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PPT
《回忆鲁迅先生》PPT课件

《回忆鲁迅先生》PPT课件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学习目标理解、积累文中的重点生字词;通览全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培养从文中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
精读课文,揣摩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日常生活中鲁迅先生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灵动传神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预习导学课堂导入提起鲁迅,恐怕不少同学会联想起“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等字眼,这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印象。
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去看看生活中的鲁迅。
预习导学CLICKTOADDC APTIONTEXT写作背景萧红对鲁迅的感情非常深厚。
鲁迅对她来说是思想上、创作上、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本文是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预习导学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萧红(1911—1942),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张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散文集《》等。
?呼兰河传生死场牛车上预习导学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揩( ) 咳嗽( )( )轻捷( ) 薪金( )抹杀( ) 疙瘩( )( )白萨萨( )ké souxīngē dɑkāijiémǒ sà........预习导学3.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深恶痛绝解释:造句:(2)不济解释:造句: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恶,厌恶。
痛,痛恨。
绝,极。
刘老师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指差,不好。
几个兄弟中他是最不济的一个。
预习导学(3)校样解释:造句:(4)展读解释:造句:根据原稿排版后印出供校对用的样张。
我还有二十页小册子的校样就做完了。
阅读。
家里来了客人,我赶快到无人的空室里开始展读了。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共39张PPT

萧 红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吃的是草, 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 一个形象:浓黑的一字须, 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 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 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 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 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 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 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参差
(sāi) 活塞
(chà i) 大病差后 、久病出差(瘥)
zhuǎi (转文)指说
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 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 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xià o (学校) 校 jià o (校对)
转
Zhuà n(转动) zhuǎn (转变)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 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 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 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 者的催逼。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 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 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为什么会是忧郁心境,作者隐晦地告诉我们, 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觉得压抑。“天晴啦, 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 社会的向往。而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的崭然的 会心的笑,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 们也有同感,说明鲁迅夫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相通的,是高度理解的。
本文最后一自然段的鬼是指什么样的人? 这里是作者借题发挥的一句话,这 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 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这些人由于生 活在黑暗的旧社会,因循守旧、思想落 后。而鲁迅代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 向,他不但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一位 坚强的战士,他利用文化为武器,与反 动派作斗争。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38张PPT)

(quān)圈套 圈 (juān)圈起来
(juà)n 圈养
( wù)深恶痛绝 恶 ( ě )恶心
( è )凶恶
字词积累
调羹:南方方言,普通话叫勺子或汤匙。 草率:轻率,不慎重,含贬义。 眼睛不济:眼睛不顶用、不发挥作用。 揩:擦,抹。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 轻视意)。
第十部分(55——59):描写鲁迅先生亲尝鱼丸的事 件。
第十一部分(60——62):描写鲁迅先生包书仔细整 齐。
第十二部分(62——66):描述了生病之后鲁迅先生 对待休息与工作的态度。
研读赏析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找一找并谈一谈。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休闲娱乐: “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 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 物、爱护青年。 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
字词积累
筵会( yán ) 调羹( ɡēnɡ) 轻捷(jié ) 虹口(hónɡ ) 嘱咐(zhǔ fù ) 抹杀(mǒ) 忧郁(yù) 校对(jiào) 咳嗽(sòu ) 绞肉( jiǎo) 草率(shuài ) 深恶痛绝(wù) 瞿秋白(qú ) 薪金(xīn ) 疙瘩(ɡē dɑ) 揩( kāi ) 阖( hé) 碟( dié)
支持革命、 童心未泯、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员合影。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体恤他人、
《回忆鲁迅先生》PPT优秀课件

深入探究
2.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作用一样吗?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 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例如平静叙述中饱含的深刻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 噩耗传到日本,萧红悲痛不已,她给萧军写了一 封信,在信中寄托了对导师的深切怀念。
1937年1月,萧红从日本回国,到上海后便 去万国公墓拜谒鲁迅先生的墓,表达哀思;3月, 她写下《拜墓诗——为鲁迅先生》,发表在4月 23日的《文艺》上。
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的时候,萧红写下 《回忆鲁迅先生》。而本文就是节选自这篇散文。
深入探究
1.选取其中的几件小事,说说分别表现出鲁 迅什么样的品质或个性?
(7)包书: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一丝 不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8)病中工作: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 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深入探究
2.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作用一样吗?
(3)饮食:喜欢吃硬的东西(详写):表 现鲁迅先生坚毅、倔强的性格。
(4)开玩笑:突出鲁迅先生的风趣幽默。
深入探究
1.选取其中的几件小事,说说分别表现出鲁 迅什么样的品质或个性?
(5)看电影: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为他 人着想的品质。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6)翻书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 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萧红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回忆鲁迅先生》PPT精品课件

问题·探究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问题·探究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 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问题·探究
生活中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 人的老人 潇洒、幽默、风趣、
问题·探究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 篇回忆录。 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 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 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 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 格特征。
作者·简介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 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 ,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 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 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 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终于在最后一所临时 医院里逝世。
《回忆鲁迅先生》PPT精 品课件
《回忆鲁迅先生》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
单元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课堂·导入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 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 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 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 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 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无怪乎, 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 的?回忆鲁迅先生?可谓是一枝独秀。它不仅 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 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 凋谢的花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15张PPT)

典型细节
通过分类,你有什 么发现或者体会?
饮食起居 1.笑声明朗 5.喜欢北方饭,油炸的东西,硬的东西
2.走路轻捷 8.昼陪客人夜加班13. 检查海婴的鱼丸
待人接物 休息娱乐
3.诙谐的开玩笑4.叮嘱徐先生给晚归客人付车费
6.久雨偶晴的远访7.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9不吝啬校样纸 14.包书自己动手
细节中见平凡
批注小技巧 精妙处会赏析 动情处写感想 困惑处善质疑 旁批处善利用 反复处抓关键
……
•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 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 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 点钟。
反复的关键字:六个“陪”字可见鲁迅先生陪客人极有耐心; 反复的时间词:“两三点钟”“五点钟”“六点钟”“八点钟”“十点钟”“十 二点钟”,可以看出鲁迅陪客人的时间之长; 反复的副词:三个“又”字是他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表现。
《回忆鲁迅先生》
导入
你心中的鲁迅是什么形象呢?试着用一两个 词表达一下。
嫉恶如仇
沉着
果敢
伟大
任务一:温故知新,初读感知
3分钟速读课文 1.用横线划出评价性关键语句 2.在发现的细节处标出序号
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 点点小事。”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 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全文展示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细节
1.笑声明朗 2.走路轻捷 3.诙谐的开玩笑 4.叮嘱徐先生给晚归客人付车费 5.喜欢北方饭,油炸的东西,硬的东西 6.久雨偶晴的远访 7.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8.昼陪客人夜加班
《回忆鲁迅先生》PPT

第二部分: (2)
第三部分: (3—13)
概括描写鲁迅先生“走”的情态,突出其走路“轻捷”的特点。 概括写鲁迅先生的待人、饮食情况。
第四部分: 鲁迅先生同“我”开玩笑。 (14—17)
第五部分: 写“我”和鲁迅先生一家对“天晴啦,太阳出来啦”的喜悦之情。 (18—23)
第六部分: 写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写的太草率的态度。 (24—26)
第十二部分: 鲁迅先生对海婴的信任。 (55—60)
第十三部分: 鲁迅先生在小事上也认真细致。 (61—63)
第十四部分: 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忘我地工作。 (63—67)
细读感悟
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 么样的形象特点?
神情姿态: 鲁迅的笑、走路的姿态
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 奋斗终身的鲁迅先生身后,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有明亮亮的 未来。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 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 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 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 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扩展延申 你知道鲁迅的哪些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 上了。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品味语句
阅读51自然段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 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回忆鲁迅先生》PPT优质课件

鲁迅和许广平
局部来自?点拨?
4.赏析句子: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 【答案】此题运用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三步法。言辞间 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尊重与依赖,还有更多对小辈 的体恤。
重难点小结
局部来自?点拨?
这一局部文字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势、对 他人的关心饮食及身体状况。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平易 近人、干练,细心、关心他人,以及身体不好的等特 征。
关键词: 伟大
高尚
情感
导思2:作者通过回忆 鲁迅先生的 曰常琐 事,表现了他的什么 品质与精神?
选材
导思4.文章用生活 琐事来表现人物的 伟大而高尚的 品 格,有什么好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 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局部、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 品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伟人鲁迅丰富 而细腻的感情世界。〔重点〕
2.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 格的写作方法。〔难点〕
3. 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 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重点〕
来自?点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著名女作 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地主家 庭。1930年为了对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后来 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 ,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散文集?牛车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