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第13章

的加权平均数。距现在越近,权数越大。
YP Yt (1 )Yt 1
c YP ()Yt [ (1 )]Yt 1
永久收入的意义: 从短期来看收入变量可能会发生较
大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收入变量是稳定的。
33
讨论:
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当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 关,还取决于永久的收入、收入期望; 消费者受消费习惯的支配; 一次性的暂时收入变化、税收变化引起的消费变化不大, 其边际消费倾向很小;
s MPS y
ds MPS dy
s c 平均储蓄倾向(APS): APS 1 y y
线性储蓄函数: s y c (1 ) y
23
储蓄曲线及消费与收入平衡点
s
APS < MPS B 储蓄曲线
(MPS递增)
O
消费支出与 收入相等
y
24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三、投资等于储蓄
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 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
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 E = y
也可以表示为:
i=s
注意:均衡条件不同于国民收入核算中发
生的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14
§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思路: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需要分析总需求的各个组
永久性收入、永久性税收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
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因素对“消费—收 入”关系影响较大。
34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
返回
当利率提高时,有两方面的效果:(1) 增加储蓄,增加将来的消费(替代效应);(2) 认为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增加当前的消费 (收入效应)。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 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 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扩大生产
E
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
E
150
Y=c+s E=c+i
收入=100 100
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得率引起的用 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 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
2、价格水平
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 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 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 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货币幻觉” (Monetary illusion)。
5、流动资产
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 性递减,这样,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 有流动资产少的家庭。
6、减税政策
R·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 久收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 加储蓄起来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增加了储蓄。但实证研 究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的 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 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货币、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1acbc47ca26925c52cc5bf70.png)
45
。
0
Y2 Y0
Y1
Y
“节约悖论” [Paradox of Thrift]
二、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决定
∵ I=S =Y-C S=-a+(1-b)Y
∴ I= -a+(1-b)Y I+a= (1-b)Y
a+I Y= 1-b
• 举例: • 若C=1000+0.8Y,则S=-1000+ (1-0.8)Y,I=600,求均衡收入 Y
宏观经济学关心社会总消费函数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非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但形状类似
五、消费理论的发展
• ①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 • ②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 示范效应/棘轮效应 • ③永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
• ④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安尼
一、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决定
• 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固定的 量,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在实现均衡时I=S=600
S S =-a + (1-b) Y
I>S I<S
E
I
0 -a
I
(自发投资)
Y0
Y
三、乘数理论
• 举例:
• C=1000+0.8Y,自发投资由600增 至700时,求均衡收入的变动?
• 乘数[Multiplier] • ——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国民收入 增加的倍数。 • 投资乘数—由投资需求增加所引起的 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K=△Y/△I • 为什么投资增加100,国民收入会5倍 地增加呢?
消费曲线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增大
C=C(Y)
E
●
。 45
0
10000
Y
• 3、线性消费函数 • C=a + bY [a>0, 1>b>0] •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b为常数。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诠释:c=α+βy,α——自发消费,不依 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β— MPC,直线斜率;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 变动而变动
2、新解APC与MPC
APC=c/y=(α+βy)/y=α/y+β=α/y+MPC
(1)APC>MPC (2) α/y→0,所以APC→MPC
.
c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里亚尼在20世纪 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与其他几位经济学家发 表了一系列有关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论文。 1986年他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大会上的演 讲《生命周期、个人节俭与国民财富》综述 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对经济学的贡献。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重要贡献:它发现家庭 的收入变化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是有规律 可循的。因此,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 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杜森贝所指出的消费行为之间互相影响作用所引 起的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在消费方面的示范 效应极为重要,可用以说明工业化发达国家特别 是美国高消费所形成的示范作用,也可用以解释 某些发展中国家"超前消费"或"消费早熟"的形成。
他所提示的习惯效应对于解释消费的稳定性有一 定作用,但有些经济学家对消费的不对称性的解 释表示怀疑,提出短期中习惯效应不很明显,故 使短期消费中也有波动。 弗里德曼则认为相对收入理论缺乏充分有力 的经验研究,实际上只是持久收入理论的一种特 例。
一般来说,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 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 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 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 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 己过去的高峰收入。对于这种习惯效 应有人称其为棘轮作用或制轮作用。
1、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 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储蓄2、储蓄-投资恒等式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6、消费函数7、投资乘数8、政府支出乘数9、税收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11、对外贸易乘数12、节俭的悖论二、判断题1、自主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由于存在进口,将导致投资乘数和政府开支乘数降低。
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在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总支出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该均衡国民收入正式社会满意的产出水平。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表明,只要增加总支出计划的水平,就能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10、总支出曲线表示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2、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C.自主消费水平D.自主投资水平3、在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A. 10亿元B. 20亿元C. 50亿元D. 100亿元5、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6、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
A.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变小B.自主支出增加C.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而变大D.自主支出减少7、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9a2ad49c850ad02de804103.png)
S
60
E
i
0
-100
500
800
y
图12-8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
乘数原理
蜜蜂的寓言: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 蜜蜂的寓言: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 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蔽, 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蔽,经济 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需求的重要性 需求的重要性。 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需求的重要性。 乘数的定义: 乘数的定义: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 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比率。 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理解乘数理论应注意: 理解乘数理论应注意: 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前 提: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双重性:若自发总需求减少时, 双重性:若自发总需求减少时,由于乘数作用所引 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Hypothesis]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Hypothesis]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Hypothesis] [Life Cycle Hypothesis]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Hypothesis]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c
CL
0
y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F. Modigliani)
YL×WL=C×NL=C×WL+C×(NL-WL) × × × × -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5
1 总供给与总产出(2)
• 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 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供给) 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 供给 ) 的总量 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 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 可以把总产出 定义为: 定义为: • Y ≡ Yd • 其中: Y为总产出 ; Yd 为收入( 实际上是 其中 : 为总产出; 为收入 ( 为总产出 可支配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 可支配收入 , 在两部门经济中 , 由于没有 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Yd=C+S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 • 所以总产出 总供给 Yd=C+S 所以总产出=总供给 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以最简 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1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六、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25
终身收入假说
• • 基本结论: 基本结论: C=aWR+cYL 其中, 其中,WR为实际财富 为实际财富 ;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 倾向; 为工作收入 倾向;YL为工作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 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 消费倾向较高,中年 消费倾向较高, 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
24
终身收入假说
• 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 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 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 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 假设条件:
第13章 总需求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均衡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变动
1、自主性支出(自发总需求)的变动 三部门经济中,自主性支出变量包括a、I 和G,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自主 性支出的变动,从而使计划支出线平行移 动。如图13-10(P397),假定政府购买增 加,E0将平行移动至E1。 而且,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扩张效应), △Y增加的幅度比△G更大(成倍数增加)。
第十三章
总需求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该模型假定:
①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即不考虑 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②价格水平既定。 ③利息率水平既定。即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入水平的影响。 ④投资水平既定。
一、计划支出线
假定经济体为三部门经济,并把三部门愿意购买的 货(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用E 表示,所以,E=C+I+G。
(二)三部门各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概念(P39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公式: kg=Δy/Δg=1÷(1-β)
2.税收乘数的概念(P400)
1.税收乘数的概念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 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同时,应该注意,乘数是一把“双刃剑”, 即自主变量增加时,Y将成倍地增加,而当自主变 量减少时,Y也将成倍地减少。
二、乘数的种类(P399-404)
(一)乘数的概念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 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395) 乘数的公式: k=Δy/Δi 或: k=1÷(1-β)=1÷MPS 可见,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 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 乘数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i
c=y
c + i2 c + i1
c=1000 + 0.8y
1700 1600 1000 450
5000 8000 8500 y 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投资乘数K: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解释
增加投资100购买投资品时,形成要素收入y1=1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
8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y2= 80 其中80×0.8=64再次购买 形成新的收入y3=64 如此,循环往复, Y=100+1000.8+
c= a + bY
Y
5.储蓄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 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既然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
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的这种 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S=S(Y).
S-储蓄,Y-收入: S = S(Y)(满足dS / dY > 0)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S / Y A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
储蓄倾向 APS =S / Y= 0.2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宏观均衡的概念 二、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理论) 三、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宏观均衡的概念
1.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四点假设
(1)22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2)企业投资是自发或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D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
在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 = S,是
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
二、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理论)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 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
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凯恩斯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
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最终 用于消费,这样,社会消费数量增加,从而消费曲线会 向上移动。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
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三、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 动。
化,即具有黏性。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动。企业要维 2.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收入) 持生产经营,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 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存货变动是企业意愿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总支出)相等的产出。社会产出正 (计划)存货投资。超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存货变动就 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是非意愿(非计划)存货投资(IU)。
IU>0 IU<0
450
AE
Y
1000 支出决定收入
Y>AE,IU>0,削减生产
Y<AE,IU<0,增加生产
3.投资=储蓄
均衡时: AE = Y AE = C + I Y = C + S C + I = C + S I = S
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APC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C=消费,Y=收入: C =C(Y) 满足dC / dY > 0 C A C=Y
有了税收以后,居民的消费只能是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
C=C(YD) YD=Y-T
宏观均衡的条件是:
Y C ( Yd ) I G 或: C S T C I G S T I G T G I S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投资和政府购买为常数,消费函数和税收函数假定如下:
例:s = -1000+(1-0.8)y 自发计划投资i=600 均衡收入为 y=(1000+ 600)/(1-0.8)=8000 s=i=600,y=8000
S,I
600
s = - 1000 + (1-0.8)y I
5000 8000
0
-1000
Y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3、乘数论 1.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税收乘数为(税率不变时的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KT= Y/ T
b 1 b (1 t )
K
T
例:若边际消费倾向b=0.75,税率t=0.2,则,
KT=-1.88,表示,若税收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 入减少188亿元。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C=C(Y)
450 普通消费函数
Y
2.边际消费倾向 MPC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比例,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
于增加消费的部分。 MPC= C/ Y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dY
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
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C=消费,Y=收入: C =C(Y)
C=消费,Y=收入: C =C(Y) 满足dC / dY > 0 C A C=Y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 即S= Y - C
线性储蓄函数
C = a + bY,代入S = Y - C S = Y -(a + bY),
s
s= -a +( - b ) 1 y
整理:
S = - a + (1-b) Y
(1>b>0)
0 线形储蓄函数
y
6.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SC
C=C(Y)
S=S(Y)
a
0 Y0 -a
Y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
APC
APS
1
MPC
MPS
1
7. 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
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1) 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
分配不平均,则社会消费曲线会向下移动。
转移支付乘数为: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b 1 b (1 t )
K
TR
例:若边际消费倾向b=0.75,税率t=0.2,则,
KT=1.88,表示,若转移支付增加100亿元,则国民 收入增加188亿元。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平衡预算乘数为: 政府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 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减少生产 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公式:(均衡产出)Y= C +I= AE 意愿(计划)消费和投资 均衡,非计划存货投资IU =0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1000 AE
AE=总支出(需求) Aggregate expenditure
AE = Y
知道消费和投资,就 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Y = C + I , C = a + bY. 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 /(1-b)
例:c=1000+0.8y,i=600
y=(1000+600)/(1-0.8)
C+I 1600 1000 450 5000 8000 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K
BS
1
例: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200亿,同时,税收增加 200亿,则国民收入增加200亿。
s
S= S(Y )
0
B Y 普通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ΔS/ΔY
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 26-20/120-100= 0.3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3.平均消费倾向 APC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 A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