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食品安全十大警示

食品安全十大警示
1.认真对待“有效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产品,发现过期产品应向商店经营者报告。
如果包装食品在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期内“变坏”或回家后发现包装破损,应退货并向零售
商或食品加工商报告。
2.假冒伪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质、廉价原料来欺骗消费者并降低竞争成本。
如发现销售假冒品牌,假冒标签的食品及被污染过的食品等应向有关机构检举揭发。
检举揭发这些事件可以帮助当局查处不法商贩,防止此类事件重现。
3.生鲜食品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其他海鲜应存放在冰箱底层,加工过的食品放在顶层。
食品应包装或妥善盖好后储存。
4.不要将热食物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使冰箱内温度升高。
5.将罐、瓶和包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并防范昆虫或鼠类等。
6.记住在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洗手。
7.处
理生鲜食物的用具使用后,处理已烹调过的食品前或处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须彻底清洗。
8.认真选择食品采购和就餐的地点。
确保其人员、餐具和其他设施都干净整洁。
这是反映餐馆、包括“幕后”设施,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
9.热
食物应该很热,冷食物应该冰凉。
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下保存2小时以上的食物。
在会议、大型社交活动、室外活动等需要预先、大量准备食物或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10.如果对水果和蔬菜等生鲜食品有怀疑,金科玉
律是“煮食,烹调,削皮或扔掉”。
(三峡食药监宣)。
春季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春季食品安全风险提示预防食源性疾病春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增加,各种致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导致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餐馆、学校食堂,常见的食物-病原组合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动物性海产品、沙门氏菌-肉类、沙门氏菌-蛋类、蜡样芽胞杆菌-面米食品等。
针对这类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食品的源头抓起,一是确保食材的新鲜。
选择正规渠道采购,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二是在食品加工环节,严格遵守卫生规范,确保加工场所、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卫生。
三是食品加工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等,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最后在食品烹饪过程中,要确保食物充分加热,达到适当的烹饪温度和时间,以杀灭潜在的致病菌。
对于已经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食品来源,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防毒蘑菇中毒春季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自采或误食野生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幻视幻听、谵妄、光敏性皮炎、肝脾肿大、呼吸困难、肝损害甚至死亡等。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在外观上往往相似,难以区分,因此仅凭肉眼和经验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靠。
在野生蘑菇采食期,产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的地区应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广大居民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毒蘑菇的危害和识别方法,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预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含有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若未充分烧熟煮透,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食用后可导致中毒。
购买四季豆时,应选择新鲜、饱满、无虫咬的四季豆,避免购买老四季豆,因为老四季豆含毒素较多。
烹调前应将四季豆两头和豆荚摘掉,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摘掉后能减少毒素摄入,也更易消化。
春季第3周“1530”每日安全教育记录——食品安全

春季第3周“1530”每日安全教育记录——食品安全
一、食品购买注意事项
1、注意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2、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
3、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拒绝食用过期食品。
4、注意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5、注意食品经营者有无健康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2、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3、多喝白开水,少喝各类饮料。
4、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
5、在吃东西前,要对食品“一闻、二看、三品”。
6、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垃圾食品。
二、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如何正确选购饮料?
1、要看清标签标注、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是否齐全,配料中配料成分是否符合该类饮料的标准。
2、要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
选购碳酸饮料时,要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罐体坚硬不易变形的产品。
3、选购饮料要因人而异。
果汁饮料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饮用,但不能长期喝或一次性大量饮用。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温馨提示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温馨提示一、春季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1. 春季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分析春季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时期,由于气温回升和降水增多,各种细菌和病毒活动频繁,引发食品污染和食品传染疾病的风险也增加。
以往的数据统计显示,每年春季都有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因此增强春季食品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2. 春季食品安全的危害春季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包括食品贮存、采购、加工、烹饪等环节。
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毒、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食品相关疾病的发生。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3. 增强春季食品安全意识的必要性春季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时段,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对于保障自身健康以及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生活的影响。
二、春季食品安全常见问题及预防方法1. 主要食品安全隐患i. 过期食品过期食品容易产生细菌和霉菌,严重的甚至会有毒。
春季是食品腐败加速的季节,需要特别注意检查食品的保质期。
ii. 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春季是水果和蔬菜上市的季节,但也是农药使用最频繁的时期。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选购时应尽量选择有机蔬菜和水果,或者在使用前充分清洗处理。
iii. 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建议购买有食品安全认证的产品,并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添加剂成分及使用量。
2. 春季食品安全的预防方法i. 合理选择食材首先,要选择新鲜的、无异味的食材。
在选购时要检查食品的外观、气味、保存情况等,避免购买过期、变质或有异味的食品。
ii. 正确储存食品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储存方法。
肉类食品要尽快放入冰箱冷藏,避免细菌的生长;蔬菜水果要放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避免因潮湿导致霉菌滋生。
iii. 注意食品加工和烹饪的卫生在食品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要注意洗手卫生、食材加工的清洁等。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1.发芽或变绿马铃薯发芽马铃薯含有一种称为龙葵素的毒素,龙葵素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左右,并可引起溶血。
通常每100克马铃薯含龙葵素5-10毫克,不会引起中毒。
但当马铃薯发芽或表皮变黑绿色后,每100g马铃薯所含龙葵素会高达500毫克,尤其以外皮、幼芽、芽孔及溃烂处为多。
中毒的潜伏期短者为30分钟,长者达3小时。
消费提示:将马铃薯贮存在低温、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不吃栽培马铃薯植株残留的原薯块和薯体上赘生的仔薯;不用发芽的和有青皮或黑绿皮的马铃薯制作菜肴;用马铃薯做菜肴时,应削皮、制熟、煮透;提倡炖煮法,尽量避免爆炒和凉拌的烹调的方法。
2.未煮熟四季豆生的四季豆类,包括菜豆角、扁豆,含皂苷和血球凝集素,由于皂苷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
此外,豆粒中还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具有红细胞凝集作用。
如果烹调时加热不透,豆类的毒素成分未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通常四季豆中毒不适反应在食用后30分钟至5小时内出现。
消费提示:正确烹调四季豆,即先去除含毒素较多的菜豆两头和豆荚及老菜豆,充分加热,彻底炒熟;判断方法是豆棍由支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最好先用水煮沸后再炒。
3.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变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变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症状,死亡率较高。
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行毒株(以H5N1和H7N1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现已证实禽流感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的许多家禽和野禽身上,对家养的鸡和火鸡危害最为严重。
学校食品安全致家长的温馨提醒

学校食品安全致家长的温馨提醒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品会容易腐败变质,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加快,食品容易出现腐败变质,季节性食品也大量上市,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因此,了解春季食品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学校给大家带来了春季食品安全温馨提醒。
1. 尽量在学校食堂用餐。
食堂选用的原材料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安全卫生。
加工和用餐环境干净整洁,所用餐具经过高温清洗消毒,所有从业人员都持有健康证明上岗,学校每天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同学们饮食安全。
2. 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的“四无”食品。
3. 仔细查看购买的预包装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产品外包装是否完好无缺。
及时索要购买小票或购物凭证,如有食品问题可作为消费者申请权益保护的依据。
4.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按量点餐,按需购买。
积极践行“光盘行动”,珍惜盘中餐,做爱粮护粮的好学生。
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5. 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身体健康。
6. 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菜。
7.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8. 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9. 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10. 饭前便后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良好习惯。
人的双手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语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语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人健康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以下是一些食品安全消费的提示语,供大家参考:1. 选择有品牌认证的食品,品牌认证是对厂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认可和检验,能够增加食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了解食品的生产地和生产过程,选择产地可靠、工艺可控的食品,减少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
3. 注意观察食品的包装,选择完好无损、密封良好的食品,避免因包装破损导致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4. 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选择新鲜度好、保质期合理的食品,避免过期或长时间存放导致食品变质。
5. 关注食品的相关标识和标签,包括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生产许可证等信息,选择合格、合法的食品。
6. 多渠道获取食品信息,包括媒体报道、官方发布等,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避免购买质量不佳或有风险的食品。
7. 尽量选择有机食品或无公害食品,这些食品通常采用有机农业或无公害农业生产方式,较少使用农药和化肥,更加安全健康。
8. 定期清理家中的食品储存区域,保持干净整洁,避免食品受到细菌和虫害的污染。
9. 食用食品时注意饮食卫生,如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煮熟肉类等,避免食品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0. 如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或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为自己和他人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11. 注意食品的温度控制,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特别是易腐食品,防止食品变质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2. 学会正确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避免食品浪费和食品污染的双重问题,推行节约型社会。
13. 在购买海鲜等易受污染食品时,选择正规的市场或超市,尽量避免在路边摊购买,以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
14. 尽量避免过度加工和烹饪食品,保持食品的原汁原味,降低食品被污染和破坏的可能性。
15. 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均衡摄入各类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减少高盐、高油、高糖食品的摄入,保持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希望以上提示语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和消费安全的食品。
春季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春季食品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时期之一,以下是春季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1.注意食品的选择:在春季选择食材时,应尽量选择新鲜、有保质期的食物,避免购买过期或有异味的食物,尤其是易腐食品。
此外,要避免购买或食用野生动物或野生植物,以免引发野生动植物传播的疾病。
2.储存食品的方法正确:春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影响食物的储存,应将易腐食品放在低温、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日晒和高温。
生肉食品应储存在低温下,避免与其他食品接触,以防交叉污染。
同时,注意封口保存,液体食品要尽量使用密封容器。
3.做饭时要注意烹饪温度和时间: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烹饪时要确保食物处理完全,避免食物未煮熟或过煮。
尤其是鸡蛋、肉类等易受细菌污染的食材,必须煮熟煮透后食用。
4.生食注意卫生:春季是生食多的时候,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在食用生食时要注意洗净消毒,切菜时要使用干净的切菜板和刀具,随时保持手的清洁。
避免使用过期的调味品,如醋、酱油等。
5.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春季食物种类多样,应该选择多样的食物搭配,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取。
避免长期单一的食物,尽量保持新鲜和有机食材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合理配餐。
6.注意食品中毒:春季是细菌繁殖的盛季,食物容易受到细菌污染。
食品中毒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避免食用过期、变质或不洁净的食物。
7.健康饮食,适量饮酒:春季是一年中气温回暖,人们容易口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要尽量选择白开水或矿泉水,限制糖分饮料的摄入。
此外,春季社交活动增多,适量饮酒可以放松心情,但要注意适量,切勿过量饮酒,以免影响健康。
总之,春季食品安全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人们重视起来。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还应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做到分切板、刀具等生熟食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只有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我们才能在春季时刻保持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随着气温升高,春季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为防范和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春季餐饮消费食品安全预警,以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春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消费者要增强安全意识,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的饭店,尽量少到不卫生的街头大排档就餐,尽量选择食用煮熟煮透的食物,慎用生菜凉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饮生水。
预防霉变甘蔗中毒
霉变甘蔗的病原菌可以分泌出耐热的水溶性物质3-硝基丙酸,3-硝基丙酸是一种亲神经毒性物质,可以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
群众勿购疑似霉变甘蔗,购服甘蔗汁应选择新鲜干净无霉点斑,去皮后色白不发红,无酸霉味及酒糟味的蔗肉榨汁,随榨随饮。
预防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在发芽或未成熟时,因为含有毒物质龙葵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
公众应注意把马铃薯储藏在低温无阳光直接照射的
地方,不使用发芽和青皮马铃薯制作菜肴,家庭食用青皮马铃薯时,应完全削去0.2厘米以上厚度的皮肉并煮熟煮透,烧煮时加入少许醋,能够破坏毒素。
严防亚硝酸盐中毒
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随着气温的升高,冬天腌制的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已变黏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
家庭不要采摘、进食野生蘑菇,尤其是颜色鲜艳的,也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避免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
预防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品种多,包括有面豆、豆角、扁豆、豆王、刀豆、芸豆等,生的四季豆中含有两种毒素,分别为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
这两种毒素只要加热至100℃以上,使四季豆彻底煮熟,其毒素就会被破坏。
如果加工方法不当,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四季豆进入人体后就容易导致中毒。
特别提醒广大群众使用四季豆时必须充分加热,煮熟焖透,切忌急火短时嫩炒。
预防野菜中毒
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菜,不要过量食用野菜,食用野菜要清洗干净,过敏体质的人不宜食用野菜。
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均衡营养,不暴饮暴食。
一旦发生了食物中毒,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同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予以保存,以备检验。
此外,也提醒各餐饮单位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要严把食物原料采购关,购买食物时善于识别毒性食物;建筑工地、企业等食堂要特别注意食用盐的使用,防止误用亚硝酸盐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