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8年高考真题——天津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Ⅲ)+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Ⅲ)+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II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XX、XX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2)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2)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洒热血,战高考,寒窗苦读,力争金榜题名。

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材料一】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

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

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

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

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

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

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

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

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

这样做,除了要设置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

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

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

乍看起来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

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专题11 语病-十年(2013-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11 语病-十年(2013-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11 语病【2022年】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含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含解析

专题04 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归纳内容要点】1、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解题思路全文内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6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正确答案涂黑,如需更改,请先用橡皮擦干净。

3.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涌现出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形成了思想史上的奇观。

狭义上,诸子之学仅限于先秦时代;广义上,诸子之学则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未结束。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作为现代诸子之学,也应该具备这些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实证性研究,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回顾、反思历史上的思想家所说的内容,还需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当今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系来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中西思想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思想的交融,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这两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

___女士是一位瘦秀成熟的女性,身上散发着文人气质和军人风度。

她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进行,那里的钟声传得很远,给她留下了清晰的回忆。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更改,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正确答案。

非选择题请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上的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城市的文明弹性是城市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和能力。

城市的文明弹性需要在公共性与私人性、多样性与共同性、稳定性与变迁性、柔性与刚性之间保持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这会导致城市出现危机。

在当代城市社会,特别需要关注城市的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的良好空间弹性表现在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关系得到了合理的处理。

城市空间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体,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和具体转换。

过于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加注重将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和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导致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制度弹性。

一个有弹性的城市制度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之间取得相对平衡。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和发展阶段,对于正在兴起的城市,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激活发展活力。

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人们更加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然而,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或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这会妨碍城市的发展。

他们的星球毁灭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他曾经拥有的一切,现在都已消失。

他的家、他的亲人、他的朋友,都在一瞬间被毁灭了。

他的心灵空虚而绝望,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Ⅰ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Ⅰ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

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

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悄.(qiāo)无声息盘垣.(huán)澄澈.(chè)B. 蓊.(wēng)郁虬.(qiú)藤柔曼.(màn)C. 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D. 偃.(yǎn)卧兀.(wù)立睥.(pì)睨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深邃蜿蜒荒疏B. 幽邃蜿蜒稀疏C. 深邃曲折稀疏D. 幽邃曲折荒疏【答案】1. D 2.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悄(qiāo)无声息——(qiǎo),盘垣——盘桓;B,蓊(wēng)郁——(wěng);C,倔拗(ào)——(ni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深邃:深远、.深奥、深沉;幽邃:幽深、深远。

根据文中“悄无声息”,形容环境的安静,选“幽邃”合适。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第二空修饰的是“流水”,选“蜿蜒”合适。

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

稀疏:(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

第三空修饰的是“枝叶梢头”,选“稀疏”合适。

所以本题选B。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主语不一致,应该把“写作了”改为“写作的”;B,语序不当,把“倾尽毕生精力”调至到“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这句的前面;D,关联词语误用,把“无论”改为“不论”。

4.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四书语录体舍生取义逝者如斯夫B.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以时间为序拥刘反曹三打祝家庄C. 《家》现代小说巴金高觉新激流三部曲D. 《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卡西莫多【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

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

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

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

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

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

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5. 下列对“信息”相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 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 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

C. 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 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6. 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A. 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B. 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C.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D.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

7. 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入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A. 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 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

C.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强入哈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 “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答案】5. C 6. B 7. D【解析】5.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C项,曲解文意,“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原文是“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曲解文意,“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错,原文是说“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

C项,说法太绝对,“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中“完全被”说法绝对,原文是“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D项,说法绝对,“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错,原文是“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

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只是猜测。

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比如本题D项,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原文中说的是“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强调的是“被奴役者”,而D项中“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并没有奴役,被控制,所以选D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