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半壶水

合集下载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不徇私情的尹翁归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不徇私情的尹翁归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

尹翁归出身贫寒,父母早逝,是在他的叔叔家里长大的。

尹翁归通晓各项法律条文。

还经常习武学剑,会一套娴熟的剑法,在平阳一带,很有点儿名气。

后来,他做了平阳管理市场的小官。

当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也是平阳人,很有权势。

他在平阳豢养了一帮家奴。

这些家奴仰仗霍光的势力,横行乡里。

他们公然在白天持刀闯入集市,无理取闹,拦抢钱物,地方官惧怕其权势,不敢干涉制止,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尹翁归上任后,不怕权势,不畏强暴,敢于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管理市场,整顿市场秩序,对聚众闹事,扰乱市场的不法之徒,严惩不贷。

霍氏家奴尝到了尹翁归的铁拳头,从此不敢再犯。

尹翁归却处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拒不接受商人的礼品。

商人们既害怕他,又敬重他。

《汉书·尹翁归传》中赞扬他:“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汉宣帝即位后,尹翁归被任命为东海郡太守。

赴任前他到廷尉于定国的府上辞别。

于定国是东海人,因迎立宣帝有功,青云直上,是当朝红得发紫的权臣。

尹翁归要来拜见时,刚好他的老家东海有两个老朋友的儿子,请他帮忙在东海府谋个差使。

于定国对他俩说:“我虽身为廷尉,在京城做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正好翁归要前往东海赴任,求他帮帮忙,应该不成问题。

今天他要来拜见我。

你俩且在后堂坐等,等我派人来叫,你们就过来见他。

”正说着,家人通报新任东海太守尹翁归来访。

于定国来到前堂,一边与尹翁归交谈,一边就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谁知尹翁归听后,转了话题,请他介绍东海郡的情况,就东海郡的治理,征求于延尉的意见。

他们俩交谈了一整天,尹翁归就是不回答两后生谋求的事,也不提接见两个后生的事。

到了晚上,于定国终于回来了。

“太守呢?大人!”两个年轻人迫不及待地问。

“已经走了。

”“求他的事答应了吗?”“这位太守是个贤吏啊!”于定国赞叹道,“我和他长谈一日,知他奉公廉洁、守正不曲,请托之事,终不作答。

”最后,于定国又叮嘱他俩:“你们还是不要到他手下去任职为好,以后到东海郡也切记不要以私事相求。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_第二辑 要有深刻的理解力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_第二辑 要有深刻的理解力

吃鸡的猫从前,赵国有户人家,家中老鼠泛滥成灾,于是,他就到附近的中山国寻找一只善于捕捉老鼠的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在中山国有捕鼠好手称号的猫。

只是,它有个比较特别的习惯,即不仅善于捕捉老鼠,还喜欢吃鸡。

一个多月后,赵国人家的鼠患被消除了,可是随之而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家里的老鼠被捉干净的同时,饲养的鸡也被猫吃了个精光。

儿子觉得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便对父亲说:“这只馋猫吃光了我们家的鸡,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你有所不知啊,我们家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有没有鸡。

试想一下,假如家里没有鸡,顶多我们不吃鸡就是了,还不至于挨饿和受冻!但是假如家里有老鼠,它就会偷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物,损坏我们的家具,打穿我们的墙壁,到那时我们就要忍饥受冻了。

那样,岂不是比没有鸡吃更可怕?照这样讲,我们能把猫赶走吗?”父亲告诉儿子说。

教子建议:应该学会站在整体效益的角度和高度上去考虑问题,用长远的目光权衡事物的利弊。

只要三楼有一个富人,很愚蠢。

他看到另一个富人家的房屋有三层楼,轩敞壮丽,心中非常羡慕。

他也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三层楼,他有的是钱,马上叫泥瓦匠来造一栋同样的三层楼房。

泥瓦匠开始打地基,垒砖头,建造楼房的最下面一层。

富人瞧了,心里有些疑惑,就跑来问泥瓦匠道:“你这是造什么房子呀?”泥瓦匠答道:“还不是照你的吩咐建造三层楼房吗?”富人说:“我雇你来给我盖房子,你就得听我的,你只问了我一下‘要什么样的房子?盖成几层?’你怎么不问问我先盖哪一层?”泥瓦匠被富人的一席话说得一头雾水,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富人羡慕的,只是楼房的最上面一层,他要造的也只是这一层。

他连忙止住泥瓦匠道:“你给我造房子,就得按我的要求,我是不需要什么第一、第二层楼的,只要第三层就够了,还是给我把第三层先造起来吧!”教子建议:物有本末,事有先后,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规律。

如果违背规律、舍本逐末的话必然是要失败的。

炒栗子一次,辽圣宗巡视天下,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特别善于治理领地。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不必承担他人的过错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不必承担他人的过错

刚大学毕业时我曾去一家知名的企业应聘,面试的最后是一道测试题:有十个孩子在铁轨上玩耍,其中九个孩子都在一条崭新的铁轨上玩,而只有一个孩子觉得这可能不安全,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废弃的、铁锈斑斑的铁轨,并因此遭到另外九个孩子的嘲笑。

正在孩子们玩得专心致志的时候,一辆火车从崭新的铁轨上飞速驶来,让孩子们马上撤离是来不及了,但是,如果你正在现场,看到新旧铁轨之间有个连接卡,如果你把连接卡扳到旧铁轨上,那么就只有一个孩子失去生命,如果不扳,那你就只能眼睁睁看到九个孩子丧身在车轮底下,现在,火车马上就要驶过来了,你该怎么办?
我思考了几秒,觉得这很难作答,但是我看到几位负责面试的经理,都表情严肃地盯着我,我又必须回答。

我仿佛看见一辆飞速行驶的火车正向九个孩子冲过来,于是我有些紧张地说:“如果非要做决定,那我还是扳吧,毕竟这边有九个孩子……”
所有面试的经理依然表情肃穆,其中一个,正是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对我说:“对不起,您的面试没有通过。

”我有些沮丧地站起身来,鼓起勇气问:“可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吗?”
总经理说:“你为什么要去扳铁轨呢?你是以人数的多少来做的决定。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很多的人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判断,只是有一种盲从性,看别人都去做,就认为这是正确的。

事实证明,十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另外九个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九个人的过错要让一个无辜的人来承担?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你不应该去扳铁轨,你应该以事物的对错来做决定,九个孩子错了,那他们就应该承担过错,因为谁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怎样开启易拉罐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怎样开启易拉罐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

他是个农村娃,一件崭新的白色半袖衫掩盖不住黝黑的皮肤。

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梦寐以求的大学。

男青年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母子。

车厢内闷热异常,男青年感到口渴难耐。

“方便面、健力宝、矿泉水!”乘务员大声叫卖着。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极奢侈的饮料。

读高中时,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

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如今,他要到外地上学了,衣兜里有了些许可以支配的零花钱。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桶饮料。

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

最后,他把目光定在了拉环的位置。

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企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

撬了两下,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这时,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

”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里,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随之,车厢里又传出“嘭”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

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自己的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

她为了不使他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

妇女的举动是一种小小的善。

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做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

那位男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每次都是初次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每次都是初次

一个日本商人夫妇请一位犹太画家去饭店吃饭。

坐定之后,画家便取出画笔和纸张,乘等菜之机,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

不一会儿,速写画好了。

画家递给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错,简直栩栩如生。

日本商人连声称赞道:“太棒了,太棒了!”
面对朋友的奉承,犹太画家便侧转身来,面对着他,又在纸上勾画起来,还不时向他伸出左手,竖起大拇指。

在一般情况下,画家在估计各部分比例时,都用这种简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回是给他画速写了。

因为位置关系,看不见他画得如何,还是摆好了姿势让他画。

日本商人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坐了约十分钟。

“画好了。

”画家站起来说道。

听到这话,日本商人才松了一口气,迫不及待地凑过去看,不禁大吃一惊,画家画的根本不是日本商人,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写。

日本商人连羞带恼地说:“我特意摆好姿势,你却捉弄人。


犹太画家笑着对他说:“我听说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特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问问别人在画什么就以为在画你,还摆好了姿态。

从这一点来看,你也不算很精明。


“为什么?”日本商人问道。

画家不慌不忙地反问道:“你以为有第一次就必然有第二次吗?”。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心的存折

(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心的存折

“鸟儿无意中带来的一粒种子,谁能料到多年以后会长成一棵大树呢!”金女士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机缘来,每每对旅途中的一件很小的小事慨叹不已。

14年前的一个夏天,金小姐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从台湾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家用产品展览会。

午餐就在快餐厅里自行解决。

当时人很多,金小姐刚坐下,就有人用日语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

她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

”接着起身去拿刀、叉、纸巾之类的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也拿了一份。

一顿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临走时送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

”金小姐一看,哟,原来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长呢。

一年以后,金小姐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

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不做了,而这时,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连样品都做好了,更何况,这是她唯一的客户!怎么办?真的一起步就要破产吗?她忽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来,就抱着一线希望去了一封简单的信,说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我现在自己开了一间小公司,如果你来台湾,希望能来我们这里看一看。

信发出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回信,老人说即日启程来台湾。

两天后,他真的来了,还带来了六七个公司职员。

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和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金小姐做一年的大订单。

金小姐惊喜地问:“您在台湾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个小公司,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从皮箱里拿出一本书来,名字叫做《人心的贮存》,说:“当初你在芝加哥给我小小的帮助时,你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

就像我在书中所写的:‘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

’每本心的存折正是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的。

”。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培养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故事_一荷深水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培养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故事_一荷深水

一叶知秋,滴水藏海,不知滴露深邃,又怎么能知道海的博大呢?一个年轻人剃度到寺里去参禅,每次寺里的大师释禅时,别人都在全神贯注地谛听,他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心不在焉地左顾右盼。

大师发觉了他,把他唤入大师幽静的禅房里。

大师说:“年轻人,你剃度到寺里来刻意参禅,可每次释禅时你怎么总是呼呼睡觉呢?”年轻人说:“大师,我是因为感到禅意高深精妙,才到寺里来听您和诸位大师释禅的,可我听了这么长时间了,没有发现一个大师的禅释有多么精妙,只不过是一些耳闻目睹的小道理,听与不听没什么关系,听一次,不过是觉悟了一个小道理,不听,也不过是少懂得一个小道理而已。

”大师听了,捻须一笑说:“寺院前的荷塘里已经没水了,从明天开始,你每天给荷塘里挑一担水吧。

”从此,年轻人每天往荷塘里注入一担水。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不知不觉过去了,半年不知不觉过去了,原来干涸的寺前荷塘,早成了一个碧绿幽深的大潭。

大师又把年轻人唤到禅房里问:“年轻人,你现在站在塘边,能一眼看到潭底是什么样子的吗?”年轻人听了,马上摇头回答说:“荷塘里的水那么深,我怎么能看到塘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师说:“从明天开始,你不用再朝荷塘里挑水了,你要黎明起床,赶在露珠没被太阳晒干之前到寺后的林地里,从树叶和草叶上收集露珠,待把两个水桶采满了琼露你再来见老僧吧。

”年轻人从第二天就闻鸡即起,挑着水桶到寺后的林子里去一颗一颗地收集露珠,忙碌了大半年,才终于把两个桶盛得满满的。

于是,他挑着两大桶露珠去禅房里见大师。

大师一见,捻须一笑问:“你在林子里收集露珠这么长时间,你能告诉老僧露珠澄明吗?”年轻人说:“当然澄明,透过露珠看东西,澄明得就像没有露珠一样。

”大师又指着水桶说:“这桶里的水是你一颗一颗露珠采满的,你能透过这水看清桶底里有些什么吗?”年轻人说:“我能看清,但远没有通过一颗露珠看得清楚。

”大师又说:“寺前荷塘里的水是你一担一一担挑满的,可满满一塘的水你就看不透了,佛说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这尘世的一人一事何尝不是一颗露珠呢?而芸芸众生和渊博的道理又何尝不是满满的一荷塘深水呢?小道理你明白了,而许多小道理汇聚成的大道理你就看不清楚了。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激励青少年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_还有一壶水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激励青少年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_还有一壶水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

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就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

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

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

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

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

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

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人误入了茫茫无边的沙漠,骄阳似火,酷暑难耐。

没有饮水,死亡在时刻向他逼近。

他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找到水源。

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着。

找啊找啊,他终于发现了一块小石板。

在小石板旁边,他又发现了一个抽水机。

他迫不及待,使劲儿地抽水,却滴水全无。

正在他心灰意冷,懊丧不已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个水壶,壶上盖着塞。

正当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看到了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由于天长日久,水壶里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

你必须先要舍得把这半壶水灌进抽水机中才能打出满壶水来。

记住,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


他小心地拔开塞子,果然看到半壶清水。

望着水,他犹豫起来,是马上倒进干渴的喉咙?还是照纸条所写的倒进抽水机?如果倒进抽水机而打不出来水,自己岂不要渴死?
最终,他果断地拿起水壶,照字条上所讲,倒进抽水机,果然打出了清洌的泉水,他痛快地喝了个够,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从喉咙间流入了肚腹,又从心里洋溢出来……
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盖上塞子。

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