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的《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梦回繁华课件(共16张幻灯片)

20梦回繁华课件(共16张幻灯片)
章的说服力。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 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各行各业、无 所不备……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 描绘出市井的热闹繁华,而且使文章语言典 雅而富有韵味。
板书设计
们呼唤叫喊……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通过摹写人们的动作神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作品的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 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用凝 练生动的语言将静态生动的画面转变成动态
的、充满细节的活动场面,使读者仿佛看到了 《清明上河图》中汴京近郊清幽静美的景色, 形象典雅,意蕴无穷。
20
梦回繁华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字词积累
biàn
汴梁
题跋
gāo

田畴
ro
qiú jìng cù
漕运

冗长
遒劲
簇拥
春寒料峭( qiào ) 长途跋涉( bá shè )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何好处?
全文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第四 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部分使用了开卷 处——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由次到主, 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这样写,条理清楚, 结构严谨。
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上河图的?
1.描摹市井风情的繁华;
2.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
3.想象古代人们的生活。
说明方法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
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团结协作精神
画面中的人物互相协作,共同创造繁华景象,体 现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多元文化元素融合
画面中融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 性。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通过《梦回繁华》这一作品,传递中华文化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06
互动环节设计
问题设置与讨论引导
通过本次课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梦回繁华》一文所表达的思想 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件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梦回繁华》 一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掌握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知 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 考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梦回繁华 》一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 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和民族自豪感。
02
背景知识
《梦回繁华》简介
作品名称:《梦回繁华》 作者:张择端
作品类型:北宋风俗画 创作年代:北宋时期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张择端生平
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 河南开封),后习绘画,专攻界画。他的作品多表现城乡人民生活,尤擅长界画 。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都城汴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 市之一。《梦回繁华》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时期创作的一幅风俗画,通过对汴京繁 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作品通过音乐与画面的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舞蹈元素的运用
作品通过舞蹈元素的运用,将画面中的情感和主题更加生动 地表现出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 义和价值。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 • 文本解读与赏析技巧 •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 实践应用与作业布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20梦回繁敢、正义等品质。
《骆驼祥子》
04
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底层小人物祥 子的生活和奋斗,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和抗争。
思考题设计及答案解析
《20梦回繁华》中主人公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经历了从失落、迷茫到坚定、重拾自我的情感变化。 最初,主人公因为失去工作和生活方向而感到失落和迷茫,但在寻找自我和探索 人生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04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红楼梦》
01
清代曹雪芹的代表作,以贾、史、王、薛四大 家族为背景,通过描绘众多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貌和衰落。
《西游记》
03
明代吴承恩的作品,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孙 悟空等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奇
幻和想象力。
《水浒传》
02
明代施耐庵的作品,描写了宋朝末年一群英雄 豪杰在抗击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展现了忠诚
文本结构与主题思想解读
01
02
03
文本结构梳理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包括段落划分、层次关 系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 写作思路和意图。
主题思想提炼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 理解,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思想,把握作者想要表达 的核心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0梦回繁华 (共1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0梦回繁华 (共14张PPT)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 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 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 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 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 用? 2.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 上河图的?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 的例句。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 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 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 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就全文而言,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 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 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 “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 面,重点突出。 第4段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 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 段”“画卷后段”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 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说明。
《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 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 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 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 我们祖国的伟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 《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 深。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 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 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 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 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 画是什么了吧?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01 02 03
宫廷绘画的繁荣
北宋时期,宫廷绘画达到了巅峰。画院制度完备,画家地 位提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 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 向。
民间绘画的兴起
与宫廷绘画相对应的是民间绘画的兴起。随着市民文化的 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绘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 术形式。它以描绘市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题,具有浓郁 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要点二
弘扬民族精神
《梦回繁华》所描绘的北宋时期繁荣 景象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这种精神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
要点三
推动艺术创新
《梦回繁华》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 ,也注重艺术创新。它借鉴了传统绘 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 和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既具有历史厚 重感又具有时代气息。这种创新精神 对于推动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
使用方法
教师在课前可将课件发送给学生预习,课堂上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和分析。课后 学生可通过课件进行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 调整课件内容和顺序。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总分总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 《梦回繁华》的主题和背景,然 后分述画面的内容、特点、价值 等,最后再总结全文,点明文章
第三段
该段主要介绍了画面的历史背景和价值,阐述了《梦回繁 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使读者对画面的认识 更加深入。
第四段
该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画面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评价,通过 赞美画面的美感和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敬仰之情。
作者情感表达及内涵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创意独特的表现形式
学生们运用图表、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作了形 式新颖、富有创意的PPT作品。
高质量的制作水平
学生们的作品制作精美,排版规范,色彩搭配和谐,体现 了较高的制作水平。
优秀作品点评与分享
深度挖掘主题内涵
优秀作品能够深入挖掘主题内涵,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提出 有见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的展示,学生了 解到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如长安城 、洛阳城等。
《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
介绍了作者毛宁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作品中的艺术手法
详细讲解了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构 图、色彩、线条等,提高学生的艺术 鉴赏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人物形象塑造与表现
形象生动
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通过服 饰、动作、表情等细节描绘,展 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
地位。
情感表达
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表情变化, 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如喜悦、 悲伤、愤怒等,使观众产生共鸣。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形象与特定 的文化符号相结合,传达出更深层 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梦回繁华》的学习,激发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课件设计思路及特点
01
02
设计思路:以《梦回繁 华》作品为核心,围绕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 多媒体手段将作品内容 、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等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 体系。
02
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
01
02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23《梦回繁华》优秀课件CATALOGUE 目录•引言•《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梦回繁华》的艺术特色•《梦回繁华》的历史价值•《梦回繁华》的鉴赏方法•《梦回繁华》的创作体验与启示01引言《梦回繁华》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描述了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景象。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价值和魅力。

主题概述《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以及当时的社会与人民生活风貌。

背景介绍1课程目标23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细节描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姓名:毛宁职业: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梦回繁华》、《穿越时光的隧道》等背景:毛宁是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历史洞察力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感而广受读者喜爱。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其都市的繁华、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都给毛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人经历毛宁在年轻时曾深入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他对于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进步有着极高的兴趣,这也成为了他创作《梦回繁华》的灵感来源。

社会环境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历史遗产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也为毛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准备阶段01毛宁在开始创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不仅深入研究历史资料,还亲自走访历史遗址,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写作阶段02毛宁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风貌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修改阶段03在完成初稿后,毛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精炼和完善。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1/7/2020
5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
(今山东诸城)人。早年
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
徽宗赵佶(1101年—
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
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
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
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
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
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
1/7/2020
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6
4.绢本: 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内忧外患: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 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例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处 在内忧外患之中。 6.田畴: 田地;田野。 7.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例句: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农民已经开始着手春耕了。
1/7/2020
24
问题·探究
5.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 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 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 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汴 京 近 郊
1/7/2020
7
汴 京 近 郊
1/7/2020
8
汴 河 拱 桥
1/7/2020
9
汴 梁 市 区
1/7/2020
10
汴 梁 市 区
1/7/2020
11
《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作既描绘了北宋时期京 城汴梁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又描绘了汴梁 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画中人物500多 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 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如此恢 弘的一部画作,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 将其解 说清楚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形 值象 历资 史料 价艺 值术
重要价值
写作借鉴 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 文章多次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 事物。几乎在文章每一部分都穿插了议论,特别 是开头和结尾,都有作者鲜明的观点,“空前 的”“无法取代”“重要”等词语充分肯定了北 宋汴梁的繁华和《清明上河图》的地位。这样的 议论,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汴梁的社会风貌, 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来介绍 《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请你认真读读这一段 找一找。 疏林薄雾 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街道纵横 摩肩接踵 农舍田畴 规模宏敞 热闹非凡 房屋林立 络绎不绝 春寒料峭 结构精美 呼应相接 一应俱全 各行各业 长途跋涉 宛如飞虹 挥臂助阵 应有尽有 无所不备
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下列句子分别采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 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 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 比较,突出说明了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 特征。
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 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 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 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北宋汴梁 梦 回 繁 华 空前繁荣
张择端生平贡献 自成一家 第二部分《清明上河图》 画卷描绘内容 第三部分 高度评价 一部乐章 繁华景象
拓展延伸
中国其他传世名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阎立本:步辇图
唐宫仕女图
韩滉:五牛图
huàng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作比较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 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 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举例子
举桥梁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很 真实、细致入微,具有说服力。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 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 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 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 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 形象资料。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作品 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图》便是北宋风俗面 最具代表性 作品中____________ 的一幅。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作者张择端?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 用? 4.第4自然段是按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 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有什么好处?
第三部分(⑤):说明《清明上河图》的文 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自由读第一部分,北宋汴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空前繁荣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 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空前”是前所未有的意思,在时间上表限 制,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 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 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有力地说明了 《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具有说服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
打比方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 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 尽的回味。 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增强了 文章的趣味性。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
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
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 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课文讲解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①):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 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②-④):说明《清明上河图》 的作者概况、画面结构和画面内容。
4.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 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 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空 间 顺 序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好处:这种顺序安排,由前到后,逐次介绍, 既符合观赏者的观赏习惯,又显得思路清晰有条 理。
这是文章的最后几句议论性话语,说说你的理解。
这几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读 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清明上河图》。 “重要形象资料”几个字是这句话的重点,说 明了《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领域中一张重 要的形象名片,展现了“北宋汴梁”这一特定 历史的社会生活状况,极具历史价值。
思考:文章主要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 为什么不以《清明上河图》为题?
R ·八年级上册
背景链接
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 只能通过文学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 时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 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 了解北宋汴梁的生活状况。而且建炎之 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 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 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 的作者张择端?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 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下文所说的 “特殊意义”。作家和作品都具有历史意义, 二者不可分离。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 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 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特殊 意义
本文主要想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清明上河图》所处的历 史背景,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能够 正确、全面地评价《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汴 梁的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民生活面貌,而整个北宋 汴梁空前繁
荣,作者用“梦回汴梁”恰好表达了作者的写作 意图。且文中说到“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 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 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梦回 繁华”更能引人深思。除此之外,“梦回繁华” 也比“清明上河图”更具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 不朽珍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 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 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 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卷有五米多长,全 图可分为三个部分:汴京郊外春光、汴河 场景、城内街市。
清明上河图片段
* 20
梦回繁华
汴梁( biàn) 漕运( cáo )
田畴(chóu) 舳舻(zhú lú)
跋涉( bá ) 握篙( ɡāo )
摩肩接踵(zhǒnɡ) 长而不冗( rǒnɡ )
络绎不绝(luò yì ) 遒劲( qiú jìnɡ )
词语解释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