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PSY)的关键控制点

合集下载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潘琦 周建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母猪的年生产力主要包括分娩率与窝均产活仔头数。

母猪的生产力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的重要指标,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原因,包括胎次、配种环节、妊娠管理、环境卫生、人为等因素。

关键词:母猪,生产力,分娩率,产仔数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乳仔猪数,是母猪最重要的生产力性状。

母猪年生产力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要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就要从决定母猪年生产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数和使用年限);提高窝产仔数;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等。

1保持母猪群合理的年(胎)龄结构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的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排卵数影响上。

母猪群内年龄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

一般母猪繁殖高峰期出现在3~6胎,7胎及7胎以后产仔数逐胎减少,仔猪存活率下降。

根据这一规律,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约为3~4岁,基础母猪群每年应更新1/5~1/4。

但在实行“全进全出”集约化工艺流程时,每年更新率可高达30%以上,各年龄的母猪大体上均占20%~25%,对生产力较高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年限。

及时的选留与淘汰母猪是保证一个猪场满负荷生产、使母猪群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胎次结构见表1。

表1 合理的母猪群年龄胎次结构胎次猪群中比例(%)1 18~202 16~183 15~174 14~165 13~156 14~22从一个基础母猪群开始建立到一个稳定的猪群年龄结构的转变并不容易。

但有时也随品种、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条件等有所变化,如在品种繁殖能力和哺育能力强、营养状态好、饲养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胎龄高的优秀母猪也可多留些。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组稿\Email:*******************I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磁术措施秦雪敏(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阜新123000)摘要: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本文从提高母猪的胎产活仔数、仔猪成活率、仔猪断奶窝重、母猪产奶量和产仔窝数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母猪;生产力;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顺序编号:1005-5959(2020)04-022-021提高胎产活仔数1.1提高母猪免疫力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疫病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

为了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免疫程序,并在配种前完成必的免疫种,提母猪的免疫,减少死胎i 仔的生。

1.2饲养优良品种,地种和杂交(&)猪都具有产仔数多的遗传特性,所地种:交猪种猪,胎产活仔猪数。

1.3科学饲养管理宜的,猪度宜、、、、生,的水,并、(提养:的饲,饲养。

饲养配制饲,猪&&生等营养的要。

要饲,不饲、、有毒的饲。

提种猪的活。

骂猪度的配种度,的体质&的,这种猪的,活,胎。

时配种,提胎。

母猪的发情鉴定工,时配种,提胎【产仔数。

五减少胚胎亡。

在母猪的妊娠过程中,-定要加对母猪的护理,相对安静,湿度宜。

防止妊娠母猪拥挤跌倒,严禁鞭打。

配种后的头一个月一定要限饲,饲不宜过。

六:母猪分娩的助产工。

在母猪产仔前一周产的各项备工,消毒产床,备仔猪的箱产用的手术剪、药棉、毛巾、消毒药水药等。

作者简介:秦雪敏(1987-),女,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5技术推广工作%母猪产仔期间要有专人值班助产,出生的仔猪用毛巾擦干,并且断脐(消毒)、剪牙断尾,如果发现难产假仔猪要时救护。

为了促进胎衣等宫内容排出,加快子宫复原促进排乳,可在母猪产仔完毕后注射催产素20-30mL,还可注射抗生抗菌消炎药,为仔猪全活全壮打好基础叫2提高母猪泌乳量2.1加强妊娠后期的饲养母猪妊娠后期胎发快,母猪的乳同时发,因母猪妊娠后期的养水平不对仔猪生有定,且对母猪乳乳仔猪都有。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母猪年生产力的提高对于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养猪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养猪生产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增加猪肉的产量,提高养猪效益。

下面我们将就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饲料是母猪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充分合理地投喂饲料是十分重要的。

母猪是在生产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胎儿的生长发育和产奶,为此,饲料的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应该适当提高,以满足母猪生产的需要。

在幼猪期间,对母猪进行充分的饲养和保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保证母猪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其生产后的身体恢复和未来的生产能力。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还需要适当控制母猪的繁殖数量。

母猪的生产力除了受饲养管理的影响外,还受繁殖数量的影响。

过多的繁殖数量会增加母猪的生产压力,导致生产力的下降。

适当控制母猪的繁殖数量,选择优质的种猪进行配种是十分重要的。

在繁殖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配种猪,及时发现母猪的怀孕情况,对产仔后的母猪进行良好的保养和照顾,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母猪的生产环境卫生对母猪的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是影响母猪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

只有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干净卫生,消除养殖场内的细菌和病毒,才能降低母猪的发病率,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的干净整洁,对母猪的生产力提高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的。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还需要加强疫病防控管理。

母猪的健康状况对其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保持母猪的健康状况良好,才能保证其生产时的身体状况,提高生产力。

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母猪的疫病防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对母猪进行抗生素和疫苗的预防接种是很关键的。

只有从疫病入手,提高母猪的健康状况,对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是十分重要的。

提高猪场母猪年生产力PSY的关键控制点

提高猪场母猪年生产力PSY的关键控制点

提高猪场母猪年生产力PSY的关键控制点
孙晓超;郭丰娟;韩楠;寇芳
【期刊名称】《今日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5(0)9
【摘要】我国是养猪大国,却不是养猪强国,根据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能繁母猪平均存栏量约为4500万头,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猪不足15头,与养猪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就猪场而言。

想要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关键指标是PSY,即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孙晓超;郭丰娟;韩楠;寇芳
【作者单位】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鹤壁456285;河南省谊发牧业有
限责任公司,河南鹤壁456285;河南省鹤壁市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鹤壁456285;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畜牧局,河南鹤壁45628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母猪的细化管理与年生产力(PSY)提高的策略 [J], 曹勇庆
2.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PSY)的关键控制点 [J], 徐力蛟
3.母猪的细化管理与年生产力(PSY)提高的策略 [J], 曾勇庆
4.提高猪场母猪年生产力PSY关键控制点 [J], 孙晓超;郭丰娟;韩楠;寇芳
5.浅谈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关键措施 [J], 奚照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措施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措施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母猪年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是一项综合繁殖指标。

目前,生产水平高的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25-29.7头断奶仔猪已成为可能,生产水平低的猪场年提供仅16头,有36%-46%的生产潜力尚未发挥出来。

每头母猪年提供的仔猪数越多,分摊的母猪成本就越低。

因此,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选择优秀的后备种猪1.种公猪的选留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侗体品质好的种猪,如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品种。

从系谱记录上选择无隐睾、阴囊疝、脐疝等遗传缺陷,出生重大的个体,外形上选择四肢粗壮、结实,睾丸对称,体形健壮,腮肉少,臀部丰满,包皮小的个体。

2.种母猪的选留选择产仔数多、泌乳力高、母性四肢结实、发情明显、好观察、易配种的母本配套系。

要求有效乳头6对以上,且排列齐整、无瞎乳头、翻乳头、无无效乳头、四肢有力、身体匀称、背腰平直、后躯宽大丰满、步伐开阔、外阴发育大小正常下垂无上翘者。

禁止选择来自公猪较多的仔猪群的母猪来选择作后备母猪。

根据杨再汉等(2002)报道,当同胞中公猪少于11%,在11%-20%,21%-50%,61%-70%及大于70%时,其同胞后备母猪的受胎率分别为97.67%、97.5%、95%、86.34%、80.21%、72.16%。

因此,同胞公猪比例大于60%,同胞仔猪不宜留作种用。

二.保持良好的胎次结构建立和保持合理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化猪场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记录对不同胎次的数量、比例、性能进行评估,淘汰年老和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补充优秀后备母猪,保持合理的胎次结构,一个猪场生产母猪中1-8胎的理想比例为17%、16%、15%、14%、13%、11%、10%、和低于4%。

三.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其目的是保证其正常发育,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期到达。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摘要】母猪年生产力的提高对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改善饲料营养,确保母猪获得充分的营养,有利于胎儿健康发育。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是保障母猪身体健康和生产力的关键步骤。

保持环境清洁,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科学配种管理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也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养猪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母猪生产效率。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母猪、年生产力、饲料营养、体检、疫苗接种、环境清洁、配种管理、疾病预防、发展方向、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母猪年生产力的提高对于猪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母猪的生产力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母猪年生产力相对较低,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生产周期长、仔猪成活率低、生猪成本高等。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已成为当前养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有效管理母猪的生产过程,充分发挥其繁殖潜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疾病防控、科学配种管理等。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从而为猪肉生产提供更多优质肉源,满足人们对猪肉品质的需求。

2. 正文2.1 改善饲料营养改善饲料营养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给可以提高母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体重和改善生殖性能。

要根据母猪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来科学配制饲料。

不同阶段的母猪对营养需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

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必须定期检查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定期清理饲料槽和饮水器,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避免因为脏乱导致母猪生病。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生产力的措施摘要规模化猪场科学养殖的关键在于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从选择优秀的后备种猪、保持母猪良好的胎次结构、加强后备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增加产仔数的措施、淘汰低产种猪、严格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保健等方面对提高母猪生产力进行分析,以期指导养殖户提高养猪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关键词母猪;生产力;胎次结构;饲养管理在养猪业中,如何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益、关键在于提高养猪的科技含量,而科学养殖的关键,在于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水平:养得比较好,年生产断奶仔猪25.0~29.7头,水平低的只有16头,还有36%~46%的生产水平未发挥。

因此,还有潜力可挖。

1选择优秀的后备种猪1.1种公猪的选留一要选择系谱记录中无隐睾、阴囊疝、脐疝等遗传缺憾的种公猪,如果系谱中有这种记录,在其后代中也会出现类似缺憾;二要选择初生重大、四肢粗壮、睾丸对称饱满、腮肉小、臀部丰满、包皮小的种猪;三要在母猪3~6胎中选择后备种公猪,这样后备公猪的综合性能会有所提高。

1.2种母猪的选留选择的种母猪要求产仔数多,泌乳力高,母性好,四肢结实,发情明显,好观察,易配种;有效乳头6对以上,且排列整齐、无瞎乳头、翻乳头、无效乳头;四肢有力,身体匀称,背膘平直,后躯宽大丰满,步伐开阔,外阴发育大小正常,下垂无上翘者,禁止选择来自公猪较多的仔猪群的母猪。

有研究表明,当同胞中的公猪的比例分别为小于11%、11%~20%21%~50%、51%~60%、61%~70%及大于70%时,其同胞后备母猪的受胎率分别为97.67%、97.50%、95.00%、86.34%、80.31%、72.16%,同胎公猪比例大于60%不宜留做种用;同时同胞中公猪大于50%的后备母猪发情也不明显。

2保持母猪良好的胎次结构如果一个母猪群中胎次结构不合理,年老的或后备的过多,会严重影响生产。

要保持合理的胎次结构,生产母猪群中1~8胎的理想比例为:17%、16%、15%、14%、13%、11%、10%和低于4%,这样3胎的母猪占53%,1~2胎占33%,7~8胎占14%,这种生产群才是合理的,才能保证猪场高水平的生产力。

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

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

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讲师:徐维乾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

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生产力,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制约母猪生产离得原因很多,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母猪群体年龄结构管理目标:保持合理的母猪群体年龄结构。

存在的问题:母猪利用年限过长,更新慢。

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排卵数影响上。

母猪群内年龄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

一般猪种的母猪繁殖高峰为第2~7胎,第8胎及8胎以后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逐胎下降。

据此,规模化猪场母猪的利用年限限定为3~4岁,每年更新25%~30%,各年龄的母猪大体上均占20%~25%,对生产力较高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年限。

对母猪及时的选留与淘汰是保证一个猪场满负荷生产、使母猪群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成功培育后备母猪,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

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后续生产的生力军,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管理措施。

(1)后备母猪的选拔: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千克;足够有效地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均称的乳头,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体型良好,体格健壮、匀称,背线平直,脐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五遗传缺陷;外生殖器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并做好隔离防疫驱虫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 乳母猪 的采 食量 。 5 空怀 待配 期母 猪 ( 断乳至 再 配种) 的饲 养
空怀 期 母猪饲 养 目标 是 :母 猪 断乳 后 5 ~ 7 d就
能发情 配种 。母猪 断乳 当天 不 喂料 , 转入 怀孕 舍 , 以
头; 产前 3 d日饲 喂量减 至 1 . 5 ~ 2 . 0 k 头 ; 生 产 当天
数量 , 导致泌 乳 期 内乳 产量 的 降低 。
肪用 于合成 乳汁 ,这 样将 造成 母猪 体组 织损 失较 大 ( 体重 1 0 % 以上) , 体 内激 素 平 衡 失调 , 导 致 下 一 胎 断乳 至再 发情 间隔 延长 , 产 仔 数减 少 。 同时 体 内脂肪
所合 成 的乳汁 中长链 脂肪 量将 增加 ,导致仔 猪 因消 化不 良而 腹泻 。因此 , 为保证 母猪 体重 不下 降 , 需要
猪 的饲 喂量 一定要‘ ‘ 因猪 饲 喂 ” , 根 据母 猪 个体 差异 ,
拍 赶起 来饮 水和 采食 , 促进 其 尽快恢 复体 力 。 4 哺 乳期 母猪 ( 产后 7 d至 断乳) 的饲 养 哺 乳 期母猪 饲养 的 目标 :最大 限度 地增 加母 猪 的泌 乳量 , 控制 母猪 膘情 , 确 保母猪 断 乳后 能顺利 发
代, 所 以, 猪 肉的年人 均 消费量 呈下 降趋 势 ; ( 2 ) 随
情 配种 。 高产 的母 猪体 重大 、 产仔 数 多 、 泌 乳量 高 , 需
要 较 高的采 食量 才 能满 足 其营养 需 要 。如果 母猪 摄
入 的营 养不 足 ,将会 动用 自身 组织 中 的氨基 酸和 脂
加乳 腺 中脂肪 的沉 积 ,从而 减少 了乳 腺分 泌细 胞 的
现如下 : 大 规 模 行 业 龙 头 开 始 出现 , 存 栏 母 猪 超 过 1 万 头 的企 业 已达 到 5 0家左 右 ; 非 农 资本 开始 涌 入 养 猪 业 ;养 猪场 在 生产水 平还 较低 的情 况下 进行 规
有把 心 思花在 如何提 高饲 养水 平上 。但 是养 猪行 业 正面 临 多方面 的挑 战 ,这 些 因素将 会 终结养 猪行 业 的高利润 率 。主要 影 响因素 如下 : ( 1 ) 虽然 国人对 猪 肉情 有独 钟 ,但年 轻一代 对 猪 肉的依 赖远 不及 年老
过2 5 %。 在 这样 的背 景下 , 养 猪业 一 片繁 荣景象 。 表
然 是“ 靠天 吃饭 ” , 养猪 赚钱 主要 还 是因 为行情 ( 平均 的行情 ) 好、 利润 空 间较高 带来 的 。也正 是 由于行情
好, 虽然 养 得 不好 , 但 照样 赚 钱 , 使 得 养 猪 业者 并 没
福建畜牧兽医
第3 5 卷
第4 期 2 0 1 3 年
提高规模 化猪场母猪年生产 力( P S Y) 的关键控制点
徐 力蛟
摘 要
各 环 节 的 关键 控 制联 农 牧科技 有 限公 司
3 5 0 0 0 1
以每头母猪年 出 栏2 5 头商品猪 为 目 标, 从提 高母猪年产仔 窝数 、 窝产仔 数、 降低 死胎 与弱仔率 、 提 高成活率入手 , 探 讨

模扩张的情况相当普遍。由于规模扩张是在生产成
绩并 不高 的基 础上进 行 的 ,所 以养 猪行 业 的繁荣 仍 减少 1 0 %以上 的饲 喂 量 , 因 为过 度饲 喂 会 导 致泌 乳
期 自由采 食量 的 降低 。 怀 孕 母猪在 妊娠 7 5 d以后是 乳腺 发育 的关键 时期 , 不 能过量摄 入 能量 , 否则会 增
规模化猪场 母猪年生产 力( P S Y) 关键控制点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3 3 1 ( 2 o 1 3 ) 0 4 — 0 0 3 8 — 0 3
关键词
文 献 标 识码 : B
在 过去 的 1 5年里 ,养猪 行 业整 体收 益颇丰 , 大 的暴 利 水平 的行情 就经 历 了 3次 ,平 均年 回报 率超
分娩 舍 ,饲 喂哺 乳母 猪料 , 日饲 喂量 为 2 . 5 — 3 . 5 k g /
每 天采 食 7 . 5 8 k g / 头 全价 营养 平 衡 哺 乳料 , 并提 高 饲料 的适 口性 , 增 加饲 喂次 数 , 可 采用 湿拌 料 。夏天 还 要 降低 猪舍 温度 ,保 证母 猪有 充足 的饮 水来 增加
不 吃料 ; 产 后采 用渐 增饲 喂 法 , 即第 2 d日饲 喂量 为
后整个 空怀 期均 自由采食 , 饲 喂怀孕 母猪 料 。 这样 有 利于母 猪体 况恢 复 , 促 进 卵泡 的发育 , 并有助 于雌 激 素促 卵素 的分泌 , 促 使母猪 发情 、 排 卵和 受孕 。
生产 母猪 的“ 五 阶段饲 喂 法 ” 在 实 施过程 中还 必
2 k g , 头; 以后 每天 增 加 0 . 5 ~ 1 . 0 k g / 头, 第7 d后 可 以
自由采 食 。 同时必 须保 证饮 水 的充足 和方 便 。 产后 母 猪 体 能损耗 较大 , 喜欢 躺 卧 , 饲 养人 员应 定 时将 母猪
须根 据各 场 的气 候 、 环境 、 品种和 条件 的不 同以及胎 次差 异 、 饲 养 方式 的变化 做 出相应 的调整 ; 特别 是母
2 . 3 妊娠后期( 妊娠 8 5 1 1 0 d ) 的饲养 妊娠后期的 目标 是保证胎 儿快速生长及 母猪乳腺 发育的需要 。 妊
娠后 期胎儿 生长、发育极 为迅速 ,仔猪 初生重 7 5 %~
8 5 %都 是在产前 一个 月增长 的, 同时也是乳 腺充分 发 育的时期 。该阶段母猪应 日喂怀孕 母猪料 2 . 5 ~ 3 . 5 k 头, 使进入产 房的母猪背 膘厚保持在 1 8 ~ 2 2 c m。 3 临产期 母猪 ( 产前 7 d至 产后 7 d ) 的饲 养 临产 期母猪 饲 养 目标 : 使 母猪 顺利 分娩 减 少便 秘, 保 证母 猪产 后食 欲 的恢 复 。 临产 前 7 d左右 转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