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护理

合集下载

中药涂擦治疗手足口病的应用及护理

中药涂擦治疗手足口病的应用及护理

中药涂擦治疗手足口病的应用及护理发表时间:2019-08-20T10:19:21.6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李冬梅张美娜马忠欢[导读] 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药擦涂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更佳。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涂擦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并总结其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5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385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为对照组(n=20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涂擦方法为观察组(n=185例),从治疗有效率、退热与皮疹消退时间上对比两组治疗方式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与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药擦涂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更佳。

关键词:中药擦涂;手足口病;护理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发于幼儿。

手足口病多有肠道病毒引起,患者的手足、臀部和口腔会出现疱疹,常伴随发热表现,病情严重者容易出现脑炎等疾病[1-2]。

在临床西医治疗中常从抗病毒方向开展,但缺乏特效药,病程长,并发症多。

研究中对比西医治疗方式,探究中药涂擦治疗的效果,以及配合针对性护理的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7月-2019年5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385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为对照组(n=20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涂擦方法为观察组(n=185例)。

研究中所选患者的症状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指南》标准。

纳入标准:无药物过敏者;无严重并发症者;自愿参与研究者。

对照组与观察组男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20例、100例,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80例、85例,最低年龄分别为7个月、8个月,最高年龄分别为38岁、33岁,平均年龄分别为(23.2±1.1)岁、(2343±1.3)岁,最短病程分别为1d、1d,最长病程分别为9d、6d,平均病程分别为(4.0±1.0)d、(2.9±0.9)d。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1 主要表现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 病例定义2.1 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2 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手足口病”中医辩证防治方法

“手足口病”中医辩证防治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及防治方法[摘要] 手足口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

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

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手足口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

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辨证分型、辨病分期、专方加减三种基本方法。

可达标本兼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功效。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中医辩证;防治方法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咳嗽、肢软乏力、手足及四肢水疱及淡红皮疹,兼见呕吐、腹痛、腹泻、流涎、胸痞、心悸或行走不稳,四肢颤抖,甚则抽搐、神昏。

1、此病为中医的湿热病。

辩证要点如下:1.1、湿热初起病在表,卫阳被遏,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肢软乏力,若无汗可用藿香、香薷、羌活、苍术、薄荷、牛子等;有汗兼关节疼痛为病在肌肉不为汗解,可用滑石、茯苓皮、苍术皮、桔梗、通草等。

头不痛去羌活,不恶寒去苍术皮。

两太阴同气,可兼见咳嗽、流涕,可用牛子、杏仁、桔梗、杷叶之类。

1.2、“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四肢乏力,肌肉烦疼均为太阴,阳明湿热见症,宜选用蔻仁、杏仁、枳壳、桔梗、六一散、郁金、厚朴之类。

1.3、“疹出太阴”湿热郁蒸,不得外泄。

蒸于血络,而为疹,手、足、四肢、口均为太阴脾所主,故为疱、疹多发之处。

中西结合治疗20例儿童型手足口病成功的护理体会

中西结合治疗20例儿童型手足口病成功的护理体会

中西结合治疗20例儿童型手足口病成功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1-06-02T15:59:4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湘平[导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王湘平(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南邵阳422000)【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85-01 【摘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0年8月期间20例儿童型手足口病经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症治疗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中药灌肠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

认为中药灌肠可以较好的控制体温上升及表皮疹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药灌肠皮疹发热儿童护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尤其是由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1],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致残甚至死亡。

自2010 年5月底以来,湖南邵阳市地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由省疾控中心检测系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并导致多名婴幼儿死亡。

我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0年5月26设立手足口病病区,至2010年8月2日共收治20例手足口病患儿。

经采取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症治疗措施,取得满意疗效,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症治疗。

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岁至12岁,平均3.2岁;病程3-10天;平均5.5天。

1.2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疗程3-5天同时采用本院中医科自制的中药液灌肠,每日3次。

.其中2例从基层医院转来的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除上述治疗措施外,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脱水降颅压、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手足口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手足口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手足口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见,国内外资料均显示6~7月份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

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健委《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 年版) 的诊断及分期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普通病例:邪犯肺脾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心,呕吐泄泻,l~2天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食。

随病情进展,手掌、足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的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方: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白蔻仁、藿香、石菖蒲、滑石、茵陈蒿、板蓝根、射干、浙贝母。

加减:恶心呕吐,加苏梗、竹茹和胃降逆;泄泻,加泽泻、薏苡仁祛湿止泻;高热,加葛根、柴胡解肌退热;肌肤痒甚,加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

2.普通病例:湿热蒸盛证候:身热持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痛痒剧烈,甚或拒食,疱疹色泽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浑浊,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组方: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知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草。

加减:偏于湿盛,去知母、生地黄,加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泻热通便;口渴喜饮,加麦冬、芦根养阴生津;烦躁不安,加淡豆豉、莲子心清心除烦。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e od] hn — o m u i a ;n g t aioa ad e e ein ; u i K yw rs adf t ot d es ier e td n n s r m d i nrn o — h s e t adr t l毒引起 的常见传染 两 组 患儿在 年龄 、 性别 和病 程方 面 比较 , 统计 学分 经
f < 0.5) 尸 0 .
mo t ie s . u h d s a e
Co cu in I tgae a io a n se me iie c n ice s e t ea e t f cie e so a d fo- n lso ne rtd t dt n la d wetm dcn a n ra e t h rp u c e e t n s fh n ・o t r i h i v
ec a h. B t r u s r c i e 0 — 1 / g d o i z l n 0 ~ 1 0 mg k / et z i . T e e p rme t g o p to o h go p e ev d 1 5 mg k / fv r o e a d 5 a 5 / g d o c f i me f ad h x ei n ru o k
[ bt c] O jcv T be et eaet fcvns o ier e td oa adw s r m d i an A s at r bet e oosr et r uceetees fn g t ai nl n e e ein i t tg i v h h p i i t ad r t i t n c en m i
均 .5差 具 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儿 症状轻微 , 析 , P>00 , 异无统 计 学意 义 , 有可 比性 。 以 12 方 法 . 发 热 和手 、 、 足 口腔 等 部 位 的皮 疹 或疱 疹 为 主 要 特 征 。 数患儿 可并发 无菌性 脑膜 炎 、 少 脑炎 、 急性驰 两组 患儿 均按 医嘱静 脉点滴 病毒 唑 1 0—1 5

175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

175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

175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

方法:随机将175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9例,对照组86例。

两组患儿均予以适当护理,并按医嘱以病毒唑10~15 mg/kg/d静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1付。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9.5%,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x2=9.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28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26-0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丙类传染病,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3~7岁的儿童。

本病以coxa16和ev 71 型最常[1],经粪口传播或通过唾液中的飞沫传播[2],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引起暴发流行。

多数患儿症状轻微,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可自然痊愈,但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3]。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及早诊断、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愈率。

本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和护理手足口病患儿175例,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9例和对照组86例。

实验组男46例,女43例,年龄1~7岁,平均4.0±0.07 岁,病程1~2 d;对照组男41例,女45例,年龄1~7岁,平均4.0±0.25岁,病程1~2 d。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经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适当护理,并按医嘱以病毒唑10~15mg/kg/d静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1付。

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防止用手抓破疱疹 , 尽量穿长袖 衣裤 , 将手脚 包住 ; 出汗后及 时 清洁皮肤。更换柔 软、 舒适 、 大 的棉 质衣 服 , 持 床铺平 整 、 宽 保
提高护理质量 , 加患儿 及家 属的满 意度 , 们将循证 护理应 增 我
用 于 手 足 口病 患 儿 的 护 理 中 , 得 了满 意 的效 果 , 报 告 如 下 。 取 现 1 临 床 资 料 2 0 年 5月 一2O 08 O9年 4月 , 院 共 收 治 17例 手 足 手 足 口 我 1

手足 口病是一种 由肠道 病毒 , 主要是柯萨 奇 A 6和 E 7 1 V1
锡类散喷涂 患处 4次/ 日。也 可 用思 密达 粉 剂 调成糊 状 涂创
病毒感染引起 的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 、 呼吸道和分泌 物密
切接触等传播 。一年 四季均 可发病 , 以夏秋季 为发病 高峰期 , 多 见 于 婴 幼 儿 。患 者 大 多 数 症 状 较 轻 , 发 热 和 手 、 、 腔 等 以 足 口 部位疱疹为主要特 征。少数 患者可 并发无 菌性脑 膜炎 、 脑炎 、
32 口腔 、 肤 感 染 . 皮
度的发热 , 内水份 丢失 , 体 因此 , 需增 加患 儿饮 水 次数 及饮 水
量, 尽量维持婴儿需水 量 10 10 Vk , —3 10—10m/ 2 6m g 1 岁 0 4 l

4 岁为 7 10m/ 。 ~9 0 1 l ̄E 我们对 17例患儿 实施 的循 征护理 , 得 了满意 的效对减轻患者的痛苦 、 免危及生命 的并 发症 , 避
具有积极 的意义 。 参考文献
内蒙 古 中医药
[] 2张勋初 . 消炎痛栓 治疗膀胱抑止 收缩的临床体会 [] 中华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论坛】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护理单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中医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儿科就诊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者和参照组,各60例。

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采用中医护理,统计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疗效指标。

结果采用2种不同护理方式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8.33%,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平均热程以及疱疹消退时间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中医护理效果极好,患儿的临床疗效更好,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患儿治愈所花时间较短,平均热程以及疱疹消退时间等比较少。

因此,中医护理可以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中医护理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9.05.056文章编号:1003-8914(2019)-05-0790-0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SHAN N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ianjin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 ,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mouth disease.Methods120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who visited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to April 2018were selected a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of 60children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60children.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services ,while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e.The clinical efficacy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efficacy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After adoptingtw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96.67%in the study group and 83.33%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6.67%,and tha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8.33%.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ure time ,mean heat course and the time of herpes resolu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rough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has excellent nursing effec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ildren is bett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s families is higher ,the time taken for children to cure is shorter ,the average heat stroke and the time for herpes resolution are less.Theref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Key words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children patients ;TCM nursing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天津300192)手足口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每年夏季和秋季是其高发季节,一般发生于幼儿,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一般多发于幼儿密集的区域。

幼儿在病发前没有任何异常,病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等情况,患儿还会发生口腔溃疡[1]。

因为患儿年龄较小,难以沟通,因此临床治疗依从性较差。

而且患儿家属比较紧张,这也加剧了临床护理的难度,很多护理操作不被患儿家属所理解,容易发生护患纠纷。

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儿家属的需求,他们希望医院在为患儿治疗的同时,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院为了更好地服务患儿,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矛盾,特对患儿实施了中医护理,经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极好。

具体的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097·光明中医2019年3月第34卷第5期CJGMCM March 2019.Vol 34.5院儿科就诊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者和参照组,各60例。

120例研究对象均已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

研究组患儿:年龄1 7岁,平均年龄(3.56ʃ2.31)岁;男32例,女28例;病程1 7d,平均病程(4.36ʃ0.98)d。

参照组患儿:年龄1 8岁,平均年龄(3.69ʃ2.65)岁;男29例,女31例;病程1 7d,平均病程(4.45ʃ1.32)d。

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研究对象家属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同意参与调查,并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治疗方面:参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皆利用利巴韦林开展治疗。

护理方面:60例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60例研究组患儿实施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为患儿提供隔离和消毒方面的护理手足口病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因此要对患儿进行隔离,一般实行的是床边隔离,不能和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居住在一个房间,对于手足口病的重症患儿,应该独立安排一个病房,要设置鲜明的隔离标志,减少对患儿的探视,避免外来人员带的病菌对患儿形成交叉感染,定期为患儿的病房做好消毒以及通风处理,要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

患儿的体温计应该专人专用,使用过后要做好消毒处理,对于非一次性仪器应该在用完后立马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对病房消毒的工作要每天做,一般利用含500 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来做病房地面消毒,同时还要做好床头柜的消毒处理[2]。

1.2.2为患儿提供心理方面的护理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会出现口腔溃疡,患儿会感觉到疼痛难忍,而且饮食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患儿因为年龄比较小,耐痛性比较差,心智不成熟,也难以沟通,因此患儿容易出现暴躁等情绪,甚者在治疗以及护理中出现大哭大闹不配合治疗等情况[3]。

此外,因为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紧张患儿,因此患儿家属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儿家属因为过度担心丧失理智,对治疗过程以及护理过程不能理解,对护理人员的操作不能理解,容易对护理人员大声喊叫,这些都是护患矛盾发生的重要引发原因。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多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治疗过程、护理过程以及其目的所在,获取患儿家属的理解,得到他们的配合,让他们意识到只有他们的配合才能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

此外,要多和患儿沟通,让患儿接受和认可护理人员,从而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

1.2.3为患儿提供饮食方面的护理要保证为患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因此患儿应该多进食蛋白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最好是流质或是半流质状态,患儿饮食要清淡;为了保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的均衡,患儿应该多饮水,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进食鸡血以及鸭血等发物,辛辣刺激、油炸类食物也不能进食,患儿每次进食结束后可以饮用少量的温开水,一方面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患儿创面的恢复[4]。

1.2.4为患儿提供口腔和皮肤方面的护理患儿会发生口腔溃疡,同时感觉到疼痛难忍,患儿张口也比较困难,因此每天可以利用百分之二的SB进行两次漱口,从而帮助患儿溃疡面的康复。

患儿严禁使用刺激性以及强烈腐蚀性的溶液进行漱口,如果患儿是口唇发生了溃疡,可以利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涂抹,能够有效防止感染,还能够软化结痂,减轻患儿的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