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合集下载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腊神话合理地解释了天地的 起源、人类的诞生、四季的更 智 替、命运的奥秘,讴歌了自然 慧 的壮丽、英雄的勇敢、生活的 女 波澜和爱情的永恒。 神 雅 典 娜
泰勒斯的宇宙哲学图景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复归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 ——泰勒斯
一、智者学派(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1.出现背景(公元前5世纪)
②思想启蒙作用
③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
知识来自教育
2.影响
①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②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为有罪 并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 自己的新神。他的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路, 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
人文主义(humanism)
就是关注人,尤其是关注人的精神生 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重视人作 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
底等人对人的价值阐述,理解人文 精神的内涵。
众 神 之 神
宙 斯
古希腊的神话有何特点?
众神的人格化 、人性化
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①关注焦点: 人类社会
②著作:《理想国》
③影响:奠定了西 方理性主义的基础
2.亚里士多德
①关注焦点: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智者学派研究的重点是 A、现实和宗教 B、“人”本身 C、政治和文化 D、城邦民主制度
2、智者运动产生的政治因素是 A、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B、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发达 C、个人主义的成长 D、解决自身问题的需要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评价:积极意义 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 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 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 的自信。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 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 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 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 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明显合理化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 贵的。
3.苏格拉底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1)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 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 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 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崇尚真、善、美。鼓 舞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对西 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 启蒙作用。
?
孟子的思想与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有 相似之处? 提示:孟子强调人要爱人,要有羞耻 心,实际上是强调人要有美德,这与苏格 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
3.你知道苏格拉底和孔子有何相似之处吗?
(1)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2)容貌都谈不上好看
(3)所处的时代也很相似
(4)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5)强调道德的价值
(6)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 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本课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 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 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 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 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 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普 罗 泰 戈 拉 佚 事
起初,普罗泰戈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 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 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 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 物质生活。”当时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 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普罗泰戈拉的实用 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 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 自己有利的。因此,普罗泰戈拉一炮走红, 四面八方的青年们,纷纷投奔到他门下求学。 于是,普罗泰戈拉开始了职业教师的生涯。

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美德由教育而来” ,强调教育的重要。
思想主张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道德或者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④“美德由教育而来” ,强调教育的重要。
比较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与智 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把人类社会当做研究的主体, 都重视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忽视人的道德,而苏格拉底 重视人的家价值,提出知识即美德。
背景:
(1)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2)人的地位的提高 (3)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物质基础。
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 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 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 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 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 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 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 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
(2)、主张
材料一:“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 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 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 倡人是自由的。
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 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起源:古代希腊 兴起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
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5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种思 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 具有首要意义。人文主义以人 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 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 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 越性。
从总体上看,西方思想史上存在着三种天 人关系模式:第一种可以称之为“超自然 的”或“超验”的神学模式,其关注焦点 在于上帝,人则被视为上帝所创造物的一 部分;第二种可以被称为“自然”或“科 学”模式,它所关注的焦点是自然,而将 人与其他生物一同视作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第三种是人文主义模式,它以人为中心, 并且以人的经验来作为人对自己、上帝和 自然进行了解的出发点。 ----(英)阿伦·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 欲望三部分构成,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 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个人是缩小了 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所以,国 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 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 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 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 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 己,努力劳动。如果这三个阶层各自具备 了自己的德性,各司其职,不相僭越,国 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便是不正义。 的资助下在雅典 城外西北角的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学园。 此地原为阿提卡英雄阿卡德摩的墓地,设有花 园和运动场。后人称为希腊学园。以后西方各 国的主要学术研究院都沿袭它的名称叫 Academy。学生来自雅典和希腊的许多城邦。 在学院里,柏拉图除了讲授哲学外,还教授数 学、天文学、物理学、心理学、音乐理论等, 特别是突出几何学的地位,据说,柏拉图在学 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还 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授课,和学生亲切交谈, 在回答中传授知识,充满了学术自由的氛围。 柏拉图在学园里一边讲学,一边著书,前后40 年,直至去世。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 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斯多德。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正 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惬意, 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 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 论真理》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 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 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 是短促的。 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论神》 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 论神》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普罗泰格拉约生于公元前490~ 480年 普罗泰格拉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 490 之间,大约活了70 70岁 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 之间,大约活了70岁。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 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 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 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 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 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 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一生 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 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 最受人尊敬的“智者” 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 被控。后被逐出雅典, 被控。后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 逝世。代表著作: 论神》 论真理》 逝世。代表著作:《论神》、《论真理》和 论相反论证》 《论相反论证》。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
过路人:“那是战争中的迫不得已啊,日常 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 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 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 德的。看来,道德是不能用骗不骗人来判断的。 请你告诉我,究竟用什么来判断呢?”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轶闻趣事
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 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 人,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 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 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 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 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 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 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 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 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 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 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 不到的?
苏格拉底的婚姻生活过得不 很幸福.可是他却能从自己的 不幸中取得一个幽默的结论: “不管怎麼样,还是要结婚.如 果娶到一位好太太,那麼你很 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位 坏太太, 你会变成一个哲学家.”
快乐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 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 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 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人文精神(humanism)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
1、思考:什么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 有何主张?
2、智者学派:含义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约前481—前411)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 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论神》

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 际问题 放在第一位
六、指出下面段文字中的错误并改正:
公元前9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一场关注对物 质世界认识的“智者”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普罗泰格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苏格拉底对智者 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地继承,提出“有思想力 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和对 自由的追求,这一观点为希腊全民所拥护并推动 了城邦的发展。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特别强调: 在真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而柏拉图的学 生亚里士多德则鼓励人们进行理性思考,为理性 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 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D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 识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麽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 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 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双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麽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 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许会有更大 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 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麽 都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轴心时代:东西方文化对比
时间:前600年——前300年
30°N
30°N
探究: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异同
前469-前399年
前551-前479年
探究: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异同?
相同点: ①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具有早期人 不同点:
文主义色彩; ②都重视教育,强调道德的价值;
①孔子强调社会的人。从君主统治出发,
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 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 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 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 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 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四、古希腊人文精神基本内涵
材料一: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泰勒斯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 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 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四: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四、古希腊人文精神基本内涵
【典型题例】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 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 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 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 法制观念。(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 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⑧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 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起源:公元前5C中叶以后, 古希腊思想家对人的重视
发展:14至17C——文艺复兴运动
成熟:17、18C——启蒙运动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价值 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 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 切。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 通常译作人文主 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基本涵义: 关心人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 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孔子与苏格拉底
“希腊的孔子”
第一、生活的时间接近,时代状况相似。
第二、都主张美德和教育。
第三、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 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但是,目标上,孔子从维护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 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 发展。
9.普罗塔戈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 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 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对此言论理解正确 的是( )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B.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解析】普罗塔戈拉即可判断为“人 是万物的尺度”,选择C项。 【答案】C
结束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衰落
公元前 8世纪 城邦 萌芽
公元前6 世纪初 梭伦改革 基础奠定
公元前6 世纪末
公元前5 世纪 伯利克里 顶峰
公元前 4世纪 渐衰
克利斯提尼 改革,确立
柏 拉 图
《理想国》
第一等级:“贤哲”,具有 智慧的品德,国家的统治者 第二等级:武士,具有勇敢 的品德,国家的捍卫者 第三等级:农民、手工业者, 具有节制的品德,国家的劳 动者和供养者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 人还要危险。” 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没有知 识,甚至无法去守道德 -------认识你自己,知识来 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或道德就是知识,或 知德合一)
二、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 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 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 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 哲学的奠基者。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二、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四、检测训练题
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 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 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中叶 请分析:上面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变 化?为什么会变?
——这是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 审判者,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①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③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以自我为中心 ②注重实利,忽视道德
普罗泰戈拉悖论
欧提勒士要拜普罗泰戈拉为师学习诉讼和辩护。师徒事先 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 下一半,等他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欧提勒士 却迟迟不替人打官司。普罗泰戈拉十分生气,向法院提出起 诉。他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我们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 应向我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那么也应按法院的判决付给 我学费,总之,你非得付学费不可。”欧提勒士振振有词地 回击说:“如果我胜诉了,那么根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 钱;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我也不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 付钱。” 请回答: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哪些不足之处呢 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伦理道德
8.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观点,这一思想( ) 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②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 ④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与智 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思想最大的不同点是前 者主张“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而 后者提出“知识即美德”,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 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D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
5、影响
积极作用:
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 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消极作用: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与道 德对人行为的约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 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 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 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 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 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你们不能只注重金钱和地位,而不注重智慧 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 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 教义。无论你们怎么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 己的信仰。”
2.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的名言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安提丰
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自然界的现象 B.人类的伦理道德 C.上天神意的安排 D.法律规范和习俗
4.古希腊最博学的人是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 “人”本身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城邦开始形成 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美德即知识”;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相同
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1.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 高无上的,他的思想体现了 A.资产阶级的本质 B.启蒙运动的本质 C.封建主义的本质 D.人文主义的本质
C.希腊社会矛盾尖锐 D.学者们对研究自然失去兴趣 6.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 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7.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 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 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下列哲学思想 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know yourself ” 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缪之千里”
3.苏格拉底思想的意义
(1).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2).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请阅读第三目思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注的焦点和思想主张有哪些? 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5-前4C ①关注人类社会; 柏 思想主张 ②代表作:《理想国》 拉 ③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图 意义: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智者学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发 达(物质基础) (2)政治:民主政治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
(3)思想文化: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 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
普罗泰格(戈)拉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的言论: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 的感觉。正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 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 确立制度。惟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规进行 评估、修改和裁断。”
(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 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 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 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生 于马其顿的斯塔吉茹斯,卒于希腊。曾 就学于雅典,学业精进,后来被马其顿 国王腓力一世聘为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 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大多 已经散失,现存47部著作,其中有《物 理学》《伦理学》《工具论》(《逻辑 学》)《雅典政制》《政治学》《形而 上学》《诗学》(《文艺理论》)《修 辞学》《植物学》和几种关于动物的书。 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 新领域。他的著显示了他的博学。
10.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 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 思想相近的是(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 志不强者智不达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亚里士多 德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儒家提出的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对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所 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A项从统治角度评价威势与德 厚,不符合题意;B项强调意志;C项是道家无为思 想。【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