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文档

合集下载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中国结
中国结,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 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 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 化面; 化面; 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 喻;也是数学奥秘的游 戏呈现。 戏呈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 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 纯的二维线条。 纯的二维线条。 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 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 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 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 色彩多样, 色彩多样,同时作品的 命名, 双寿」、 命名,如「双寿」、 双喜」、「 」、「凤麟呈 「双喜」、「凤麟呈 」、「鲤跃龙门 鲤跃龙门」、 祥」、「鲤跃龙门」、 福寿双全」、「 」、「万事 「福寿双全」、「万事 如意」、「吉庆有余」、 」、「吉庆有余 如意」、「吉庆有余」、 方胜平安」 等 「方胜平安」…等,都 具有中华民族特有吉祥 美满的象征, 美满的象征,将这些具 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 亲友,不但喜气洋溢, 亲友,不但喜气洋溢,曰“栉”,是 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谚 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扬州胭脂苏州花, 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 州梳篦第一家” 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 始自晋代(公元265-420 始自晋代(公元 ),迄今已有 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 年),迄今已有 余年历 常州赋》 史, 《常州赋》有“削竹成 朝京门内比户皆为” 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 记述, 文亨穿月, 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 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 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 况由此可见。清时, 况由此可见。清时,苏州织 造府官员为了谄媚皇上,每 造府官员为了谄媚皇上, 年旧历七月, 年旧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 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 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 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 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 故宫。 故宫。常州梳篦因此享有 “宫梳名篦”之称。 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 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 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 制作精良。 制作精良。常州梳篦精工细 齿尖润滑、下水不脱。 作。齿尖润滑、下水不脱。 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 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 石楠木、枣木, 28道工 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 序精制而成; 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阴 山背后壮竹和上等胶漆、骨 山背后壮竹和上等胶漆、 72道工序精制而成 道工序精制而成。 料,经72道工序精制而成。 这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 这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 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 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 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民间美术(较完整版)

民间美术(较完整版)
中国民间美术
以下作品是民间美术的有:
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
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 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 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古代: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民间美术 现代:专业美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的特点: 寓意性与象征性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 画、扇面画等 。
3、就地取材,因材施艺,集壮美与朴素美于一体。
苏州桃花坞
天津杨柳青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
四川绵竹年画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观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 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 泥 人 张 ” 彩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 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 纸玩具、蜡玩具等。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 布、土布、织锦、刺绣、挑 花、补花等。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间美术的种类
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 器、日用瓷器 、木器 、 竹器 、漆器、铜器及革 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 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 面具、花会造型等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⑧ 剪纸 。包括窗花、礼花、刺绣花样、挂笺等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⑨纸扎:包括各种花灯、 各种纸扎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⑩ 编织 。包括草编 、竹编 、 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 棕编 、纸编等。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食品 。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
1、民俗文化形象的载体
2、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观念,美术创作方法 是集体的,风格上既有传统又有变异,强烈体现民族性和 地方性。

民间美术_精品文档

民间美术_精品文档

民间美术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民间美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也燃气了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与热情。

民间美术在五四以来一直处于体系的边缘地带,并没有完整的进入到教育体系当中。

民间美术进入教学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最早民间美术进入到知识体系,是通过民俗学,作为一个民俗的佐证。

民间美术进来以后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但是在一开始来从事民间文化的研究者是从口传文化和语言学转换过来的。

后来的民俗学,再往后的社会学和民族学。

这些领域都涉及到了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

因为口传文化本身就是普遍的,民俗的事项也是普遍的。

民间美术因为它的专业性进入到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研究。

它的手工性和民间的技能和专业,许多人不从事美术或者是造型艺术实践,很难去进入民间美术研究领域。

收集、整理民间剪纸艺术,向民间剪纸艺术是在延安鲁艺时期提出的。

学习民间剪纸的表达方式,深入到民间生活中去。

延安鲁艺还有一个传统就是表现民间的生活,着实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感受和了解。

而今天的我们是把它放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表现,那个时候是站在农民的角度。

延安木刻艺术的确是以吸收了民间的方式来表达。

一个是学习民间剪纸和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语言。

回到了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质朴和直接、明了、简洁、朴素。

另外一个,他们开始真正的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借鉴民间农民所创造的剪纸。

而如今我们正在抢救民间剪纸。

我们正努力的在记录剪纸背后的文化和剪纸人的故事。

80年代的靳之林先生,在延安呆了十三年。

他主要是发现了剪纸背后的文化,写了《绵绵瓜瓞》。

到了现在,农村开始衰落,文化开始逐渐的消失。

非物质遗产又提出了活态文化,以村社为主体的研究、保护和抢救这样的方法。

最初是延安鲁艺时期做剪纸是收集、整理来学习;到靳之林先生是发现背后的文化,发现背后那剪纸和考古这样的历史文化的关联;到了现在又发现了村社,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传承。

以一个村社为最小单元,又提出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历史这样的使命,提出了活态文化村社研究法。

民间美术 (一)

民间美术  (一)

• 鹿:鹿喜清洁、爱安静、感觉敏锐、善于奔跑。大 多生活在草原、森林中,以树芽和树叶为食。一般 雄性有一对角,雌性没有。鹿全身都是宝,鹿茸、 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都是珍 贵的药材。古代鹿通“禄”,比喻政权,爵位。
•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分别为鼠、牛、虎、兔、蛇、 马、羊、猴、鸡、狗、猪、龙,常用于记年,顺序 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 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大 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 羊、马、猪、狗、鸡,“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 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 丁兴旺、吉祥美好。二类是人们所熟知的野生动物 ——虎、兔、猴、鼠、蛇。三类是代表富贵吉祥的 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 一体的“神灵之物”。
• 蟾蜍、蛙:蟾蜍与蛙外形非常相似,蟾蜍实际上是蛙类 的一种,蟾蜍体肥、皮肤多疣、不善跳跃,蛙则皮肤光 滑、后退肌肉发达,善跳。蟾蜍与蛙不管是在神话,还 是现实中它们都是幸福的象征,传说月中有蟾蜍,故把 月宫唤作蟾宫。它们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与人类农耕
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 龟:俗称乌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基本特征为身上长 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 ,以避免伤害。龟是长寿的动物,多种龟的年龄都超过百年。 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所以,我们经常用“龟龄鹤寿”形 容长寿。
•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 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 ,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 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 延至今。
• 2、图腾崇拜
吉祥图案的产生一直可上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图腾可谓是最 初的特殊的吉祥物。
鹳鱼石斧缸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PPT文档共81页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PPT文档共81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பைடு நூலகம்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民间美术与民居》27页文档

《民间美术与民居》27页文档

四合院主要有哪些色调?
色绿
祥增
和 。
添 活 跃
冬 季 北
气 氛 。 红 色 喜 庆
方 寒 冷 树 木 凋 零
, 绿
, 红

北京四合院 (四)大门和影壁
北京四合院 (五)民间美术
四合院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什么?
门神中的人物是谁?关于门神的故事? 张贴门神是什么节日?
“连年有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许多民间艺术的表现主题,民 间年画、剪纸中都有这类题材,采用谐音寓意,属于吉祥寓意的表现 形式 。
民间美术主要是:年画 和剪纸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 CocoCha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 杰纳勒 尔·乔治 ·S·巴 顿
谢谢!
《民间美术与民居》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Fra bibliotek图片欣赏:
北京四合院 (二)房屋结构
北京四合院 (三)院落设置
立 型 强 , 气
窗户是整个窑洞中最讲究、
陕北窑洞(二)门窗 最美观的部分。拱形的洞口 由木格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陕北窑洞 (三)民间美术
窑洞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 在窗户上贴窗花,窗花外观看 美丽鲜艳,内观看明快艳丽。 题材来源于花鸟虫鱼和戏文故 事等,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上海火车站
上海火车站
用树木,洋伞,人物 着色浓重,散布的构图手 法,加强了夏日火车站场 面的热闹气氛,可以看出 作者对火车及新鲜事物的 歌颂。整个画面采用散布 的构图,产生一种平铺直 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 法上运用了变形,增加了 趣味性,装饰性。
剪纸
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 讲究构图的整体性, 造型手法适形的特点。 形象概括简练,虚实 对比鲜明,线条规整 流畅,色彩对比鲜明。
代表作品
十美放风筝
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 节,12位妙龄女子放 风筝得场面,人物表 情各异,是按照当时 的审美时尚,她们的 衣着浓重鲜艳,在淡 色的建筑,树木和天 空背景衬托下,整幅 画面艳而不俗,引人 注目。表现了人们对 生活的憧憬。
苏州桃花坞年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桃花坞年画
特点:线条清秀,用 色淡雅,题材广泛。
民间艺术
春节
喜事儿
年画
是我国民间过年时张 贴的一种民间画类。 据载,早在汉代民间 就有在门上画勇士, 贴门神的风格,以后 历代不衰。清代中期 更为盛行,全国各地 均有年画,而且形成 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
技法:刻工精丽,绘 刻细腻,色彩炫美。 创作:运用象征,寓 意,夸张等艺术构思。 制作:木板套印,手 工彩绘相结合。
再见

民间美术资料

民间美术资料

民间美术复习资料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1原发性特征•2集体性特征•3承传性特征•4区域性特征•5工艺性特征二、汉族民间服饰•汉族民间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是整个中华服饰的脊柱。

妇女穿上衣下裳的较多,而男子则以上下连属的袍服为主。

两种形制交替使用,并行不悖。

上衣种类繁多,至今在民间仍使用对襟衣、斜襟衣、袄、坎肩、兜肚、口围等。

三、酒器古代酒具可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

盛酒器有尊、壶、彝、缶等,饮酒器有爵、斛等。

四、古代文具•文具:笔筒、笔架、砚台、墨盒、水盂、水注、裁刀、镇纸等。

五、生产工具的发展•夏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金属工具的利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手工业完全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这人一时期的工具,除了继续使用经改良的木、石、竹、贝壳等质地的工具外,金属(青铜为主)工具较多出现在手工业生产中去。

•秦汉时期,手工业发展进步很大,唐代,农业生产成为唐代经济繁荣的基础。

宋元明清是中国工具史上传统工具阶段的后期。

大多数农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以及生活中的辅助工具在这一时期定型,一直延续到近代。

•明清时期,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具的使用,市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大增。

逐步出现了手工业专业化城市,和手工业生产的中心地区,一些行业和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生产工具规格更为齐全、功能也更为完善。

六、农业工具:大体可分为耕农工具、灌溉工具、收获农具和加工农具。

七、民间传统包装传统包装的类型:陶瓷金属、纸布锦囊、竹木草编等。

传统包装的功能与艺术——功能上一般要满足三个要求:(1)首先要保护商品免受搬运过程中和环境条件变化引发的危险。

(2)其次使包装好的商品成为易于处理的整件、有利于识别货物、吸引消费者购买。

包装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具有良好装饰的包装对于推销商品是有用处,而且商品本身也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

(3)传统包装要求做到廉价实用、简单易行,包装材料的价值不能高于商品的价值。

八、商业店面招幌•招幌的分类:实物或模型式招幌、图形寓意类招幌、文字类招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美术之安徽篇班级:10环艺(2)班姓名:龚毅学号:1009020305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孕育了多姿多彩,充满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的需要创作的具有实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信仰,习俗的形象反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和情感因素使之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们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回归。

我们安徽也具有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其中以火笔画,徽派篆刻,徽州版画,钟馗画,徽州三雕,凤画,望江挑花,青阳农民画,萧县农民画,阜阳剪纸著称。

火笔画火笔画源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多年历史。

用特制高温铁笔,借鉴国画技法,运用远近虚实、浓淡相间的方法,烙画而成,很有特色。

竹簧雕刻在竹簧上刻画花鸟、人物、山水,表面光滑细腻,呈象牙色,别有风格。

“火笔画”,又称烙画、烫画。

古代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宫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烙画工艺曾一度失传。

直到明末清初,才真正走进民间并且逐步流传开来。

安徽“火笔画”是江淮地区流传甚广、极具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

以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刘祝华(1916—1991)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安徽“火笔画”通过作画工具的革新命名、作画新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本土题材、内容的创新而形成独立的流派。

解放前,“火笔画”主要以家族传承、民间作坊和平民化、大众化、实用化的形态生存。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火笔画”工艺美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其制品自1956年开始出口,远销东南亚、北美及西欧各国。

“火笔画”的特征是以“铁”作笔,以“火”为墨,在木板、竹簧、宣纸、绫绸等不同材料上作画。

其作品大至数丈,小不足盈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火笔画”制作技艺自上世纪90年代始跌入低谷、凋敝零落,目前已处于濒危失传的境地,亟待国家和社会予以抢救和保护。

河南、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都有生产。

河南南阳烙花,解放前,采用铁丝仿烙笔,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仅能生产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

解放后对制作工艺和工具进行改革,由“油灯烙”改为“电烙”、“躺烙”、“座烙”,将单一的手工烙笔改为大、中、小型号的电烙笔,并可随意调温,从而发展了烙版、烙纸、烙绢等工艺。

烙绘时可进行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色泽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产品行销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烙花筷,1980年被轻工业部评为部优质产品。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个高潮期。

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高潮期。

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自成风格,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影响了后来的易大厂、乔大壮、王福庵、李尹桑,乃至齐白石等一大批书画印名家,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个高潮期。

徽派篆刻代表人物及其艺术风格黄士陵一生治印万余方、留有书画千余幅,是晚清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大师。

其中尤以篆刻成就最高,以薄刃冲刀重现秦汉玺印面目,独具峻峭古丽风采,被列为晚清印坛四大家。

黄士陵篆刻艺术特色鲜明,他的刻印的特点是: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妄怪之失。

章法配字讲究疏密、穿插,彷佛有意,又若无意,密字清疏,意趣横溢。

在刀法上,执刀极竖,无异笔正,每作一画,既轻行取势,一气呵成,乾脆利落,又运刀猛辣刚健、洗练沉厚,气韵和线条的美感都非常强烈。

黄士陵创立的徽派篆刻——“黟山派”,在浙、皖派外另辟蹊径,对篆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影响了众多名家。

明代,徽州篆刻家较多,著名的有苏宣、程源、程朴、汪关等人。

印学界将他们与何震一起称为“徽派”或“皖派”。

到明末清实,印学界泥守文(彭)、何(震),陈陈相因,久无生气。

邑人程邃起而矫之,乃参酌古文籀体,力变大、何旧体,自成一家面目。

周亮工在《印人传》中说:“印章一道,初尚文、何,数见不鲜,为世厌弃。

……黄山和穆倩(程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称之。

”他的篆刻作品章法严谨,笔意奇古,丰满厚实,形成了苍浑雄劲、恣肆豪放的风格,在我国篆刻史上起了上承前人、下启来者的作用,成为清代篆刻宗师。

黄易在《印款》中对程邃评价甚高。

歙县博物馆藏有程邃“江东布衣”朱文印一枚,布局匀称,笔势圆转遒劲,古秀苍逸,韵味深厚。

本县博物馆藏有他的书画册一本,所钤印记,大多自制。

继程邃而起者有汪肇隆、巴慰祖、胡长庚等人。

巴慰祖少好刻印,师承秦汉,著有《四香堂摹印》2册。

本县博物馆藏有巴慰祖自刻的“莲舫”铜印一枚,庄严典重,温厚静穆,上密下疏,平稳自然。

后人赞他的印章“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览之者终日不能穷其趣。

”汪肇隆、胡长庚两人治印均端严浑穆,卓然名家。

后人把他们三人与程邃合称“歙中四子”,故名“歙派”。

乾隆以后,著名歙派篆刻家叶熙锟、许钺、程奂轮、李有兆、吴山、巴树谷、程德椿、谢黄山、曹应钟等人。

近代精于篆刻家还有黄宾虹、叶为铭、巴淑海等。

黄宾虹刻有“黄质宾虹”,有边白文印,“风格逼似巴慰祖”,对歙派篆刻有创创新,编有《宾虹草堂藏印》,叶为铭善刻石碑,光绪三十年(1904)与丁辅之、王福庵、吴潜泉等在西湖孤山,创设“西冷印社”,为从事印者研究及保存古金石之所,影响及于海外,并著有《歙县金石志》、《列仙印玩》和《广印人传》等。

何震(1535—1604),字主臣、长卿,号雪渔,休宁人。

何震与文彭同时而小于文彭,他探知印外功夫对于篆刻的重要性,因此精研六书、文字学,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

队为作篆治印的关键在于用笔运刀,笔有尖齐圆健,刀宜坚利平锋。

执刀有力,运刀迅速,刀随意动,意指刀达,刀中有笔,相得益彰,实现了刀法与书法的—致,内容与风格的统一。

又创单刀边款,顿挫跌宕,欹斜错落,蕴意深邃,具有气势磅礴,淋漓雄浑的独特风格。

其作品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个性。

如“柴门深处”印,笔画刚健,字体简洁,突山力度,锋芒峭霹;“无功氏”,“无”字笔画尖如刺芒;“听鹂深处”,虽摹汉印的方整,但也可看到刀锋,给人以“猛利”的感觉。

苏宣(1553—1626年以后),字尔宣、啸民、朗公,号泗水歙县人。

寓居松江顾从德、嘉兴项元汴两位大收藏家家时中,曾纵览秦汉印章,眼界大开,“知世不相沿,人自为政”,由此而领悟到篆刻创作要有变化。

于是将《石鼓》、《季札》等碑刻上的韵趣用于篆刻,文字之间故作剥蚀的痕迹,很有金石味。

如“苏盲之印”从汉印中来,很有自己个性,刀法老辣,书味盎然。

“我居古人实获我心”印刻于明天启二年(1622),印文用古篆,每一笔划的首尾二端都呈尖状,笔势飞动,印文结构重视变化,两个“我”字用不同的写法,以避免印章上部左右二角雷同;刀法亦冲亦切,劲力所到之处石花斑驳,古趣盎然。

朱简(生寸:1570年,卒年不详),字修能,号畸臣,休宁人。

以草篆入印,注重笔意刀韵,使笔画线条之间具有一种呼应连贯自然和畅之意,从而突出笔画造型感。

他还开创厂短刀碎切技法,把每根线条的锲刻分解为短刀连辍,从而使笔划线条产生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具有涩滞苍莽的金石效果,对后来的浙派丁敬有—定影响。

所作“冯梦祯”印,切刀的痕迹明显,刀刀表现着笔意。

横画都顺着笔势,有的弓形向上,有的向下。

直画有的带着斜势,起笔、收笔都较凝重,撇捺笔势分明。

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富有新意。

朱简还具有很深的印学理论造诣,著有《印章要论》、《印品》,在阐述印章的古今流变之余,同时考证了金石碑版法帖之间的关系,还对当时各家印作进行批评,颇有卓见。

汪关(约生于1575年,卒年不详),字尹子、呆叔,歙县人。

原名东阳,因获得一枚“汪关”汉铜印,遂改名汪关,并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宝印斋”。

他一变何震之法,直追秦汉铸印,以冲刀法开创一种与何震大不相同的工整雅妍的面目,据说将他的作品杂诸汉印一起,很难辨别真伪。

周亮工把明末篆刻家分为“猛利”和“和平”两派,推何震为“猛利”派代表人物,推汪关为“和平”派代表人物,可谓名重一时。

所作“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一印多达十字,以朱文为之,方整朴茂。

印文的笔画以直线为主旋律,方折劲挺,清爽悦目。

布局取汉印匀称平实之法,有些结构简单的字屈叠笔画示繁势,以填塞白地,如“子”字的下部、“蜕”宇的“虫”部、“已”字下部和“矣”字上部;有些结构复杂的字简减笔画求简势,如“孙”字的“系’’部,“委”字的“女”部;字里行间的组合,紧实严整形成了一个庄严的整体。

程邃(1607—1692),字穆情、朽民。

号垢区、垢道人、青溪朽民、野全道人、江东布衣,歙县人。

精于金石考证之学,又长于铜玉器的鉴别。

篆刻白文印多取法浑朴一类的汉铸印,参以己见而出新意。

印文方中寓圆,不露圭角,疏密均衡自然,苍浑凝重。

朱文印则多以钟鼎款识之大篆参合小篆入印,并作较粗笔画的印文,追求苍浑古朴、凝重的风格,清新叮爱,富有笔意。

当时名重一时的梁清标、周亮工等人的用印都出自程邃之手。

所作“徐旭龄印”为其代表作,此印在形式上取法汉印,但在印文、布排、朱白等方面极尽匠心。

印文用笔圆润浑穆,转折处不露棱角,以直线为主,略参弧笔,将动与静有机地结合,庄重中蕴含了灵巧。

“徐”字“彳”部的厂半部分打破丁小篆作竖向取势的方法,运用斜笔结构,与上部笔势协调;“余”部的下方二点,用两个向背的折笔,不同:厂规范小篆竖画。

经如此变化后的“徐”字,产生了避熟就生的意趣。

巴慰祖(1744—1793),字隽堂、晋唐,号子籍、子安、莲舫,歙县人。

家境富裕,雅爱收藏古玩和书画、印章,珍品颇多。

治印初学程邃,后来变更风格,改宗汉代古印,构思奇巧、章法绵密、字体工秀,得汉印之神而又有自己的面目。

赵之谦对巴慰祖的作品甚为折服,曾对挚友魏锡曾说“近来所作,多类子籍”。

并把巴慰祖与丁敬、黄易和邓石如相等同,称“丁黄巴邓”。

所刻“己卯优贡辛巳孝廉”朱文印,篆体近寸:六朝、唐、宋之朱文印,但线条较粗,笔力厚实,稳健圆转,布局子和而谨严,规矩而不滞。

“孝”上部拉长,以对称“己卯”占地,也使“廉”宇缩短些。

此印字形活泼,篆法和刀法均显得柔和、徐缓,体现了巴慰祖的风格。

徽派版画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

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

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筹。

明代,歙县虬村黄姓刻工人才辈出。

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

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