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模板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背景分析:王强,男,12岁,七年级学生。
不爱学习不爱上课,学习成绩很糟糕,智力一般,没有学习方法,也不在乎自己的成绩,个性偏执,虚荣心自尊心特强,张口闭口脏话连篇,对父母对老师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在学校,他把老师的好心教育认为成一切针对他,和他过不去。
当他打架骂人不完成作业时,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会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挑衅不服气的样子。
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分析其原因,了解到主要是家庭环境教育和有个别老师教育方法不恰当。
于是我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
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父母的不良习惯和简单粗暴的方法。
王强的父母小学没毕业,家住农村,接触面少,说话带脏话很严重,孩子说脏话就是从父母学来的,他们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多数老师不喜欢这有劣习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个别老师的教育不否认是教育学生,但是也是自己出出恶气,平复愤怒的心情,而没有因材施教。
三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描述故事过程:辅导方法: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李一龙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5篇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5篇小学教育叙事案例1,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一次小学生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个学生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非常害羞内向的孩子,他总是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加课堂上的活动。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我发现小明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
于是我决定和他谈谈,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经过一番交谈,我发现小明是因为自己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所以才会害羞内向。
于是我鼓励他多和同学交流,多参加一些活动,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还给他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和同学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在我的帮助下,小明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不再害羞内向了。
他开始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也愿意参加课堂上的活动了。
我为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感到非常高兴,也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感到骄傲。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个学生叫小华。
小华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孩子,他总是只顾自己,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东西。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我发现小华总是抢着拿东西,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这让其他同学非常不满。
于是我决定和他谈谈,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经过一番交谈,我发现小华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所以才会变得自私自利。
于是我告诉他,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就要懂得与人为善,懂得和他人分享。
我还给他一些例子,比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这些都是伟大的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与人为善,懂得和他人分享。
在我的引导下,小华逐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和其他同学分享东西,也变得更加友善了。
我为能引导小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到非常高兴,也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感到骄傲。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3,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一次小学生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个学生叫小红。
小红是一个非常胆小怕事的孩子,她总是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总是害怕失败。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我发现小红总是不敢参加一些新的活动,总是害怕失败。
于是我决定和她谈谈,帮助她克服困难。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教育叙事故事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述故事来传授知识和道德价值观。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叙事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叙事故事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故事内容不够吸引人1.1 故事情节单一,缺乏变化和冲突1.2 语言表达单调,缺乏生动形象1.3 缺乏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结尾二、故事缺乏教育性和启发性2.1 故事主题与教学内容不贴合2.2 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情感共鸣2.3 缺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故事情节过于简单和理想化3.1 缺乏现实性和复杂性3.2 忽略学生的成长和困惑3.3 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性思维四、故事表达方式不够生动和多样化4.1 缺乏声音、影像等多媒体元素4.2 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4.3 缺乏多种表达方式和形式的尝试五、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5.1 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5.2 忽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5.3 缺乏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综上所述,要提高教育叙事故事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故事内容要吸引人,增加变化和冲突,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开头和结尾要引人入胜。
其次,故事要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与教学内容贴合,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
再次,故事情节要现实复杂,关注学生成长和困惑,反思社会现实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故事表达方式要生动多样化,增加多媒体元素和互动性,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和形式。
最后,故事要与学生实际生活融合,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
通过这些改进,教育叙事故事将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模板[1]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模板[1]](https://img.taocdn.com/s3/m/432ad342f7ec4afe04a1dff8.png)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背景:
本学期我担任了小学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广播操是这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
刚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
整个学习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广播操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
描述故事过程:
新学期进行广播操教学时,刚刚上了两节课学生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我想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学习。
于是我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
在教广播操时我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先让女生观看示范,练习一两个动作,再由女生带动男生练习,因为女生喜欢舞蹈,男生则大多数不喜欢。
这样分组女生即成为学习的主人,又成为男生的小老师,练好了和别组交换动作练。
这样使学生不仅对新的广播操产生了乐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练习中配上不同旋律的音乐、口令,学生们就会在音乐和口令声中练得更优美更轻松、自然。
反思:
在现代的体育课教学里,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次的进行强化练习。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非常重要。
它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育叙事故事解决方案

教育叙事故事解决方案
《寻找解决方案的旅程》
在一所小学里,有一个年级辅导员叫做李老师。
她对学生们非常关心,经常会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有一天,学校里发生了一件棘手的事件,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打架斗殴,导致一名学生受伤。
李老师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召集了相关老师和学生家长,商讨该事件的解决方案。
经过大家的讨论,他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学校将严肃处理斗殴学生的行为,严肃警告他们并要求家长配合进行教育。
其次,学校将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斗殴的危害,提升他们的冲突解决能力。
同时也要求老师们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斗殴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学校的校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李老师的教育解决方案成为了学校解决问题的一个成功案例,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次事件,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关怀与教育,促进了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
李老师也因此成为了学校里备受尊敬的一员。
她的经验也被其他老师所借鉴,成为学校里解决问题的成功范本。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背景:
小明,男生,13岁,上课老有说不完的话,老师讲课他总是和老师“交流”,以致影响教学秩序,老师总要停下来解决他的问题。
自习课上他又总是和其他同学说话,看他谈论什么似乎是学习的问题,对于老师的询问回答起来振振有理。
他的各科成绩都不错,就是太活跃。
描述故事过程:
1、与他的父母沟通,互相协作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2、与孩子谈心交流。
但是这种交流要在无意之间,不能在课堂上或专门叫到办公室,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在拉家常一样,从侧面涉及到他经常上课说话的问题,让他自己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好的。
3、在他的作业批改中多写几句评语,鼓励赞扬的话,引导性的话都会慢慢的影响孩子的表现。
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对于这种过于活跃的孩子来说,绝对的好与坏在他身上并没有体现。
可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绝对上说“XX是坏孩子”。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试着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遇到事情,总要先想想,如果我的孩子在学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心目中的老师应该如何解决,然后一步步的帮助引导孩子迈向正确的方向。
另外,孩子们很注重作业的分数和评语,不要怕麻烦,批改作业的评语也是和孩子专门的交流。
他们需要尊重,关注,提醒,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李玉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图玩乐,迷恋电脑游戏。
性格倔强、固执,但又有惰性心理。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自由散漫,喜好标新立异,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经过多次与他交谈,以及从其他学生处了解到他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
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时候,父母经常争吵,后父母离婚,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不太管他,因此导致他形成了种种恶习。
由于他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改进,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内因是,虽然接受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描述故事过程:上课时总是在趴着睡觉.每当我提问他时,他一问三不知,回答不出任何问题。
也无法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
又因为吸烟被抓住,学生却态度蛮横:“我愿意,你管不着”过了一会儿,他情绪没那么激动了,我先把这件事放在一边,开始用平和的语调与他聊天,了解他的过去,他的家庭情况。
慢慢地,他的情况变得清晰起来。
原来,他的父母早已经离婚,是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母以前老是吵架,后来干脆离婚了,他跟了他的父亲。
这给他的伤害很大。
他怨恨他的父母,觉得父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顾他的感受,于是开始任性胡为,不服管束。
他的父亲,一方面自己工作比较忙,另一方面也觉得对他也有些愧疚,因而只知事事满足他的要求,却放松了对他的管教,最终导致现在的局面。
父亲做的这些并不能打动刘民的心,他选择了在学校调皮闹事、去网吧彻夜不归这样堕落的方式来报复他的父亲。
但是这孩子其实非常聪明,学习还算可以。
即便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依然在中考中考得不错,进入了我们学校。
可机遇在他看来却有些失望,他觉得这太对得起他父亲了。
所以,他才会不计后果的提出将他开除,自然也不在乎什么处分。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模板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一)个人情况:我班学生苏龙坤,成绩一直不错,人缘也很好,极少与同学发生冲突,可以说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可是自从五年级第二个学期开始,课上听课走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书写潦草,成绩迅速下滑,还经常与同学打架。
每次认错态度都很好,可是一转眼就又打上了。
并且开始自卑,不敢和老师的目光交流,课上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如以前,独来独往。
话不投机就开战,脾气变得很暴躁。
(二)家庭情况:母亲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经常不在家,父亲给别人打工,龙坤和妹妹跟爷爷住。
前段时间母亲向父亲提出了离婚,并带走了家里的一大部分钱财,父亲为此萎靡不振,爷爷大病一场,家里乱成一团。
龙坤受此打击和影响,变得脾气暴躁,厌学,自卑。
描述故事过程:(一)原因分析:通过与家长联系、同学访谈、个人谈心,了解到导致龙坤发生变化的原因:1.家庭的变故是主要原因。
温馨的家庭突然之间破碎了,他和妹妹被迫分开,父亲郁郁寡欢,对他不理不睬,爷爷生病,只剩他一人,心灵孤单寂寞。
母亲原本在他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图改了,他对母亲有爱,但更多的是恨。
这也是每当有同学提到关于母亲的话题,他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原因。
2.个人心理问题。
家庭的变故使其变得敏感、自卑,短时间内很难摆脱心理阴影。
需要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
(二)具体措施:1.个体心理辅导。
针对龙坤的情况进行心理辅导,以倾诉为主,地点选在心理咨询室。
让其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放松身心,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一周一次,后期以疏导为主,纠正其不合理信念,让他明白:走出困境,靠自己。
个人无法改变环境,那就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强者当自强。
2.进行家访。
通过和家长沟通,形成共识:在这场家庭变故中,孩子才是受伤害最大的。
现实虽然无法改变,但孩子需要的关爱确是不可缺少的。
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把自己的痛苦隐藏在心底,给孩子正面的影响,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
3.召开主题班会。
以“关爱他人”“做情绪的主人”“与他人友好交往”“学会宽容”“男儿当自强”为主题,召开一系列的班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背景:
记得2012年我教过一个学生张晓明,当时我接手的是初三级语文,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在第一桌的张晓明,经常说话,搞小动作,与老师顶嘴,各科老师都反应调皮,是一个坏学生。
还有,他是一个练体育的,练体育嘛,老师们都认为练体育的没一个听话的,可是我发现他并不笨,而且体育成绩不错。
描述故事过程:
于是我找机会跟他谈了一次心。
问问他为什么总气着老师,他说:老师们都不喜欢我,也没人关注我,学习也不好,上学没什么意思,于是我耐心的开导他:“吴老师关注你,你可以多举手回答问题开始,而且我发现你也挺聪明的,体育成绩也不错,说不定文化成绩在跟上,也许你能从体育上有出息,上大学也没准,以后你试试上课好好听讲,能不能听懂。
如果听会了就举手,老师让你回答问题,过一段看能不能跟上。
老师已经关注你很久了。
”从那以后,张晓明在上课时真的不捣乱了,他也用专注的眼神听老师讲课,而且时常举手,我也总让他回答问题,慢慢的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成绩有以前的不及格到及格,最后到了中上水平,中考成绩语文90分,考上了一中体育班。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在第一时间就欣喜地告诉我:“老师,我考上了一中,太高兴了,谢谢您老师!”当时我发自内心的为他高兴。
反思: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美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他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
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费很大努力也很难改变,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对于学生的转化,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这样,对于各种各样的学生,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