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名著阅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部分重点考题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部分重点考题姓名:_____________☆1.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读故事,识人物,析性格。
)2、《西游记》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
请从唐僧师徒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某个情节,说说体现了他哪方面的性格特点。
示例:选孙悟空,情节:大闹天宫,体现了孙悟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憨厚老实,好吃懒做;唐僧:三打白骨精慈爱善良,但好恶不分☆3、美猴王来到灵台方寸山,他的师父菩提祖师为他取了姓名,为此,他高兴得很。
学艺成功荣归故里,这里虽然各种兵器样样齐全,却没有一件让他称心。
于是,四老猴对他说:“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称心?”美猴王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了什么姓名?请简述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取兵器的过程。
孙悟空;美猴王来到龙宫,向龙王借兵器,龙王先后给了刀、叉、戟,美猴王都没相中,后来龙婆推荐的如意金箍棒被美猴王相中,然后还借了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4.下面两个故事,请任选一个简述其情节。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①真假美猴王②计收猪八戒我选①,示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赶走,六耳猕猴趁机假冒他打伤唐僧,抢去文牒,欲往西天取经。
后真假悟空展开了恶战,最终如来使六耳猕猴现了原身,悟空把他一棒打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课件

全。”
——《石猴出世》
作者:吴承恩
明朝小说家。字汝忠,号射 阳山人,淮安人,出身于一 个从“两世相继为学官”,终 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科场屡 次不第,长期过着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 他为人风趣“善谐剧”,酷爱野史奇 闻,生活经历又激发了他的愤慨和狂傲, 两者结合,便自然地引起他继承“志怪” 传统,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动机。
大话西游,了解人物
说说我熟悉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
乐观、聪明、勇敢、顽皮、 灵活,热爱自由,除恶惩奸 ,积极进取,永不妥协,坚 韧不拔,勇往直前,敢作敢 当,充满了斗争精神和反抗 精神。
唐僧
取经之路艰难险恶,但他信念 坚定,毫不动摇,且一路除恶 行善。但他又有些窝囊,一碰 到妖魔鬼怪,总是一筹莫展, 滚下马鞍,涕泪交流。同时又 糊涂慈悲,孙悟空除妖时,唐 僧总斥为“无心向善”“有意 作恶”“不知好歹”,甚至大 念紧箍咒。
白骨精“三戏”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 公,真个是:白发如彭祖,苍髯(rán)赛寿星,耳中鸣玉 磬(pán),眼里幌金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chǎng) 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孙悟空“三打”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唐僧“三拦”
“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 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 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 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 道:“师父,他的手 重棍凶,把人打死, 只怕你念那话儿,故 意变化这个模样,掩 你的眼目哩!”唐僧 果然耳软,又信了他。
语文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阅读理解

语文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阅读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阅读理解
《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主角之一,经历了许多历险。
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谓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情节。
接下来,我们来阅读分析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内容
孙悟空化龙变化为一只蚊子,飞到女儿村深山老林中窥探,原来白骨精已经将蜘蛛精、蟹精和蝎子精三位妖怪收服,与他们一起在山洞中过着妖怪的日子。
孙悟空化龙变化后悄悄地飞了进去,看到这个情形,兴冲冲地回到唐僧等人的寨子中,商议性命攸关之事: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和唐僧分别化为老乞丐和快手降龙,进入山洞中与白骨精妖怪们开战。
三场打斗结束后,孙悟空终于将白骨精一剑斩杀,其余妖怪被迫逃跑。
分析解读
这个故事中,孙悟空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
他敢于冒险化龙变蚊,在深山老林中窥探妖精洞穴,并回来商议对策,这一点充分表明他的聪明才智。
而他与唐僧共同化身老乞丐和快手降龙,进入妖怪洞穴,与白骨精以及其他妖怪开战,不惧强敌,举剑出击,这说明了他的勇气和不畏艰险的决心。
此外,这个故事还寓意着反对邪恶、维护正义的思想。
白骨精等妖怪为非作歹,捣乱天下,而孙悟空和唐僧则代表着正义和善良,要清除妖怪,保护世界的和平安宁,这一点符合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总结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一则充满勇气和智慧的经典故事。
孙悟空化蚊窥探妖洞,回来与唐僧商议对策,化身老乞丐与快手降龙,最终扼杀白骨精的时候,都表现出其聪明才智和勇气。
这个故事还强调了正义和善良的思想,寓意着反对邪恶、维护和平安宁的价值观。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从中收获到正能量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对《西游记》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影响对作品的理解。
举例解释:针对情节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较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对于修辞手法的识别,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和运用。在文学鉴赏技巧方面,教师可以提供鉴赏的框架和方法,如从人物、情节、语言、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深入解读文本。至于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补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孙悟空形象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成语、典故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为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成语接龙、典故讲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中能积极思考,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紧张,不敢大胆展示自己。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鉴赏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的写作风格,分析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节课将紧密围绕以上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开展互动、讨论、分享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举例解释:通过分析孙悟空在故事中对白骨精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强调其智慧和正义感,使学生理解这一形象所体现的正面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_三打白骨精_》课件(共26张PPT)

面对师父决绝的“送客”行为,悟空怎么做?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 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 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 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 师父下拜。 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 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 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大话西游,了解人物
说说我熟悉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
乐观、聪明、勇敢、顽皮、 灵活,热爱自由,除恶惩奸 ,积极进取,永不妥协,坚 韧不拔,勇往直前,敢作敢 当,充满了斗争精神和反抗 精神。
唐僧
取经之路艰难险恶,但他信念 坚定,毫不动摇,且一路除恶 行善。但他又有些窝囊,一碰 到妖魔鬼怪,总是一筹莫展, 滚下马鞍,涕泪交流。同时又 糊涂慈悲,孙悟空除妖时,唐 僧总斥为“无心向善”“有意 作恶”“不知好歹”,甚至大 念紧箍咒。
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 去。
这时的悟空不再是那个神勇机智的齐天大圣 了,而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被师父赶离之际, 依旧心怀师父的恩情,知恩图报,怕师父受伤, 叮嘱师弟,回到花果山时思念至深,禁不住落泪。 我们看到一个跟我们一样有血有泪的平凡人,可 见名著中的人物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白骨精“二戏”
“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 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quán)骨望上翘, 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孙悟空“二打”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之《西游记》练习(含参考答案)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之《西游记》练习(含参考答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之《西游记》练习(含参考答案)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__________小说,是_________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___________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代人。
3.全书_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________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100回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西游记》

《西游记》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第二初级中学区丽娟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预习填表回答《西游记》的基本知识。
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了解《西游记》这部书的相关知识(从概要、情节、人物、环境进行分析)1.作者:2.内容概要: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从小说的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来看分析里里面的“美”。
3.经典情节:(1)上台讲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大闹天宫、智调芭蕉扇、智擒红孩儿、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或者这样教: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
参考回答,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一波三折读西游》——以《三调芭蕉扇》为例

名著导读《一波三折读西游》教学设计——以《三调芭蕉扇》阅读交流为例执教:黄石市第十四中学杜荣教学目标:1.激发名著阅读兴趣,读整本《西游记》。
2.细读《三调芭蕉扇》,掌握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学习批注法。
3.精思西天取经套路,梳理《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梳理一波三折情节结构图,学习做批注。
教学难点:拓展发现全书小中大三层次的一波三折,归纳西天取经套路。
教学思路:本课的课型为名著导读,总体思路离不开一个“三”字。
先以《三调芭蕉扇》为例,通过跳读、细读与品读三个步骤,开展一波三折的细读精思;再经过“聊一聊《西游记》”、“读一读‘芭蕉扇’”、“理一理读书法”三个层次,梳理出《西游记》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
《三调芭蕉扇》内容比较浅近,学生自读预习原著后能够知晓故事梗概。
如何以《三调芭蕉扇》为例,来梳理出整本《西游记》的阅读方法,就成为了教者需要精心设计的问题。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细读精思,用批注法梳理出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
而以《三调芭蕉扇》为触点,去拓展发现全书小中大三层次的一波三折,由此点拨归纳出西天取经套路,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解决重难点之后,《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内容就逐渐明朗起来了,最后老师引领学生一起总结与归纳阅读方法。
为带动学生阅读整本书,本课还精心设计了《西游记》阅读记录单,贯穿《一波三折读西游》阅读交流课前、课中与课后。
课前用于激趣与预习,课中用来梳理情节做批注,课后用于拓展阅读与思考。
教学选材:选自2016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自读预习学生自主阅读《三调芭蕉扇》原文,完成阅读记录单第1、2、3题。
1.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从哪儿知道的?如电视剧?动画片?2.你觉得《西游记》的故事好玩吗?请说说你喜欢的人物或情节。
3.你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原著吗?你知道《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在原著的哪几回吗?请列出回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打白骨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三打白骨精的经过,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按提示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3.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体会写作特色,激发学生继续阅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特点,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蒙骗、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 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环节分析:通过听写词语和口头填空检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复习情况,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
(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
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
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找句子----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分层次----按三步分三层。
④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环节分析:引导学生精读第二段,学习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初步体会人物性格,并总结学法,为二打、三打的学习做准备,是本课的重点)
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小组合作交流)
1.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
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
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孙悟空白骨精唐僧—打怒打妖精
逃跑
阻挡
二打三打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
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2)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
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环节分析:根据上一环节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四、作业超市。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环节分析: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完成个性作业,理解故事的经过,体会人物性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疾恶如仇)
孙悟空唐僧白骨精(善恶不分)(奸诈狡猾)
六、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我有两点在贯彻之后,有一定效果。
一、考虑学生情况,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抓住出发点。
我从语言出发,联系学生现有储备,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感受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伪善,感受《西游记》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
二、划划读读,集体交流,发现于文字背后。
关于名著阅读,有观点认为应该指导学生用文学的方式来阅读。
我以此为理念,找到
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反衬”的写法中研究人物特点。
当学生在“三变”“三打”的交流中,在对语言的品味分析中感受了白骨精和孙悟空的特点后,学生凭借原有经验和本课所学,通过发现“三打”与“三变”的关系,对“反衬”写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对发现名著的语言魅力起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