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诸己》《周而不比》检测题(四)
论语之周而不比练习附答案

论语之周而不比练习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周.而不比周:团结B.观其所由.由:理由C.好行小慧.慧:聪明D.不以人废.言废:拒绝解析:选B B项,“由”是“经由,经历”的意思。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群而不党.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直,友谅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远.怨矣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结党营私(2)名词作动词,与……交友(3)形容词作动词,远离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B.节用而爱人C.忠告而善道之D.晏平仲善与人交解析:选C C项,忠告而善道之,“道”通“导”,劝导。
4.下列对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视其所以.②以.德报怨③君子不以.言举人④君子以.文会友⑤不以.人废言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①/②/③⑤/④解析:选B①名词,行为;②④介词,用;③⑤介词,因为。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焉.廋哉②毋自辱焉.③君子矜而.不争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选D①疑问代词,哪里;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③连词,表转折关系;④连词,表并列关系。
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不以言举人,__________________。
(3)事君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疏矣。
(4)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周而不比(2)不以人废言(3)斯辱矣朋友数(4)以友辅仁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八课 周而不比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孔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鲜亮特点,是格外留意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凸显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的人生行为规范、生命存在形态加以确认。
尽管孔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是一种为己之学,它所强调的首先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躬行践履,但在孔子那里,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是处在君与臣(或曰上级与下级)、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以及友与友的相互对待关系中而存在的。
因此,人的自我道德修为事实上又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而独立进行的,只有在社会关系的链条中依据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渐渐成就抱负人格,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贤。
而抱负人格的成就又为社会从“礼崩乐坏”之中向“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以及“大道之行”的大同之世的进展演进奠定了基本的条件。
只有当全部的社会成员都能达到仁人志士之境,乐利安和、其乐融融的太平之世才有可能实现。
1.字音字形(1)矜.而不争(jīn)(2)人焉廋.哉(sōu)(3)便辟.(bì) (4)便佞.(nìnɡ)(5)事君数.(shuò)2.重要词语(1)君子周.而不比.:周,合群,团结,同四周的人相处很好;比,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贬义,为私情而勾结(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庄重自持;党,结成团伙(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喜好;恶,厌恶(4)人焉廋.哉:隐蔽(5)友直,友谅.,友多闻:信(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辩(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厚责,重责(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用;废,废弃(9)事君数.,斯辱矣:频繁3.通假字忠告而善道.之:通“导”,引导4.词类活用(1)群而不党.: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2)友直.,友谅.: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诚信的人(3)毋自辱.焉: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污辱5.古今异义(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古义:结成团伙今义:政党(2)唯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①古义:宠爱人今义:品德高尚的人②古义:厌恶人今义:品德低劣的人(3)视其所以..古义:做的事情今义:表示因果关系(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古义:一帮人聚在一起今义:成群聚居6.特殊句式(1)人焉廋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介词短语后置(3)何以报德:介词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周而不比:关系亲热团结但不相互勾结。
高二《论语》背诵默写汇总

高二选修《论语》背诵默写汇总第一课《为政以德》1. 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第二课《克己复礼》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4.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求诸己 Word版含解析

2022-2021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作业一、基础学问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不舍.昼夜 舍:停止 B .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少,小 C .君子亦党.乎 党:动词,偏袒,包庇 D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讼:责 解析 文:文饰,掩盖。
2.对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②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③不知其.仁也④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解析 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助词,“的”;③④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 .君取于吴,为同姓 B .非不说子之道 C .孙以出之D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解析 A 项“取”通“娶”。
B 项“说”通“悦”。
C 项“孙”通“逊”。
4.下列句子与“不患莫己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 .学之不讲B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C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D .子将奚先解析 C 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与例句相同。
5.名句填空。
(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 ,则远怨矣。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一③题。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①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
②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③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
……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答:。
3,视其所以,,,人焉廋哉?4,君子以文会友,。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7,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5句

古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5句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句诗中的“君子”指的是有德行、有品质、有操守的人,而“小人”则相反。
所谓“求诸己”,即自我反省、自我评估,寻找自身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求诸人”,则是指反过来去找别人的不足、找借口、找替罪羊。
这句诗表明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了一个人应当先检视自身,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外界。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意为在思考、行事时不会随意比较,而是全面、客观地考虑事物本身的优劣、价值;而“比而不周”,则是看重比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或有偏见、过于片面等。
这句诗表明了一个人应当心平气和、宽容大度,避免把个人的偏见和目光短浅带到判断和决策中去。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小人生非同也,不善假于物也。
这句诗表明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生非(指遭遇事情出现不如意、不满意的情况),君子能够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小人则容易把不如意的情况看作个人攻击或短视、狭隘,无法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此诗中的“善假于物”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一个人应该识别出身边的价值,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4. 君子不器,小人骄庸。
“不器”指的是不装作某种形象或者跟随潮流,而是根据自己的本性去行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骄庸”则是追求虚名、追随潮流、拘泥于表面和形式。
这句诗表明了君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不去模仿别人或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5. 君子有三乐:少年之乐,衣谷而食之乐,知足不辱之乐。
这句诗强调了君子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所谓“少年之乐”,指的是青春活力、锻炼健康、充实自己的精神境界;“衣谷而食”则是指不走极端消费主义路线,注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知足不辱之乐”则是指在成功或失败、富裕或贫困时都能保持从容和镇定的心态,不屈服于外界的羡慕或厌恶情绪。
总之,这句诗表明了君子应该有健康、自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和目标。
2018年度尔雅《论语》导读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礼与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1.0分)1.0分我的答案:A2“无为而治”的意思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B3“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中的“克”如何理解?()(1.0分)1.0分我的答案:C4“学而时习之”的“时”是什么意思?()(1.0分)1.0分我的答案:C5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这里的“闲”如何理解?()(1.0分)1.0分我的答案:C6“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1.0分)1.0分我的答案:A7就为政者来说,什么最重要的()(1.0分)1.0分我的答案:C8“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位思想家?()(1.0分)1.0分我的答案:C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这里的“罔”如何理解?()(1.0分)1.0分我的答案:B10“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倍”如何理解?()(1.0分)1.0分通“背”,背叛我的答案:B11“志于道”的“道”是什么意思?()(1.0分)1.0分我的答案:D12“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1.0分)1.0分我的答案:B13孔子认为,政治的根本目的在于()。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4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1.0分)1.0分我的答案:B15孔子最服膺以下哪个朝代的政治理念?()(1.0分)0.0分我的答案:B16“彻”是先秦的一种税收制度,具体的税率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A17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的“文”指的是?()(1.0分)1.0分我的答案:D1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六艺?()(1.0分)1.0分我的答案:A19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贪财),虽赏之,不窃。
”这段问答反映的是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1.0分)1.0分我的答案:C2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1.0分)1.0分我的答案:B2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哪部文献?()(1.0分)1.0分我的答案:C22“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1.0分)1.0分我的答案:C23古人把“君”解释为()?(1.0分)1.0分我的答案:C24“君子求诸己”是什么意思?()(1.0分)1.0分我的答案:A25孔子几岁有志于学?()(1.0分)1.0分我的答案:B2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哪一部文献?()(1.0分)1.0分我的答案:D27“今之学者为人”的“为人”如何理解?()(1.0分)1.0分我的答案:B28下列哪一选项能够体现孔子的政治思想?()(1.0分)1.0分我的答案:A29贾谊曾经比较过周朝与秦朝。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878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专项测试同步训
练
2020.03
1,不患无位,;不患莫己知,。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莫春者,春服既成 B.女与回也孰愈唯求则非邦也与
C.无所取材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D.闻斯行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①可得而闻也②此言得之
C.①与其媚于奥②于公伯寮
D.①敬鬼神而远之②与人恭而有礼
答案
1, 患所以立/求为可知也
2, D(A知-智,莫-暮;B女-汝,与-欤;C材-哉,亡-无)
3, A(A均为侍奉,服侍;B①得到,②适宜,得当;C①向,②对于;D ①表转折,②表并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诸己》《周而不比》检测题(四)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那老师就是命运的指南针,带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如果说做事首先要做人,那老师就是灵魂的铸造师,把一个个毛坯.(pēi)整饬得晶莹剔.(tī)透。
B.明代真可法师被逮.(dài)捕后,依旧气宇轩昂,烙守正道,因此备受拷讯,惨遭刑杖。
当时的御史曹学程因敬重他赶往狱中瞻仰,却发现法师己经坐化了,涅槃前还念了一首偈.(jì)子。
C.住了几日,鲁智深见李忠、周通都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悭.(qiān)吝,就要下山。
既然这样,那俩个家伙究竟是如何对待这个“饿得干瘪.(biě)了”的和尚呢?D.当历史变成权力的工具时,真正的历史反而被刻意湮.(yān)没了,因而我们医乏“真实的历史”。
尽管如此,长着一撮.(cuō)胡子的霍布斯鲍姆,仍认为历史是对现实失败者的一种补偿和慰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一个草长莺飞的晚春,我终于踏进细雨菲菲、烟染翠柳的江南。
车子停在一个浓绿掩映①、氤氲笼罩的村头。
倏地,车内沸腾了:“这就是西递②!”这就是“桃花流水,渔郎泛舟”的世外桃源的西递。
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青石牌坊。
牌坊的主人胡文光,是西递文化的践行人,他使世人为西递(传诵/传颂)着佳话,经久不息。
过了牌坊,就是西递村了。
青一色的的徽派建筑,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幅幅花鸟山水都赋予了这一门一扇、一窗一棂各自的灵魂。
一踏进气势恢弘、陈设典雅的“玉瑞堂”“桃李园”“敬爱堂”③……,迎面而来的都是一幅幅启示后人的楹联书画。
百转千回,我就这样穿厅进堂,(徜徉/徘徊)在西递先人温馨儒雅的氛围里。
虽然堵堵马头墙已披上苔藓,根根雕梁画栋于岁月里褪色,但依旧可以想象当年工匠们云集西递的场面。
男孩十一④、二岁就要外出学习经商,走出了一条“儒”、“商”、再“儒”、再“商”的人生之道。
一个“奋”字,何止体现在“儒”“商”里,分明是(贯穿/贯串)了整个人生。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颂徜徉贯穿B.传颂徘徊贯串C.传诵徜徉贯串D.传诵徘徊贯穿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庆云县退休教师杨连印退休后没有享受一天的安逸生活,而是倾尽他自己四十多年工作获得的所有积蓄,在自家创办了家庭课外辅导站,把家园变成了“校园”。
B.与会业者呼吁当局尽快拿出方案提振台湾的观光产业和旅游消费水平,并指出如果台湾社会充斥不欢迎言论,也会影响大陆游客的来台意愿。
C.有一家骗子医药公司打着“京奥”公司的名义,在多地举办只让老年人参加的推销会。
他们凭借代办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医药费为手段,向老人推销价格奇高的保健品。
D.慕课(MOOC),是由美国的几所名校的大学教授创办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参与在线学习,国内各类慕课平台也随之产生。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字。
(3分)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
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
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
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
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
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
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接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核心观点是:6.下图是桂林的城市名片LOGO,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一图标,并说说这一设计的创意。
(5分)①图标描述:②设计意图: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
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
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
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
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
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
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
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
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
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
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
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
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
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
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
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
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
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
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
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
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
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
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
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
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
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
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
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
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
《圣经》中说:“你们不像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
”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选文有删改)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博物家、园丁、木匠所见的是真善的世界,无法如画家一样看见美的世界。
B.具备深广同情心的画家和诗人,能够成为大艺术家。
C.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
D.感情移入就是将自我没入美的自然或艺术品中,产生共鸣共感,从而体验到美的滋味。
8.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是()A.如何成为大艺术家B.儿童的本质是艺术C.美与同情D.论艺术与同情9.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
(4分)(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13题(20分)牛王卢慧龙(1)斗牛,古已有之。
秦汉时,中原有头戴牛角而相抵的蚩尤戏,唐末戴嵩、五代厉归真的斗牛图也甚有名。
我们复兴镇的斗牛节,或许就是一种遗风?(2)又是入冬以后的第一个“亥”日,天现曙色,三声铁炮响过,锣鼓齐鸣,各寨寨老带了斗牛向牛场坡进发。
斗牛头上照例绑有两根遒劲的野鸡毛,背上都有刻着“二龙抢宝”图案的旗座,旗座上插有五面三角形彩旗。
斗牛颈项那里还系了九颗响铃,一路走来,叮当作响。
这自然是相当风光了。
(3)杨家二叔枯坐在火塘边,发红的两眼,盯着幽微的火光,一动不动。
铁炮声和锣鼓声震动了窗棂,让他浑身悚惧。
(4)北风拂过门前的梧桐,枝杆似铁,发出簌簌的响声。
(5)牛槛那边,铁角水牯眼睛明亮锐利,哞哞吼叫,声音激越,完全是一种临战前的呼叫。
片时,那对铁角铿铿地撞击着青杠栏栅,似乎要冲破它奔向那日思夜想的地方。
(6)牛场坡的斗牛场上,杨家二叔和他的铁角也曾风光过。
铁角蝉联过三年冠军,当之无愧地成为复兴镇方圆十八寨的牛王。
(7)叫杨家二叔刻骨而铭心的是去年那一仗。
在成百上千的寨邻面前,铁角遭遇了王家寨买进的“撞山倒”。
两牛贸然相遇,角逐相抵,铁角一上去就败下阵来。
坐在坡上观战的寨邻,一律站起来,为“撞山倒”叫好。
两年夺魁的铁角头一回丢人现眼了。
震天动地的欢呼似乎激怒了铁角,它四蹄翻飞,回头再战,百倍地勇猛。
四只牛角撞击的铿锵之声,证明了双方都有千钧之力。
对峙之中,铁角虽然吁吁喘气,而“撞山倒”却嘴溅白沫,终于轰然倒地。
最后一个回合,铁角几乎把“撞山倒”抵死在岩石上,幸亏杨家二叔用绳索套住铁角的后腿,才让“撞山倒”免于一死。
(8)铁角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十八寨都由衷地为它披红挂彩,鞭炮声应山应谷,其壮观千载难逢。
杨家二叔也按惯例接受了每个寨子赠送的一只大公鸡。
(9)去年斗牛节后,十八寨的寨老坐拢来,反反复复相商,因为铁角无敌天下,斗牛节也少了悬念,少了乐趣,不如给它永久性荣誉,拜为十八寨牛王。
寨老们还立下这样一条规矩:以后,一年一度的斗牛节,铁角不必上阵,反正最高荣誉都属于它了。
这也不是只对铁角,以后,只要得了三次第一,也都不参加第四次斗牛节,也可以封王。
(10)依了规矩,今天,铁角失去了上场拼斗的机会,只得困在牛槛里了。
(11)雾罩早已逍遁,天发蓝,阳光在博大的山野蔓延开来。
(12)牛场坡那边的人声传来,虽说细微,却又真切。
(13)杨家二叔走出门来,门前那棵梧桐树上,麻雀从这枝头跳到那枝头,追逐,扭打,不一会又扑扑飞了。
几只小鸡,窥测了一下,大摇大摆地走进菜畦,东一下西一下地觅食。
阶沿上,黄狗懒洋洋蜷缩着,不一会,缓缓地站起,前后地伸起懒腰来。
(14)鞭炮声大作,牛场坡那边,斗牛进入了高潮。
(15)杨家二叔的目光越发黯淡,心里空空荡荡。
他下意识走到牛栏边,只见铁角眼神痴痴的,眼角含着浑浊的泪,它的两角因碰击栏栅而发亮。
杨家二叔把铁角牵出来,在土院里转了几圈。
往年出征的时候,他都要给铁角灌二两酒,让它运气鼓劲。
今天呢,不用了,不用了。
他后悔不迭,这铁角,去年,为什么不输给“撞山倒”呢?第一回合失利后,为什么还要斗下去呢?为什么没有制止它呢?(16)不知怎的,杨家二叔心中一阵惶恐,他把牛拴在梧桐树上,转回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