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天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3.1 古代诗文阅读 (共95张PPT)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教学课件 (共38张PPT)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教学课件 (共38张PPT)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 周朴(?—878):字太朴, 吴兴 (今属浙江 )人。 ② 消魂:这里形容 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 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 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 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
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 堪回首”点态度的 2 个角度
一、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情感基调
二、从“题型角度”例析“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题的答题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 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 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 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 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 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大多集 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 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 以解答,不知所措。本学案从 7 大题材和 2 大题型两大角度进行讲解, 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标 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 (1)借景抒情(或 外,滞留他乡,或漂泊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 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 内 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叫“寓情于景”), 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 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 (乐景写哀)。 感叹、漂泊愁苦。 (3)侧面落笔。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诗人在表现怀远、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 思归之情时,不是 “忆”“寄”“行”“ 的孤苦。 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思”等 词语以及元宵、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 而是从对方着笔, 中秋、 重阳、除夕等节 情 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想象对方思念自己 日名。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感 之深,借以烘托诗 ②常见意象:月亮、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人的苦恨离情。 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4)因梦寄情, 沙鸥、孤雁、浮云、梧桐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虚实结合。 叶落、西楼、高楼、危楼、 寞、幽怨愤慨之情。 危栏等。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解析: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 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 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作”等断开一些比 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 /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 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 径仅容双趾。 以 匹 布 缚 胸 使 人 从 后 挽 之 扶 滕 侧 足 盘 跚 而 步 危 甚 刘 子 先 之 徐 子 与 余 相 去 数 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解析:画线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缚、使、从、 挽、扶、盘跚、步、去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 缚、使、从、挽、扶、步、去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 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答案: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 /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 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 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 “故” 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 /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 鄙俚。
2.句式 (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 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 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 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 断 句 提 供 帮 助 ) ; “ 不 亦 …… 乎 ”“ 孰 与 …… 乎”“其……乎”“安……哉”“何……为”
(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 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 语句的停顿点。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试题)(4套)语文课件PPT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试题)(4套)语文课件PPT

-2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审清数量。有的题干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或“最突出 的表现手法”,那么只要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即可;有的题干问“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那么就要答几种表现手法。如上题题干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 要分析”,就要答出几种表现手法。-11-命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 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 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 的意境。 解析: 这道题问“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需要从表达方 式中的写景手法考虑。“斗柄阑干洞庭野”属于静景,也是视 觉;“角声凄断岳阳城”属于动景,也是听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参考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 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 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 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 题目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叙事”的特色,因此要先找出 诗中的叙事成分,然后分析是如何叙事的。诗歌以北来人的口吻写 所见之景,抒心中之情。第一首诗主要写所见和所想,所见皆凄凉 残破之景,所想的都是国运民生。第二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将自身的孤单凄凉和“甲第”豪族的歌舞升平、钟鸣鼎食形成对 比,表达自己的老年惨景和思归之情。抓住叙事的视角、口吻、对 比手法、表露的情感分析即可。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ppt (1)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ppt (1)

答案: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 首联用一“怜”字直接 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 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②尾联 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 推荐给朝廷的自责。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 遭弃的愤慨。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天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3.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天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3.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17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六满分诀要抓住特征准确定位诗中形象包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抓住其特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2-
[导语]近几年天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从体裁看,以诗为主。从 诗歌的时代范围看,以唐宋为主,但备考时不可过分拘泥,从两汉到 元明清的古代诗歌都应涉及。从分值看,2015年是9分,其他年份都 是8分。主要考查点有: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命题的发展趋势看,侧 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等。
热点题型六
-19-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20-
参考答案: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 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 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 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 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联系辛弃疾的生平及思想,结合注释“被诬陷罢官”的提 示,理解词人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由“听读《离骚》去”,可见 词人对屈原的推崇。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21-
分析意境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绝句二首(其一)①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ppt课件(61页,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ppt课件(61页,含答案)

二、(2017 年高考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本大题共 2 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13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 ②
•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 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 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 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答: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 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 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诗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 [解析] “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比喻手法,把考生们在 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这是以 动写静,突出了考场的庄严,烘托了作者心情。
• 3.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BD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 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 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 大 筛 查
高考大回放
一、(2017 年高考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本大题共 2 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12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_古诗词鉴赏_课件(25张)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_古诗词鉴赏_课件(25张)

意境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 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似 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 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 系的新格局。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 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 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类型二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 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 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而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主要 体现在诗歌、作者的整体风貌上。
类型三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常见修辞,表达方式 (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 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 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学生辨别相 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 的来说,表达技巧的比较分值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注意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分析。
授解题绝技
[增分妙招] 类型一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 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作品中的形象,不仅 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 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组织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 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 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对点演练]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市联合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题。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件(45张)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件(45张)
[ 思路剖析 ]凶逆 泉 王室 泉壤 凶恶悖逆的人 朝廷 黄
【参考译文】 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 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 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
[典例 3] (2015· 湖北省卷 )把下面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 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 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 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 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 谓之曰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剖析]帝 苟 死 帝 称帝 死 为……而死
【参考译文】 这一天,金兵最终攻进城里。第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 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没 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等到废除钦宗另立皇帝的 檄文到来,孙傅大声恸哭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 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 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前来索要太上皇、 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太子不让前去。
授解题绝技
[增分妙招 ] 类型一突破关键实词 译准四类文言实词 1.一词多义 ——语境确定 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 要特别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 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 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判罪”易混。在翻译时,切 记要结合语境翻译。
2.词类活用 ——语法判断 如名词用作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 (1)两名词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名词用作动词。 (2)“而”前或“而”后的名词用作动词。 (3)“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用作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5-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 ,横道伤杀 . B.闾里未尝让 .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 千字 . D.游必择友,不好苟 交 .
凶:凶险。 让:责备。 讽:背诵。 苟:草率,随便。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9-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 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 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 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世,多采用 关闭 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关闭
③联系前文可知,这是说他的论说初看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但到最后,大 家就会认同他。⑤是说他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这是 说他做学问。⑥是说他择友的标准。其他三项符合题干要求。 A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第三部分 一 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4-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 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 . 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 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 . 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 微过,蜚条陷 . 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 自纪篇》,有删节)
“追求好名声”错,原文有多处可以证明,比如“不好徼名于世”“好自周,不肯 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等。 B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第三部分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2-
[导语]从近几年天津高考卷的命题情况来看,文言文阅读的考查 有如下特点:①选文基本上都是故事、史论、书信、人物事略等; ②选文篇幅一般在700字左右,内容相对完整,只有2015年选了三小 段内容涉及同一个人的文言文阅读材料;③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016年虚词是以挖空的形式考查的,增加了难度)、筛选信息、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翻译的角度命题。近两年增加了对 断句的考查。分值由20分增加到了23分。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紧 紧扣住高考考查的考点多思考,多练习,多积累,注意对新题型的训 练。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2-
一、(2017·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 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 . 凶 ,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 . 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 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 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关闭
A项其孰能讥之乎 ,兼词,在那里/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的样子;B项,介词,因为/介词, 把;C项,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却;D项,代词,他/副词,表示反问,难道。 C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7-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 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8-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关闭
根据选项句子的句式特点来把握,“才高而不尚苟作”与“口辩而不好谈对” 句式对称,应在两句中间和后面断开,据此可选出答案。 C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3-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 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 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 . 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 书丑得鞭。充书日 . 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 千字。经明 . 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 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 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 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 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 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 . 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 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关闭
A项,凶:饥荒,年成很坏。
关闭
A
解析 答案
第三部分 一 二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6-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或以书丑得鞭 勉以行操为基 处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俗材因其微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