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上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上数学教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

车青青

甘亭星海学校

2016.9

目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

第一节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3)

第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8)

第四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9)

第五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11)

第六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14)

第七节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6)

第八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8)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20)

第一节千克的认识 (20)

第二节克的认识 (2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二节认识周长 (26)

第三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8)

第四节周长是多少 (29)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1)

第一节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1)

第二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33)

第四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38)

第五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0)

第六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42)

第七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44)

第八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 (46)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48)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48)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50)

第三节间隔排列 (52)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3)

第一节认识平移、旋转 (53)

第二节轴对称图形 (5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57)

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 (57)

第二节认识几分之几 (58)

第三节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0)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节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

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

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

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4)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5)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会很快地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方法。

2.总结规律。2×3= 20×3= 200×3=

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3.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

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三)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情景图。

分析问题:要想知道够不够,首先得知道4箱西瓜的价钱,可列式;(抽生回答)(2)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48×4≈200(元)

50

(3)完成“试一试”。

(4)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5.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七、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八、板书设计: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例1:20×3=60 例2:西瓜每箱48元,张大叔带了200元,

想: 1.3个20相加得60 买4箱西瓜够不够?

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48≈50 4×50=200 4×48<200

3.2×3=6 20×3=60 答:200元够了。

九、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解决实际

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

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

最快的。做好准备。”

1. 口答。

3个5是() 2个4是()

8里面有()个2 20里面有()个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2个3

(2)○○○○○○ 3个2

(3)□□□□□□ 1个5或者5个1

(二)探究新知

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图(例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朵

黄花:6朵

红花:8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 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

一份一份地比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

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指名回答。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

3份。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有3个2,所

以6是2的3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随机板书:

求:6是2的几倍

想:6里面有几个2 (3个2)

所以:6是2的3倍。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汇报:

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那么把红

花圈成了几个2(4个2)

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红花是蓝花的4倍。

随机板书:

求:8是8的几倍

想:8里面有几个2 (4个2)

所以:8是2的4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

书课题)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

来呢?”

指名回答,8÷2=4

(4)小结:“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

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2.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几个同学今年8岁,老师

今年32岁了,你知道老师的岁数是他们的几倍吗?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

诉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

七、全课总结:

今天怎么学习了(),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

八、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3:1. 蓝花:2朵

黄花: 3个2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6里面有几个2)

2. 红花有:8朵

蓝花有:2朵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8÷2=4

答: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

九、教后记: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其实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结合已学知识,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掌握。

第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4、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 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

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课件,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

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

七、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已知:杨树有: 5棵

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

问题:柳树有多少棵?

分析: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柳树有3个5棵

列式解答:5×3=15(棵)

答:柳树有15棵。

九、教后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操作,很好的理解了倍的含义,知道了倍是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线段图的补充讲解,学生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要用乘法的规律。

第四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5及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

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二)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主题图:

□□□□□□□□□□□□

□□□□□□□□□□□□

□□□□□□□□□□□□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

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

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

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

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反馈练习: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

提问: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4.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3、4题。

3.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

七、全课小结。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八、板书设计: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例5: 12×3=36(只)

1 2 一般这样写:

× 3 1 2

6……3×2=6 × 3

3 0……3×10=30 3 6

3 6……6+30=36 答:一共有36只。

九、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掌握较好。

第五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

3.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48×2=

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 2

1 6----------8×2

8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9 6 ---------(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4 8

×1 2

9 6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8 4 3

×2 3 ×1 3

8 4 1 2 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

数?使学生明白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

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

○1归纳: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1)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七、课堂总结:

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

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

八、板书设计:

例6: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48×2=96(只)

4 8 4 8

× 2 × 2

1 6……2×8=16 9 6

8 0……2×40=80

9 6……16+80=96

答:白天鹅有96只。

九、教后记:

1.课的学习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唯一不同之处是有了进位,学生能通过两个例题的对比有所了解,借此,也让学生明白了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这样的学习方法,

2.学生很好的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了“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掌握良好,个别同学有忘加进上来的数的小问题,通过反复练习后,基本没有。

第六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7及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

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连续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不连续进位,那么肯定还有什么呢?(连续进位)进位、三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板书(二)探究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

(2)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

(3)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

(4)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

(5)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

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

2.总结。

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三)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

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

笔算方法?

1.教学试一试。 2 7 2

× 4

(1)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2. 总结。

教师:通过例7各试一试两道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

2.火眼金睛。(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2)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

5.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

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七、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例7:湖里有48只灰天鹅,野鸭的只数是灰天鹅的4倍。野鸭有多少只?

4 8 × 4 =1 9 2 (只)

4 8

× 4

3

1 9 2

答:野鸭有192只。

九、教后记:

本节课学生自主探究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了其算理,掌握了其计算法则。

第七节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21页例8、例9。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

2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

设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探索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

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或3×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所以0×3=0。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

想一想:0×7= 8×0= 0×0=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

教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填一填:25×□=0 □×0=0

结合□×0=0 总结“0乘任何数都得0”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主题图: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

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3)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

多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

生: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

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三)巩固练习

1.完成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

2.“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

(查找问题所在,并订正,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5题。

(1)编2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

(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

4.“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七、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关键:0乘任何数都得0)

八、板书设计:

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例8:加法算式:0+0+0=0

改写成乘法算式:0×3=0或3×0=0

例9: 102×4=408(个)

你能估一估、算一算吗?

102接近100,4个这样的看台大约一共有400个座位。

1 0 2

× 4

4 0 8

答:4个看台一共有400个座位。

九、教后记:

通过小猫钓鱼这一场景的展示,学生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同时也掌握了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其算理,并能结合具体情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第八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23页例10及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

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每年元旦的时候,学校都会举办《广播体操比赛》,今年我们三年级的

同学们也会积极参加。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

你能列出算式吗?

(2)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因为4×12=48,所以4×120=480

(3)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提醒学

生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

2.想想做做2

说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提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5

引导学生读题。

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

学生填表。

6.想想做做

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七、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八、板书设计:

例10:同学们排成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0人。一共有多少人?

4 ×120 = 480 (人)

想:4×12=48 1 2 0 1 2 0

4×120=480 × 4 × 4

4 8 0 4 8 0

答:一共有480人。

九、教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掌握了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掌握良好。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第一节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三、重点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 学习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 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习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学习过程: 一、自己学 《认识升》自主学习单 1.认识容量: (1)右面两个茶杯,()号茶杯能盛的水多。 (2)读一读:(1) (3 (4) 要知道 2.认识容量单位: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 (3)读一读下面这些容器里盛的水、油、饮料等各有多少升。 (4)去超市找一找:哪些物品用“升”作单位,分别是多少升,记下来。

3.体验“1升”有多少 (1)先在量杯里倒入1升水,再全部倒入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如下图) 二、交流学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 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实践学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设计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 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的教育,初步养成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 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 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 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 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 完成第5题。 ①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种小猴、几

只小鸟。 ④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反馈。 通过复习旧知,一方面带领学生回顾写数、认数的要领,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明白数学不止是学习数数。 4. 完成第6题。 ①教师读明题意。 ②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的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 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三、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3、5、6题 第二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年、月、日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先通过年历来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通过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天数,再认识闰年和平年,结合练习中的习题了解季度的含义。单元结束后,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生日快乐>>。 教材编排时,首先安排了一张生活中常见的年历,让学生发现记忆大月和小月的不同方法,然后安排了两张2月的月历,了解平年和闰年,并让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全年各有多少天。 教材还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想想做做”和“你知道吗”以及“思考题”等栏目,将季度、闰年和平年、四季的划分,,几种农作物生长情况等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难点:判断平年的方法 课时安排: 认识年、月、日…………………………………1课时

认识平年、闰年…………………………………1课时 生日快乐…………………………………………1课时 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并知道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知道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知识点:1、一年12个月。2、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3、大月31天,小月30天。4、哪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重点:熟记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小月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区别 教学准备:年历卡 教学过程:

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

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 学 设 计 2019年7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教授新知。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苏教版三上数学教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 电 子 备 课 车青青 甘亭星海学校 2016.9

目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 第一节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3) 第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8) 第四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9) 第五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11) 第六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14) 第七节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6) 第八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8)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20) 第一节千克的认识 (20) 第二节克的认识 (2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二节认识周长 (26) 第三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8) 第四节周长是多少 (29)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1) 第一节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1) 第二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33) 第四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38) 第五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0) 第六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42) 第七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44) 第八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 (46)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48)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48)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50) 第三节间隔排列 (52)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3) 第一节认识平移、旋转 (53) 第二节轴对称图形 (5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57) 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 (57) 第二节认识几分之几 (58) 第三节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0)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

2016年-2017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 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求未知加数 2 教学设计

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学具盒、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出示教具:一个空盒,请同学们看一看其中有多少个空格?然后放入8个苹果。 2. 问:这个盒子里再放几个苹果就能放满?怎样把这个问题列成数学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8+()=10 告诉学生:这个式子读作:“8加几等于10”。 二、自主探索,领悟道理 1. 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8加几等于10”里的“几”?也就是求出8+()=10里括号中的数?请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究。 2. 议一议,说一说 小组汇报,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并小结:你们回答都很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这里有几种想法,你喜欢哪一种就采用哪一种: (1)因为8与2合成10,所以8+( 2 )=10; (2)因为把盒子装满就是10个,要装满盒子,再放2个就行了,即8+( 2 )=10;(3)盒子里空格可以用减法10-8=2算出; ……

三、运用巩固 1. 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求出信箱上的数,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 第2题。 出示情境图“拔萝卜”,教师话外音:拔萝卜,拔萝卜,菜地种了很多的萝卜,小白兔又提着篮子来拔萝卜了,小白兔今天要拔10个萝卜,它有许多问题等着小朋友回答呢。出示题目: 它拔了1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它拔了3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 依次类推,各小组讨论,共同填表。 3. 第3题。 先让学生复习大于号、小于号,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问学生:现在要你比较4+5与7的大小,你怎么思考呢?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各个小组拿了好多小红旗,教师说过10个小红旗就可以换得一张学习优秀小组的奖状,看看,哪个小组可以换得奖状?你们小组有几面小红旗,还差几面?请各个小组回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执教肖国成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的例1、想一想及第58页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用列表法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例题情境图、例题问题纸条、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式计算:经常听盛老师夸奖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上课听讲很专心,发言很积极,所以呀,我就很想认识大家,今天终于有了机会,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现在在教室里的有男生()人,女生有()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教室里的同学有()行,每行()人,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指名汇报后,小结复习:求两个部分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谈话:了解了我们班现在的人数情况,老师还想识道同学们的喜好,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水果是一种好习惯,因为水果里有丰富的维生素,每天都吃一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作用。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抬起你们的双手,看看十指指甲根这里有没有起倒欠,如果起倒欠了,就说明你蔬菜水果吃少了,身体缺维生素。 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指名说) 谈话:要有水果吃,就得先栽什么?对,得先栽果树。有一位学习认真、热情好客的女孩,名叫小芳,她们家就栽了很多果树,同学们想去她们家的果园参观参观吗?好,那就随老师一起去小芳家的果园看看。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班班通显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问:从小芳家的果园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上?(指名说已知条件)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已知信息整理一下,好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小芳家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2017年用

一升和毫升 认识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相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1升的量杯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2.每个小组准备1升的量杯,一个比1升大(2?3升)的容器,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 1.问题引人。 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好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一说。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就多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起说两遍:容量。 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板书课题) 2.情境感悟。 (1)初步体验。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 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谁的容量大?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这个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 (2)比较感悟。 出示两个直观上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 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让多个同学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 结合交流出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①把两个冷水壶装满水,倒在同样大的杯子里,比较哪个冷水壶里倒出的水杯数多。 ②把其中一个冷水壶倒满,再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根据结果比出哪个容量大一些。 演示:先把一个冷水壶倒满水,再往另一个冷水壶里倒,看哪个能盛的水多。 提问:哪个冷水壶容量大?为什么? 追问:如果把这个冷水壶和杯子比,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 你觉得说冷水壶的容量大、杯子的容量小,是说什么的大小?(它能盛水的多和少,就是杯子、冷水壶里面的大小)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课题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最新-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认识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0。 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 放大直尺图、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观察场景图,数出人数,知道可以用10表示,会读会写。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 二、交流共享 1.数出10,利用学具抽象出10 (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先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10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 (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0比9大,你们知道10比9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珠子,问:这是几?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10了?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10比9大1,9的后面就是10 2.10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10”这个数呢?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试着写10。 3.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报数,小朋友数出对应根数的小棒,如3、4、7、10当教师报出10、小朋友数出10根小棒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明: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这样10个一就是1个十。 反复追问:你手中的那一捆共几根?表示多少个一?表示多少个十呢?结论: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 你能再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吗?现在你手中有几个十了? 三、检测完善 (1)今天,我们的数字王国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10个。(师出示

2019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6单元)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

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 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本 科目数学 班级三(1)班 任课教师黄菁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