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模式_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各地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猎猎大唐风巍巍华夏碑-------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曲江模式一、大唐文化引爆曲江(一)西安的历史文脉(二)西安的区域社会环境二、创生曲江(一)识读曲江(二)打造大唐文化传播的环境1、满足公众回归感2、塑造文化认同性3、打造传播利剑: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三、激活曲江-------新区运营模式(一)曲江昔日(二)曲江新区的运营和环境建设1、体制改革2、环境建设四、升级曲江--------大明宫遗址公园和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的开发(一)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价值1、唐史研究价值2、发展“道北”3、大西安战略价值(二)如何开发大明宫遗址1、基础设施的建设2、文化活动的锻造(三)开发法门寺景区的价值与策略1、开发法门寺景区的价值2、如何开发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五、大唐文化传播模式与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一)城市品位之源(二)大唐文化传播模式总结(三)展望审视区域性文化资源--------安徽宿州文化产业调研一、宿州文化产业调研计划(一)调研环境(二)调研目的(三)调研内容(四)调研对象(五)调研方法1、座谈法2、实地走访3、二手资料收集整理4、调查问卷(六)样本分析二、宿州文化产业调查分析(一)宿州市各职能局领导座谈观点摘要1、宿州文化资源丰富2、宿州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问题3、宿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4、宿州体育产业5、宿州文化产业规划6、宿州文化资源丰富7、宿州文化人才建设(二)埇桥区各职能局领导座谈观点摘要1、埇桥区文化资源2、埇桥广电产业3、埇桥马戏产业4、埇桥文化旅游产业(三)萧县各职能局领导座谈观点摘要1、萧县书画产业2、萧县广电产业3、萧县文化旅游产业三、宿州文化产业发展对策1、积极制定并落实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宿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加强宿州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的科学分级及挖掘整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3、支持重点产业,通过组建文化产业集团、举办节庆活动等方式推进宿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4、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筹建宿州文化产业发展基金5、建设各类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力6、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7、支持文化政策、理论和产业信息研究,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和信息基础8、建立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和协调机制9、推动和引导文化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治与行业自律10、实行“城市文化发展总规划师制度”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11、开展文化产业发展主题年建设活动12、加强各类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传承水乡古镇文化发展乌镇旅游产业一、梦里水乡--------乌镇(一)历史渊源从“乌戍”--------“乌镇”(二)发展现状:传统文化传播者与中外文化交流使者二、乌镇的发展模式(一)“枕水人家”+“西栅景区”(二)三期工程:保护与开发1.一期工程:东栅景区2.二期工程:西栅景区三、乌镇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创新(一)文化产业各要素之间交叉相融,产业链条逐渐完善1.文化与旅游的结合2.旅游与媒体的结合3.旅游与营销的结合(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1.乌镇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价值(1)文化交流(2)文化教育(3)审美娱乐2.乌镇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三)保护民俗旅游资源,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平衡1.合理开发,科学规划2.整体保护,提升古镇旅游价值四、乌镇可持续发展的隐忧和探索(一)乌镇可持续发展的隐忧1.人流量过大影响古镇人文环境和安全环境2.旅游商品过于雷同,定价混乱3.分开捆绑式门票定价过于商业化4.文化活动流动性、互动性不强,易引起市场呆滞5.以古仿古,破坏原生态文化(二)乌镇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探索1.健全环境监督体系,强化旅游环境管理2.加强旅游商品的质量管理,建立规范的价格体系3.加强对原有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自身的原真性4.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经营5.各同类古镇垄断竞争,乌镇应不断发掘自身优势(1)能达到旅游产品的保护和开发的相对平衡(2)大面积的广告效应宣传乌镇6.加强江南古镇的资源整合(1)信息资源整合(2)旅游资源整合。
西安曲江新区案例分析

板块名称
唐风商业板块 旅游休闲板块 商务会展板块 科教文化板块
占地面积
主要特色
主要产品
依托大雁塔——大慈恩寺历史风貌区及大雁塔南北广场,以唐风 大唐不夜城、大唐商业广场、大唐御街 、大唐素食坊、大雁塔北广场 、 约2平方公里
11
曲江新区-布局与产品
依托遗产旅游提升、多引擎产品、产业互融,成就“曲江模式”
模式创新——“文化+旅游+人居+商业”复合式开发模式
大雁塔
空间格局:“一心、两带、三轴、四个板块”
“一心”:以大雁塔为整个曲江的核心; “两带”: 既贯穿整个新区,宽100米的唐城遗址保护绿带;分布在绕城高速两侧共100
曲江新区
曲江新区 — 国家级文化旅游新区,近郊文化新城的典范
项目简介:原名曲江旅游度假区,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 园区、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等众多荣耀于一身。 区位交通: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新区距离机场28km,火车站9km,市区二环2km,城市CBD3km。 规划范围:项目核心区域面积40.97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同时辐射带动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和 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发展区域总面积近150平方公里
占地约3 平方公里Fra bibliotek致力于打造国际级的会展产业集群和商务港
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写字楼、星级酒店、餐饮娱乐、商业超市、商务 公寓、停车场、物流中心、展览总部基地、科技产业园、旅游中心
浅谈“曲江模式”对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浅谈“曲江模式”对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行业,以其无污染,低消耗的特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能的朝阳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大,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尤为迅猛。
曲江园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两个文化投融资发展平台之一,自2002年以来,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理念,着手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注重大文化项目带动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步发展,形成了“文化+旅游+人居+商业”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武汉市政府已出台的文化发展策略,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
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曲江模式武汉文化产业一、曲江园区现状及分析1、曲江园区运营模式(1)园区发展现状。
曲江原名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2003年正式更名为“曲江新区”,该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理念,进行大手笔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同时涉及房地产、餐饮、酒店、商贸、网络、科教、文化艺术品等产业门类,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2002年以来,曲江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
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园区已基本完成“七通一平”,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6.9平方米,优良的人居和投资环境为曲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曲江新区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曲江会展中心等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这些项目提升了城市价值和城市品位,对吸引外资、加快园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再次,曲江园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拓宽文化产业门类,聚集文化产业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模。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模式集群研究

K901.9 070502412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分类号 学号 密级 10722 公开 题 目(中/英文) 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Qujiang Mode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门类 提交论文日期 专业名称 学校代码 成绩评定 刘 瑾 文 化 产 业 管 理 史元辉刘 阿 平 二○一一年六月 管 理 学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摘要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发展潮流和趋势,是伴随着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成熟起来的。
文化产业集群引领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革不断发展。
在中国当前背景下,文化产业园区又融合城市化进程、政府行为与民生建设等因素,因此形成了一种依托产业经济诉求为基础的社会现象。
[1]以西安曲江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分析其区域历史文化特色、详细描述了区域重点园区的发展概貌,产业集群发展、竞争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曲江文化产业集群的整体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总结。
关键字:曲江模式产业集群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咸阳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Abstract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as a global trend and the tre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the upgrading and mature together.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of leading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decided the city'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its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rban culture, industrial scal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group. In China's current context,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integratio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nd other factors, thus creating a demand-based industrial economy based on social phenomena. [1] to study in Xi'an Qujiang model to study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gion,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overview of key parks,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Choice And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ed on the overall Qujiang culture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o make summary.Keywords: industry chain cluster Qujiang mo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目录前言 (1)一、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2)二、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路径选择与发展现状 (2)(一)文化旅游业 (2)(二)会展业 (3)(三)影视演艺业 (3)(四)出版传媒业 (3)三、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4)(一)功能定位 (4)(二)核心理念发展 (4)(三)执行实施模式 (5)四、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缺失性因素 (5)(二)缺失系统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方案 (6)(二)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支持性要素不完整 (6)(三)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参与性、互动性不足 (6)(四)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整体营销滞后 (7)五、曲江模式如何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7)(一)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体制创新 (7)(二)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创新 (7)(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产品创新 (8)(四)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 (8)(五)加大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力度 (8)(六)实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战略 (9)(七)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文化产业集群中的功能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前言文化产业集群,是在现代文化产业背景下,众多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根据专业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在一定区域集聚形成的产业组织群落。
曲江模式_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行业发展曲江模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王云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革不断进行,早在1992年,出版行业集团化试点就已经开始。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文化产业集团化促使文化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一改我国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小、散、滥”的弱点,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资金流通、技术开发得以重组,在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的同时使各个行业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降低了投资回报期长、经营风险大的弱点,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010年,太多的亮点都在吸引着媒体的眼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低碳”都将通过世博传遍全球,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其中,文化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国家,我国积淀的文化底蕴是值得全世界关注的。
人们不得不承认,文化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而现在,文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一座城市,这就是“曲江模式”。
参观过的人都会发出相同的感叹:文化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
2009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曲江视察文化产业后,对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成功案例给予了高度评价。
“曲江模式”的集中表现就是曲江新区。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新一轮城市规划的核心城区,以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规划发展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
也是曲江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理念,依托陕西、西安大文物、大文化、大旅游的优势,以盛唐文化为载体释放出文化力量的精彩展现。
对所谓的曲江模式,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建军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曲江模式的内涵就是“文化+旅游+城市”的文化产业模式。
即依托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新包装和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的改造,打造旅游景区,形成文化旅游集群,带动区域价值的提升,继而开发多种类型的产业组合。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解析以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为例

2、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培养更多 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强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学术和研究机构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4、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应积极推动政产 学研用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一、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西安曲江为例,政府提供 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 件。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文化创意 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产业集群效应
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以文化产业园 区为载体,汇聚了众多的文化企业和创意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系统。这种产业集群效应使得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 流,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在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这种模式强调了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协同 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效应、学术 研究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以及用户需求为导向等方面的解析,我们 可以看到这种协同创新模式的有效性和优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仅是一 个简单的模式复制过程,还需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创 新。此外,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建立有 效的机制和平台,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不仅适用于文化创意 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这种模式 强调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这种模 式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还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西安_曲江模式

联合会。 曾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 任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西安高科(集团) 公司总经理、西安紫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 经理、西安市长助理
7
“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各国的时间表 明: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化首先是一种事业,是一种公益性、非营利性、主要由公共财政承担的、 面向广大百姓、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公共产品服务;同时,文化又是一种产业, 或者说具有产业属性,在外部环境条件具备时会发展成为一种产业。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又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范畴。当一个文化产品不能复制的 时候是文化事业,而当它可以不断复制的时候,它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迅 猛,那么文化产业也就发达了。西安有丰富的发展文化事业的资源基础,而文化资 源和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可瞬间转化的,这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10
“曲江模式”的借鉴意义? 曲江模式”的借鉴意义?
•全文化产业生态链 •产业孵化 文化创想 •流程再造,把城市规划注入城市经营 •“以地生财,自主配套,负债开发,收支平衡” •“文化基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
此 数 据 为 商 业 机 密 , 请 勿 外 泄
11
链接: 链接:产业政策 西安曲江新区入区文化企业营业税补贴暂行办法 西安曲江新区入区文化企业房租补贴暂行办法 曲江文化景区六项扶持促进举措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西安曲江新区鼓励和扶持影视产业优惠政策 西安曲江新区促进会展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陕西文化产业将享受税收优惠
数 此 据 为 商 业 机 密 , 请 勿 外 泄
最新文化资源开发成功案例分析精选

文化资源开发成功案例分析——西安曲江一、项目名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曲江新区二、开发背景曲江新区是一个以陕文投公司、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航母,引领大明宫投资集团、法门寺集团等文化产业巨轮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矩阵。
由国家旅游局规划司、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外事司、国家环保部生态司、中国旅游协会、亚太旅游协会建设指导;“曲江文化景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统筹;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美国艾迪泰克设计咨询公司、北京北奥艺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策划规划开发建成。
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资产达到158亿元,其中: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总资产22亿元;大明宫集团总资产44.09亿元;法门寺集团总资产31.29亿元。
曲江新区的产权拥有方为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有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曲江海洋世界、法门寺文化景区、曲江池遗址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这其中,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在政策支持方面:强化对文化产业的服务管理职能;简化经营审批手续。
另一方面,政府还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税支持,包括:设立“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设立曲江新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为相关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建立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成立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理事会和各专项基金评审委员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推进国际合作等。
三、开发过程西安曲江新区前身是1993年依据国务院文件精神设立的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开发区,2003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
2007年正式被文化部批准西安曲江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现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将曲江打造成一个大的曲江文化景区。
西安曲江发展模式是一种文化经济模式;是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达成文化、商业、旅游的契合;以《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提出的“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指导精神,以“打造具有持久效应的文化主题活动品牌”为发展理念,以“生态示范、功能完善、通达便捷、游居皆宜”的建设思路,西安曲江致力于“通过打通旅游业核心价值链优化业务协同,通过旅游衍生业务创新产业盈利模式”,在“打造投融结合、业务组合丰富的西部文化旅游航母”的发展思路指导下,已从单一的景区运营裂变为集景区开发、运营、管理,餐饮住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强势旅游集群,意欲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发展
曲江模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王云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革不断进行,早在1992年,出版行业集团化试点就已经开始。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文化产业集团化促使文化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一改我国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小、散、滥”的弱点,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资金流通、技术开发得以重组,在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的同时使各个行业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降低了投资回报期长、经营风险大的弱点,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010年,太多的亮点都在吸引着媒体的眼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低碳”都将通过世博传遍全球,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其中,文化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国家,我国积淀的文化底蕴是值得全世界关注的。
人们不得不承认,文化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而现在,文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一座城市,这就是“曲江模式”。
参观过的人都会发出相同的感叹:文化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
2009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曲江视察文化产业后,对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成功案例给予了高度评价。
“曲江模式”的集中表现就是曲江新区。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新一轮城市规划的核心城区,以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规划发展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
示范区之一。
也是曲江积极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坚持“文化立区、旅游兴区”
理念,依托陕西、西安大文物、大文化、
大旅游的优势,以盛唐文化为载体释放
出文化力量的精彩展现。
对所谓的曲江模式,曲江文化产业
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建军先生给
出了这样的解释:曲江模式的内涵就是
“文化+旅游+城市”的文化产业模式。
即依托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创新包装和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
化项目的改造,打造旅游景区,形成文
化旅游集群,带动区域价值的提升,继
而开发多种类型的产业组合。
这是一种
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也正是这种模式使
曲江实现了品牌的增值。
1998年注册成立的曲江文化产业
投资集团,资产总额只有6000万元。
至
2010年4月,已高达170亿元。
短短的
10余年时间,一跃成为引领中国文化
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龙头企业。
这一切
都得益于曲江人对文化产业的独到理
解和成功运作。
用西安市副市长、曲江
新区管委会主任、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
团董事长段先念的话说就是:文化不仅
是一种事业,同时又是一种产业,而文
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又是相互关联的两
个范畴,当一个文化产品不能复制时是
文化事业,当它可以不断复制时就是产
业,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一定会带动文
化产业的发达。
西安有丰富的发展文化
事业的资源基础,而文化资源和文化产
业是密不可分、可瞬间转化的,这为西
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曲江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
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九大门类已完成六
大产业,除了“黑色”文化产业印刷以
外,产业已涉及影视、戏剧、会展、旅游、
演出、棋牌等,承载着文化产业引领西
部示范全国的重任。
在已具规模的曲江
文化景区基础上,规划建设出版传媒产
业区、国际会展产业园、国际文化创意
区、动漫游戏产业区、文化娱乐产业区、
国际文化体育休闲区、影视产业区、艺
术家村落等九大文化产业园区。
而且还
开辟了文化产业创业孵化器,为入住曲
江的文化企业提供“基金+担保+风
投+财税+房补”五大优惠措施。
其目
标是打造一个规模最大、效能最优的国
际一流文化产业园区,跻身中国文化产
业十强,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巨无
霸”。
国务院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
规划》的批复,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
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尤其是陕西,将面
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规划》中,
将省会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
展思路已经确立。
作为称雄西部引领全
国、怀揣“文化产业巨无霸”理想的曲江
文化产业集团来说,也将迎来新一轮的
发展高潮,同时也是曲江以文化兑现城
市价值的关键时期。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文化产
业、打造特色城市品牌,是促进城市各
种资源有效组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
必然途径。
在这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曲
江一定能够占据市场制高点,为城市创
造更多的价值。
届时,“曲江模式”也将
成为中国模式,为更多的城市发展提供
理论支撑。
■
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2期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