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跨国公司为何兵败中国手机市场_基于中日两国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方式的对比研究 10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取得成功,跨国公司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了解中国市场特点在制定营销策略前,跨国公司应该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同时也面临着语言、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挑战。

了解这些特点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前提。

三、定位与市场细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跨国公司需要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将市场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跨国公司应该根据产品特点、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细分。

四、产品定价策略产品定价是营销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

跨国公司应该根据产品的独特性、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五、渠道选择与分销策略在中国市场中,渠道选择和分销策略对于跨国公司的营销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地域广阔和消费习惯的多样化,选择适合的渠道和制定合理的分销策略对于扩大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六、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品牌建设和推广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市场中,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较高。

通过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有效的推广策略和增加品牌曝光度,跨国公司可以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七、与中国伙伴合作在中国市场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

与中国伙伴合作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解决文化和语言障碍,并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

八、适应本地化需求成功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都注重适应本地化需求。

这包括产品本地化、营销活动本地化和服务本地化等方面。

跨国公司应该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习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九、总结与展望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近代中日现代化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近代中日现代化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近代中日现代化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作者:董晨曦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5期【摘要】 19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改革和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扩张逐渐入侵亚洲。

东亚谋求变法图存,日本于1868年推行明治维新,中国在1898年实行戊戌变法,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首次尝试。

两国命运不同一成一败,以背景和内容为前提,探讨他内部有何重要原因。

【关键词】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原因一、变革前的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经济开始发展。

17世纪中叶,人权思想兴起,相继建立资本主义政权。

18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科技实力和军事能力,实力逐渐远胜东方。

英国等国家开展圈地运动,使大量农奴成为劳动力。

为寻找材料原产地和海外市场,对海外殖民地展开激烈争夺。

亚洲在西方列强面前是待开发的市场,中国和日本闭关锁国,列强迫切地想打开中日市场。

19世纪末西方国家为建立自身的殖民体系。

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集团为对变法造成双重压迫。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导致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虽然清朝统治者卡丝是变法图强如“洋务运动”,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日本在变革前,日本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

1853年,东印度公司船长培里挑起黑船事件在神奈川以武力强迫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这个条约是打开日本国门的第一步。

严重的损害了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农民受到剥削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

德川幕府末期,农民反对幕府封建统治的斗争日趋激烈,后发展成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经过萨摩藩与长州藩决心武力讨幕的“戊辰战争”,新政府军彻底打败了幕府方面军,取得了倒幕维新革命的胜利。

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日本列岛蓬勃发展。

此后,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

日本在被打开国门后,封建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商品经济渗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动摇幕藩体制基础。

互相竞争失败的例子

互相竞争失败的例子

互相竞争失败的例子引言在商业、政治、体育、科技等各个领域,互相竞争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竞争可以激发创新,推动进步,但有时也可能导致失败。

本文将介绍一些互相竞争失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并从中得出一些教训。

1. 失败的商业竞争案例1.1 老牌手机品牌的衰落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曾经有许多老牌手机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如诺基亚、黑莓等。

然而,随着苹果和安卓系统的崛起,这些老牌品牌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其中,诺基亚最为代表性,其曾经在2000年代初一度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近一半,但未能及时跟上智能手机潮流,导致其市场地位逐渐被苹果和安卓手机厂商超越。

教训竞争者不断进步,市场需求也在变化,企业要及时调整策略,创新产品,迎合消费者需求。

否则,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所取代。

1.2 网红直播平台的失败近年来,网红直播平台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粉丝和广告主。

然而,这个行业内竞争激烈,有一些平台未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宣告失败。

例如,在中国市场上,曾经有许多网红直播平台争夺用户和广告资源,但由于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最终导致市场份额下降,甚至倒闭。

教训创新是持续竞争的关键。

在互联网行业,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变化非常快速,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不断改进来保持竞争力。

2. 失败的政治竞争案例2.1 某政治党派选举失败在政治竞争中,选举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有时,某政治党派在选举中失利,未能赢得多数席位或者领导地位。

例如,英国工党在2019年的大选中表现失利,导致保守党继续执掌政权。

教训选民对政党的选择是基于多种因素,包括政策、领导人形象、经济形势等。

政党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提高形象,以满足选民的需求,争取选民支持。

2.2 国际奥委会竞选失败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竞选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场激烈竞争。

在过去的选举中,有些候选人未能成功当选。

例如,2021年,中国候选人陈若琳在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中未能胜出。

教训在国际竞争中,候选人需要处理好不同国家的利益关系,兼顾各方利益,争取多方支持。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一)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一)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一)著名企业由盛转衰著名企业由盛转衰,是商业史上常见的事情。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理解导致企业由盛转衰的原因。

KodakKodak是一个成立于1888年、曾经是全球最大的胶片制造商的公司。

但是,在数码照相机的兴起和市场份额的不断缩减之后,Kodak进入了破产重组程序,从而由盛转衰。

原因Kodak由于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忽视了对数字技术的投资和研发。

当数码相机逐渐普及,食用市场,Kodak的主要收入来源——胶卷销售——逐渐枯竭。

最终,它无法承受变化和竞争的压力,企业的价值逐渐下降。

NokiaNokia曾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设备供应商之一。

但是,当苹果iPhone的问世和Android手机的迅猛崛起,导致Nokia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

Nokia忽视了移动市场的变化,过度关注智能手机之前的“便携式设备”市场,将主要的市场价值放在硬件的制造上——没有足够的投资和支持来推广和开发可靠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这使得Nokia显得逊色。

BlockbusterBlockbuster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租店。

但是,在Netflix 等数字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后,Blockbuster逐渐陷入困境。

原因Blockbuster的竞争模式固执,它的出租模式把重点放在了实体店铺上,而不是在线租赁。

同时,如果用户未能及时归还DVD,Blockbuster通过收取高额罚款获取收入,这使得用户对Blockbuster 产生了厌恶。

总结以上企业前景均令人瞩目,但是它们由盛转衰的原因,却是经营者忽视市场变化,企业文化僵化,以及过分依赖过去成功模式所致。

通过总结以上企业的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于商业运营中的困难和陷阱的认识——资本市场如此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市场可能使长期成功的企业受到影响。

因此,与时俱进、灵活作为是商业成功的不二法则。

Sears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它的业务涉及房地产、银行、保险、出版和快递等领域。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摘要】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国产手机品牌的影响,探讨了其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的调整,以及品牌合作和市场拓展的策略。

提出了国产手机品牌应该提升产品技术和品质的建议。

在总结了国产手机品牌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应对策略,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读者可以了解到国产手机品牌在当前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有助于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国产手机品牌、营销策略、市场定位、品牌合作、市场拓展、产品技术、产品品质、应对策略、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中美贸易摩擦是指中美之间因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而产生的争端和摩擦。

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升级,双方相互征收关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对全球产业链和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贸易环境不稳定,国产手机品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全球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紧密相关。

国产手机品牌需要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抓住机遇,加快自身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需要谨慎应对,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好的发展。

1.2 国产手机品牌营销策略国产手机品牌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挑战时,营销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下,国产手机品牌需积极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营销策略,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竞争力并拓展市场份额。

国产手机品牌需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制定精准的市场定位策略。

通过分析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向,确定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找准目标受众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

2002年十大营销失败案例2002年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不仅仅是成功案例,为数众多的不成功案例具有更强的警戒意义。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证明中国市场并不完全是“流着牛奶与蜜的迦南地”。

一.爱立信手机:反应迟缓,屡失良机2001年10月,索尼手机和爱立信手机合并的时候,双方高层为这个合资公司制定了高远目标——5年内成为移动多媒体产品业界全球第一。

爱立信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前柯德川在合并时表示:“爱立信和索尼强强联手、互有所长。

这家合资公司在世界通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迈进的发展中将处于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

”然而互补性在合资公司成立的前一年半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来。

倒是2003年2月传出消息,曾为索尼爱立信手机的合并描下美好蓝图的柯德川黯然下课,间接证明索尼爱立信的合并,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市场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更是证实索尼爱立信手机市场表现异常糟糕。

2002年3季度,索尼爱立信全球销量比2001年同期两公司的销量下降约40%,而同期却成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丰收之期。

在全球最大的中国手机市场上,2002年国产手机迅速崛起。

相比迅速崛起的波导、TCL、厦新等本土新贵,曾经占据中国市场30%份额的爱立信手机表现惨不忍睹——研究数据显示,爱立信的市场占有率自去年年底的11%降至6月底的2%不到。

索尼爱立信怎么了?反应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明确的市场应对措施是其糟糕表现的主要原因。

在手机已经完全成为时尚产品的今天,新机型和新概念产品必须不断推出,才能保持住市场领先地位。

而索尼爱立信2002年推出的新机型数量偏少;其推出换代概念产品的速度也严重滞后。

以拍照手机为例,曾被爱立信寄以厚望的T800已成业界笑柄,其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直到今天还没能在中国正式上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甚至国内的一些二线手机厂商都已经推出了同类产品。

在中国市场上,面对急速崛起的本土新贵,处于磨合期的索尼爱立信不但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更几乎停止了其市场宣传工作,销量急速下滑并不奇怪。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及中方的对策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及中方的对策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及中方的对策前言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但是长期以来,中日贸易失衡问题一直是中日两国关系中的痛点。

本文将分析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中方的对策。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日本对华出口的优势产品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制造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有大量的智力资源。

在钢铁、电子、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领域,日本的产品具有先进性和高附加值。

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在世界上拥有领先地位,且其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认可度。

而这些产品恰好也是中国市场所需的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中国消费者对日本汽车等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进口数额也相应较高。

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主要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化妆品、玩具等。

这些产品的价格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相对低廉,而且质量和技术含量都较低,无法与日本的高附加值产品竞争。

因此,虽然中国对日本出口了大量的商品,但出口产品的价值却与日本对华出口的产品价值相比落后得多。

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壁垒除了日本与中国的出口产品差异之外,日本还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抑制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壁垒就是日本对中国实行的高关税政策。

由于对华关税的存在,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高,这也导致了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

此外,日本还通过对中国产品设计和技术标准的限制,使得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上难以打开局面。

同时,日本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和收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这也制约了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上的发展。

中方的应对策略针对长期以来中日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中方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优化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结构中方需要优化自身的对外出口产品市场结构,推广并大力发展中国的高附加值产品。

这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可以让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拓展对外贸易的市场和方式为了让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中方需要拓展对外贸易的市场和方式。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论文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论文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论文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会及资源状况等多项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跨国公司市场营销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跨国公司市场营销论文篇一《跨国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摘要】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会及资源状况等多项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本文首先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总体介绍,然后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全球和在华的营销策略的变化情况,最后指出我国应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及跨国公司营销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跨国公司市场营销全球化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主流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载体就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其数量、规模、经济实力、科技开发能力都达到空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过程中的支柱力量。

一、市场营销战略的基本理论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贯穿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总战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实施情况会直接影响跨国企业的在华的发展和生存。

二、跨国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一)跨国公司在中国营销发展的三个阶段(1)探索性进入阶段。

在此阶段,跨国公司通常采用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协助母公司进驻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把它们的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

例如宝洁公司在最初探索性进入中国时候,一方面让中国的专业客户逐步认识自己公司的品牌,另一方面借此认识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市场,发现发展机遇,降低经营风险。

(2)战略进取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19 7 19 9 8
有 学术性 的研 究
商业 界 的广泛 讨 论
l 所示 )
然 而 , 此事 却 引 起 了 日本 媒体 和
以 中 国市 场 为例 , 主 要 手 机 品
牌 的市 场份 额 的数据 凸显 了 日本 手 机 的 失败 ( 如 表
中国主要手机 品牌的市场份额
199 9 2 0 )0 ( 0 20 ) ( l 2( 2 ) X 2( ) X 3 2( 抖 中 X 2( 5 ) X
造 商 已经 在 本 土 市 场 战 胜 了 日本 企 业 ( 如 表 1 所
C heung (200 5 ) 认 为 , 中 国 手 机 制 造 商 的 崛 起 虽 然 这 些 因 素 能 够 解 释 为 什 么 中 国手 得 益于 生产 技 术 的 标 准 化 以及 中 国 企 业 和 跨 国企 业 的合 作
创新过程往往使得他们很难适应 国外市场
同时,
这些差异给相对弱 小的东道 国企业 提供 了生存 空 间 他们更熟悉本 国的消费偏好和销售体 系, 也许 能够通过提 高适应 和反应能力赢得更大 的市场份 额 因此, 本研究的 目的是评估集权式创新过程对 日本跨 国 企 业 开 拓 新 市 场 所 造 成 的 困难 通 过 对
原 因 是 中 日两 国对手
机 的运作 方式 不 同 :在 日本 , 手 机 和 电话 服 务 捆 绑 销 售 ;而 在 中 国 , 手 机 是 作 为独 立 的 商 品 出售 日本 的跨 国企 业有 能力 按照 服务 运营商 的要 求 开发先 进 的手机 , 但这 种能 力在 中 国没有 用武 之地 关键 词 :中国 ;营销 ; 日本跨 国企业 ;手 机 ;新 产 品开发
土市场 ( 富 士凯 美 莱 研 究 所 ,20 0 ) , 但 这 更 应 该 理 7
解为他们在 国外市 场表现不佳 的结果 以 中国为 例 , 早 在 19 9 年 , 松下 公 司就 在 中 国 建立 了 手机 生 5
产 基地 同年 , 诺 基 亚 在 中 国 建 立 了生 产 基 地 , 这 表 明 日本 公 司 和 其 芬 兰 对 手 一 样 渴 望 在 中 国市 场 占据 主导地 位 , 至少 在 中国手 机 市场 发展 的早 期 是 这样 解释 以 上 三 个 解 释 难 以 令 人 信 服, 需 要 其 他
收稿 日期 : 0 10 一 2 一16 2 0
作者简介 :丸川知雄 , 男 , 日本人
教授 , 研究方向是中 国经济 问题
E 一 a :m ar k w @ i .u 一to y .a .j mi l ua a s k o c P
黑 巍镰骥 , 念鹜耀缨
1 997 7 19 9 8
20 10 年 第 3 期(总第471 期)
其 创新 过程 的基本 结构 几乎 保持 不变 采 用这 种 集权式 的创 新 方式 后 , 日本 跨 国企 业 面 临 的风 险 是 对 国外 市场 的 需求 不 敏感 ( B ar l t & te t G h s a , 1998 ) 当 国外 市场 和 本 土 市 场 的 顾 客 需 o h l 求 和销 售体 系 都存 在 差 异 时 , 集 权 式组 织 结 构 带 来
界第三和第 五, 成为 20 6 年世界领先的手机制造商 0 ( 富士 凯美 莱 研 究 所 , 200 ) 其 次 , 中 国 的手 机 制 7
造 商 面 临的 G S M 市场 门槛 比 日本 韩 国生产 商还要
高 , 他 们 没有 任何 专 利技 术 , 不 能 采 用 交 叉 许 可协 议 的方 式获 得 市场 准 人 示) 不 过 , 至少 有 一些 中 国制
20 10 年 第 3 期 (总第 471 期 )
工 商 管理 企 管纵 粉
释号 彭沁年
M a . 20 10 r
V ol.32
N o .0 3
日市跨 国公 司为何兵败 中国手机 市场
基 于 中 日两 国新 产 品开 发 和 营销 方 式 的对 比研 究
丸川 知雄
(东 京大学 社会 科学 研 究所 , 日本 , 东京 ) 内容 提 要 :本 文分 析 了 日本跨 国企 业在 向国外 市场 转 移竞 争 优 势 的过 程 中所 遇 到 的挑 战 管持 有一 定 的技术 优势 , 但 是 日本 的手 机制 造商 在 中 国市 场表 现 仍 旧欠 佳 尽
20 科 年的数据时从一月到 1 月的数据 ( 0
资料 来源 :1 9 一 9 : 中国电子工业年报 ; 1 9 : 中国 电子新 闻 ; 1 9 一 0 3 : 中国 电子和信 息产 业年报 20 3 ; 20 4 : 97 9 18 9 9 20 0 0
日本 国 内对此有 三 种解 释 , 概括 如下 : 首 先 , 包括 F unk ( 19 98 ;2002 )在 内 的一 些 学 者 认 为 , 日本 和 国外 市 场 的 手 机技 术标 准 差异 使 得 日 本制造 商很 难 在 国 外市 场 取得 成 功 P D C , 而其 他大 部分 国家采 用 欧洲 标 准 在 第二 代 G SM , 为 (Z C ) 手 机 服 务 中 , 日本 采 用 的 是 本 土 标 准
能 的事情 引领 者
多年来 , 日本 制 造 商 一 直 是 手 机 创 新 的 例 如 , 日本手 机 制 造 商 是 世 界 上 第 一 个在
了向国外市场销售手机 , 日本的跨 国企业不仅需要 重新 设计 适 合 G SM 标 准 的 手机 , 而 且 要 向 G SM 专
手机 上安 装 彩 色 液 晶 显 示 屏 ( L C D ) 数 码 相 机 互 联 网浏览 器 电子货 币服 务 以及 电视 接 收 器 的制 造 商 此外 , 最 新 的 3G 手 机 , 日本用 户 占世 界 用 户 总 这 表 明 日本 市 场 对 高 附 加 值 的服 数 的三分 之 一
手 机 网和手机 圈 )
基 于文 献发现 , 许 多 日本 制 造 业 跨 国公 司 的特 点是 集权 程度 高 , 海外 业 务 的作 用 仅 仅 是将 日本 国 内开 发 的产 品 和 服 务 输 出 到 国 际 市 场 ( B ar e l t t
G h oshal, 19 98 ;W hitley et al. ,200 3 )
7.8 8
6.1 1
5.2 2
夏新 夏新
6.6 6
2.9 9
1.0 0
3.0 0
8.7 7
11.2 2
4.6 6
4.2 2
2.9 9
爱立信 (索爱 )
联想 联想
TC L
2.6 6
5.6 6
8.1 1
9.7 7
4.7 7
5.5 5
2.4 4
3.9 9
6.8 8
3 .9 9
4.1 1
4.1 1
3 .7 7
外 市场 的 具体 需求 , 但通 常都 是极 不情 愿 的 0 2 世
纪 80 年 代 以来 , 尽 管 许 多 日本 跨 国公 司 已经 在 国 外 设 立 了研 发 机 构 , 例 如 出于挖 掘研 究 资 源 , 或 迎
合 东道 国政 治 压 力 的 目的 ( C a m cr ss , 199 ) , 但 是 l o 4
全球 市场 份 额 的 r .6 % , L G 占 3.7% , 分 别 位 居世 o
务 和先进 的手 机有 很 大 的需 求 , 这些 绝 大部 分 都 是
日本 制造 商提 供 的
第 三 , 一些 评论 家认 为 日本 的手 机制 造 商 忽 视
或者 不够 重视 国外 市 场 的确 , 日本 主要 制 造 商 如 夏 普 松下 和 N E C , 他们 8 % 的销 量 来 自于 日本 本 0
&
本研 究将 探 讨
每次 访谈 平均 持 续 两个 小 时
在手 机 制 造 商
以下 论点 :由于 中国 市场 上 的手 机 需 求状 况 截 然 不 同于 日本 市场 的情 况 , 日本跨 国公 司 集权 化 的创 新 过程 使他们 很 难适 应 中 国市 场 本研究 建 立 在 2 004 一 7 年 作 者 对 中 国和 日 200 本 的 4 7 家 公 司的访 谈 而 得 所 访谈 的这 些 公 司及 其 部 门 的名 称 如 下 :( l 移 动 通 讯 服 务 运 营 商 的手 ) 机产 品 管 理 部 门 (N T D o oM O 公 司 和 中 国 联 通 ) ; r C (2 ) 日本 手 机 制 造 商 的产 品规 划 或 开 发部 门 ( 卡 西
199 9
2( ) 拟
2( l ) X
200 2
20 03 3
200 4 .
20 05 5
2( 6 ) X
三星
5 .0 0
11.4 4
6 .4 4
3 .2 2
6 .4 4
9.9 9
13 .2 2
8 .3 3
9 .6 6
9.6 6
波导
1.7 7
1.6 6
6.0 0
9.2 2
6.5 5
2.1 1
1.3 3
5.7 7
6.2 2
1. 1
康佳 康佳
海尔
NE C
2.8 8
2.8 8
2.8 8
2. 1
1.6 6
1.0 0
1.2
松下 松下
1.0 0
西 门子 子
飞利浦 飞 浦 注 :1 9 年 和 1998 年 的数据根据 生产量计算 ,其他通过销售调查 9 7
C C ID ; 2( 5 : N or o n ; 2( 6 :S IN O 一 R ) X s ) X M
单位 :%
2( 6 ) X
诺 基亚 亚 摩 托罗拉 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