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导学案(新版)冀教版word版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发酵食品的定义、特点及其制作原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简单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2.难点:理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食品品质的关系;掌握发酵食品制作的技巧;分析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发酵食品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以及不同微生物在发酵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学会制作简单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并掌握相应的制作技巧。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发酵食品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发酵食品的定义、分类、制作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通过此项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4.深入了解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此项作业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6.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内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讲解、举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反复巩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新)冀教版生物八上《第1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公开课(教案)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微生物和“细胞呼吸〞中关于发酵知识的根底上,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及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稳固课堂所学知识。
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后进行实际操作,自制酸奶,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及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说出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说出每一步的操作依据3.能够动手制作酸奶,分析评价产品质量好坏及原因情感目标1.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2.培养热爱学的情感和严谨务实的学态度三、重点难点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七、板书设计发酵食品的制作一、酸奶的制作二、发酵的原理三、发酵的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微生物一章完结课,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一课时完成。
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微生物对生活垃圾处理上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知识链内容完成总结归纳环节,对资料分析环节,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用环节中,如有条件可去观察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过程,亦可以资料形式提供应学生,学生在此根底之上,积极思考寻找更多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
不仅如此,更要鼓励学生翻开思维,搜集更多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实例。
教材是从最常见的生态系统〔落叶〕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
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拟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C.与动植物共生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发酵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得牛奶变得更易于消化,同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文章:为学生提供关于微生物和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科普文章,如《微生物的秘密: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探秘发酵:微生物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等。
(2)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源,如发酵食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显微镜观察视频等。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如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时,准备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和辅助教材,以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参考。
2.辅助材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发酵过程和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准备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视频、微生物的显微图片等。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者缺乏自信,没有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不感兴趣或者感到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及教学反思前言发酵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发酵的概念、种类、原理和应用,尤其是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发酵食品的制作》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的概念和种类;2.理解发酵的原理和过程;3.掌握面包、酸奶和蚕豆酱等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准备1.开展本章教学需要的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教学PPT和视频、多媒体投影仪、酸奶自制装置、培养皿、酵母淀粉蔗糖营养盐琼脂平板、PEC培养箱等;2.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工具;3.班级卫生工作要做好,保证实验室安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概念和种类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是一些生物通过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获得能量的过程。
老师可以使用教学PPT或视频介绍发酵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酵、有哪些种类、有何作用等。
2. 原理和过程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感受发酵过程。
使用酸奶自制装置展示不同温度下的酸奶发酵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过程的变化,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原理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酸奶发酵的关键因素,如温度、时间、材料比例等。
3. 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不同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详细步骤,如面包、酸奶、蚕豆酱等,并对比各自的营养价值。
使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感受这些食品的制作及形态、味道的差异,并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健康、有营养的发酵食品。
4. 实践和探究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制作酸奶、蚕豆酱等发酵食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自己总结出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冀少版 导学案 八上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导学 (1)

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2.说出酸奶的制作原理。
重点: 1.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一、自学自研:阅读课文114-115页页,完成下列问题:1.人们利用分解产生乳酸或的特点,制作出美味的食品。
馒头、面包、腐乳、酸奶、泡菜、豆酱发酵食品;果汁、豆浆、芝麻糊发酵食品。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2.探究实验:酸奶的制作。
(1)在消毒的玻璃瓶中放入适量牛奶,目的是给微生物提供。
(2)加热煮沸,消除牛奶中的和,为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环境。
(3)降温到42℃左右,目的是:防止高温。
(4)加入酸奶,目的是引入活的,即接种。
(5)密封瓶口,放到30℃左右环境约8小时。
目的是制造环境,乳酸菌进行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
3.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过程一般包括:、、、等步骤。
4.发酵食品的特点:发酵食品更丰富,更容易被人体。
二、能力提升,学以致用5.归纳发酵的原理:6.写出相应的微生物:馒头、面包、啤酒-----()泡菜、酸奶-----------()醋酸--------()腐乳、面酱、酱油-----()7.完成课本116页当堂练和同步学习相应内容。
第二节食品保存技术学习目标: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了解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重点: 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一、自学自研:阅读课文117--119页,完成下列问题: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的大量繁殖。
不同种类的食品有的保存方法,同一种食品也有保存方法,保存食品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最佳方法,微生物的繁殖,保存时间。
2.生活中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真空包装、、、、、和添加适量食品防腐剂的方法。
各种粥、汤和熟食类食品,比较适合方法保存。
二、能力提升,学以致用3.归纳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杀死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1)真空包装腊肠是隔绝微生物呼吸需要的,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2)风干制作干豆角、红薯干、萝卜干、风干腊肉,可除去,破坏微生物生存条件。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导学案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导学案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册)唐山市第中学主备人【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尝试制作酸奶。
【学习过程】导-学-展-练导:由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导入学:一.自主学习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课上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展:二.合作交流1.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
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2.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3.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还有哪些?4.哪些已经用于工业化生产?练:三.评价反馈1.早在九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用发酵技术生产自己喜爱的食品,如从事、、等的生产。
2.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是利用或进行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产生、等的过程。
3.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等步骤。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沼气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5.下列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A.酸奶B.醋C.鸡蛋D.面包6.制作发酵食品时,发酵的温度一般控制在左右( ) A.20℃B.25℃C.30℃D.40℃7.判断题o(对的打“√”错的打“×”)(1)发酵食品常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或酵母菌。
( )(2)发酵食品时微生物是进行有氧呼吸。
( )(3)发酵技术是逗年来发明利用的。
( )(4)发酵食品过程中要灭菌是指要消除杂菌。
( )【学习反思】我的收获新名词:新观点:新体验:新感受:我将改变我的:★课后反思:(1)本节课我收了什么?(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冀教初中生物八上《5.3第1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word教案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微生物和“细胞呼吸”中关于发酵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及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后进行实际操作,自制酸奶,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及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说出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说出每一步的操作依据3.能够动手制作酸奶,分析评价产品质量好坏及原因情感目标1.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2.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三、重点难点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PPT展示酸奶图片,简要介绍酸奶的优点,问:那么,大家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的吗?看PPT,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酸奶制作原理及材料器具展示PPT,讲解:原理:酸奶是利用无氧呼吸原理,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
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主要是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rnophilus)。
引导学生回顾无氧呼吸和细菌相关知识,并加以总结概括。
材料器具:牛奶、原味酸奶、杯子、勺子、保鲜膜、电饭锅、微波炉看PPT,思考,回顾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酸奶制作过程展示制作方法,并请学生仔细阅读,思考以下每一步原理或原因: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阅读思考回答问题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培养学煮开10分钟;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模杯壁不烫手为度。
冀少版八上生物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案设计(1)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发酵食品的制作》是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是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第九个一级主题“生物技术”部分中的“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来编写的。
发酵食品的制作是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一个方面。
发酵食品的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应用非常普遍,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也很多,以哪种为典型代表学习好呢?这就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既常吃、又好制作的发酵食品来研究。
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选择了馒头,酸奶制作周期较长,所以把课本选择的制作酸奶安排到课外做。
二、学生分析1.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是学生天天都能够看到吃到的食物,对于八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会制作馒头,“如何更快更好地蒸馒头”学生对这个话题既熟悉又感兴趣,因此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中来。
2.对于探究的过程,在七年级学习伊始已经涉及到,探究的步骤学生也是非常熟悉的;如何设计对照试验,控制变量学生也掌握住了要点。
三、设计理念:发酵食品的种类很多,制作的方法、过程也各不相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即“利用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发酵食品,我选择了馒头这一常吃常见的食品,蒸馒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馒头制作过程简单,主要包括和面、发面、蒸制三个环节,其中发面这一环节与本节内容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酵母菌的作用,因此把发面这一环节作为本节课的立脚点和出发点。
在这一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我提出了“在发酵的过程中,加入新材料能否缩短发酵的时间?”这一问题。
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四、设计依据:本实验是《生物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个探究实验。
我之所以选取这个实验作为本次探究实验课的评比,是基于以下几点:1. “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1.重点:练习制作酸奶,能说出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知道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练习制作酸奶
1.酸奶制作的过程:
(1)将容器洗干净,加入牛奶和糖并煮沸,煮开冷却到42 ℃左右,加入一定量的酸奶,然后将瓶口密封,放在30 ℃的地方发酵,8小时后可食用。
(2)下图是酸奶制作的过程,正确顺序为⑤②①③④。
(3)常用菌种有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
(4)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2.发酵原理:
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
其过程可用一
个简单的式子表示:有机物酒精或乳酸。
在有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和酒精。
所以一定要保证是无氧环境。
知识点二:发酵原理的应用
1.蒸馒头、做面包利用的是酵母菌发酵,制作泡菜与酸奶利用了乳酸杆菌的发酵,醋是醋酸杆菌发酵形成的,某些曲霉发酵可以制作腐乳、面酱、酱油等。
2.发酵食品比普通食品营养成分更丰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该类食品的制作发展非常快,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将牛奶煮开的目的是杀死容器和原材料中存在的微生物,以避免酸奶变质。
2.加入酸奶的目的是什么?
酸奶中含有乳酸杆菌,加入酸奶的过程就是接种。
3.为什么要在牛奶冷却后加入酸奶?
在煮开的鲜奶冷却后再加入酸奶的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酸奶中含有的乳酸杆菌。
4.给牛奶加糖的目的是什么?
为乳酸杆菌的发酵提供原料。
5.最后密封的原因是什么?
乳酸杆菌发酵需要的环境是无氧环境,最后密封是为乳酸杆菌提供无氧环境。
6.为什么把装置放在30 ℃的地方发酵?
温暖、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细菌的生长,在30 ℃的环境中,乳酸杆菌繁殖快、发酵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