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概论2004真题

合集下载

北大中文比较文学考研真题(1990-2018)

北大中文比较文学考研真题(1990-2018)

1990-2008-2010——201311201220132017182018年北大中文比较文学考研真题浅析Ⅰ、前言1、本来都退出豆瓣广播了,因为世事无常和人言可畏这两个原因,这篇日志伴随的广播我保留到今晚为止,然后删除。

算是总结,算是交代。

2、我想写的的话还是给朋友写吧,十几位在考或将考的朋友跟我真心探求,我觉得不写的话是辜负他/她们了。

3、上午看到了博士劝退论的相关论述,我是赞同的,又比如每年考北大中文比较文学的朋友有几十个,跟我联系的占了其中二分之一,每个人的实力虽然都很稚嫩,但是心性和想法却是大大不同的。

我写这篇是为了让认真读了书的朋友知道怎么发挥,以便不让自己的才情白白浪费,甚至于抱怨老天不公,以为自己的命运独独不好,没有的事。

4、当然我也是有敌人的,敌人是那些拿考研赚取商业利益而不管学生以后学术及其求职发展而一味洗脑的各大中文考研培训机构与网站。

5、也就是说,考研不是一条适合不想读一辈子书的人走的路,社会很黑暗同时很广阔,可以走的路很多,学术只是其中一条,这一条路很窄,只适合无怨无悔坐冷板凳的人。

我只是写一些个人的粗浅想法,对于一些抱着看笑话目的来的人,我感到奈何(narrow),对于一些愿意继续走下去的人,我感到你也明白,文学是很伟大的。

那么,就让我们步入“正题”吧。

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卷一、名词解释(40分)1、Allegory分析:属于较为传统的文学、文论方面的关键词、概念。

这种最好是能从做词源解析开始,如ἀλληγορία(allegoría) 如何ἄλλος(allos) 和ἀγορεύω(agoreuo) 组成,而后者又源于ἀγορά(agora) ,他们的意思又是如何如何。

不过我想大概没几个人能答出这个吧,所以其实能答出Allegory的一两个中文常用的意思及其小流变小要点,比如洞穴喻啊、弗莱关于"continuum of allegory" 的论述啊或者诗歌和虚构的技艺啊什么的就都可以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复习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复习题

比较文学复习题1、从文学生产、传播、接受的国际化趋势,举例分析开展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格局的改变、人类视野的拓展,我们正由西方文化扩张的时代走向多元化的时代,经历着文化与文学的转型。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文化横向拓展,文学的生产、传播、接受越来越跃出一国的范围,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电影《卧虎藏龙》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成功之作。

就电影的剧本来看,李安从侠情小说《卧虎藏龙》中抽取“情”和“女侠”作为改编的关键词,并且聘请外国著名编剧参与其中,使得剧本的形成经历了小说→中文电影原剧本→译成英文剧本→据此英文剧本写成英文分镜头剧本→译成中文分镜头剧本→再译成英文分镜头剧本→再译成中文最终剧本这一反复过程。

剧本的国际化创作,将写事置换成写情,将家国价值置换成生命价值,将中国独特的侠文化上升到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决定了电影中人物设置、对白、情节结构的重大调整(相对小说底本),使之既没有脱离中国文化的本质,但同时又满足了西方的接受期待。

不仅如此,电影在音乐、色彩等视听层面,对竹林、剑等中国符号予以能指性的夸张,突出阴柔之美,使西方观众一看就看到了“中国”,并觉得“原汁原味”。

事实上,全球上映的《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十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大奖。

这充分说明了国际上对这部影片的肯定。

在西方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我们却发现国内观众对这部影片感到扭曲而哑然失笑,觉得“很不像中国”。

“像”与“不像”的对立,实际上就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缩影,实际上是文学共创时代的生产与接受的尴尬。

这不禁令人反思西方人通过《卧虎藏龙》这个镜像看到的“中国”是否只是一次文化的“误读”,或者“悟读”;中国人制作这一镜像是否是有意取媚西方,甚至丧失了中国个性与世界普遍性之间的张力关系。

然而像《卧虎藏龙》这样的“幸运儿”并不多见。

其后的《英雄》、《十面埋伏》、《赤壁》等大片,无一不在能指性的夸张上下足了功夫。

2023年北京大学外国学院比较文学真题

2023年北京大学外国学院比较文学真题

北京大学外国学院2023年比较文学真题
【专业代码是050108,学科代码是文学理论(632)、世界文学史(810)】文学史(题型大变)要求是6选5
1、举例阐述《一千零一夜》的题材来源、艺术特点和国际影响(尤其对西方)
2、恩格斯评但丁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第一位诗人。

结合《神曲》谈理解
3、举例说明十七世纪法国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全欧洲性
4、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时代特征,并举例阐述其对中国或日本文学的影响
5、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6、举例说明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和二十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共性与差异。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填空填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以及的学科。

3.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究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其次是;再次是。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时期,它以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15、注重从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国家)的洛里哀。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在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国家)的著名比较文学家,他针对洛里哀的“大混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北大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整理

北大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整理

北大现当代文学历年真题最全整理(1996-2011)1996年(专业试题)论述题(第一、七题必答。

其余五题可任选三题。

每题20分)一、《青春之歌》1960年再版时,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修改?你对这些修改有何看法?二、就张承志的创作谈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以及浪漫主义文学存在意义。

三、试将余秋雨的散文与周作人、梁实秋的散文加以比较。

四、联系莫言、苏童等的作品的修辞形式谈“通感”。

五、50-60年代“农村题材”的小说作家中,赵树理、马烽、西戎等山西作家与柳青、王汶石等陕西作家的创作是否表现出整体性的差异?试加以评论。

六、与《祝福》、《伤逝》等作品相比,所谓“新写实主义”作品在表现人的悲剧上持何种不同的悲剧观?七、解读海子的《亚洲铜》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亚洲铜爱怀疑和爱飞翔的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们吧亚洲铜,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作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专业基础试题)二、解析题(5’x7=35’)1,诗无达诂(说明其含义,作简要评述)2,公安派(主要人物、文学主张,)3,普罗文学(来历,文学主张,举2-3篇代表作品)4,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作家,基本特征)5,三一律(含义)6,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基本特征)7,新小说派(主要作家,主要观点)三、论述题(15’x3=45’)1,谈谈你对“评点”这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的看法2,就钱钟书、沈从文、废名以及苏青等作家的文学成就与现有文学史给予他们的地位,谈谈你对“重写文学史”一说的看法3,复述莱辛分析雕塑《拉奥孔》中的拉奥孔父子被巨蟒所缠而陷入痛苦却又没有呈现哀号情态的见解,并谈谈你对莱辛“降格说”的看法。

1997年(现代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侨寓文学、国粹派、印象派批评、〈我在霞村的时候〉、〈现代诗钞〉二问答题1,将下面这段话结合鲁迅的思想进行分析(30分)(〈文化编圣论〉的一段话)(递夫十九世纪后叶,而其弊果益昭,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2004真题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2004真题

北京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一个5分共30分)
1:《诗经集注》(记不太清了)
2:“七体”
3:太康文学
4:徐庾体
5:《太和正音谱》
6:花雅之争
二:论述(一个30分共120分)
1:以史记为中心论述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

2:结合诗歌史评述白居易、元稹的诗歌理论。

3:试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的农村题材诗歌创作。

4:《三国演义》中的虚实描写一直存在争议,请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50分)略
第二部分:
论述:
1:党锢之祸与东汉晚年的政治现实。

(35分)
2:试论述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30分)
3:结合现代小说的创作实践分析现代小说与古代小说之间的联系。

(35分)。

北京大学2004年法学综合卷(A卷和B卷)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及分析

北京大学2004年法学综合卷(A卷和B卷)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及分析

北京大学2004年法学综合卷(A卷和B卷)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及分析A卷:宪法20分1.请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的基本内容(10)2.辨析:行宪政必有宪法,有宪法必有宪政(10)行政法30分3.请简述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内容(10)4.辨析: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时,才可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行政复议(10)5.案例10分王某认为A县政府作出的撤消土地承包合同的行为侵犯自己权益,多次到县政府上访。

县政府认为王扰乱公务,口头对其宣告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无处罚决定书)。

王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1)A县政府行为是否合法?(2)王欲诉讼,可向哪级法院提起?刑法40分6.请简述缓刑制度的概念和适用条件(10)7.请谈谈对我国刑法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但书规定的理解(15)8.案例(15)甲见乙旁有一摩托车(乙尚未发动),怀疑是偷来的,便装作认识问到”你到哪里去?“,乙以为甲是车主,弃车而逃。

甲见四周无人,便欲据为己有,驶出一段距离后,被追来的车主抓获归案。

问此案如何定性?国际公法30分9.请简述时效和先占制度的不同点(10)10.我国法院能直接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吗(10)11.外国军用飞机能否在他国专属经济区上空进行侦察(10)刑事诉讼法30分12.(理论)为什么说刑事诉讼法是宪法的适用法13.(法条分析题)试根据刑事诉讼法156和157条的规定,谈谈对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看法(10)14.(基础知识题)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不起诉案件应履行的法律手续(10)B卷法理学20分1.法治和法律意识的互动关系(10)2.请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谈谈制定统一的民法典对市场经济的作用(10)民法45分3.物权与债权在效力上有何不同(10)4.请比较过错责任、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的概念不同(10)5.什么是最高额抵押,它和一般抵押有何不同(10)6.案例甲与乙签定一房屋买卖合同,甲交付房屋、乙支付价金,但未到民政部门登记。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一、填空填(20分)1、比较文学具有 ( 开放性 )、( 多方位 )、( 动态性 )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 认同 ) 和( 离异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影响)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 )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 )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比较文学评论》),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霍普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久里申)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 1897年 )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 20年代末30年代 )(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朱光潜)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

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学:
1、通过分析中国古代伏羲女娲传说,日本创世神话和朝鲜“檀君”神话,分析东亚文明神话(形成?)的特征。

(可从神话人类学……等诸多方面选择一切入点论述)
2、述《格列佛游记》的主题
3、通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福斯塔夫性格
4、分析《围城》中的人物形象
5、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意象,并以此论述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中外文论
1、诗品序中的一段话(“诗有三义……”),标点,翻译,简述
2、给了一段毛诗大序和一段古今和歌真名集序的原文,通过以上引言论述中国和日本古典诗歌“美意识”的异同。

3、分析亚理士多德《诗学》中“诗”的涵义(范畴?)
4、论王国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联系
5、结合中外文论史实,谈谈对“理解的确定性”这一范畴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