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模型的中国FDI变化路径的动态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摘要:利用中国2004-2010年间的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出口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对我国服务业fdi 与服务贸易出口的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出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存在较强的滞后性。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中国利用服务业fdi来提升服务贸易出口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abstract: using the fdi and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 data over the period of 2004 to 201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of china’s services industry and export of services trade based on dynamic panel of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of-moments estim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di in the service sector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level of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 but this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lag.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we should take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 through the use of the services sector fdi.关键词:服务业fdi;服务贸易;出口key words: services sector fdi;services trade;export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43-031 文献综述随着世界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入服务业领域的fdi数量不断增加,有关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的问题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与动因分析

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与动因分析

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与动因分析作者:郭波,吴平,穆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迅猛增长,这不仅令世界各国瞩目,也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风险。

为此,需要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制定这方面的科学政策提供依据关键词:中国;FDI;原因;动因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93-03从2004年开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急剧扩大。

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55.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93%;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则分别上升到122.6亿美元、176亿美元、265.1亿美元、406.5亿美元和43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123%、43.8%、50.6%、63.6%和65%。

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达2 200亿美元,中国境外企业已超过3万家,投资区域基本遍及全球各国,一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

一、中国FDI的增长态势从1979年至今,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走过了30年。

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征是增长迅速但起伏很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

在起步阶段的头几年,投资规模很小,年均投资流量不到4 000万美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1985―1990年的增长阶段,年均投资流量已上升到7.11亿美元,即使在1991―2003年间的调整阶段,增长速度减缓,年均投资流量也达26亿美元左右,几乎是增长阶段的4倍,而到了推进阶段,仅2004―2007年间的年均投资流量就达154.75亿美元,差不多又是调整阶段的6倍。

可见,在总体发展趋势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呈加速发展状态。

但如果从不同的发展阶段看,规模增长的起伏又相当大,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与动因分析

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与动因分析

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与动因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迅猛增长,这不仅令世界各国瞩目,也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风险。

为此,需要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制定这方面的科学政策提供依据关键词:中国;fdi;原因;动因从2004年开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急剧扩大。

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55.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93%;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则分别上升到122.6亿美元、176亿美元、265.1亿美元、406.5亿美元和43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123%、43.8%、50.6%、63.6%和65%。

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达2 200亿美元,中国境外企业已超过3万家,投资区域基本遍及全球各国,一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

一、中国fdi的增长态势从1979年至今,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走过了30年。

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征是增长迅速但起伏很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

在起步阶段的头几年,投资规模很小,年均投资流量不到4 000万美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1985―1990年的增长阶段,年均投资流量已上升到7.11亿美元,即使在1991―2003年间的调整阶段,增长速度减缓,年均投资流量也达26亿美元左右,几乎是增长阶段的4倍,而到了推进阶段,仅2004―2007年间的年均投资流量就达154.75亿美元,差不多又是调整阶段的6倍。

可见,在总体发展趋势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呈加速发展状态。

但如果从不同的发展阶段看,规模增长的起伏又相当大,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这从图1中可以得到清楚的反映。

二、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的原因何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中国在短期内fdi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经济类毕业论⽂题⽬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类物质⽂化⽣活需要的活动。

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

经济类毕业论⽂题⽬1 1、我国农村养⽼保险发展现状及⾯临的问题与对策 2 、⽹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业为例 3、⽂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 4、我国⼯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 5 、⼤学⽣职业⽣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 6 、中国企业⼈⼒资源管理中的员⼯绩效管理 7、农民⼯返乡创业研究 8、中⼩企业⼈⼒资源激励机制的建⽴——以**企业(⾏业)为例 9 、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10、中⼩企业商业信⽤的发展及其管理 11、国有企业⼈⼒资源激励机制的建⽴与实施 12 、⼤学⽣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市场分割的⾓度 13 、⼤型企业管理层员⼯激励机制研究 14 、企业⽂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竞争⼒的促进作⽤研究 15 、西部地区农村⼈⼒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探讨 17 、⼤学⽣职业⽣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8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 19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研究 20 、我国“民⼯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21 、新农村建设吸引⼈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2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23 、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4 、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5 、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 26 、⼤学⽣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27 、家族式企业⼈⼒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 28、中⼩型民营企业⼈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29、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 30、世界经济⼀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 31、我国新⽣代农民⼯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32、中⼩企业⽂化建设途径分析——以**⾏业企业为例 3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途径研究 34 、中国农村劳动⼒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 35 、国有商业银⾏⾏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与实施 36、提⾼中⼩企业员⼯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37、我国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 38、西部地区三⼤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 39、我国⾼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 40、⼈⼒资源管理⼈员的绩效考评⽅法及其应⽤ 41、中国西部中⼩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 42、缩⼩我国收⼊分配差距的⽅法及其应⽤ 43、电⼦商务对中⼩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研究 44 、我国居民消费⽔平的提⾼对中⼩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研究 45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46 、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中的作⽤研究 47、农民⼯⼯资权益保障研究 48、我国商业银⾏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9、我国劳动⼒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 50、我国农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 51、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 52、我国中⼩企业现⾦流量质量的分析 53、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业化道路的研究 54、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55、我国农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6、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 57、中国农村养⽼保障问题研究 58、中⼩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59、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 60、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经济类毕业论⽂题⽬2 1、FDI对中国⼯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2、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 3、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 4、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 5、产业集群论 6、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 7、产业集群中⼈⼒资本效应研究 8、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9、产业竞争⼒研究的理论、⽅法和应⽤ 10、产业竞争⼒因素分析 11、产业链竞争⼒理论研究 12、产业投资基⾦⽀持⽂化产业发展研究 1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机制研究 14、城乡⼀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5、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 16、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 17、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 18、促进中部崛起研究 19、⼤学⽣职业⽣涯规划研究 20、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地⽅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 22、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 2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 24、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 25、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 26、⾮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27、⾮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 28、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研究 29、⽢肃省⾦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 30、⾼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31、⾼等学校绩效⼯资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32、⾼速公路经济论 33、公共选择理论视⾓下地⽅政府利益研究 34、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 35、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 36、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37、国有商业银⾏中间业务转型研究 38、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39、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研究 40、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 41、灰⾊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的研究 42、基本养⽼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收⼊再分配研究 43、基本养⽼保险统筹层次研究 44、基于B2C的⽹络团购模式研究 45、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46、基于产业⽣态系统的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47、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48、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 49、基于⾦融因素的国际⽯油价格波动研究 50、基于能源利⽤的碳脉分析 51、基于区域视⾓的⽂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52、技术体制视⾓下中国⾼技术产业经济效率实证研究 53、加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研究 54、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55、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56、经济⾼速增长背景下我国电⼒消费特征的计量研究 5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58、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 59、蓝⾊经济与蓝⾊经济区发展研究 60、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61、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 62、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 63、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 64、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与扩散机制研究 65、模块化分⼯条件下⽹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与运⾏机制研究 66、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67、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 68、农户⼟地流转意愿与⾏为研究 69、农业发展的⾦融⽀持体系研究 70、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71、品牌竞争⼒研究 72、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 73、企业价值研究 74、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机制研究 75、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 76、区域产业链研究 77、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 78、区域经济增长与⾦融⽀撑能⼒的实证研究 79、区域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0、区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81、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8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化产业竞争⼒研究 83、全球价值链分⼯与中国制造业成长 84、全球价值链视⾓下地⽅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 85、⼈⼝城镇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86、⼈⼝⽼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养⽼⾦账户研究 87、⼈⼒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88、⼭东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研究 89、上海⽣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90、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9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与测度的实证研究 92、社会保障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93、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 94、⽣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95、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 96、双边市场定价策略研究 97、碳关税对我国出⼝贸易的影响研究 98、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的影响 99、⼟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镇化进程研究 100、退役运动员⽣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 101、⽹络游戏产业之经济学分析 102、⽂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 103、⽂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及效应研究 104、⽂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 105、我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06、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的研究 107、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108、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 109、我国地区旅游业效率和⽣产率的动态演化研究 110、我国第三⽅⽀付发展研究 111、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 112、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研究 113、我国房地产税制改⾰研究 114、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产率研究 115、我国⾼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116、我国⾼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研究 117、我国供热⾏业特性与政府规制研究 118、我国国有垄断⾏业收⼊分配机制研究 119、我国国有企业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120、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121、我国⾦融业投⼊产出关联及效率分析 122、我国居民收⼊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123、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24、我国民⽣科技发展问题研究 125、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126、我国农村⼟地流转模式研究 127、我国农民⼯群体特征及社会保障研究 128、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运⾏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 129、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30、我国商业银⾏信⽤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 131、我国商业银⾏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 13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 133、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 134、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 135、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 136、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137、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 138、我国⼩额贷款公司运营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 13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40、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 141、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142、我国信托业效率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 143、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式转变研究 144、我国异质性劳动⼒流动问题研究 145、我国银⾏稳健性与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研究 146、我国长三⾓地区⼩城镇发展研究 147、武⼴⾼速铁路对沿线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研究 148、物流业与⾦融业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149、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150、现阶段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FDI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GMM)分析方法

FDI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GMM)分析方法
对 F D I 对 就业 的动 态效 应作 一个 较 为全 面 的分析 。


中国利 用 F D I 与就 业 的区域 比较
中国 F D I 的总 量虽 然 比较 大 . 但 地 区 分 布极 不
显示 . 我国F D I的区域分 布 呈现 出“ 由东 重 要 近 年来 .引进 外 商 直接 投 资 ( F o r e i g n D i r e c t 平衡 。表 1 I n v e s t me n t , 简称 F D I ) 来 增 加 就 业 机 会 是 我 国政 府 至西 ” 的梯度 特征 . 这 无 疑是造 成 我 国经济 发展 呈现 外 资 政 策 的直 接 目标 之 一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我 国一 二 元结 构 以及 各 个 地 区经 济 差 异形 成 的 主要 原 因 。 为 了考 察 F D I 对 我 国不 同地 区就 业 的 动 态 效 应 与 直 积 极 吸 引 肋 ,的流人 然 而 . 关于 F D I 与 我 国就
是 维 持 我 国整 体 就业 规 模 不 变 . 只 是从 业 人 员 归 属
改 革开 放 以来 .东 部地 区依 靠相 对优 越 的 区位
发 生转 变 的替 代效应 . 就业数 量 基本 没有 发生 变化 。 条件 、 良好 的技 术基 础 和优 惠 的政策 等优 势 ,成为
目前 . 大 多研 究都 是 采用 静 态 分 析方 法 就 F D I 对 我 F D I 投 向的首选 区域 1 9 9 6 -2 0 1 1 年. F D I 流 人我 国 国就 业 的静 态 影 响作 了实证 分 析 . 而F D I 对 就 业 的 ① 其 中东 部 地 区 包 括 北 京 、 天津 、 河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 福建 、 山东 、 广东和海南 1 1 个省市 ; 中部 地 区 包括 山西 、 吉 影 响 在实 践 中是 一个 持 续 动态 的 过程 F D I流入 到 江 、 底 会 对 我 国 区域 就业 产 生 何 种效 应 . 则要 具 体 问题 括 内 蒙 古 、 广西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 宁夏和新疆 1 2个 省 、 市 和 自治 区 。但 考 虑 到 西 藏 数 据 不 具 体 分 析 。本 文 在借 鉴 已有 研 究 的基 础 上 .选 取 海 、

FDI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FDI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理办 法 》 我 同的 F I , D 数额 逐 年增 多 , 我 同 经济 发 为
势头 ,引 资数额 甚 至 一度 在 1 9 9 9年 F I 过 大 幅 D有 度 的下 降 , 但在 这 一 时期 也始 终 保持 在 每 年 4 0亿 0
美 元 以上 。
展提 供 了大量 的建 设 资金 ,在一 定 程度 上缓 解 了建 设 时期 的 资金压 力 。从历 年 我 国吸 引外 资 的状况 可
的数量 也大 , 反之亦然 。 不 同地 区 的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虽 然 整体 上 都 是 增 长 的但它 们 的发 展程度 有很 大的不 同。类 似于我 国 FI D 的数 据 ,我 同地 区经 济发展 也呈 现 出了 明显 的 区域 特 征 ,依 然 是 东部 地 区保 持着 强 大 的 数量 优 势 。在 上世 纪 8 0年代 到 9 代 的时候 , 地 区 的 0年 各
作者简介 : 靳
毅 (9 2 ) 【两 大学 经 济 与 r 18 一 .J J 商管 理 学 院 2 0 0 8级 产 业 经 济学 专 业硕 : 。 f =
5 9
开放 , 由于地理优 势和经 济发展 等方 面的 凶素 , 国 我
的开放过 程先是从 我 国东部沿海 地 区 , 后是逐 步 、 然 分批 次地 向中西 部地 区发展 ,因此形成 了东 部地 区
经济发 展水 平相差不 大 , 比较低 。然而到 了 9 都 O年
了绝对优势 , 年都在 8 %以上甚至接 近 了 9 %, 每 5 0 而 在东部地 区 , 吸引外资 最多 的 5个地 区分 别为 : 广东 省 (46 ; 2 .%)江苏 省 (47 % )上海 市 ( . % )山东 1. 6 ; 84 ; 5 省 (.6 ; 建省 (.0 ; 些引资 大省大 多分布 82 %)福 82 %)这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常龙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河南郑州450047)摘要:本文以2008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为样本,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相关性,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改革政策对中国OFDI的影响。

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OFDI与东道国制度环境显著负相关;(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种负相关进一步加深;(3)包含节点城市的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的关系较为复杂,从全时期来看显著负相关,但是分阶段来看的话,“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均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一带一路”;OFDI;东道国制度环境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1)01-0110-03—、弓[言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对外投资飞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对外投资大国。

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为211.6亿美元,存量为906.3亿美元,到2015年相应的数据则高达1456.7亿美元和1097&6亿美元,分别增长近6倍和11倍。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商务部统计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无论从存量还是流量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均超过10%。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最近彭博新闻有一篇凸显出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政治风险阻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而且还提出在当下中国限制私有企业对外投资的大背景下,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似乎更加困难。

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制度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FDI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基于地理距离工具变量的研究

FDI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基于地理距离工具变量的研究

FDI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基于地理距离工具变量的研究贺培;刘叶【摘要】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FDI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FDI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的环境污染成为学界激烈论争的问题.笔者通过构建城市距其最近港口地理距离作为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工具变量,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就FDI对中国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指出,采用地级以上城市距其最近港口的地理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能够有效地解决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FDI对中国的污染排放水平,特别是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了抑制作用,即FDI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并且,相比于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更强.基于上述结论,笔者建议:应在继续鼓励引进FDI的同时,促进FDI技术溢出作用的有效发挥,保持FDI的环境效应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科学发展加工贸易、合理利用清洁生产要素;促进外商投资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在不“缩水”的前提下实现与本地市场的相互融合.【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8页(P79-86)【关键词】FDI;环境污染;影响效应;地理距离【作者】贺培;刘叶【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0一、引言中国继2014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下称FDI)吸收国之后,实际使用外资于2015年进一步达到了1 262.7亿美元的新水平,同比增长6.4%。

然而,随着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的日趋严峻,一个现实的困惑是:FDI究竟对中国的环境污染产生了何种影响效应?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中外学者从不同视角、采用多种方法展开阐释,相继得出了一些差异明显、甚至相悖的研究结论。

笔者认为,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可能是在相关研究中,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①内生性问题是指实证模型中存在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到全球 F I的流动趋 势、 国的知 识产权 保护 力度 以及 引资政 策的影 响 。 D 中 关键词 : D :马 尔科 夫 区制转换 模型 ; 滑概 率 ; P滤 波 FI 平 H—
中图分 类号 : 7 0 文献标 识码 : F4 A
Th n mi a a t rsi so i a’ o eg r c n e t n e Dy a c Ch r c e it fCh n S F r i n Die tI v sme t c Ba e n t e M S M o e s d o h dl
LiDo g i,S n i o g n me o g Zh h n 。
( . c olo te t s S a x iesy,T iu n 0 0 0 1 S h o f Mah mai , h n i c Unvri t ay a 3 0 6,C ia hn
2 S h o fMa a e n ,S a x iest ,T iu n0 0 0 . c o lo n g me t h n i vri Un y ay a 3 0 6,C ia hn )
o e me fr gi .
Ke r s F ; ro - e i wi hn MS)mo e; mot igp o a it s H- l r y wo d : DI Mak v rgmes t ig( c d l S ohn rb bli ; P ft ie ie
1 引 言
摘 要 : 通过 建 立 两状 态 的马 尔科 夫 区制转 换 ( ) 型 , 画 了 19 .1 0 O1 期 间 中 国 F I变化 MS 模 刻 9 70 —2 l .l D
路径 的动 态特征 实证 分析 结果表 明 , 在近 1 0多年 的发 展 历程 中 , 中国 F I 张状 态的平 均持 续期 约为 D 扩
—科 技 论 坛
( 1 年 2 第 2期 2 2 0 月)
基于 MS 模型的中国 F I D 变化路径
李冬 梅 . 志 红 宋
( . 西 大 学数 学 科 学 学 院 ,山 西 太 原 I山 00 0 ; . 西 大 学管 理 学 院 ,山西 太原 306 2 山 000 ) 30 6
t a h r w h p t fC i a SF a e ca s e se p n i n r gme w t u ain o .9 2 mo t sa d r c s in r gme w t h t e go t ah o h n ’ DIc n b ls i d a x a s e i i d r t f 8 0 n h n e e so e i i t i f o h o 2 h d r t n o . 8 2 mo t s h h f o e i ewe n x a so n e e so s r l t ey r p d h c a s t e x a so u a i f 3 6 3 n h .T e s i f r gme b t e e p n in a d r c si n i eai l a i .w ih me n h e p n in o t v
2 0 t e ciea div siae ted n mi rwt aho hn ’ oeg i c n et n F ) T ee ic lrs l u g s 01 od srb n n et t h y a cgo h p t fC ia Sfrindr tiv s g e me t( DI. h mpr a eut s g et i s
e vr n n , h te gh o nel cu l r p r ih sp oe t n a d C i a SF o iy d r gt e e p ro sma x li h v n i me t t e sr n t f tl t a o et r t r t ci , n h n ’ DIp l u n h s e i d y e p a n t e mo e o i e p y g o c i
Ab ta t a e n a t tt s Ma k v r gme s i h n d l t e p p r u e h n ’ DId t r m a u r 9 o N v mb r sr c :B s d o wo sae r o — e i w t i g mo e , h a e s s C i a S F a a f c o J n a y 1 7 t o e e 9
(ee s n aho hn ’ D si rc si )p t fC ia SF Ii mme itl olwe y terc sin (x a so o daeyfl d b h e eso e p n in)p t. h rn fc ptlf w i h lb l o ah T ete d o a i l n tego a a o
技术进 步对 长期经 济增 长的 重要贡 献在 学术 界 已经 达 成共识 。 2 在 0世纪 8 代 中期 以前 , 0年 传统 的
2 0 . 2个月 . D 收 缩状 态平 均持 续期 约为 36 3 9 F I .8 2个月 , 而且 F I 扩 张与收 缩 的 交替频 率较 高 ,DI D 的 F 经
历 了短暂 的扩 张( 缩 ) 态之后 又迅 速进入 收缩 ( 收 状 扩张 ) 态。 中 国 F I 状 D 变化路 径 的状 态交替特 征 可 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