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三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化学实验基础 1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第2阶段专题复习导学案专题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化学第2阶段专题复习导学案专题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化学第2阶段专题复习导学案专题1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1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概述】进入新课标以来,化学高考大部分的试题都建立在学生并不熟悉的新情境中,考察从题给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运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一系列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一些模仿相似性或理解变通性的问题。

【解题指导】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一般可表示为阅读分析一提炼信息一建立联系一发现规律一得出答案。

关键在于克服对心理障碍,对题涉情境进行理解、分析,并在头脑中检索出已掌握的知识或方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中去。

一般这些新情境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情境旧方法,运用已学的思维模型解决新情境的下的问题;二是新情境新方法,需要利用题给信息,现场学习并应用,或者是没有足够的信息,但是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类比。

1.新情境旧方法这类题目的特点在于虽然所给的情境素材是新的,从未在教材中出现的,但是解题所应用的知识与方法,却还是学生所熟悉的中学阶段的核心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克服对情境素材的陌生感,找到题目涉及的主干知识。

【例1】(2012全国I卷28)高铁酸钾(KFeO)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24料。

与MnO—Zn电池类似,KFeO—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FeO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22424其电极反应式为。

【例2】(2014全国II卷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2新情境新方法2.1利用题给信息部分题目中不仅所给的背景素材是新的,连涉及的知识都是中学阶段没有涉及的,甚至是与中学知识相违背的,但是此类试题往往会给足够的信息,出题者意在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因此解题的关键读懂所给信息。

【例3】(2014全国I卷28)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O):n(CH)=1:1) 2241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PbO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和Cu(NO)的混合溶液23232【例4】(2014年全国II卷27-3)为电解液电解制取。

2024届化学高考备考策略

2024届化学高考备考策略

2024届化学高考备考策略
2024届化学高考备考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考试大纲:详细了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把握好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2.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按计划进行复习。

3. 注重基础知识:化学基础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要过多追求难题、偏题。

4. 强化实验操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是高考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5. 多做模拟试题:模拟试题是检验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多做模拟试题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查漏补缺。

6. 调整心态:备考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过于放松,保持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备考。

以上是2024届化学高考备考策略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高考顺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一、明确任务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次综合,梳理知识环节、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那么是根据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

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育同学综合敏捷运用知识的学科技能。

解题的过程中,留意提高速度及精确性。

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二、详细建议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练题的同时留意归纳总结,比如有机推断专题,钢铁的腐蚀、离子反应等专题。

同时,训练答题的精确性、规范性,提高解题速度,多整理易错点、失分点,并进行强化练习。

信息题那么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专题训练、归纳总结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技能立意”,更加着重技能和素养的考查。

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

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根据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

以北京高考题为例,7道选择题中,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或者金属的防护和腐蚀)、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试验题是常考题目,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专题进行练习。

练习时,留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2、限时训练、综合训练(1)限时训练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北京卷7道,考试时10-15分钟内完成比较合适,建议同学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惫,做题效率下降。

(2)综合训练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

以北京卷为例,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

45分钟时间虽然焦灼,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

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题速度;②提高阅读、审题技能;③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备考计划(2篇)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备考计划(2篇)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备考计划一、复习目标:1. 熟悉并掌握重点知识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方程式等;2. 理解化学原理和反应机理,掌握解题方法;3. 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增强应试能力;4.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二、复习内容及计划:1. 复习有机化学知识(预计用时2个月):(1) 掌握醇、酚、醚、醛、酮、酸、酯的基本性质和反应;(2) 熟悉烃、卤代烃、醇、醚、酮、醛、酸、酯的命名方法;(3) 理解有机物的立体化学,包括手性、光学活性和光学异构体等知识;(4) 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做大量的习题,分析解题思路。

2. 复习无机化学知识(预计用时1个月):(1) 复习化学元素的性质、分类和周期规律;(2) 复习无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 理解无机化合物的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等基础概念;(4) 复习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应用,并注重实验操作。

3. 复习化学方程式(预计用时2周):(1)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速率和反应机理;(3)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条件和配平方法;(4) 解题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平衡常数、平衡浓度和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4. 复习课堂知识(预计用时1个月):(1) 复习课堂上已学过的知识点,强化记忆;(2) 分析高考试题,并总结出重点和难点;(3) 整理知识框架,理清知识脉络;(4) 解题方法:针对高考试题进行典型题型和解题方法的整理与归纳。

5. 模拟考试(预计用时2周):(1) 进行周期性的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2) 分析模拟考试成绩和解题过程,找出不足之处;(3) 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

三、复习方法和策略: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保持良好的学习节奏和习惯;2. 结合课堂笔记和教科书,有重点地进行知识复习,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3. 大量做习题,包括课本习题、模拟试题和历年高考试题,提高解题能力;4. 注重积累和总结,制作思维导图、知识框架图等学习工具,帮助理清知识脉络;5. 多参加讨论和交流,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学习,互相提供帮助;6.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复习计划。

超实用高三化学一、二、三轮、冲刺复习计划(详细时间安排)

超实用高三化学一、二、三轮、冲刺复习计划(详细时间安排)

超实用高三化学一、二、三轮、冲刺复习计划(详细时间安排)第一轮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分类、分子结构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有机化学知识,如碳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XX小时)- 第四天:巩固并练化学基础知识,包括计算化学式、平衡化学方程等。

(XX小时)- 第五天:复化学实验技巧,如实验装置搭建、化学试剂使用等。

(XX小时)- 第六天:总结和复第一轮内容,解答疑惑。

(XX小时)第二轮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化学键的理论知识,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如物质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酸碱反应及其相关知识,如电离度、酸碱性判定等。

(XX小时)- 第四天:巩固并练酸碱平衡的计算方法。

(XX小时)- 第五天:复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知识,如电子转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定等。

(XX小时)- 第六天:总结和复第二轮内容,解答疑惑。

(XX小时)第三轮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重要的化学实验室操作和技巧,如溶解、浓度计算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如加成、消失、氧化、还原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如烷烃、醇、酚等。

(XX小时)- 第四天:巩固并练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XX小时)- 第五天:复化学平衡的动力学过程,如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

(XX小时)- 第六天:总结和复第三轮内容,解答疑惑。

(XX小时)冲刺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化学物质的量计算,如摩尔质量、摩尔比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机理,如酯化反应、醇的氧化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离子反应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离子的生成和消失等。

高三化学复习技巧策略详解

高三化学复习技巧策略详解

高三化学复习技巧策略详解高三的化学复习要有计划科学规划,系统训练高三复习的每个训练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意图,即训练什么,意在提高学生哪一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教师必须要了然于心,否则很容易造成无效训练。

教师既要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来确定每次训练的具体目标,又要精确把握知识点的本质,千万不能漫无目的地进行训练。

课前练,作为前提测评,了解学情;课中练,为了应用知识,形成能力;结束练,作为当堂反馈,有效检测;课后练,为了巩固基础,提升拓展。

训练方式有定时训练与变式训练,专题训练与综合测试,滚动考查与交叉练习等等。

同时要对复习过程中的训练制定精细计划,复习资料中哪些题作为例题,哪些题是重点训练题,哪些题作为选做题,哪些题要删去等都需要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课堂中需要怎样的习题训练,课外训练选择什么样的习题训练,综合训练放在什么时候等等都需要集体备课讨论解决,一一落实才能有的放矢,追求复习的最大效益。

规范训练,减少失误高考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现实中许多学生走出考场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解题不够规范。

事实上在高三复习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知识“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状态,要消除这种情况,需要强化规范训练。

规范训练包括审题规范、表达规范和答案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3部分,也就是加强读题、审题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

语言叙述规范,语言(包括化学用语)叙述是表达解题思路的过程,是化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

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化学用语表达正确,因此加强文字表述(化学用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必要的。

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做到这点就要加强解题思维方法和思路的指导和训练。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三第一篇专题通关攻略专题一基本概念3氧化还原反应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三第一篇专题通关攻略专题一基本概念3氧化还原反应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三第一篇专题通关攻略专题一基本概念3氧化还原反应一、选择题1.(xx·衡阳一模)实验室常用NaNO2和NH4Cl反应制取N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是还原剂B.NH4Cl中N被还原C.生成1 mol N2时转移6 mol电子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解析】选D。

A项,根据信息,在该反应中NaNO2中的N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N2的0价,得到电子,NaNO2作氧化剂,错误;B项,反应中NH4Cl中N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N2的0价,失去电子被氧化,错误;C项,根据电子守恒得:1/2NaNO2~1/2NH4Cl~N2,可知每产生1 mol N2,转移3 mol电子,错误;D项,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该反应中氧化剂NaNO2和还原剂NH4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正确。

2.(xx·冀州一模)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①3SiO2+6C+2N2Si3N4+6CO,也可由SiCl4的蒸气和NH3反应制取:②3SiCl4+4NH3Si3N4+12HCl。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②属于离子反应B.若制取等量的Si3N4,则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目必然相等C.反应①的氧化剂是N2D.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6【解析】选C。

A项,反应②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错误;B项,在反应①中每产生1 mol Si3N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2 mol;反应②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转移,错误;C项,在反应①中,氮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2中0价变为反应后Si3N4中的-3价,N2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正确;D项,在反应①中Si3N4是还原产物,CO是氧化产物,CO与Si3N4物质的量之比为6∶1,错误。

3.(xx·大庆一模)含氮废水在排入水体之前需进行脱氮处理以减缓水体富营养化。

专题二 能力提升检测卷(测)-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二    能力提升检测卷(测)-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二能力提升检测卷(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B11C12N14O16Na23Mg24Al 27S32Cl35.5K39Ca40Cr52Mn55Fe56Ni59Cu64La139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

若乙气体是CO,则甲气体可能是()A.H2S B.HClC.NH3D.Cl2【答案】A【解析】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质量比是17∶14,根据m=nM可知,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7∶14,若乙气体是CO,则M(甲)∶28g·mol-1=17∶14,故M(甲)=34g·mol-1,各选项中只有H2S符合,故选A。

2.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盛有H2,B容器中盛有NH3,若使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容积之比是()A.2∶1B.1∶5C.2∶3D.5∶1【答案】A【解析】假设二者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和y mol,则H2含2x mol原子,NH3含4y mol原子,有2x=4y,x∶y=2∶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也为2∶1。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0.1N AB.将1mol NH3完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NH3·H2O)+N(NH+4)=N AC.1L0.1mol·L-1NaHSO4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 AD.将1mol 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含CH3COO-数目为N A 【答案】D【解析】1L0.1mol·L-1NaClO溶液中,ClO-水解,因此含有ClO-的数目小于0.1N A,故A错误;氨气溶于水是可逆反应,因此所得溶液中N(NH3)+N(NH3·H2O)+N(NH+4)=N A,故B错误;1L0.1mol·L-1NaHSO4溶液中,NaHSO4电离出钠离子和氢离子,因此含有的阳离子数目大于0.1N A,故C错误;将1mol 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和溶液呈中性得到溶液中含CH3COO-数目为N A,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建议用时:20分钟)一、选择题1.(2016·宿州一模)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解析】选D。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爆炸,B正确;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灯内酒精被引燃,可能出现灯内剧烈燃烧而爆炸,C正确;NaOH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2.(2016·南昌一模)运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和要求的是( )A.用①分离氯化铵和单质碘B.用②除去淀粉胶体中的氯化钠C.用③加热胆矾(CuSO4·5H2O)制取无水硫酸铜D.用④装置除去SO2中的HCl【解析】选B。

氯化铵和单质碘加热时,前者分解,后者升华,最后又都凝结到烧瓶的底部,故A项不符合题意;渗析法可除去淀粉胶体中的氯化钠,故B项符合题意;加热胆矾(CuSO4·5H2O)制取无水硫酸铜应在坩埚中进行,故C项不符合题意;除去SO2中的HCl,若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SO2也被吸收,故D项不符合题意。

3.(2016·潍坊一模)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液体也不能蒸干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C.可用稀硝酸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D.稀释浓硫酸时,如果戴有防护眼罩,可以把水慢慢倒入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解析】选D。

烧瓶中液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则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液体也不能蒸干,故A正确;加热试管,先预热后均匀受热,则加热时要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故B正确;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分别与硝酸反应的现象为溶液为紫色、无现象、生成气体、先生成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稀释时,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并及时散热,则应把浓硫酸慢慢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利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4.(2016·烟台一模)下列实验的试剂、装置选用不合理的是( )【解析】选B。

明确“被提纯气体”与“杂质气体”—分析“被提纯气体”与“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异同—根据“除杂必尽”“被提纯气体不消耗”“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先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再依据除杂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装置。

A选项正确,甲装置中饱和氯化钠溶液可除去HCl,浓硫酸可除去H2O;B选项错误,干燥管中的无水氯化钙在除去水的同时也会吸收NH3生成络合物;C选项正确,干燥管中碱石灰的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可除去CO2和H2O;D选项正确,丙装置中的铜网可除去O2。

【加固训练】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B.图2是原电池装置,Fe电极为负极C.图3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D.图4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乙酸乙酯【解析】选B。

A项,NO2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C项,图3装置是用来分离沸点相差很大的混溶液体,错误;D项,应用饱和Na2CO3溶液收集乙酸乙酯,错误。

二、非选择题5.(2016·徐州三模)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SiO2)提取氧化铝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需用1 mol·L-1的NaOH溶液480 mL,配制该溶液已有下列仪器:托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在灼烧操作中用到下列仪器中的一种,其名称是________。

(2)操作③中的洗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备CO2气体,并通入滤液B中制备Al(OH)3时,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现象。

乙同学分析认为:甲同学通入CO2不足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你认为乙的分析是否合理?若合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作答)。

丙同学分析认为:甲同学通入的CO2中含有HCl气体,也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实验装置中增加盛有________的________可解决这个问题。

(4)若将操作①和操作②使用的试剂互换,则操作③中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_,并写出操作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配制NaOH溶液时,应先将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在烧杯中,另外容量瓶的规格是一定的,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

灼烧Al(OH)3应该使用坩埚。

(3)因上一步的操作中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若通入的CO2不足,则发生反应:CO2+2OH-C+H2O,不能生成Al(OH)3沉淀。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既可以除去其中的HCl,又能减少CO2的溶解。

(4)若将操作①和操作②使用的试剂互换,则滤液B为铝盐和过量的酸,因Al(OH)3能够溶解在强碱溶液中,故可以用氨气或氨水制取Al(OH)3。

答案:(1)500 mL容量瓶、烧杯坩埚(2)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使水刚好没过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尽,重复此操作2~3次(3)合理,2OH-+CO2C+H2O饱和NaHCO3溶液洗气瓶(4)氨气(或氨水),H++NH3·H2O N+H2OAl3++3NH3·H2O Al(OH)3↓+3N【易错提醒】基本操作中易错的“五防”(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之前,要检查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碎瓷片。

(3)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SO2、NO2、NO等)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止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5)防堵塞:防止堵塞导管,或使液体顺利流动。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存放浓硝酸时,使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B.酸碱中和滴定时,若未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将Mg(OH)2悬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解析】选D。

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药品要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浓硝酸能氧化橡胶,所以不能用橡胶塞,应该用玻璃塞,A正确;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造成误差,B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混合时水在下方,苯在上方,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正确;过滤应该用玻璃棒引流,D错误。

2.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L【解析】选C。

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0.01 mL,A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项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需用分液漏斗和烧杯,D项正确。

【加固训练】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B 。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用过滤的方法,用所给仪器可以实现;B.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 晶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应用蒸发皿,题给仪器不能实现;C.用0.10 mol ·L -1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所给仪器能实现;D.用MnO 2和浓盐酸制取干燥、纯净的Cl 2,所给仪器能实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 或S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解析】选B 。

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 试纸,不能用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故A 错误;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沸石或碎瓷片,故B 正确;硫酸钡和AgCl 均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也可能含Ag +,故C 错误;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氯化钠是大量的,制得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量较少,不能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 错误。

4.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

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起始滤液的pH=7B.试剂Ⅰ为Ba(NO 3)2溶液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BD.图示的步骤中必须要经过2次过滤操作【解析】选C。

结合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Ⅰ(BaCl2溶液),使S生成BaSO4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溶液),以除去引入的B,过滤掉生成的BaCO3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以除去引入的C,最后加热蒸干Q可得纯净的KCl晶体。

起始时滤液中含有K2CO3,由于C水解而使滤液显碱性,A项错误;试剂Ⅰ不能为Ba(NO3)2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N,B项错误;图示中的2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1次,D项错误。

【加固训练】铵明矾NH4Al(SO4)2·12H2O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反应: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B.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C.若省略过程Ⅱ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消失【解析】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