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数学一上《练习一》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练习一-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练习一-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练习一-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的运算2. 混合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练习法3. 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加减乘除的运算有一个回顾,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3. 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运算方法。

4. 小组合作(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6. 作业布置(10分钟)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对学生的学习不足进行指导。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就是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练习一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补充和说明1. 分组原则(5分钟)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同时,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6人为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讨论。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书P5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除数是整十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运算能力;2、进一步加强学生除法运算的正确率,数步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适应,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运算的品质;3、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除法运算的能力和正确率。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用电脑出示练习一第1小题。

出示题目时,最后一行一行出示,指名学生出结果。

然后出示下面一行后进行小的竞赛,把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最后看谁算的快而正确率高。

能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算的。

2、电脑出示第5题先让学生观看,发觉这两道什么特点,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最后能够采纳火车接龙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二、笔算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先指名学生说说各题的商是几?并说说你是如何样想的?再让学生来运算,验证试商的正确性。

2、完成练习一第3题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并说明要验算,注意自己验算的方法和格式。

选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能够选择容易出错的学生,如此有利于集体纠正)集体点评后,同桌互相校对,并指出错误的地点。

同时说一说,在运算整十数除法的注意点。

三、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填表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运算并填表,再通过观看、比较和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五、摸索题(1)让学生自己默读题目,然后摸索分析题意;(2)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3)通过交流,集体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完全明白题意,明白如何解决问题。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明白得第1次转换起恰好发生在5时,通过10分也确实是通过600秒,那么这600秒里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然后加上5时发生的1次总共是20+1=21次。

六、课堂小结总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数的顺序,能够正确数数,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数、计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加减法运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还不够熟悉,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数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数的认识,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数数、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顺序的掌握,以及特殊情况下数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分组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动画和实际操作的教学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教学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00以内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数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的顺序,以及特殊情况下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卡片,卡片上有一些100以内的数。

学生需要按照数的顺序进行排列,排列好后,各小组进行展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练习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练习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练习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练习一》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中包含了10道有关加减法的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激励评价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2.练习题: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个有关加减法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题,让学生观察题目,思考解题思路。

如:出示一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点,讨论解题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解答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如: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总结解题规律,让学生再次练习。

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出示新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计算。

5.拓展(10分钟)增加难度,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一-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的读法,并能准确朗读出1-30之间的数字。

2.学生能够使用拼图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数字的认知和朗读。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30的读法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数字读法不准确的现象,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教学方法“拼图游戏法”、“游戏引导法”教学过程1. 拼图游戏1.教师在教学板上贴出1-30的数字卡片,鼓励学生一起读出卡片上的数字。

2.将卡片从教学板上拿下来,打乱顺序后分发给学生。

3.学生根据数字卡片的读法,将数字拼出一个完整的序列并一起朗读。

2. 拼音填空游戏1.教师将一些不完整的数字卡片放在教学板上,并用拼音来代替缺失的数字。

2.要求学生通过参照教学板上正在拼音卡片和已经拼好的数字卡片,使用已经掌握的数字读法填空。

3. 数字朗读比赛1.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数字朗读比赛。

每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快速地朗读出已经学习过的数字。

2.要求学生不仅要朗读准确且要速度快,首先朗读完全部数字的一组学生获胜。

4. 数字拼音记忆游戏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要求学生在逐渐增加的数字序列中,记住并选择正确的数字拼音来组成一张数字卡片。

2.学生应该依据已学习的数字拼音来推断新数字的拼音,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序列并一起朗读。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活动的难度不高,形式较为轻松,但是却很好地达到了学习目的。

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并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来加深了对数字读法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学互动性,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在数字拼音记忆游戏中,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数字卡片并进行一定的组合,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当然,在教学中还需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一》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一》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一》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一》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补充习题1,作为当堂练习。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练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1)下面各容器的容量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
可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容器具体的容量,如热水瓶约2升……
(2)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2、练习升和毫升的进率:
(1)在○里填上>、<或=
900毫升○1升 6升○6000毫升
3升○2500毫升 7000毫升○8升
(2)看图说说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
再算一算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
3、常见容量的估计
(1)指导做计量液体的器具
(2)估计几个常见的容器,并用自制的器具量一量,和自己的估计比一比。

4、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一些东西。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一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是一年级上数学练习一,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次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简单数字的大小,以及进行一些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那些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方法,比如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这些将会是我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我会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具和学具,比如数字卡片和计算器等,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课程,比如我会拿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的大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比较的概念。

然后,我会讲解一些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比如如何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以及如何进行加减法的运算,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比如我会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一些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理解。

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会尽量简洁明了,用一些简单的图示和关键词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练习题,比如让学生比较一些数字的大小,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的运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字的比较和加减法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基础,也是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因此,我会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 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加强学生数的书写的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二、进行练习
1. 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2. 第2题:
谈话: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 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的。

根据要求在场景中收集相应的信息。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 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相同的答案。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地思考。

5. 第5题:
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