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下册)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是小学生》1. 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排队、礼貌用语等。
2.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2课:《我爱我家》1. 学会感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3课:《我们的学校》1. 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和规章制度。
2. 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第4课:《好朋友》1. 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如分享、帮助他人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5课:《安全常识》1. 学习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如过马路、防火、防溺水等。
2.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例分析: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欲望以及与同学的合作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如礼貌、自律、关爱他人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实物:如安全标志、日常用品等,用于情景模拟和实物讲解。
4. 参考资料: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故事等。
六、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规则和礼仪的思考。
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和礼仪,如排队、礼貌用语等。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新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生活中的品德价值观念,如爱国、友善、诚实等。
- 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爱国心1. 背诵歌曲《我爱你,中国》。
2. 研究介绍中国的国旗、国歌、首都等基本概念。
3. 听取学生对爱国心的理解,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单元:友善待人1. 阅读《友谊的小邮差》故事,讨论故事中的友善行为。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善交往的能力。
3.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培养团队意识。
第三单元:诚实守信1. 引导学生明确诚实和守信的定义。
2. 分析生活中的诚实守信事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对于诚实守信行为的理解和实践。
第四单元:文明礼仪1. 研究基本的文明用语和礼貌行为,如感谢、对不起、打招呼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锻炼文明礼仪表达能力。
3. 分享经验,总结正确的文明礼仪行为,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积极践行。
第五单元:健康成长1. 讨论健康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
2. 观看健康生活的动画片,研究正确的饮食和锻炼知识。
3. 设计小组健康生活计划,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情景教学:以真实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体验。
教学评估- 听说读写结合的形式进行个人评估,考察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小组合作任务的评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动表现。
-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反馈学生在品德与生活方面的发展情况。
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人教版)(下册)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人教版)(下册)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介绍尊重他人的概念。
2. 讨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3.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包括礼貌、倾听、不嘲笑等。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尊重他人。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第二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介绍规则的概念。
2. 讨论遵守规则的原因。
3. 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包括听从指令、不违反规定等。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遵守规则。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遵守规则的场景。
第三章:关爱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
2. 讨论为什么要关爱自然。
3. 学习如何关爱自然,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关爱自然。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环境,并参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第四章:乐于助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介绍乐于助人的概念。
2. 讨论为什么要乐于助人。
3. 学习如何乐于助人,包括提供帮助、关心他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乐于助人。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乐于助人的场景。
第五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的基本生活常识,如自我保护、防火等。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活常识的教学,如防火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生活常识(1) 防火消防知识1.引导学生了解火和火源的危害性。
2.教学消防基本常识,如消防电话、疏散路线、灭火器等。
3.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用火、用电注意事项。
(2) 自我保护1.介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如地震、台风等。
2.讲解应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如躲避、报警等。
3.指导学生合理避免受到伤害,如不乱扔、不乱跑等。
2. 品德教育(1) 学会感恩1.教导学生学会感恩生活,感恩家人和身边的人们。
2.引导学生做一些小感恩活动,如写感谢信、送礼物等。
(2) 同学之间友爱互助1.建立班级团结友爱意识,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分工合作等。
(3) 爱护环境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和自觉性。
3.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基本生活常识及品德教育知识的讲解。
2.互动法: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及时指正。
五、教学评价1.每节课结束时进行。
2.通过日常生活观察、考试、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六、拓展内容1.制定了防火预案或其他应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预案,让学生商量制定自己的应急预案。
2.做一些小幸福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家人的感恩意识。
3.通过展示一些家中的环保小事实例,以及班级环保竞赛等方式,加深环保意识。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人教版)(下册)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人教版)(下册)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3.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讨论:什么是尊重?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2. 举例:分析身边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尊重他人,如问候、倾听、不嘲笑等。
第二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3. 让学生学会在规则指导下行动。
教学内容:1. 讲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遵守规则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学会在规则指导下行动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后果?2. 举例:分析身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遵守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打闹等。
第三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3. 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讨论: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有哪些表现?2. 举例:分析身边关爱他人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关爱他人,如帮助、关心、问候等。
第四章:勤劳自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勤劳自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勤劳自立的习惯。
3. 让学生学会勤劳自立的技巧。
教学内容:1. 讲解勤劳自立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勤劳自立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学会勤劳自立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讨论:什么是勤劳自立?为什么我们要勤劳自立?2. 举例:分析身边不勤劳自立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勤劳自立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总序: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李思执行者:课题:第一课我的一家NO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
(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
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
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板书:工作爱好习惯(二)介绍自己的家人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人教版)(下册)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人教版)(下册)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内容:1. 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和表现。
2. 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3.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活动:1.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场景,让大家直观感受。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第二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遵守规则的意义和表现。
2. 分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3. 学习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遵守规则与不遵守规则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遵守规则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第三章:勤奋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学习的重要性。
2. 分析勤奋学习的表现。
3. 学习如何勤奋学习。
教学活动:1. 名人故事:分享勤奋学习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章:热爱劳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 分析不爱劳动的后果。
3. 学习如何热爱劳动。
教学活动:1. 劳动意义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小组合作:设置劳动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章: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表现。
2. 分析环境破坏的后果。
3. 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活动:1. 环境问题讨论: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思考保护环境的措施。
2.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学会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三课时探究活动关于“老茎上的生命”的探究活动探究目的:让学生认识植物的茎也能繁殖生命,也能长出一株新的植物。
探究内容与步骤:1、把萝卜、白薯或白菜的根茎切下来一部分。
2、往每个容器底部注入一些水,然后,把切下来的蔬菜或水果的根茎都平放在容器里。
3、耐心的等待,或许在两三天之后,那上面就会抽出绿色的嫩芽,然后长成叶子,开出花。
注意:1、容器的底部要保持湿润,但是不能够注入太多的水。
2、即便是在这样周到的照顾之下,两周之后,这些植物也就开始枯萎了,因为它们需要成长的养分。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把它们移植到有土壤的花盆里,它们才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如果幸运的话,它们会长出根并且继续成长。
第四课时关于种菜(花)探究活动探究目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探究准备:几个花盆或瓦盆、泥土、花铲、菜种(青菜、大豆、萝卜、大蒜、葱)、花种(如牵牛花、含羞草、一串红)或花苗(如吊兰、太阳花)等。
探究过程:1、把泥土放进盆里,用花铲松土。
2、把种子撒在盆里,上面用一层薄薄的土盖住,放在向阳处,并注意保温。
3、几天后观察、浇水,把几种植物的发展情况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这一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们对春天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必要的。
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活动的设计,种蒜的过程教师讲析清楚分明,充分的利用实物投影仪清晰的展示了种蒜的全过程。
学生看得很分明,以及教师的教具准备丰富、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动手种蒜过程时间比力丰裕,学生的兴趣也很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能利用电脑课件、录像、图片等教学手段,把本课的重点、难点顺利的突破。
课程结束时教师发给学生一包种子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向身边的人去学习,这种延伸学习的设计,也很吸引学生,容易让学生接受。
讲授种植树木环节时,结合植树节进行环保教育,放置得很流畅、衔接得自然。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学环节放置上欠灵活,学生的种植活动也可多放置几种分组进行,这样会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场小学一年级品德(下册)教案教师:周华2018年春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第一课我的一家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
(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
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
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板书:工作爱好习惯(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
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
如全家旅游、过生日、爷爷教自己种花;火种别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录像带来。
3、水彩笔老师准备:1、画图纸若干。
2、老师准备一个家庭生活录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有哪些亲人?(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2、问: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我的一家人二、学习新课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
看表,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最有礼貌?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
‚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妈妈的什么?……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
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呼家里的亲人的?5、老师小结: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6、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难忘的故事。
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家的故事?请同学到前边讲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师播放班上某位同学带来的家庭生活录像带,全班同学欣赏。
8、放《可爱的家庭》歌曲,把自己准备的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贴在书上。
9、在小组间讲讲自家的故事,同时放轻音乐三、小结:进行爱家庭教育。
探究活动目的: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人,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探究内容及形式;1、观察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2、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3、在活动课上介绍自己的家人。
4、重点请外省的学生用老家的话介绍自己的家人,老师注意解释。
教学反思:第二课家人的爱一、主题目标: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活动一:1、引导学生年6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这也是爱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一、主题目标: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活动一:1、引导学生年6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这也是爱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教学反思:本课以小兔子贝贝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了一种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
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指导者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凡是老师要说的话,都通过‚小兔贝贝‛的口头表达,易于指导。
教学反思:第三课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难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1、调查表。
2、向日葵评比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师: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他吗?2、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哈哈的,我觉得快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