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层_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空间设计_衣江波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在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高层住宅已经成为常见的居住形式。
而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对于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整个建筑的运行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层住宅交通核,简单来说,就是指高层住宅中用于垂直交通和疏散的核心部分,包括楼梯、电梯、前室、走廊等空间。
它就像是整栋建筑的“动脉”,将各个楼层的住户连接起来,并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电梯的设计。
电梯是高层住宅交通核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户数以及使用人数来确定电梯的数量和载重量。
一般来说,较高的楼层和较多的户数需要配备更多的电梯,以减少居民等待的时间。
同时,电梯的速度也需要根据楼层高度进行合理选择,既要保证运行效率,又要避免速度过快带来的不适感。
除了数量和速度,电梯的布局也很重要。
常见的电梯布局有集中式和分散式。
集中式布局将多部电梯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和维护,但可能会导致部分住户的出行距离较长;分散式布局则将电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减少了住户的步行距离,但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楼梯作为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其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楼梯的宽度、坡度和踏步高度都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一般来说,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 11 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80 毫米,坡度不宜大于 45 度。
此外,楼梯间还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以提高疏散的安全性。
前室是连接电梯和楼梯的过渡空间,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火灾和烟雾蔓延到电梯和楼梯间。
前室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的类型和高度确定,一般不应小于45 平方米。
在前室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防火门的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等,以保证其防火性能。
走廊是交通核中连接各个房间和公共区域的通道,它的宽度和通行能力也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人数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走廊的宽度不应小于 12 米,以保证两人能够并行通过。
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电梯设置)分析

公式 中符 号 含义
力差 ; 当w 大于或等于2 . 5 时, 说 明电梯运载能力过剩。
ml : xG% ( 2 . 1 — 6 )
电梯稳速运行时间
H
一
电梯 提 升高 度 ,m;
电梯 启动 与 制动 时 间
( s )
( s ) t l ( . )・ E E 一 电梯 往返 全 程停 靠 站 总 其 中加速 度 a P 数 a T值 可按 :a P ~ 电梯启 动加 速 度 , 表 1 . 1 - 2选 取 ;Q1 ~ 在基 m / s 2 ;a T 一 电 梯 制 动 加 速 层可 能 进 入 轿 厢的 人数 度 m/ ; s : 满 负荷 时 :QI = QN 其 中 :
魁臼匿圆
建筑理论与设计
高层 建筑垂直交通 ( 电梯 设置 ) 分析
张珊珊
艾 奕 康 咨询 ( 深圳 ) 有 限公 司
摘要 : 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 快速 、 高效、 平稳的垂直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 其台数、 容量、 运行速度、 控制 方式非常重要. 应在设计开始时就对其进行科学计算, 合理预留。 关键词: 高层建筑 、 电梯 、 设置 、 分析
项 目名称 计 算公 式
= .
古 3 3 %
( 2 _ l _ 4 )
式 中wr 电梯 基 准运 载能 力 ;
M 广5 a r i n 内电梯连续运载人数 ;
其 他符 号 含义 同前 。
相对运载能力w 应在 1 ~ 2 . 5 之间。当w 、 于或等于1 时, 说明电梯运载能
一
、
高层超高层建筑电梯的配置
m 一高峰时每小时乘坐该 电梯的总人数 ;
单元式中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构造

走道 。所设 电梯从 住 宅 首层 一站 直 达露 台电梯 出 口, 间不 停 中
层 。露台上 设置独立楼梯 。
4 结 语
本文 旨在 为单元 式 中高层 住宅 的开发 寻找一 种更 经济 实用
关键词 : 元式中高层住 宅, 单 电梯 , 方案, 楼梯 , 台 露
中图分 类号 : U2 9 T 2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层住宅都要复 杂一 些。多层 住宅建设周期 短 、 本低 、 成 不带 电梯 、 价格 便宜 、 物业 管理费低 , 较适合普通 阶层 购买 ; 高层住宅建设周 期长 、 成本高 、 电梯 、 有 价格 高、 物业 管理 费高 , 适合 中高端 人群购
13 附 图说 明 .
图1 为所述住宅 的 7楼露 台和 7层建筑平 面图。
下面结合 图 1 对本方案作进~ 步描述 : 电梯 1 置在 中间两 设
摊 面积小 、 实用率 高、 物业 管 理费低 ) 又具 有 高层住宅 的部 分优 ,
势( 电梯 、 问 ) 空 。
12 方 案 要 点 .
本方案 以 9层 4个单元 的住 宅为例 , 其基 本特 征是 : 所述 在
住宅 的中间两个单元 之间设置 1台垂直 电梯 , 7层设置 露台和 在
对开发商 来说 , 既满 足了 国家对 中高层 住宅 的有关 规定 , 又
维普资讯
・
6 ・ 8
第3 4卷 第 2 6期 20 0 8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13 . 4 No. 6 2 S p. 2 0 e 08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高层建筑中,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一、垂直交通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建筑垂直交通系统是指负责人员和物品在建筑内部垂直方向上的运输系统,主要包括电梯、自动扶梯以及楼梯等。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楼层众多,传统的楼梯已无法满足运输需求,因此电梯成为建筑垂直交通系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不仅影响着人员和物品在建筑内部的运输效率,还对建筑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有关键影响。
合理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度和便捷性,同时也是建筑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要点1. 流量计算与分析在进行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前,首先需要对建筑的人流量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对建筑使用者分布和使用习惯的了解,可以预测出不同时段和不同楼层的人流量峰值,从而为电梯数量和容纳能力提供指导。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他们对于电梯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保证他们的使用便利性。
2. 电梯位置和布局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位置和布局对于建筑的交通效率和使用便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电梯的位置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的核心区域,以便于人员从不同楼层进入。
此外,各个电梯之间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出入口的位置、楼层间的连接以及人员流量的集中分散情况等因素,从而避免拥堵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3. 安全性和应急措施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和应急情况下的救援能力。
电梯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如承重能力、门的开合速度、自动救援系统等,以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另外,在高层建筑中,还应设置紧急楼梯以备应急情况使用。
紧急楼梯的位置、出口标识以及通风系统等也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三、建筑垂直交通系统对建筑的影响1. 交通效率和便捷性的提升合理设计的建筑垂直交通系统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的交通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第四章第一、二节 高层住宅垂直交通、消防和疏散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的特点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作为住宅的一种类型,除了具备各类 住宅的许多共性外,还具有个性。 首先,电梯成为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
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步行的楼梯已被电梯取代而成为主要的垂 直交通工具。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需要组织方便、安全而 又经济的公共交通体系,从而对高层住宅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2.通廊式住宅 1) 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2) 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
塔式住宅暗楼梯的机械防排烟
1)塔式住宅中的暗楼梯方案不易排除烟热,对安全疏 散十分不利。有些国家规定,在高层建筑中不准使用暗 楼梯。但由于其对面积利用比较经济,还是有不少方案 采用暗楼梯间。 2)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必须 附有排烟井及机械加压送风井,以机械方式对楼梯间和 前室加压,使楼梯间及前室内形成正压而不致受烟热侵 入,但这样的经常维护费用较高。
其次,楼梯位置的选择及与电梯的关系要适当,作为 电梯的辅助交通工具,应与电梯有机地结合成一组,以
利相互补充,其布置方案见图4-2。
12
第一节 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
楼梯位置
1)塔式住宅:交通体系比较简单,楼梯、电梯核心布局 2)板式住宅:在安排楼梯位置时,应考虑主要的楼、电梯
间的位置对住宅平面及体型的影响。 当为一字形走廊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长度和防火规
2)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
分段、分层设站(垂直方向)。
如下面几层可以考虑不使用电梯,而与电梯间隔开。
加长水平交通(平面布置),争取更多服务户数。
10
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

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垂直公共交通系统是指用于高层建筑内部及其周边的垂直交通工具和设施,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垂直交通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环境和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前景和影响。
一、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和优化。
首先,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进步,垂直公共交通系统中的电梯将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垂直交通的效率。
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垂直公共交通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通过可视化界面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乘客可以轻松选择目的地并享受全程无人干预的乘坐体验。
最后,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的垂直交通工具,如无人机或空中电梯,进一步拓宽了垂直公共交通的选择。
二、环境友好性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对环境具有显著的友好性。
首先,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减少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通过将垂直公共交通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如太阳能或风能,可以实现零排放的垂直交通。
此外,垂直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可以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三、对经济的影响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高效的垂直交通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和资源的流动,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创新力。
其次,垂直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梯制造、维护和运营等,为城市创造了就业机会。
另外,垂直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还可以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在技术、环境和经济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积极的影响。
建筑物垂直交通工程方案

建筑物垂直交通工程方案建筑物的垂直交通工程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体验以及效率。
在设计建筑物垂直交通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楼栋的高度、功能分区、使用人群等。
下面将就建筑物垂直交通工程方案做详细探讨。
**1. 电梯系统设计**电梯是楼宇垂直交通的核心设施,其设计需考虑到楼栋的高度以及使用人群的数量。
在高层建筑中,需要考虑采用多部电梯并联的方案,以确保高效、快速的垂直交通。
同时,电梯的运行参数也要进行合理设置,如提高运行速度、减少等待时间等。
**2. 楼梯设计**除了电梯外,楼梯也是建筑物垂直交通中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因此,在设计楼梯时,需要考虑楼层间的连接方式、楼梯的宽度、坡度等因素,以确保安全、便捷的垂直交通。
**3. 自动扶梯设计**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机场、地铁站等场所,自动扶梯是非常常见的垂直交通设施。
自动扶梯的设计需考虑到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安全保障等因素,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且方便用户的使用。
**4. 垂直交通系统集成**在设计建筑物的垂直交通工程方案时,需要将各种垂直交通设施进行合理的集成。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实现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等设施的协调运行,提升整体的垂直交通效率。
**5. 考虑未来发展**在设计建筑物垂直交通工程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垂直交通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在设计之初就留下扩展和升级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建筑物垂直交通工程方案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人群密度、安全性等方面,以确保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只有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

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公共交通空间作为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便利性。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的组成与功能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主要包括楼梯、电梯、走廊、门厅等部分。
楼梯是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也是居民日常步行上下楼的选择之一。
设计时应考虑楼梯的宽度、坡度和踏步高度,以确保行走的安全与舒适。
电梯则是居民上下楼的主要交通工具。
电梯的数量和载重量应根据住宅的层数、户数以及居民的出行需求来确定。
同时,电梯的速度和运行平稳性也会影响居民的使用体验。
走廊连接着各个住宅单元,是居民日常通行的必经之路。
走廊的宽度应满足两人并行和搬运家具等物品的需求,同时要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门厅是居民进入住宅的过渡空间,具有接待、等候和临时存放物品等功能。
一个宽敞、明亮、整洁的门厅能够给居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首先要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楼梯和电梯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设置防火、防烟设施。
走廊和门厅应避免出现狭窄、昏暗的角落,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
2、便利性原则设计应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
电梯的位置应合理布局,使居民能够快速到达自己的住宅单元。
走廊应尽量缩短,减少居民的行走距离。
门厅应设置信报箱、快递柜等设施,方便居民收取邮件和物品。
3、舒适性原则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公共交通空间应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声学环境。
可以通过设置窗户、通风口等方式改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减少噪音的传播。
4、美观性原则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美观,与整个住宅的风格相协调。
可以通过装饰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和艺术品的布置来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三、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的要点1、楼梯设计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 11 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75 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J].建筑学报,1999(10).
MYKJ 317
Hale Waihona Puke
电梯是中高层、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的设置必须使 用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电梯的数量、等候电梯的极限时间等参数是影响高层住宅的电梯使 用是否方便的主要因素。使用方便首先要体现在电梯数量的选择上,电 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多设电 梯使用必然方便,但造价会相应增加。要解决舒适与经济的矛盾,必须客 观地确定电梯的使用数量和等候电梯的极限时间。
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这是为了使用方便,但为了节约投资,设 站间层不超过两层。减少电梯设站有利于节约电梯造价,简化电梯管理 和减少损坏率。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可以采用电梯隔层停站或隔 三层停站的方式,此方式多用于板式高层住宅中。近年来,在高层住宅中 出现了隔层错层越廊式。隔层错层越廊式就是电梯停靠站与楼层错半 层,从电梯的交通廊上半层或下半层到达住户楼套型单元的入口处,这 上下半层的楼梯是垂直不贯通的,很好地避免了交通廊对住户居室的干 扰。
关键词:中高层;高层;垂直空间;设计分析
在城市用地紧张的现阶段,中高层和高层住宅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土 地利用率,同时有利于改善城市面貌,因此,中高层和高层住宅的建设能 与多层住宅建设同步进行,并成为激活城市的一个亮点。 1 中高层、高层住宅设计的特点
中高层和高层住宅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将多层住宅进行垂直叠加,它 作为一种住宅类型,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1.1 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问题。
在进行高层住宅平面布局时,电梯的设置位置很重要。应尽量避免 电梯靠近住户的主要居室,更不能靠近卧室,通常可以用卫生间、厨房、 壁橱等辅助空间来隔离。防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因机械的摩擦、震动或 侯梯过程产生的噪音对住户的干扰。否则应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隔音降噪 处理。 2.3 楼梯及电梯的空间关系。
在中高层、高层住宅交通空间设计中,楼梯与电梯是作为两个必要 条件同时出现的。高层建筑的交通空间设计的重点便是楼梯与电梯的组 合设计。楼梯与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攻击,一般结合在一起设置,形 成垂直交通枢纽。而高层住宅设计中的设备管井常包括水、暖、强电井、 通风井等设备。这些管井的位置、大小应结合楼梯与电梯的空间关系进 行合理组织。
通工具,这是与多层建筑直观上的区别。以电梯为中心的交通组织,在高 层建筑的平面及空间组织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住宅电梯的选用以 及它与楼梯的组合设计,是高层住宅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正确 选择并合理配置电梯,使电梯成为令住户满意的垂直交通工具,已成为 高层住宅设计的现实问题。
住宅高层与踏步数的关系
住宅电梯的载重量、速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服务的户数、建筑的层 数以及建筑的高度等因素。常见住宅电梯的载重量为 630~1000kg,消防 电梯的载重量不得小于 800kg。
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1999)中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 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 梯。”规范同时规定。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 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台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当设置两部或两 部以上电梯时,考虑到住宅建筑的使用特点及经济性,可以设置两台以 上大小容量搭配电梯,并组成集中布置,就能同时或交替使用,既便于管 理,又方便搬运家具及担架,并能节省能源和日常维护管理费用。
中高层、高层住宅在空间布局上的特点,是以电梯取代步行成为日 常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与楼梯的组合成为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 1.2 高层住宅的结构选型问题。
由于住宅高度的增加,建筑的荷载大大增加,外部条件的制约因素 更多,更明显。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的安全至关重要,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布 局会受到结构因素的制约。 1.3 高层住宅的消防与疏散问题。
由于住宅向高空发展,对建筑的消防与安全疏散、建筑设备、设施等 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与多层住宅有很大的差别。 1.4 高层住宅的经济性问题。
高层住宅一次性投资大,维修、管理费用高。经济因素对住宅建筑产 生一定影响。 1.5 高层住宅的社会问题。
高层住宅建设带来了城市居住区高密度的居住状况,如何协调居住 环境与社会环境,关心居住者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安全的住宅空间, 也是高层建筑住宅设计重视的问题。 1.6 高层住宅的适应性问题。
建筑·规划·设计
民营科技 2011 年第 8 期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空间设计
衣江波 (黑龙江省红旗农场,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人口急剧膨胀,加之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使高层住 宅的设计与建设成为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一种手段。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消防及电梯等公用配套设备的日渐成熟,国家政策法规的建 立与完善,使住宅向空间发展成为可能,并形成当前住宅开发与建设的一种趋势。
高层住宅结构复杂、设施多、造价高、与多层住宅建筑相比,建筑的 耐久年限较长,因此,中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要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前瞻 性。 1.7 高层住宅的其他问题。
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问题、外部造型设计也是高层住宅设计中需要 给予重视的问题。 2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空间设计 2.1 楼梯的设置。
在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中楼梯是必不可少的,电梯的设置主要是 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而楼梯则兼顾消防疏散和方便使用的双重作用。 它作为住宅下部各层及短距离层间的主要交通工具,在非常情况下,它 是楼层居民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楼梯的数量、位置、空间尺度关系到居 民使用的方便,同时也是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楼梯的设计要考虑 消防疏散、方便交通等要求。
在工程的实际运用中,住宅层高多采用 2800mm、2900mm、3000mm。 按照以上要求,根据消防疏散、结构墙厚、搬运物品及家具,以及设备管 井占有的空间,中高层、高层住宅的楼梯间的开间常选用 2500~2700mm,而进深则设计为 4800mm 以上。 2.2 电梯的设置。
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则作为辅助交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95)规定:“高层住宅每层 疏散楼梯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1.00m 计算,各层人数不 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 多的一层计算。”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1999)中同时规定“:疏散 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踏步 高度不应大于 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 大于 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 应大于 0.11m。楼梯井净宽大于 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