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时期的日本信息产业及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经济萧条期产业结构给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萧条期产业结构给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萧条期产业结构给中国的启示作者:边建民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7期【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时期,重点分析了日本经济萧条时期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最后得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及教训,以提高中国发展效率的结论。

【关键词】日本经济;产业结构;中国在经济方面,日本无疑是成功的。

虽然只是一个海岛国家,其经济发展初期偏重于农业及渔业。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创造了经济奇迹。

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面极好的镜子,从中借鉴和学到的东西,是值得让人冷静的反思和咀嚼的。

一、战后日本各经济时期回顾1.恢复期(1945年-195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并采取了财政平衡和单一汇率等金融措施。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增长期(1956年-1973年)从1956年开始,日本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开始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对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为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在大力发展对外出口贸易的同时对各种商品实行进口自由化,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日本经济的实力。

到70年代初期,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

3.稳定增长期(1973年-1990年)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则在相对下降。

因此西方其他工业国开始要求日本分担其国际义务。

1985年9月,西方7国财长作出了协调外汇市场的决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

4.萧条期(1991年-2002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出现了失业率持续增加、国内经济增长率低下、居民消费疲软、银行呆坏账严重等问题,在某些年份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然而,日本政府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加大研发投资,对银行进行金融协助,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并刺激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为经济的复苏奠定基础。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日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对比
7、资金外流
• 国内投资环境恶化,2011年6月,一批批中国投 资客已络绎成为加拿大温哥华等地的房地产投资 者与美国加州豪宅、酒店、旅馆的买家。 • 日本泡沫经济时日本买家亦曾经大肆进入美国的 房地产市场。
第三,日本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对中国的启示
• 经济繁荣的启示
• 经济衰退的启示
政府的贡献
在政府主导下,5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完全恢复, 1956年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计划”,建立电力工业和用石 油取代煤炭,由此带来的良好影响带动了耐久性消费,出 现的战后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时称神武景气。 1958年后,政府开始引导企业生产如汽车,电视等家 用电器和钢铁,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 气。 当日本申办成功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日本 政府耗资达30亿美元,用作兴建运动场馆,以及修建相关 配套,如交通设施及供水系统,日本为了东京奥运的直接 场馆投资为295亿日元;而间接投资(公路、地下铁等交通 建设、上下水道铺建等)则达9,600亿日元。房地产市场迅 速发展,再一次拉动了经济,时称奥运会景气。
日本民众消费投资趋向
• 图为2013年4月22日,杭州某首饰有限公司黄金展 厅内,一位带着耳塞避免干扰的工作人员躲避疯 狂的顾客。
6.出口导向型经济
中国(过去十年)和日本(80年代)的经济都受益于出口导 向型增长,而内需不足。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上升到2012 年的11%,超过了日本的峰值水平(1986年出口占全球的 9.8%)。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泡 沫 经 济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衰退分析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衰退分析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4. 社会文化动力:特色发展,开放创新。我国在 发展中区别于日本,自古以来始终保持危机意识 和自主创新意识: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中国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发 展理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决定 资源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中国特色主义社 会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展示。■
规避方法,借此对我国现阶段如何规避、消除隐患提 出建议。
二、曰本衰退历程 日本经济重建后的增长在80年代初进入低速 增长时期,此时日本对外贸易已呈顺差;然而原本对 日本以扶植和输送资源为主的美国在日本经济逐渐 抬头后开始对其进行打压,而日本内部因高速增长 而积累的许多“暗疾”也在蚕食其发展潜力和全球竞 争力,最终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其经济衰退。 在一系列负面因素中,三个方面尤为突出:其一 为当时美国对日本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打压,即所 谓日美贸易战;其二为1985年美、英、法、德、日五国 联合发表的《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对美元汇率急剧 升高;其三为日本政府在升值压力下采取的极度扩 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泡沫经 济”现象。下面将对这三方面作详细分析。 1.日美贸易战 :美国对日本的打压以六个方面
擦》,《日本研究》,2018年第3期。 ⑤ 杨洪跃:《日本经济衰退的文化探源》,《日本研究》,
200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徐平.苦涩的日本一一从“赶超”时代到“后赶超”时代[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9
间。这令日本的实体经济进一步遭受打击,在与美国 的博弈中丧失更多自主权。
3.泡沫经济:该现象指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的投机热潮。当时日本的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扩大,
先且劳动力成本更低,对美国拥有极大出口优势,1980 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占美国汽车总进口量的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战后日本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引言:二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十分萧条,工业几乎崩溃,农业生产也只有战前的一半。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曾经断言:“如果没有长期不断的,没有限制的外援,未来三十年内,日本将长期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状态。

”但就是这样一个许多人都不看好的战败后的日本,却用三十年的时间,超越英法德苏,爬上了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位置。

战后的日本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如此迅速的成长不得不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不可否认,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朝鲜战争和冷战时期的种种有利因素造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日本内部不断改革的结果。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吸取有利的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正是我们如今需要做的事。

摘要: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一直是人们讨论和分析的热门话题,而究其原因,其中不仅仅有美国对其的大力扶植和在美国占领和军事庇佑下的稳定的国内局势和周边环境,同样也离不开日本对其自身准确的战略定位和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

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状况,总结出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中国发展启示一、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1.美国的大力扶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美国对其实行了长达7年的占领。

正是在这七年里,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和法制为主的政治改革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并对日本长期持续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进行政体改革,使日本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在战后初期,日本农业萧条,甚至不能满足国民的基本温饱问题,美国对日本实施援助,提供大量的食物,以解决日本的饥荒问题。

同时也保障了日本国内的安全局势稳定,为日本战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遏制以中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美国将日本作为远东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转而大力扶植日本,主动提出缓和战争赔款,为日本发展生产,稳定国内经济局势提供了条件。

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当中国从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三十年前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

当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有着很多的相似点。

本文将通过对日本经济成长和衰退的研究以及与中国经济的类比,反思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到一些处理经济问题的启示。

一、日本经济的成长1.1日本经济崛起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单从经济发展立场来考虑,按照罗斯托《经济成长的过程》中的界定,日本在十九世纪末的二十五年里就已经进入了经济的起飞阶段。

那些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成功的进入了经济成熟阶段。

经济中已经有效地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

新的主导部门逐步建立,代替旧的主导部门,国民收入中有10%~20%稳定地用于投资。

经济成长所依靠的是对工业设备部门的投资,并由此带动了经济成长。

在这个阶段里,对外贸易对整个经济的作用加强,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下降。

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即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日本已经达到了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此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的生产,社会对高额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普遍化。

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生产耐用消费品;技术工人和城市人口的比重都比前阶段有一定提高;用来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资源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它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了,因而为它之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2日本经济的崛起1.高速增长阶段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

1956~1973年日本保持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这与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出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

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

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

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中国今天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极其相似。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一、日本经济泡沫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本金融遭受严重打击。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似之处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在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经济呈现如下一些特征:依赖外向型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本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并且出现了大幅升值;经济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和股指快速上涨。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的信息通信 产业相 比于美国落后 , 约 了整个 信 息 本 制
产业 的发展。
年实 际国 内生产 总 值 增 长率 为 39 ,是 “ 沫经 济 ” . % 泡
破灭后增长速度最 快的一年 ,日本 各界 备受鼓舞 ,然 而 好景不长 ,19 97年在 亚洲金融 危机 的冲击下 ,日本经 济 增长前景 再度 黯淡 ,增 长速 度仅 为 0 8 .%,19 9 8年甚 至 出现 了负增长 。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6 5 期
26 月 0 年6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o 总2 N6 o5 . 1 .
12期 5
萧 条 时期 的 日本信 息产业 及 对 中 国 的启 示
刘 磊 刘 鑫 ( 山东大学,济南 200 ) 51 0
[ 摘 要 ] 日本经历 了长达 1 年之 久的经济萧条 ,其 中原因有很 多,信息产业没有 紧跟 时代 潮流 0
信息通信服务 2 . 55. 5736. 5 3 (62 . (8 3 4 2 7 信息通信
辅助资料 研究 1 . 12 .) .2 (39 32 (95 997 1 .) 8 642 1 .) 152 1 .) .3 (43 1.5 (74
18 . 0
07 .0 18 .o
展基 础研 发比 日本高 出了 3 1 . 个百 分点 ,发展后 劲 明显
年代末 高速 发展 后 ,进 入 9 年 代 ,其 发展 势 头 明显 下 o 降。在 日本半导 体 五 大公 司 中,除 了 日本 电气 和东 芝 、
日立的产值 在 19 90到 19 96年稳 步提 升外 ,富士通 和三 菱 电机基本上出徘徊不前 的状态 ( 见表 2 。 )
4.% ,但与美 国仍存 在相 当的差距 。 86
以 19 日、美信息通信产业为例 ,日本的信息通 96年 信产业产 值为 4 . 3兆 日元 ,美 国为 97 9 日元 ,美 57 2 . 兆 2
国是 日 1 8 ;其 中,信息通信 服务 , 日 本 . 倍 4 本是 2. 5 53 3
l 萧条 时期信 息产 业 的基本情 况
11 信 息 通信 产 业 .
作为信息产业的重 要组成部 分 ,日本信 息通信产 业 从纵 向上来看是 1 0年萧条时期发展最快的产业。 日本通
资料来源 : [ 日]邮政省 : < 通信 白皮书) (99 ,第 11 19) 2
信产业 的实际 国内产值 由 1 0 9 年的 36 8 亿 日 8 1,00 元增加 到 17 9 年的 1 1 , 4 亿 日 , 长了 218 ;就业 9 ,11 80 元 增 5 . %
( 单位 :亿 日元)
19 年 95 19 96
日本 电气
东 芝
日立
7 5 .2o
7 0 ,00
5 0 .8o
7 5 ,50
7 O ,10
5 0 .6 0
7 0 ,50
6 0 ,90
5 o .60
8 0 ,10
兆 日元 ,美 国是 1 .5 152兆 日元 ,美 国是 日本 的 18 ; .倍
只有在信息通信辅助 材料上 , 日 为 1. 1 日元 ,美 本 32 兆 8
国为 92 兆 日 . 7 元,日 本超过美国 ( 见表 1。另外,从各 ) 部门的比例来看,日本信息通信服务业产值占整个信息
通信 产业 的 5 .%,美 国为 6 .% ;从 研究投入所 占比 62 87 例来看 ,日本 为 1.% ,美国为 1 .%,美 国的产业发 43 74
人数 由 2 0 ,00人增 加 到 3 7 ,0 ,6 5 0 ,8 1 0人 ,增 长 了 12 半导体产业 . 2 世 纪 7 年 代 ,半 导 体产 业 还是 “ 国 的产 业” o 0 美 , 美 国一枝独秀 ,但 2 纪 7 o世 0年代 后半期 开 始 ,日本 的 半导体 产业取得 了飞跃发展。到了 8 年代末 , 日美 的半 0 导体 产业在世界上 的份额发生 的变化 ,日本半 导体 产业 在世界市 场 的 占有 率超 过 5 % ,在 18 0 98年更 是达 到 了 6 %。进入 9 7 o年代 ,日、美 半 导体 产业 再 次发 生逆 转 , 美 国重新夺 回了第一 的宝座 。 日本 半导体 产业经历 了 8 o

5 — 9
维普资讯
第 26 第月 20 5 年6 卷 6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表 2 日本五大半导体公司产值变化
19 90 19 矩 91 19 92年 19 93 19 94
V.。o 总2 N6 o5 . 1 第
1 期 5 2
意 义 的 建议 。
[ 关键词] 信息产业 萧条时期 日 本 ( 中图分类号]F2 [ 66 文献标识码]A
日本经 济 自 8 o年代 末泡沫 经济 破灭 以来 ,整 个 9 o 年代均处 于极度低迷 的状态 。2 世纪 9 年代对于 日本经 o o 济而 言可 以成为失去 1 年 。以 19 年 5 0 95 月为转折点 ,日 本经济步 入战后 以来 最长 的萧 条期 。19- 19 的 4 92 95年 年 内,实际国 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没有超过 1 ;19 % 96 表 1 日美信息通信产业 比较 (96 ) 19 年 ( 单位 :兆 日元 ) 日本( %) 美国( 美国/日本 %) 强于 日本。 由此 可 以看 出,作 为信 息 产业 的基 础产 业 。
发展起 来也是 其中一 个重要 的原 因。信 息产 业已经成为 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 ,我 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起 步
较 晚,因此 日 本信 息产业在萧条时期的发展 历程对一衣带水的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 的指导和借 鉴 意义。本文将对 日本 萧条 时期 的信息产 业作进一步的分析 的基础上提 出一些对我 国信息产业发展 有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