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填空题)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制度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2.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的教育家是()A.康德B.夸美纽斯C.洛克D.赫尔巴特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德标志是清末的()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B.废科举,兴学校C.北洋大学的创建D.洋务运动的推行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陶行知[page]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B.骑士学校C.琴弦学校D.文士学校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关系C.文化D.科学技术7.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遗传因素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8.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目的D.教育内容9.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A.民主平等关系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C.授受关系D.主导与服从关系[page]1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A.确定方法B.确定内容C.确定目标D.确定标准11.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享有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是()A.人格尊严权B.人身权C.隐私权D.名誉权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得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得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13.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学目标分类关系》C.《教育过程》D.《教育与一般发展》14.在教学策略中,强调知识结构的结构化策略属于()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1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正确的叙述是()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2]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2]](https://img.taocdn.com/s3/m/408d790d02020740be1e9bbe.png)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B.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D.学习目标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4.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B.差异性C.阶段性D.不均衡性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阿特金森C.维纳D.维果斯基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page]7.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A.具体迁移B.一般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8.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A.2~5岁B.6~7岁C.B~10岁D.11~12岁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1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谋划策略B.调节策略C.监视策略D.组织策略[page]13.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 好孩子” 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2014年河南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模拟练习二

2014年河南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模拟练习二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开始,河南教师资格网根据历年河南教师资格真题,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更多教师资格复习重点资料请登录河南教师资格网。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基本特征的是(C)。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平衡性D、差异性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A)。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B)。
A、主动性B、自我同一性C、勤奋感D、自主性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D)。
A、场独立型B、辐合型C、发散型D、场依存型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A)。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检验二、填空题: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____反省____,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___适应性____。
3、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____运算____”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4、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____特有的属性____不变。
5、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最近发展区____。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____总体平均数____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河南教资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二)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河南教资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二)一.解答题1.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3.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4.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5.如何评价一堂课?二.论述题1.为体现教学的新理念,赵老师决定在教学中自己少讲,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同学间合作学习,他还宣称,这样做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但经过两个月的实践,赵老师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试结合教学规律的相关知识对赵老师教学改革不成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2.某中学初二l班新转来一个学生小山,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很少按时完成作业。
班主任李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与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小山每次都点头,但回到班上却表现依旧。
李老师家访后了解到小山的父母几年前离异,他们极少关心他的学习,由于学习基础差,他跟不上班,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做?请依据德育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答案要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需要做以下几点: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答案要点】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答案要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①课程功能改革;②课程结构改革;③课程内容改革;④课程实施改革;⑤课程评价改革;⑥课程管理改革。
5.【答案要点】评价一堂课要从以下几点出发: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组织严密;⑥气氛热烈。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们近代学制创建于 ( )A.盛唐B.明末C.清末D.民国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A.定义B.苏格拉底讽刺C.助产术D.提问[page]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7、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杜威D.福禄贝尔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C.文化传统D.生产力水平9、“臧息相铺”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B.学与思想结合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page]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要求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A.《宪法》B.《教育法》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义务教育法》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A.传道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授业、解惑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page]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17、根据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18、美国学者斯克里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A.目标评价模式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发展性评价模式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2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page]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______的过程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_________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卷(1)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卷(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针对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最为合适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访谈法C.个案法D.调查法2.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教材B.情境C.生存D.学生3.【】不是教育心理学必须学习的心理内容A.学习方法B.学生的学习C.学习迁移D.学习动机4.【】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page]5.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定D.与他人相接近6.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8.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9.【】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
A.组合律B.活动律C.强度律D.差异律[page]10.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华生D.斯金纳11.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2.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1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f0a8c87d01f69e31433294be.png)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尝试一错误说B.认知一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5.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6.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
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D.学习动机的理论[page]7.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B.横向迁移C.正迁移D.一般迁移8.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9.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学校教育B.知识C.迁移D.应用10.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
A.理解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1.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A.动作幅度B.动作结构C.动作力量D.动作速度12.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B.准则与控制C.限制性影响D.限制与规范[page]13.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强化试题及答案[3]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强化试题及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7340fa2dbe1e650e52ea99b5.png)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强化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 )。
A.学习目的B.教学目的C.学习目标D.教学目标2.用小猫逃出迷笼的著名实验来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 )。
A.苛勒B.巴甫洛夫C.桑代克D.斯金纳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习的心理规律4.乌申斯基的代表作 ( ),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5.教育心理学诞生于 ( )。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6.如果儿童处于11~15岁,那么他属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的 (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page]7.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8.下列能代表自我实现需要的描述是 ( )。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C.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 )。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10.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12.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
心理学》模拟试题(填空题)
填空题
1.按观察的计划性分类,观察法可分为________观察和________观察。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________。
3.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一般来说,动机具有________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5.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后,从_______的评价逐渐过渡到_______评价。
6.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_、_______而完成的。
7.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___的交叉学科。
8.20世纪40年代,________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9.合作性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中受益,而_______比_____获益更大。
10.知识学习的类型有________、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参考答案
1.结构性,非结构性
2.意识性
3.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4.激活
5.轻信成人,自我独立
6.观察,模仿
7.心理学与教育学
8.弗洛伊德
9.主讲者,听者 10.符号学习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