线走下部较有利。阳坡日照 多、气温高、雨后易干燥、地质稳定、地形平缓、居民点多,所以 一般尽量在阳坡布线。 地质条件是山坡线选线的一个重要因素。路线应避开严重不良 的地质地带。从路基边坡稳定的要求考虑,路线应在稳定的基层上 通过。 稳定路基 不稳定路基
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学习要点
• 地形条件的划分标准
• 平原区和微丘区的选线
• 山岭区与重丘区的选线
• 沿溪线选线 • 越岭线选线 • 山脊线选线 • 山坡线选线
1.3 地形条件的划分标准
1.3.1 地形条件的划分标准 青藏高原 地形特征按路线设线范围内的地形划分 东北平原,华 黄土高原 北平原,长江 1.3.1.1 平原、微丘地形 云贵高原 中下游平原 平原地形:一般指平原、山间盆地、高原(高平原)等。地形
基本符合路线走向 ②标高,选择低标高垭口 ③展线条件,选有利于展线 的垭口 ④地质条件,尽量避免地质 构造薄弱地带
可通过:软弱层型、构造型和松软土侵蚀型的垭口 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型及断层陷落型垭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