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镜硬件测试标准(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硬件测试规范(完整资料).doc

硬件测试规范(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硬件测试规范目录1. 目的......................................................................................................... - 4 -2. 适用范围................................................................................................ - 4 -3. 定义......................................................................................................... - 4 -4. 测试工作职责 ...................................................................................... - 6 -5. 测试流程................................................................................................ - 6 -6. 测试阶段................................................................................................ - 7 - 6.1 单元测试 ............................................................................................. - 8 - 6.1.1测试对象 ........................................................................................... - 8 - 6.1.2具体要求 ........................................................................................... - 8 - 6.1.3进入准则 ........................................................................................... - 9 - 6.1.4主要内容 ........................................................................................... - 9 - 6.1.5退出准则 ........................................................................................... - 9 -6.2 集成测试 ........................................................................................... - 10 - 6.2.1测试对象 ......................................................................................... - 10 - 6.2.2具体要求 ......................................................................................... - 10 - 6.2.3进入准则 ......................................................................................... - 10 - 6.2.4主要内容 ......................................................................................... - 11 - 6.2.5退出准则 ......................................................................................... - 11 - 6.2.6应提交的文档 ................................................................................ - 12 - 6.3 确认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车记录仪镜硬件测试标准

行车记录仪镜硬件测试标准

深圳酷达通讯有限公司行车记录仪硬件测试规范编制:范宝停审核:聂建军批准:张中月编号: KUDA-QE-001版本/状态:V1.0生效日期镜片强度测试(镜片粘接类产品)1.将记录仪整机放入高温试验箱85℃±2℃/8h,然后取出进行镜片粘接强度测试;2.在记录仪镜面取上下左右靠近镜片边缘处四点,在四点处粘接扎带,扎带靠近镜片边缘约 10mm,使用拉力计进行垂直拉力测试;3.拉力数值 30N,速度为20mm/min,拉拔方向要求垂直于镜片表面;镜片无脱落、翘起,镜片与面壳间无粘贴分离、脱胶等不良;34)环境可靠性测试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判定标准样品数量低温存储测试1.将连接完毕的记录仪整机放入低温试验箱,-30℃/240h,注意:对于吸盘连接结构式记录仪需吸附在平面玻璃并悬空倒挂;2.试验结束恢复至室温后接通标称电源电压、接入信号正常工作;试验过程中吸盘粘贴牢靠,无脱落;试验后检查记录仪的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应无异常3生效日期整箱振动测试初始检测合格后,将试验样品按照出货外箱包装要求进行打包,依如下顺序采用松紧带固定在振动台面上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底面(3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30min、顶面(1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侧面(4面或2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前后面(5 面或 6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试验条件如下表1.包装外箱、内盒不得出现严重破损、变形或散乱;2.产品无外观和功能不良;一箱频率( Hz )功率谱密度g²/Hz1.0Hz 0.00014.0Hz 0.01100.0Hz 0.01200.0Hz 0.001生效日期整箱跌落测试1.初始检测合格后,将试验样品按照出货外箱包装要求进行打包,跌落至水泥地面,跌落顺序为:一角、三菱、六面,各二次;2.跌落时应遵循以下要求:跌落最易碎的面的结合处一角(纸箱接合处,三个棱的结合点);检跌落从结合点辐射到的三条边(三菱);跌落一个最小的面、跌落这个最小面的反面,跌落一个中等的面、跌落这个中等面的反面、跌落一个最大面、跌落这个最大面的反面(六面);1.试验后外箱及内盒不得出现严重破损(破损不大于 15mm)、变形或散乱(包装材料还能正常包装样品,内盒物品不得出现散乱);2.产品无外观和功能异常;一箱8)表面处理验证。

行车记录仪镜硬件测试标准

行车记录仪镜硬件测试标准

深圳酷达通讯有限公司行车记录仪硬件测试规范编制:范宝停审核:聂建军批准:张中月编号: KUDA-QE-001版本/状态:V1.0生效日期喇叭/ 白燥/粉燥测试1、参考标准 IEC-268-1 ,GBT9396-1996测试条件依据器件的规格的额定功率下测试 96 小时2、扫频仪1、测试后功能正常,扫频接受有噪声不良4镜片强度测试(镜片粘接类产品)1.将记录仪整机放入高温试验箱85℃±2℃/8h,然后取出进行镜片粘接强度测试;2.在记录仪镜面取上下左右靠近镜片边缘处四点,在四点处粘接扎带,扎带靠近镜片边缘约 10mm,使用拉力计进行垂直拉力测试;3.拉力数值 30N,速度为20mm/min,拉拔方向要求垂直于镜片表面;镜片无脱落、翘起,镜片与面壳间无粘贴分离、脱胶等不良;34)环境可靠性测试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判定标准样品数量生效日期插拔耐久测试1.测试点:母座和数据线线材公头端;2.插拔速率不超过 12.5mm/min,插拔频率20-30 次/min,插入力小于30N;3. 插拔耐久次数:1000 次测试完成后线材接头无明显磨损,接触良好,功能正常 57)包装可靠性测试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判定标准数量整箱振动测试初始检测合格后,将试验样品按照出货外箱包装要求进行打包,依如下顺序采用松紧带固定在振动台面上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底面(3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30min、顶面(1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侧面(4面或2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前后面(5 面或 6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试验条件如下表1.包装外箱、内盒不得出现严重破损、变形或散乱;2.产品无外观和功能不良;一箱频率( Hz )功率谱密度g²/Hz生效日期8)表面处理验证铅笔硬度测试1 在常温下用三菱 2H 铅笔以45°的菱角在实验样品表面划 3-5 条划痕2.璃镜材质6H,亚克力材质2H,PC材质 1H3、将铅笔笔芯在纱布上磨平将样品平衡的房在测试治具上每划一条线转动一次铅笔测试完成后样品表面不允许有明显划痕2纸带摩擦测试1、测试要求:负重 175g电镀,喷涂为 300 圈,橡胶漆50 圈将样品平衡的房在测试治具上,固定好避免移动2、电镀件和喷涂件测试 50 圈检查一次,橡胶漆每 10 圈检查一次测试后样品不能露底材2百格测试用百格刀在样品表面划100 个小网格(1mm*1mm)每条划痕应深及表面涂层的底层用 32M610 胶纸牢牢粘着测试的小网格,注意胶带粘住处不留气泡,待静置 2min 抓抓胶带两端,以垂直的方向迅速扯下胶带测试后样品整块油漆脱落的网格数要求小于 5 块,网络边缘的油漆脱落的网格数要求小于15 块2。

行车记录仪 整机测试作业标准

行车记录仪 整机测试作业标准

工位号1页次3/3版次
日期A0 1.18
NO
1
2
3
4重点检查:
1.长按短按快进/开关机键与要求一致;重点检查:1.TF卡插入读卡器连接电脑,点击TF卡里视频
文件,播放不能卡顿黑屏/模糊/黑点/黑影/条
纹等不良现象,声音不能杂音/无音;
2.时间水印正常
1.开机等蓝灯常亮,红灯闪烁后连接WIFI;
2.TF测试卡的制作:TF卡根目录下建一个名称为“WIFI_SSID”的文本文
档,文档内输入WIFI名称如“TEST1”,(从“TEST0”到“TEST9”共计
10个测试号),测试卡与机器对应;
3.拍影像时灯光亮度为500流明,距离为2.6米,拍白,黑图时镜头距离为
10CM,拍彩chart时距离为60CM;
4.拍照时不能晃动机器,不能将机器倾斜放置;
5.DVR软件版本与OBU软件版本以订单信息为准;
6.要养成良好的自检互检的习惯;
标准工时30
S/PCS*1M 发行日期2018/1/18用量PREPARED CHECKED APPROVED 注 意 事 项
材料名称料号型号/规格SIM/TF卡:各一个设备参数设定
光照度标准:600-800Lux-(60W-100W)
机仪器/治工具
手机:1台
静电手环:1个
工序分类
特殊工序版本履历
变更内容初版作业指导书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产品名称
智载ETCW1-213编 号QI-QA-16工序名称
整机测试②电脑录像回放①按键测试。

行车记录仪检验标准

行车记录仪检验标准

行车记录仪检验标准行车记录仪是一种用于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视频和声音的设备,它可以为车主提供证据,保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为了确保行车记录仪的正常使用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行车记录仪的检验标准,以帮助车主更好地了解如何对行车记录仪进行检验。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行车记录仪的外观。

外观应该整洁,没有明显的损坏或者磨损。

同时,我们需要确保行车记录仪的安装位置符合要求,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也不会影响安全气囊的部署。

另外,行车记录仪的电源线和数据线也需要检查,确保连接牢固,不会出现脱落或者短路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检验行车记录仪的录制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是否能够正常录制画面,画面清晰,不会出现模糊或者失真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检查录制的声音是否清晰,不会出现杂音或者断断续续的情况。

最后,我们需要确保行车记录仪的录制时间和日期是准确的,不会出现时间错误或者漂移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需要检验行车记录仪的存储功能。

行车记录仪通常会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录制的视频和声音,我们需要确保存储卡的容量足够,不会因为存储空间不足而导致录制中断。

同时,我们还需要检查存储卡的读写速度,确保能够满足录制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清理存储卡,删除不必要的文件,以确保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

最后,我们需要检验行车记录仪的操作功能。

行车记录仪通常会配备操作按钮或者触摸屏,我们需要确保这些操作功能能够正常使用,不会出现按键失灵或者触摸屏不灵敏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需要检查行车记录仪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比如录制分辨率、循环录制时间、碰撞自动保护等功能是否设置正确。

总的来说,行车记录仪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录制功能、存储功能和操作功能四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检验,我们可以确保行车记录仪的正常使用和有效性,为自己的行车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希望车主们能够重视行车记录仪的检验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为自己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360行车记录仪硬件测试规范-V2020

360行车记录仪硬件测试规范-V2020

测试标准 样机数量 备注
GPS_CNO_a 2 vg: ≥ 40dBHz@100dBm (卫星编 码任意) CNO波动小 于2dB
TTFF(冷启 NTNV 动首次定位 时间测试)
1、开启Multi-Function GNSS Simulator,进入参数设置
-
2
2、信号源设置为5颗星输出,每颗星的功率均设置为-100dBm 100dBm:
3、点击Stat开始测试模拟信号输出
100次冷启
4、开启待测GPS接收机,听到播报“GPS定位成功”后记录定 动TTFF≤
位时间
45s @95%
*注:冷启动需要去掉备用电池,确认关机后再开机测试
实测数据 供应商
一供(参
考)
中龙通
1#样机 创鑫电
2#样机 创鑫电
04#卫星 10#卫星 02#卫星 17#卫星 12#卫星
GPS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样机的GPS收星能力 测试设备 测试样机2台 测试环境 实验室屏蔽房,GPS模拟需要满足GPS标准规范要求和EMC测试要求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测试结果
测试项目 测试环境
C/N0(载噪 屏蔽箱 比测试)
测试方法
1、开启Multi-Function GNSS Simulator,进入参数设置 2、信号源设置为5颗星输出,每颗星的功率均设置为-100dBm 3、点击Stat开始模拟信号输出 4、开启待测GPS接收机,观察打印出来的星值
43
43
43
42
42
42
41
41
40
41
41
41
41
41

Aukey-QWI-056 行车记录仪类检验规范--20170627

Aukey-QWI-056 行车记录仪类检验规范--20170627
编制部门
工程组 Aukey-QWI-056 1.0 1/22
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行车记录仪类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版 页 本 次
行车记录仪类检验标准
制 订: 审 核: 批 准:
阮晓鹏
日期: 2017 年 6 月 19 日 日期: 日期:
制(修)订履历
序号 版本 制(修)订章节 制(修)订前内容摘要 制(修)订后内容摘要 生效日期
5.4 缺陷定义: 5.4.1 塑胶产品缺陷定义 5.4.1.1 熔接线:指成形时树脂的两条流线不能够完全融合时形成的线状的线条;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下载和复制
编制部门
工程组 Aukey-QWI-056 1.0 3/22
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行车记录仪类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版 页 本 次
1
1.0
全部
新制订
版权所有
未经允-056 1.0 2/22
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行车记录仪类检验标准
1 目的
文件编号 版 页 本 次
明确公司对行车记录仪类产品的质量要求,为我司的行车记录仪类产品来料提供检验及判定的依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所有行车记录仪类产品的进料检验。 3 缺陷定义 3.1 致命缺陷 CR(Ac=0 Re=1):有可能造成顾客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 定或不符合国家法律之要求的缺陷。 3.2 严重缺陷 MA:产品主要功能受影响或丧失其原功能,且不能达成其使用目的之缺陷。不构成致命缺陷但 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缺陷。 3.3 轻微缺陷 MI:产品外观受轻度损伤但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之缺陷。 4 职责权限 4.1 品质部:负责产品标准的制订及检验。 4.2 开发部:负责提供规格书、包装和丝印设计文档、老化测试报告、认证资料、说明书文档等产品相关 记录。 4.3 销售部:说明书审核和极限样的确认。 5 术语定义 5.1 A 级面: 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外表面,如正面; 5.2 B 级面: 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不可直接看到的外表面,如顶部、侧面、背面; 5.3 C 级面: 不易看到的次要表面,或在维修及特殊操作状况下看到的表面,如电池盖内侧面。

行车记录仪测试与验证的标准要求与操作规程

行车记录仪测试与验证的标准要求与操作规程


据最小值、最大值、产品具体要求及特性,
设定电流值范围。


对PCBA上各部分供电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
标准的理想电压值 2 供电系统测试
+5%/-0%
及各部分得到稳定可靠的电压,主要电压值
√ √ √ 为:5V,3.3V,1.8V,1.5V,3.0V,2.8V,
以及较高的背光供电电压。
√√ √
√√√ √√√√
PCBA无任何负 至10%(一旦P.P合格 (2)P.P 时首先依据样品阶段的电流取值
流、 1 载开机启动电 后,如无特殊情况,此 要求进行测试,并在测试过种中随机记录


电流值作为长期量化生 50-100PCS 合附P.P时要求的电流值的数

产的标准)
据,从50-100PCS数据中算出平均值,并根
率。
深圳市铂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Page 1
行车记录仪全阶段测试与验证的标准要求与操作规程
整机工作电流指接入所有基本负载,包括显
示屏、锂电池、喇叭、TF卡等,其正常工作
和操作的电流。
取标准之方法:
电流值的平均值+/-5% (1)样品阶段取附合设计要求的样品电流
至10%(一旦P.P合格 值的平均值,并依据产品本身的特性,设定
√√√√√√√√√√√√
√√√√√√√√√√√√
(2)两种状态下屏幕 (1)电池供电情况下,检查屏幕的亮度
亮度有在目视情况下可 (2)外接电源接入时,检查屏幕的亮度比应 √ √ √ √ √ √ √ √ √ √ √ √
辩的差别且皆为正常 电池供电时更高
(1)接入USB接口,确认 图标的状态的切换
√ √ √ √ √ √ √ √ √ √ √ √ 19 USB接入+拨出 出现USB连接指示图标或是选否择及界时面,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项目
测试方法
判定标准
样品数量
低温存储测试
1.将连接完毕的记录仪整机放入低温试验箱,-30℃/240h,注意:对于吸盘连接结构式记录仪需吸附在平面玻璃并悬空倒挂;
2.试验结束恢复至室温后接通标称电源电压、接入信号正常工作;
试验过程中吸盘粘贴牢靠,无脱落;
试验后检查记录仪的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应
4-5安规检验
供应商应该提供满足 GB4943.1(国内产品)或 IEC 60950-1: 2005 2nd(海外产品)中安全相关条款的第三方测试报告以证明本产品的安全性
产品工作时如果有噪音产生,如风扇声音,活动结构声音,如未做特殊约定应满足在噪音源 1 米远处测量时,噪音低于 30dB
试验设备符合如下要求:
2.注意:对于吸盘连接结构式记录仪需吸附在平面玻璃并悬空倒挂;对于胶粘式固定方式,粘到玻璃上
2.试验结束恢复至室温后接通标称电源电压、接入信号正常工作;
试验过程中吸盘粘贴牢靠,无脱落;胶粘式粘贴牢靠,无脱落
试验后检查记录仪的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应无异常
3
高温工作测试
1.将记录仪按正常工作方式接入信号,接入1.25倍的标称电源电压正常工
玻璃、陶瓷材料
<+70 °C
金属材料
<+60 °C
4-4材料环境安全性要求
应商所选产品的材料应该符合相应的法规和企业要求,并提供PAHs报告和符合性声明,并在GDX上完成安全物质申报
应符合恒创互联的关于材料、器件、产品的环境要求基线的工程规范以及关于
RoHS/REACH 的工程规范;
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应符合销往地区和国家相关的安全法令,以及认证要求。
2.在X、Y、Z三个方向分别进行峰值加速度为490m/s²,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的半正弦波脉冲击3次。
试验后检查记录仪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应无异常
10
按键粘性强度测试
用3M600胶纸牢牢贴住按键(所有的键),1分钟后用力垂直拔起。
按键无脱落、起翘等不良、丝印完好
3
数据接口插拔力
1.将样品固定在测试夹具上,插头使用原装数据线接口插头,不允许使用特制插头;
作;
2.将连接完毕的记录仪整机放入高温试验箱,在70℃/240h,其间记录仪
1h接通电源,1h断开电源,连续通断电循环直至试验结束;
1.试验中及试验后检查记录仪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应无异常
3
恒定湿热测试
1.记录仪按正常工作方式接入信号;
试验中及试验后检查记录仪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 录,应无异常
不可有击穿、短路,漏电流小于 1mA。绝缘电阻大于1000MΩ
3
抗拉测试
将线材的一端固定(头部或者尾部固
定),另一端竖直向下施加5kgf拉力,保持1min;
1.线材外观正常;
2.线材机械电气功能正常;
5
弯折测试
线材样品初始检验合格后,进行弯折测试:
1.将线材弯折位置固定在测试架上,弯折位置为SR处或者线材与壳体连接处,在离弯折处1米内自由悬挂标准要求重量的砝码500g;
2)针对部分可靠性测试项目,当样品机器数量不足时,可以进行复用测试,具体复用测试项目需经过可靠性评估。
测试项目
测试方法
判定标准
样品数量
振动测试
1.将记录仪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试验装置符合GB/T 2423.10要求)。同时需模拟车载使用环境,要求: 吸盘连接结构式记录仪需吸附在平面玻璃并悬空倒挂,绑带式记录仪需采用绑带方式安装;
3
2.将连接完毕并处于不通电状态的记录仪放入试验箱,设置为 40℃±2℃、相对湿度为 90%-95%的环境中保持 24h;
3.接通记录仪标称电源电压,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再保持 24h;
5)寿命可靠性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方法
判定标准
样品数量
按键寿命测试
使用按键寿命测试仪测试样品按键
5000 次,40-60 次/min;
a)放电电极间距为1cm~1.5cm;
b)放电频率为12次/s~200次/s;
c)放电电压为10kV~20kV;
试验方法:记录仪与试验设备共电源连接,在工作状态置于以放电电极为中心20cm半径的平面范围内,且放电电极距记录仪底面5cm~10cm时,以12次/s~200次/s的放电频率扫频,若有异常,在异常频率点持续试验5min;若无异常则在60次/s的放电频率上持续试验10min。 记录仪在进行汽车电点火干扰时,检查记录仪的主要功能,不应出现异常现象,数据记录功能、显示功能、打印输出功能应正常。
2.弯折半径为25.4mm,弯折角度±
60°,速度 60 次/min;
3. 测试 1000 次;
1.外观无破损,断裂;
2.无功能不良及短路现象, 相应的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
5
插拔耐久测试
1.测试点:母座和数据线线材公头端;
2.插拔速率不超过12.5mm/min,插拔频率20-30次/min,插入力小于
0.01
100.0Hz
0.01
200.0Hz
0.001
整箱跌落测试
1.初始检测合格后,将试验样品按照出货外箱包装要求进行打包,跌落至水泥地面,跌落顺序为:一角、三菱、六面,各二 次;
2.跌落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跌落最易碎的面的结合处一角(纸箱接合处,三个棱的结合点);
检跌落从结合点辐射到的三条边(三菱);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行车记录仪硬件测试规范
编制:范宝停
审核:聂建军
批准:张中月
编号: KUDA-QE-001
版本/状态:V1.0
行车记录仪硬件测试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状态
V1.0
生效日期
为了规范产品研发、生产和售后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产品持续改善以确保符合酷达品牌要求的规范。
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一些强制性的标准要求。优先顺序
(1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侧面(4
面或2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10min、前后面
(5 面或 6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10min;
试验条件如下表
1.包装外箱、内盒不得出现严重破损、变形或散 乱;
2.产品无外观和功能不良;
一箱
频率( Hz )
功率谱密度 g²/Hz
1.0Hz
0.0001
4.0Hz
跌落一个最小的面、跌落这个最小面的反面,跌落一个中等的面、跌落这个中等面的反面、跌落一个最大面、跌落这个最大面的反面(六面);
1.试验后外箱及内盒不得出现严重破损(破损不大于15mm)、变形或散乱(包装材料还能正常包装样品,内盒物品不得出现散乱);
2.产品无外观和功能异常;
一箱
8)表面处理验证
铅笔硬度
判定标准:达到设计要求,无松脱,不兼容等异常问题。
按GB 402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记录仪不通电,试验后检查记录仪的数据记录和通信功能,应正常。
产品外壳满足V1防火要求,关键元器件(USB接口、电池仓或后盖、PCB)应满足V1防火要求。
产品在工作时,其表面温度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塑料、橡胶材料
<+85 °C
2.以12.5mm/min的速度对数据接口进
行插拔,记录最大插入力和拔出力;
3.重复5次,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外观无重大不良,不允许有破裂,允许有轻微的刮伤和磨损;
2.插入力和拔出力应满足:
10~35N
3
喇叭煲机老化测试
1、参考标准:GBT 9396-1996
2、单体粉红燥音老化 72H
3、扫频仪
30N;
3. 插拔耐久次数:1000 次
测试完成后线材接头无明显磨损,接触良好,功能正常
5
7)包装可靠性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方法
判定标准
数量
整箱振动测试
初始检测合格后,将试验样品按照出货外箱包装要求进行打包,依如下顺序采用松紧带固定在振动台面上进行随机振动试验:
底面(3 面)朝下固定方式试验 30min、顶面
如果本协议内容与其他文件有冲突时候,除非在当事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否则文件将按照下列优先级顺序执行:
1)采购协议
2)产品定义书
3)产品质量协议
4)相关标准
5)其他相关文档
不仅局限于以上文件要求,其他约束性的定性和定量的隐含性的目标也必须满足要求。
3、测试方法
1)每个样品进行可靠性测试前需进行初始化测试,包括外观测试和功能项目全检验,检验合格的样品方可进行可靠性测试。
2、电镀件和喷涂件测试50圈检查一次,橡胶漆每 10 圈检查一次
测试后样品不能露底材
2
百格测试
用百格刀在样品表面划 100 个小网格(1mm*1mm)每条划痕应深及表面涂层的底层
用32M610胶纸牢牢粘着测试的小网格,注意胶带粘住处不留气泡,待静置2min抓抓胶带两
端,以垂直的方向迅速扯下胶带
测试后样品整块油漆脱落的网格数要求小于5块,网络边缘的油漆脱落的网
无异常
3
低温工作测试
1.记录仪按正常工作方式接入信号,接入0.75倍的标称电源电压正常工作;
2.将连接完毕的记录仪放入低温试验箱
-20℃/240h,其间记录仪1h接通电源,1h断开电源,连续通断电循环直至试验结束;
试验中及试验后检查记录仪的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应无异常
3
高温存储测试
1.将连接完毕的记录仪整机放入高温试验箱80℃/240h,
²,X、Y、Z 每个方向试验2h。
3.试验后检查记录仪外观结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应无异常
自由跌落测试
1、参考标准 GBT2423.8-1995, YD/T1539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