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的设计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监测及预警系统

Data Base Technique •数据库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139【关键词】煤矿井下 重大危险源 监测及预警系统煤矿井下安全是煤矿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煤矿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卓有成效。
其中4G技术、射频识别以及无线传感网络在煤矿信息化中应用的最为广泛。
同时各大煤矿还将一些与井下环境相匹配的现代先进技术引入煤矿生产中,使煤矿企业对井下安全预警、监测以及识别危险源工作更加顺利。
1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监测及预警系统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各大煤矿对其井下安全生产愈发重视,不断的重建井下危险源预警和监测系统,使煤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对于煤矿来说,其井下环境非常复杂,潮湿、巷道弯曲、空间狭小、瓦斯煤尘等气体,同时井下还有禁入区域。
这些因素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严重的威胁。
而预警与监测系统的应用,以预警和监测为手段,可以对危险源的规律与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这样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和规避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系统有非常强的预见性,它能够对危险源状态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数据。
系统还能够及时的进行判断,对危险源状态危害程度进行实时评价,当达到预警条件后,会及时的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同时系统还能够对错误数据和复杂冗余的数据进行筛选,保证预警信号发出无误,方便预警活动的开展,并且始终保持信息完整,它可以对危险源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储存,为管理者对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提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监测及预警系统文/李存有供保障。
2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监测及预警系统的建设2.1 构建监测网络构建监测网络时,需要有较强事件突发网络生存性、联通性和网络能量。
通过构建监测网络可以使工作人员踏入危险源区域的几率大大降低。
矿山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矿山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概述:矿山灾害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矿井内的事故,包括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顶板坍塌等。
这些灾害事件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矿工的安全性,降低灾害的发生率,矿山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被广泛采用。
这篇文章将探讨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矿山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的意义矿山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旨在通过监测矿山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瓦斯浓度、地质构造等,来实时掌握矿山环境的变化情况。
系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使矿工能够及时撤离危险区域,从而减少灾害的发生。
二、矿山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1.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需要收集矿山中各种数据的信息,例如温度、湿度、瓦斯浓度等,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的传输也需要考虑到矿山环境的特殊性,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方式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2. 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预测出矿山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潜在的灾害风险。
3. 预警与报警:当系统检测到潜在的灾害风险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警示矿工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或撤离危险区域。
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声音、震动或光照等方式向矿工传达。
4. 可视化界面:为了方便矿工对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系统需要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界面,以显示实时的数据和预警信息。
界面应设计简洁明了,使矿工能够快速了解当前的矿山环境状况。
5. 系统安全性:由于矿山环境恶劣,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破坏。
同时,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三、矿山灾害预测与预警系统的实现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瓦斯传感器等,安装在矿山关键部位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
2. 数据分析与处理:在数据中心使用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设计

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设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然而,煤矿生产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安全隐患与风险。
为确保煤矿生产安全,降低矿井事故发生的概率,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煤矿进行实时、准确、全面地监控,并能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的一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监测矿井中煤尘浓度、可燃气体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矿井事故的发生。
首先,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功能。
通过安装在各个关键点位的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矿井中的各项参数。
针对煤尘浓度的监测,可以使用激光散射技术或光电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矿井中的煤尘浓度变化。
对可燃气体浓度的监测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气体敏感元件等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多个检测点位的布置,能够准确获取数据并实时反馈到监控中心。
其次,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具备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
收集到的实时数据需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警策略。
通过引入先进的算法,可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预测潜在风险。
同时,系统也应能够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事故。
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的高效性将大大提高发现隐患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三,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
由于煤矿通常分布较广,操作人员的监管范围有限,因此对整个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是必要的。
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将使操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监测各个矿井的安全情况、即时响应突发事件,并远程下达指令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存储与备份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最后,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具备信息共享与交流功能。
煤矿生产安全是一个整体的工作,需要不同层级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
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指南

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指南1.引言煤矿是一个危险的工作环境,煤矿事故经常发生,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指南,以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
2.系统需求分析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系统需要能够对煤矿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监测,例如瓦斯浓度、温度、风速等因素。
同时,预警系统应该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此外,系统也需要具备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功能,以便进行事故回溯和预防措施的改进。
3.传感器选择与布置为了能够准确地监测煤矿中的各种安全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非常重要。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瓦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应该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并能够准确地测量指标。
对于每个传感器,应该合理地布置在煤矿中的关键位置,以确保能够全面有效地监测到隐患。
4.数据传输与处理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现代技术如物联网(IoT)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功能。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有线方式可以保证稳定的连接,而无线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便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模型进行预警。
5.预警系统设计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预警系统的设计。
预警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5.1 实时监控和警报预警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控传感器数据,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
这可通过手机短信、声音警报或电子屏幕显示等方式实现。
同时,预警系统应该能够将警报发送给相关人员,如矿长、监测人员或紧急救援队。
5.2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除了实时监控和警报功能外,预警系统还应该具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
系统应该能够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进行事故回溯和预防改进。
此外,系统还应该能够将数据以图表或报表的形式可视化,以便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当前的安全状况。
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

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煤矿安全是我国矿业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矿设施的顺利运行,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功能要求和应用案例三个方面,介绍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1. 系统设计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
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预警与监控系统等组成。
首先,传感器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获取矿井中的各种物理量数据。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矿井内部温度的变化,气体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瓦斯等气体浓度,震动传感器可以检测地震、爆炸等振动情况。
其次,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方式传送到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这一环节要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生成实时的监测结果。
该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复杂算法的支持,以便能够对煤矿内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警。
最后,预警与监控系统负责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并监控矿井内的安全状况。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光线、短信等方式传递给矿工,确保他们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2. 功能要求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要求:a)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矿井中的各种物理量数据,并及时生成预警信息,以便矿工能够及时采取紧急措施。
b) 多种预警方式:系统需要支持多种预警方式,如声音、光线、短信等,以方便不同工作场景下的预警信息传递。
c) 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功能,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分析煤矿内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预测。
d) 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由于煤矿环境的特殊性,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e) 数据存储与共享:系统需要支持大数据的存储与共享,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系统性能优化。
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随着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立高效可靠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已成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架构、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预警方法等方面,以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一、系统架构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架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其设计应考虑到实际施工条件和安全需求。
首先,系统应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预警和报警模块、监控与管理平台等组成,各个模块之间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其次,传感器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来确定。
例如,对于地质条件的监测可以选择应力传感器、地温传感器等;对于瓦斯浓度的监测可以选择瓦斯传感器等。
最后,系统的架设应根据矿井的布局和井下工作区域的分布确定传感器和设备的布置位置,以实现对整个矿井的全面监测。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其选择和应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矿井下常用的传感器有应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瓦斯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井下环境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供数据采集设备采集。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监测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矿井温度的变化,从而预警可能发生的火灾;瓦斯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矿井内瓦斯浓度的变化,预警可能发生的瓦斯爆炸风险。
另外,传感器的布置位置也是决定监测效果的关键。
传感器应合理布置在井下关键位置,以确保对矿井的全面监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三、数据处理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数据需要经过处理与分析才能发挥实际作用。
首先,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预处理工作,以消除采集过程中的异常值和干扰信号。
其次,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入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通过算法和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识别,判断矿井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最后,将分析结果输出到预警和报警模块,触发预警信号并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供矿井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与调度。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

4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们急需构建一套完善的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
二、预警目标1.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2.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提升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预警方案设计1.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体系(1)成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小组,负责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制定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标准,明确预警级别和预警措施。
(3)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处理、发布和反馈机制。
2.风险识别与评估(1)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因素等。
(2)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3.预警发布与响应(1)制定预警发布流程,明确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发布渠道和发布时限。
(2)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包括预警响应级别、响应措施和响应责任人。
(3)对预警响应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预警措施。
4.培训与宣传(1)开展煤矿安全风险预警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矿工的预警意识和能力。
(2)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知识。
(3)定期组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预警方案实施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
2.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煤矿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3.建立预警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预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五、预警方案效果评估1.对预警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包括事故发生频率、矿工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对能力等。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矿工、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的反馈意见。
3.结合监测数据和反馈意见,对预警方案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构建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是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设计

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设计煤矿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煤矿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环境,随时可能发生事故。
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的设计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探讨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和应用。
首先,一个好的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全面性、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全面性意味着系统应该能够监控矿井各个位置的情况,包括通风系统、瓦斯浓度、温度、水位等多个方面。
实时性要求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反馈各个位置的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准确性要求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便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稳定性要求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不容易发生故障。
其次,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该具备一系列的功能,以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首先,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测矿井内的瓦斯浓度,并及时报警。
瓦斯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瓦斯浓度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系统还应该能够监测矿井内的通风情况,包括风速、风向等参数,以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
同时,系统还应该能够监测矿井内的温度、水位等参数,以防止温度过高和水位过高的情况发生。
此外,系统还应该具备视频监控功能,以便实时观察矿井的情况。
最后,系统还应该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以便对历史数据进行回顾和分析。
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该系统可以在煤矿的地面和井下安装监测设备,实现对矿井各个位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其次,该系统还可以与矿井的管理系统相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这样,矿井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矿井的安全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与应急救援系统相连,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作。
如果发生事故,系统可以快速反应,及时向救援部门发送警报并提供事故现场的实时视频。
最后,该系统还可以与矿工的安全设备相连接,实现对矿工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这样,矿工在遭遇危险时可以及时得到警示和救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的设计作者:闫兆振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34期摘要:该文分析了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讨论了实现煤矿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实现原理、系统架构及主要功能。
系统建立了危险源识别预警框架,实现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测、预警及处理闭环,可切实提高危险源管理的透明度及闭合处理的质量。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源识别;预警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24-03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realizing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al mine, and introduces the realization principle, system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 of the systemin detail.The system establishes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early warning framework, realizes the management,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and processing of closed loop for the major hazard source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hazard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losed treatment.Key words: hazard; hazard identification; early warning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
根据1998~2002年5年间的全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各行业共死亡66406人。
其中仅煤矿企业就死亡31233人,占到各行业死亡总数的47%以上。
而且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频率也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每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就近50起。
重大恶性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近年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先后颁布了各类法律、规程、条例,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矿山生产设备,对主要灾害的预防开展攻关研究,这些措施为改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而言,我国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不够,致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难以准确地把握煤矿生产系统中的重大隐患及薄弱环节,难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也是目前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煤矿生产中面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这些风险预先进行识别、评估,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迫切需要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研究。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预防风险的出现,然后要对已知的危险源进行持续地监测,同时辨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在对已知风险预控失效或出现新的风险时,能及时作出反应,对风险进一步进行分析、预警,并加以控制或消除,遏制其扩散演变为事故,造成损失。
目前,煤炭行业中也正在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识别及预警体系的建设。
因此,在煤矿建设危险源识别预警体系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建立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框架,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测、预警、监督体系。
本系统针对煤矿瓦斯、顶板、地质构造、机电设备等危险源,综合运用标准对照法、事故树分析法等危险源辨识方法,辨识存在于煤矿危险源的不安全因素,构建危险源及不安全因素库,并对目前已知的隐患进行分析、分类,实现煤矿井下危险源与危险因素的统一管理。
实现煤矿井下瓦斯和顶板等重大危险源在线实时监测,建立识别和预警模型,识别重大危险源的不安全状态,并对预警进行分级,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预警。
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点和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双重监督,实现规范化的预警处理与闭合流程,提高危险源管理的透明度及闭合处理的质量,为煤矿企业的危险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1系统原理本系统的重点是形成一个闭环、动态、完整的数据处理和识别、评价流程,见图1。
危险源识别的本质是识别危险源的不安全状态,首先通过瓦斯、顶板、地质构造、机电设备几类危险源的分析,建立危险源识别模型,确定每类危险源包含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及其预警模型,确定预警模型逻辑运算需要的数据。
根据危险源识别模型需要,构建掘进工作面、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日常工作等基础对象模型,围绕构建的基础对象模型,将日常的生产进尺数据、瓦斯指标、传感器调校、巡检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等统一处理,结合集成的安全监控、顶板压力监测、电力监测等系统的数据,进行危险源预警的实时运算。
系统产生的预警信息通过WEB方式进行发布,用户浏览系统时可收到预警提醒;预警产生后会自动触发预先设定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中涉及的部门、用户可以收到任务提醒,实现规范化的预警处理与闭合流程。
2实现方案2.1总体架构系统总体构成如图2所示,煤矿井下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分为数据集成模块、预警处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流程处理模块和预警系统UI等几部分。
数据集成模块主要处理由现场子系统、全矿井综合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本质安全矿井体系支撑系统等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
预警处理模块通过对地质、设备、环境等危险源信息的管理,根据系统中设定的分级预警方案和分级预警指标设计各种动态分析模型,使模型与每一个危险源监控点关联,判断危险源状态、判断是否预警及预警级别。
系统UI负责系统信息、预警信息的实时浏览与查询,根据预警类型及级别关联相应的规程规定,当有预警时自动显示相应的制度与处理措施。
工作流引擎主要负责预警流程的发起、处理、监控与闭合,图形化工作流程作为规范预警处理流程、提高预警处理效率、监控预警处理流转状况的工具,是本系统预警处理预警流程的核心。
消息处理模块根据系统配置,对预警信息进行组织,并进行信息的调度、控制和发布,并与短信平台、消息客户端等进行有效的交互,提高相关单位与各业务科室的协同处理能力,加快预警处理速度。
2.2危险源模型针对煤矿井下存在的瓦斯、地质构造、设备、顶板等危险源,根据现场了解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通过标准对照法、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识别出的危险源及评价指标,结合本质安全矿井支撑体系与本系统中相关的隐患分布情况,设计出以示意图形结合表格的模式展示的危险源模型,主要包括易于说明原理的图示与各类指标的具体描述,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危险源模型。
本系统中提到的危险源主要是围绕煤矿井下的主要生产对象——工作面展开,主要涉及工作面的瓦斯、环境参数、地质构造、顶板压力等,其中设备危险源随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延伸,扩展到提升、电力等系统。
本文以地质构造与机电设备为例,列出危险源模型的评价及预警指标,如图3、图4。
3主要功能系统构建了多种危险源模型,建立了危险源及危险源指标库,实现了对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设备、日常工作、收尺进尺、瓦斯指标等基础数据的填报与管理,实现了瓦斯、顶板、皮带、电力等监测监控系统数据的集成,并将系统中所有可用的数据、参数、指标等变量化,一起参与到危险源管理评价预警体系,实现了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并对产生的预警进行实时的提醒,实现了预警处理流程从发起、流转、执行、跟踪到完成的规范化的流程闭环管理。
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及特点:1)系统具有危险源隐患基元库,将危险源管理相关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分类表格化,可为危险源辨识工作提供参考,也为煤矿企业的危险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2)煤矿井下危险源的识别,围绕煤矿瓦斯、顶板、地质构造、机电设备等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及其不安全状态,构建危险源及影响因素库。
并提供了易于说明原理的图示与各类指标的具体描述,可为危险源预警指标的识别与定义提供参考。
3)煤矿井下危险源的预警,针对危险源的不安全状态建立预警模型,通过实时计算和分析,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预警。
系统建立了危险源预警指标管理体系,将系统中的所有可用资源变量化,并且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与到危险源的预警评价中。
4)通过列表、图形等方式实现煤矿井下瓦斯、顶板、地质构造和机电设备重大危险源的在线监测。
系统提供图形化的危险源监测功能,可以直观的了解危险源的分布情况、特定危险源的位置及实时状态。
5)流程定制与管理,实现危险源预警处理流程的灵活定制及规范管理,实现预警处理的闭环,可实现预警处理流程从发起、流转、执行一直到完成闭合的整个过程的追踪。
6)数据统计分析,对系统中的数据及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及分析,并以各种图表的形式展示。
4结束语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一次性能源70%以上来自于煤炭,建设高产高效自动化安全生产矿井是当今世界煤炭生产发展的主流。
本系统通过建立危险源识别预警体系,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测、预警、监督;危险源预警可启动相应的预警处理流程,并可实现与短信平台、OA等进行有效的交互,实现规范化的预警处理流程,可有效提高煤矿对井下危险源的管理水平,提高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评价、风险预警和动态控制的效率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吕鹏飞,郭军.我国煤矿数字化矿山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J].工矿自动化,2009(9).[2] 吴泉源,史殿习.信息系统及其综合集成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3] 贺耀宜.煤矿本质安全支撑体系平台研究[J]. 工矿自动化,2012(11).[4] 王永强.本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 工矿自动化,2011(6).[5] 陈小林.煤矿安全隐患量化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0(12).[6]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